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莉:牛的故事

2021-02-08 在場主義散文

牛的故事

文/蘇莉


 


      

母牛要是在正月裡下了犢兒,那可真是太麻煩啦。可誰又能知道它打算幾時懷子呢,事先它也並不和家裡人商量一下。

家裡養牛的那些年,是常常在正月裡接犢兒的,人家歡歡喜喜地過著年,它卻吵著鬧著要生產,這是家裡的那頭被姐叫做「漠庫沁」的老母牛常幹的好事。每每到了它的臨產期,媽都提心弔膽的,怕萬一半夜裡下了犢兒了,家裡人還不知道,天寒地凍的,把牛犢凍壞了。有一年的小牛犢就凍死了,很可惜。

家裡的牛棚很簡單,所以在整個早春時節,小牛犢都要在屋子裡生活,不但如此,每天兩次擠牛奶的工作也要在屋裡完成,這種時刻家裡簡直一片混亂,因為屋裡的空地並不大,牽進一條龐大的老母牛,簡直連回身走路的地方都沒有了。可老母牛卻很歡喜,每次它進屋都是興高採烈的,東張西望,眼睛看不過來,因此每次到了擠奶的時間它都跑到門口大聲嚷嚷:哞……哞……假裝它想孩子了,假裝它的奶脹得不行了,也許它就因為這而把生產的時間總是安排在年初,牛犢還不能在外面生活的日子裡。現在想起來覺得有趣的生活,當時可把我煩透了。因為每次擠牛奶的時候媽媽都會給我派一個不體面的工作:手拿一隻髒盆子,站在牛屁股後面,以防它心血來潮大拉大尿,弄髒了屋子。雖說它並不是每次進來都這樣,可有一次也夠人受的,而且我每次接屎接尿的時候家裡其它的人都要哈哈大笑,好像很有趣兒似的。

可是我又能做什麼呢,雖然我最喜歡牽牛頭,可同時還要拉住小牛犢,每次媽媽擠完奶總要給它留下一些夠它吃的,它對這個時刻特別敏感,一到快接近這個時刻它就拼命往外掙,那力量不是我這小孩子能控制的,只有爸爸才行。擠奶我又不會,而這個時間姐往往在廚房做飯,又不能讓「莫庫沁」隨意弄髒屋子。否則我就可以坐在牛頭邊看它稀裡糊魯地很快吃掉給它準備的豆餅之類的飼料,再看它盡情地舔著它的小犢兒,把它的小腦殼弄得溼漉漉的,小犢兒那一副受寵的樣兒挺「臭美的」。舔完了小犢兒,老母牛還要修整一下,把它那斑斑點點、麻刺刺的大舌頭一會兒伸進左邊的鼻孔裡一會兒又伸進右邊的鼻孔裡,真有意思。剛剛下完了犢兒的母牛的胎盤還沒有脫淨,大人會給它綁一雙舊鞋子好使胎盤快些脫掉。每次它大步流星地往屋裡走的時候,那雙舊鞋子悠悠蕩蕩地甩動著,樣子非常滑稽。不過,當它艱難地在小屋裡轉身出去時常常會把我們為過新年而刷的雪白的牆給蹭髒一大塊,這也是惹我不喜歡它的原因之一。

然後,小牛犢算是要和我們「同宿同眠」了。我們給它在牆角準備了一個小窩,它一出生幾個小時就要努力地站起來,把四隻還很不結實和聽話的小腿站成X形,然後衝你嬌聲嬌氣地嚷嚷,好像顯擺它自己似的。說起來剛出生不久的小動物都是可愛的,單是那溫潤、純潔的大眼睛就有一種無法言述的神採,比毛色略淺的睫毛密密絨絨,它還是雙眼皮兒,小牛犢腦門上還都會有一個圓圓的「旋兒」,那種規則的樣子也是不可思議的。當它趴在小窩上把脖子優雅地彎過去倚在自己腿旁的姿態還很像個美人呢!

