在天鵝湖溼地慢城,時間仿佛是靜止的。
千畝荷塘、白鷺青天、花開似錦、小橋畫舫……源於義大利的慢城概念跨越萬裡,在中國的魯北小城高青結出了碩果,成就了黃河流域第一個國際慢城。
當地有關負責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們因地制宜,讓慢城,這種外來的嶄新城市模型得到全新演繹。」
天鵝湖溼地慢城的特別之處,在於緊靠黃河,並提倡本地農產品和手工業,追求綠色、徒步,追求自然、鄉愁,卻又不失敏銳地嘗試一切提高生活體驗的新技術。
難以想像,眼前這座美輪美奐的慢城,原先是一片荒蕪之地。那時候,黃河的淤沙堆積,颳起風來,塵土飛揚,黃沙漫天。
黃河治理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成了指揮棒,更給「天鵝湖」帶來了重塑自我的機會。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內核,當地實施了一系列的大動作。短短幾年間,一座嶄新的城市形態展現在世人面前。記者們到訪時,這裡已恢復溼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形成綠化面積160萬平方米;建成綠道20公裡;擁有樹木80餘種2萬餘株,綠化率達80%以上……
「天鵝湖」之變是淄博高青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地的代表作。而踐行這一理念,已成為山東沿黃河城市的集體自覺。
正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一周年,在「大河奔騰」的主題下沿著黃河一路採訪,記者們發現:將國家重大戰略落地,沿黃各市或已完成,或正努力,或將實施,但無一例外的,「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為每個故事的美好註腳。
如果說「天鵝湖」的變遷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真實驗證,那麼,一頭牛的傳奇故事將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提供典型案例。
「喝啤酒、睡軟床、聽音樂、享按摩」,在淄博高青黑牛小鎮的養殖牧場裡,一頭頭健碩的黑牛正愜意地享受著日常生活。這些經過科學飼養的高青黑牛,近幾年陸續被選用,成為G20峰會、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宴用食材。
肉質細嫩多汁、大理石花紋明顯,高青黑牛何以色、味俱全?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高青地處北緯37°黃金緯度線,同時,緊靠黃河,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光照充足、降水以及土壤肥沃,造就了其發達的農業,而黑牛便成為「好水土孕育好產品」的代表作之一。
但勤勞聰明的高青人並不滿足現狀,而有著更多追求。
多年來,他們聚焦於黑牛產業和全產業鏈建設,形成了集「高端黑牛品種繁育—生態養殖育肥—屠宰與精細分割—肉製品深加工—副產品高科技開發—生態循環農業—餐飲連鎖酒店—高端零售終端」於一體、完整的高效循環現代化畜牧生態產業鏈條。
當炙手可熱的新技術、新模式介入傳統產業時,事情又變得不一樣。
記者們注意到,在新天地黑牛集團打造的黑牛小鎮裡,牛兒們戴著數位化檢測環,檢測體溫、心跳,以及異常情況。從出生到出廠,數位化技術確保其高端品質「不走樣」。
而其與盒馬鮮生的合作,模式創新更為人們關注——前者只負責專心養牛,後者接管了剩下的一切。雙方服務於6000萬盒區用戶,短時間年銷售額達到6億多元。這一案例展現出了數字農業的獨特魅力,也代表著中國農業的未來方向。
眼下,「天鵝湖」的故事與「一頭牛」的傳奇,正在山東沿黃各城市相繼發生,成為「黃河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也堅信,沿著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走下去,這樣的故事將會越來越多。(記者 王延斌)
[ 責編:武玥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