白天,母牛是要上群的,到晚上才回來,於是白天的小牛犢就要人來餵了,這時候它自己還不會從盆子裡吃或是喝,常常是媽媽或是姐姐用酒瓶給它餵一些奶或是小米湯,它一吃得高興,嘴裡就流唾液,絲絲縷縷往下掉,好像「拔絲土豆」的糖絲似的。然後它就認得她們了,一見到她們就要吃要喝,還用它的小腦殼往媽媽的肚子上蹭。

等到它會自己吃東西了,它也長大了一些,像個七八歲討人嫌的孩子到處闖禍,居然還想在屋裡奔跑,結果它剛揚起尾巴邁了一大步就從這頭到了那頭兒,看起來它也很懊喪,有時還索性一個箭步跳上炕,驚嚇安靜的奶奶。當然有時它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進廚房,結果不一會兒就是一陣稀裡譁啦的聲響,看它那受驚的樣子倒像是我們嚇著了它似的。

最討厭的還是它要長角的時候,大概它頭上奇癢難忍,它就頂人,尤其愛頂我,也許它也會欺負小孩,我頂不過它,常常被它追得亂跑。有時我匆匆跳進廚房頂住屋門,它還從窗玻璃那兒往外看我,耳朵一動一動的,整個一個壞小子的形象。

被小牛犢麻煩的,我們總盼著天氣快暖和吧,好把這個壞小子放到外面去,讓它到外面野地裡淘去。等到終於有那麼一天的時候,其實壞小子也高興得不得了,一打開屋門放它出去,瞧它那股興奮勁兒,抖著渾身的毛,又往高裡蹦又往橫裡跳。有時候還衝刺般地奔跑,把尾巴揚成一條直線。母牛下群的時候還得把它看住,否則它一會兒就把奶全吃了,不給我們留。母牛一下群就急急忙忙往回跑,離家很遠的地方就開始大聲地叫啊叫啊,壞小子一聽是它媽媽的聲兒也扯脖子應答,它們娘倆一見面就這樣高一聲低一聲,大呼小叫,弄得滿院子都是它們的母子深情。

 到了夏天的傍晚,在院子裡看媽媽擠牛奶,聽那牛奶有節奏地一縷一縷落入奶桶的聲音:「漬——漬——」由少到多,心裡常常充滿異樣的感動。爸爸有時用小棍子給老母牛撓痒痒,母牛很舒服的樣子,有時舒服得身上某一塊皮肉一哆嗦一哆嗦,可它總是巍然不動,讓媽媽安穩地擠出它的奶來。小牛犢在母牛的頭那兒被它媽媽親的舔得迷迷糊糊。

在黃昏,除了牛們,我們還有綠意蔥蘢的菜園,菜園裡有隻醬耙掛在一邊的醬缸,還有幾隻在院子裡信步的小雞,不一會兒將要收窩了,我們一家人就圍成半圈,口裡叫著「收窩收窩」,小雞就進雞架了。

 然後買牛奶的人也來了,如果她來得早,就會拿著小盆站在牛旁,一邊看媽媽擠奶一邊和她聊天,沒有一個人會認為我們家的牛奶是摻了水的,因為它太香濃了。而媽媽也只把牛奶賣給一二家她覺得順眼的人,其餘的就都被我們喝了,或是一桶一桶地送了親戚。

 一想起自己曾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溢著乳香,院牆上糊滿了牛糞的環境中,我的心就被這樣溫暖的回憶所牽動,我忽然意識到自己敏感的心靈是在那樣一個環境裡孕育、萌生的,那樣的環境決定了我們的生命。儘管早年的生活已經不復存在,但卻依然以它的方式對我始終產生著恆久的影響。我常常萬分感傷地想起我的生命是從那裡開始的啊!從小牛犢落地後第一聲呼喚裡,從母牛那一會兒伸進左邊鼻孔一會兒伸進右邊鼻孔的大舌頭,從院子裡那一垛垛的羊草,從母雞下蛋後的咯咯叫聲裡開始的。

 等到小牛犢的體力終於可以跟著牛群走了,家裡會特意給它一個籠頭:一塊厚膠皮上穿著許多鐵刺,有時也用磨尖了的粗鐵絲,然後鐵刺衝外帶在小牛犢的嘴巴上,以防它在跟它媽媽走的路上,總想吃奶。因為它帶著這個籠子一蹭到母牛的奶頭,鐵刺就要扎它媽媽,它媽媽一疼就不讓它吃了。可有時「壞小子」不知用什麼辦法把鐵刺籠頭弄掉或是把刺都弄壞了,晚上它們娘兒倆回來的時候肚子圓溜溜的,用媽媽的話說就是「吃得像個餃子」,結果我們都喝不著牛奶了,那些等著餵小孩的人們也取不到奶了。這種事一發生,母牛和牛犢的表情特嚴肅,一副合謀得逞的樣子,對人不理不睬,挺氣人的。

就這樣,一頭一頭小牛犢都長大了,成了美麗的「姑娘」或是「棒小夥兒」,生生虎虎的,毛皮湛亮。我記得一隻小母牛頭一次產犢有了麻煩,牛犢生下來就死了,結果沒有牛犢吃奶並撞開它的奶荷子,它就生起病來。媽媽怕這樣下去會毀了它的健康,就請幾個人把它緊緊地固定在木柵欄上,硬給它擠奶,結果它痛得哞哞直喊,真讓人心疼。

 

 說起那些牛們,我不能不說家裡一頭小黑牛的故事。

 我想不完全是因為它生下來就是一頭小公牛。和人不一樣,人們都是喜歡母牛的,因為母牛能帶來財產的增值。大概還因為它的毛色純黑,一點雜色也沒有。而我們家的牛一向都是紅色的,奶質也從不會改變——一盆牛奶停放一會兒總能結一層筷子厚的奶油,這樣的牛奶是最好的。也許是因為媽媽想得到一頭黑白花荷蘭種母牛吧,有一個時期荷蘭黑白花母牛是最值錢的,產奶量高達三、四十斤,而家裡的牛一天也只產十斤左右的奶。我記得媽媽曾試圖用人工授精法得到一頭「黑白花」,她曾頻繁地牽著發了情的母牛出入獸醫院,而事情的結果則是這頭小黑牛的降世,而且不是母牛。

 媽媽對它的到來不太喜歡,我想這也並不是利益的驅使所至,大概還是一種美好願望的落空使她對這頭小黑牛抱有偏見——她很少給它牛奶吃,儘管它一生下來其實也和它那些哥哥姐姐們一樣活潑可愛。於是它的體質變得弱起來,而且由於媽媽對它的疏於管理,很少帶它去野外散步吃草,它經常被綁在家裡獨自站著或是臥著,漸漸地它變得遲鈍起來,抑抑鬱鬱的,常常自己無怨無求地靜臥一天,食量很小。

在我們的勸說下,媽媽終於同意每天把它放到野外去,只是還不能和大牛們一起上群——它的體質太弱了。所以它即便每天去野外也是一頭落單的牛。它開始漸漸地好起來,只是有一陣它不肯回家,我們全家出動到處去找,卻發現它在一戶人家的大門口安靜地臥著,我們不知道它因何錯認那裡是它的歸宿。

又過了幾天,傍晚下群時,小黑牛意外地帶回一隻小白羊,它們一黑一白兩個小傢伙並肩親親熱熱地進門來,小黑牛的神情生動、鮮活,是我們所沒見過的,而那隻小白羊像個小妹一樣,一副純潔、膽怯、弱小、善良的可愛模樣。小黑牛帶著它的小朋友到處參觀,它們的交流方式我們無法得知,而從它們的樣子來看卻又那麼讓人莫名地感動。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我才明白小黑牛其實是多麼需要溫暖啊!不知它用什麼方式和小白羊,一個異類

建立了友誼,它們一定無話不談。小黑牛一定滔滔不絕地向它訴說自己的苦悶,自己的處境,小白羊對它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友愛一定使它第一次有了一種喜悅,這裡該有多少故事呢?一定很多。

除了媽媽,我們都開始對小黑牛格外地小心,努力培養和它友好的感情,然而它對此無動於衷,也許我們的行為早就傷害了它,使它對於人類的壞印象不可逆轉了,其實它也有自尊啊。

接下來的日子,小黑牛如果晚上不回來,只要去那隻小白羊的家門口,準能找到它,只是小白羊的主人從不讓它進院,它就安心地臥在人家的門口,一副無條件的樣子。想來它很依戀與小白羊的友情,小白羊對它的友愛也許是它在世間唯一的溫暖。由於它長期不能和母牛接觸,它已不認識它的母親了,它的母親也沒有了親近它的願望,實際上它是一個孤兒。

後來又發生了一件悽慘的事:有一天晚上,小黑牛瘸著後腿艱難地跑回來,不知哪個壞蛋在它後臀砍了一刀,皮肉裂開一條長口子,骨頭都露出來了。它疼得無法躺臥,硬是晝夜站著,那條傷病的腿疼得直打哆嗦,不知它該有多痛苦。因為是夏天,傷口很快感染。生了蛆蟲,然後它渾身開始長滿了噬它鮮血的獸蝨,真是可怕。小黑牛無精打彩,毛色灰暗,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我們對它一籌莫展。媽媽最後決定冒一次險,用六六粉衝了一小盆水,然後「譁」地一下倒在它的傷口上,小黑牛當時驀地驚厥般地跳起來,它甚至都沒有叫,好像它對自己也失望了,或者它的意識也像垂死的人一樣完全模糊,只能任人宰割了。

 然而,奇蹟出現了,它的傷口竟然很快痊癒,獸蝨也沒有了,可原來純純的黑毛開始大片大片地脫落,它非常虛弱。看它那形影相弔的孤獨模樣也真讓人不好受,只好努力地給它吃得好一點。然而它似乎對一切都很淡漠,我們的一切努力它都不為所動。後來媽媽決定把它送到鄉下去,也許它在那兒能恢復到一頭公牛應有的威猛來。

它走了之後,許久都沒有消息,儘管它在家裡時總想盡力地把自己隱匿起來,把自己消失掉,可它那種對於命運和境遇的默默承受卻使我對它生出許多的牽掛。它的孤獨和苦痛使我想到自己在世間的孤獨和苦痛,我能理解它的需要,然而我們卻無法溝通。我們都膽怯地小心地保護著自己,生怕受到太多的傷害,其實我們是那麼相像,當然它比我更悲哀,它無法表達,它的命運還掌握在人的手中。因此,即使它去了鄉下,能夠恢復到一頭公牛的威猛也還是難以逃脫被宰殺的厄運。事實就是如此,鄉下的親戚後來說,它簡直太差勁了,走幾步都走不動,走著走著就停下來休息。我能想像得出它那虛弱的樣子,它所承受的無休止的疲憊。它沒有長大就被殺掉了。對於自己投注了情感的牛來說,聽到它的死訊心裡總有一股難解的疼痛。媽媽曾一口未動「莫庫沁」的肉,它是那麼老了,死去的時候已經二十多歲了,只因它不知在哪兒誤食了一根鐵釘,家裡不忍看它慢慢地死去,就請人把它拉到了屠宰場。媽媽沒有去,後來聽說媽媽因此而哭過,只是沒讓我們知道。我們從來就不知道她也會哭,因為她看上去總是那麼堅強。

 

又有誰能像我母親一樣把養牛這件事融入自己一生的光陰之中呢?並把這充滿了各種各樣牛的故事的生活慢慢揉進我們的生命。我們喝著牛奶長大,看著一頭頭鮮活的小生命誕生、成長,又眼見它們一個個地離開我們,這種種的生命的迴轉往復成了我們童年的背景,而這樣的生活早已離我們遠去!

家裡的第一頭牛是姥爺送給母親結婚時的陪嫁,姐叫它「莫庫沁」,那是一頭聰明絕頂的母牛,姐因此而寫了一篇小說叫《母牛莫庫沁的故事》。家裡的最後一頭牛是媽媽臨終的時候為她做了「牲」的。於是她帶走了所有的有牛的生活,給我們留下一座寂寞的庭院。

說起來也因為養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過種種的麻煩,比如有的牛專愛嚼晾洗的衣服,使我們當時本來就很少的穿著遭受嚴重的損失;或者有的牛專會往菜園子裡鑽,把好好的園子糟踏得一塌糊塗;或者有的牛下了群不回家,我們還要滿世界地去找,有時也被人處以罰金或是遭人斥責和白眼等等。我們也經常抱怨,而媽媽從來就不為所動,有時甚至還要訓斥我們一頓,說牛在自己養活自己呢!它的奶為它賺來了草料,它的糞還給我們當柴燒……可是圍繞著牛的繁瑣的勞動她不覺得。尤其是後來草料越來越難弄,要求車要求人還要求勞動力,簡直煩不勝煩。所以當家裡再沒有牛等著你去招呼它,給它打一桶水喝,挑些草料餵它的時候,我們的心裡曾感到過一絲安寧。院子裡再沒有撲鼻的牛糞味兒了,我們也再不用燒那灰多火少的幹牛糞了,總之,我們再不用為牛而操勞了,我們也在院子裡種些花草,栽些果樹,然後想吃牛奶的時候就去養牛的那家鄰居買一些來。

後來有件事給了我強烈的感受,迫使我開始重新審視母親養牛的生活給她、給我們所帶來的一切,我想起那些牛們,那些早年生活中的我,我的家人和我們的種種情感。

那是一個五月的早晨,我照例去買牛奶,走進鄰居家的院子卻發現那頭出奶的母牛的大頭竟然被割下來放在地中央,地上滿是鮮血。走進屋裡去打聽,養牛的劉姨正在傷心地哭,眼睛紅紅的。聽她的訴說才知道這牛得了絕症,胃裡長了大大的硬塊兒。

「它好幾天都不能吃東西了。」劉姨說,「昨天晚上,它用頭—個勁兒地蹭著我,眼淚吧噠吧噠一串兒一串兒地往下掉……」劉姨簡直說不下去了,她的感情被這頭可憐的牛深深地刺痛了。從她的悲傷裡我十分真切地意識到,人一旦和牛建立起一種特殊的情感,就難於割捨了,它把它的生命慢慢地滲透到你的生命之中,然後在你的意識深處隱隱地發揮效力,左右著你的一切。你在咀嚼這一切的時候會發現你的那些刻骨的悲痛與哀傷早已和它們融為一體,不能分割,我因此而理解了母親。

家裡最後一頭母牛遠不及它母親「莫庫沁」那麼出色,然而它很平和,它繼承了它的母親所特有的火紅毛色,也繼承了它母親擠奶時一動不動的好品性,這也差不多是母親最終決定留下它的原因。它很溫柔,很少給人添亂子,也不會像它媽媽那樣常有「陰謀」,是啊,它遠沒有「莫庫沁」那麼神奇,有那麼多波瀾壯闊的作為,如果不是因為母親最後把它帶走了,也許我也不會記得它。

 母親病倒已經好幾年了,幾年裡她基本上喪失了勞動能力。父親也偏癱了,他的脾氣更壞了,大概他覺得母親的病遠沒有他的病那麼致命。那時候家裡的一切事情都落在十九歲的我肩上,那真是一段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生活。儘管媽媽自己不能照料牛了,可她仍然不許把牛賣掉。在她住院期間,我們曾因為照顧不過來,在她不省人事的時候,把她養的幾十隻小雞都殺掉賣了。媽媽醒來後非常生氣,一頭向大姐身上撞去……我們怕她生氣身體會更壞,也再沒敢動遣送那牛的心思,找了個親戚幫忙照料,也算給我減輕了一些負擔。

那天早晨6點鐘的時候,我聽見母親起身到外面去了,我以為她是去方便,再說那一向母親的身體還不算太壞,我沒有在意。我心裡感到疲勞,我一直都覺得自己雙肩沉重,累得一躺倒就不想起來了,於是我又迷糊了一會兒。等到一覺醒過來心裡忽然感覺一陣異常,連忙起來推門一看:母親在院子裡倒下了,她躺倒在牛旁,已經不省人事。她大概是想在母牛上群前再餵它一些草料,可能在她想越過那個牛欄的時候忽然發病了,她甚至連一聲都沒能叫出來,我拼命地搖她,心中慌亂不堪。當我意識到我已無法把她叫醒時趕緊去找鄰居把她抬進屋裡。這時我感到了自己的軟弱,感到沒有一個強壯的兄弟的無助之情,面對兩個重病的老人我時常感到這樣一種悲哀。我又跑去叫大姐找大夫。這期間母親一直像睡著了一樣大聲地打著呼嗜,面色排紅。

親戚們都來了,幾個舅舅討論喪事如何辦理,我失魂落魄地在廚房給人們做飯,耳朵裡聽著母親的呼吸,心裡還抱有一種渺茫的希望,以為不一會兒她就能醒過來了。我一直為自己早晨的過失而負疚,我想我如果早一點兒起來呢?我如果在她昏迷的一剎那就扶住了她呢?就像她第三次發病時那樣,那就不是現在的結果!

父親和舅舅決定用那頭牛來給媽媽的亡靈祭祀。

「牛是她的命根子,就讓她帶去吧!」他們說。然後大家一起等母牛回家。

一直到下午四點多,媽媽都是有呼吸的,儘管大夫說她已經不行了,可我仍然抱有希望,我想這次也是和前幾次一樣的,有一次她不是也昏迷了十幾天 嗎?                                                                                      

母牛回來了,它一出現在門口,那種樣子我至今都無法形容,永遠也不能忘掉!那是一種對院子裡忽然多起來的人們的天真的驚詫,繼而被一陣不祥的意念困擾了,那一副無辜的神情和對自己命運的無能為力的悲哀和順從,讓我實在不忍看它最終是如何被它所依賴的這樣一群奇怪的人奪去了生命。

就在舅舅的利斧猛地敲向母牛的頭骨的那一瞬間,母親長嘆一聲,呼吸平穩地消失了。

「她就是在等它啊!」他們都說。他們開始給母親穿衣,看到母親不再有生命的身體聽憑人們的擺布,我無法抑制自己的悲傷,我感到我已永遠地失去了她,同時也永遠地失去了她帶走的那種特殊的生活,她把她對牛的至死的牽掛也一併永遠地帶走了。

 我只剩下了回憶。我常常在回憶中的生活裡再次發現一些原來自己忽略了的真實,發現那些遺失的情感,我常常在新的發現的觸動下,熱淚成河。沒有人能明了我心中所能體味到的苦痛,和我所感到過的喜悅,它融在我的生命裡,融在我的血肉之軀之內,早已無法剝離。


蘇莉,達斡爾族,內蒙古莫力達瓦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創作。199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第二期作家班。1987年開始寫作,作品散見於《上海文學》《民族文學》《草原》《美文》《天涯》《青春》《朔方》《山西文學》等刊。有多篇散文作品入選《1991散文年鑑》《生命的眼光》《個人的活著》《內蒙古60年散文選》及《散文海外版》《格言》等各種選集、選刊。2009年散文《老蟑和乾菜》入選內蒙古大學出版社新編《大學語文》教材,小說《仲夏夜之溫涼時分》入選《民族文學30周年精品選·小說卷》。著有散文集《舊屋》《天使降臨的夏天》,小說集《仲夏夜之溫涼時分》。其中散文集《舊屋》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作品多次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索龍嘎」文學獎及《美文》雜誌徵文獎等。現居內蒙古通遼市。



相關焦點

  • 資深英文博主蘇莉期待首次貴州之旅 變身天眼小「迷妹」
    .jpg"/>資深英文博主蘇莉「來貴州最想看『中國天眼』!」在11月21日啟動的「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中外青年學者交流活動」上,記者遇見了一個「天眼」迷妹——資深英文博主、來自俄羅斯的蘇莉,她在中國學習生活了六年,對貴州嚮往已久,此次交流之行最期待的便是耳聞許久的「中國天眼」。
  • 神奇故事,小夥竟是神仙轉世力大無窮,比牛拉車還快|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故事發生很久以前,聽爸爸說,這是村裡傳下來的故事。爺爺輩的爺爺輩。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了。只知道聽爸爸說,那個人很神奇。那個時候,牛還是很稀缺的農業勞動資源。
  • 「天鵝湖」的故事與 「一頭牛」的傳奇
    正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一周年,在「大河奔騰」的主題下沿著黃河一路採訪,記者們發現:將國家重大戰略落地,沿黃各市或已完成,或正努力,或將實施,但無一例外的,「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為每個故事的美好註腳。  如果說「天鵝湖」的變遷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真實驗證,那麼,一頭牛的傳奇故事將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提供典型案例。
  • 故事:牛老闆暗訪女縣長
    俄國藝術家們多具備悲天憫人的責任感,以至於當他們在講述別的國家的故事時,眼光依舊望向處於風暴中心的俄國。就像當塔爾科夫斯基在義大利拍攝他的第六部作品,並決定此生不再返回故鄉俄羅斯時,他把電影命名為《鄉愁》。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有著「俄羅斯史匹柏」之稱的米哈爾科夫執導的《蒙古精神》,拍攝這部電影時他心裡洶湧澎湃著的,依舊是對祖國深切的愛意。
  • 中國最牛的6大「釘子樹」,背後都有故事!
    旅行隨筆:嗨,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每天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本期,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帶大家來看看中國最牛的6大「釘子樹」,了解其背後所隱藏的故事。首先我們來說的這個最牛「釘子樹」,位於北京市蓮石路由西向東方向在嶽家樓橋東側下橋處,這是一棵古樹,有著數百年的歷史,你看,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越發滄桑有故事。據說當年在此修路,不僅沒有挖走這棵古樹,而且還在此路段特別設置了限速標誌,目的就是保護好它!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棵故事,位於廣西南寧市境內,具體位於南寧市長虹路往松柏路方向。
  • 九牛二虎之力【成語故事】
    【拼音】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典故】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元·鄭德輝《三戰呂布》楔子【釋義】比喻很大的力氣。常用於很費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場合。【年代】古代【英文】strengthofninebullsandtwotigers,mightyforce【德語】mitAchundKrach<mitMüheundNot>【日語】ごく大きい力【成語故事】周朝時期,周宣王聽說公儀伯的勇力在諸侯中十分有名,就派人去請來詢問他的勇力有多大,公儀伯回答能將蠢蟲的腿折斷,能抵擋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動
  • 民間故事:當牛做馬
    青衣和紅衣急了,趕緊下山除掉變成大蛇的二鬼(詳見前一則故事《編外飛仙》)。料理完二鬼,青衣和紅衣回到山上繼續下棋。他們雙眼通紅,心不在焉。青衣說:「我們在處理牛頭和馬面這件事上,是不是太絕情了?」紅衣說:「確實,雖說他們是鬼,但也有鬼的命。」青衣說:「手起刀落,棒下命殞,神不知鬼不覺,但良心上還是有點過不去。」
  • 從兩段清官與牛的故事,看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清正廉潔的
    辛丑「牛年」將至,和牛有關的古代故事和傳說可不少,不妨先選擇兩段清官與牛的故事,目的是「以史為鏡」,看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清正廉潔的。《晉記》裡提到「羊祜子暨,為青州刺史」,當他從青州刺史的官職調到別處任職時,依然騎著自己平日所乘之牛,而把這隻牛生的小牛犢留在原地。
  • 教你生存之道的寓言故事:火雞與牛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早教知識庫>正文教你生存之道的寓言故事:火雞與牛 2011-08-26 16:36 來源:
  • 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這位「掃地僧」的故事是真的
    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又火了——在微博上,人們正在談論「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其中認證為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生「林大鼻醫生」的文章再添證明。這麼傳奇的故事是真的嗎?記者通過北京協和醫院聯繫到「林大鼻醫生」,原來這麼剛的名字背後其實是一名溫柔的女醫生,當然她也不姓林,具體姓什麼,林大鼻醫生說「保密」。林大鼻在協和讀了博士,畢業後就留在了協和醫院工作。她說,所講述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我經常和王澎打交道。」王澎老師就是那樣一名沉默又盡責的醫生。
  • 英語小故事【青蛙和牛】
    青蛙和牛  一頭牛在一快泥濘的草地上吃草,偶然把腳踏在一堆小青蛙當中,幾乎把所有的幼蛙踩死。  脫險的一個帶著這可怕的消息跑到他母親那裡去了。"啊,母親!"他說"是一隻野獸-那樣一隻有四隻腳的大野獸-踩的。""大嗎?"老青蛙說。"多大?"她股足了氣把自己脹得大大的說:"他像這樣的嗎?""啊!"小青蛙說,"比那大多了。""哦,有這麼大嗎?"
  • 成語故事之九牛一毛
    【出處】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主人公】漢武帝劉徹,李陵,司馬遷【近義詞】滄海一粟、一絲一毫【反義詞】不計其數、舉不勝舉【成語故事】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裡很高與。這時,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
  • 兒童英語故事:賣牛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兒童英語故事:賣牛 2014-07-03 17:24 來源:滬江 作者:
  • 點讀指讀故事樣樣牛|牛聽聽讀書版輕體驗
    最近,小編入手了一款兒童智能學習產品------牛聽聽讀書版,它究竟能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的問題,讓我們一起體驗看看吧。牛聽聽讀書牛外包裝設計上還是比較藝術,有著濃濃的兒童氣息。整體採用黃色基調外包裝,頂部帶有提手,包裝正面是正在讀書的產品卡通圖案,左上角有牛聽聽的Logo以及禮盒裝標誌。
  • 《牛天賜傳》第2課 透過故事 全悉人物
    牛老者為嬰兒取名牛天賜,並為天賜請來了奶媽,但天賜天生是個羅圈腿兒,為了讓他的腿能直流一點,可憐小天賜生生被綁了一個月的腿兒。可謂:食有保證第三福,外形不美又一難。天賜漸漸長大了,牛老者為他請了很多老師,但最終還是聽牛老太太的建議上了新式學堂,可是調皮的天賜在一次學運中惹怒了老師被開除。天賜高興自己不用再上學了,可媽媽卻因受不了天賜被開除的打擊,急火攻心因病而逝。
  • 「故事繪」愛吃水果的牛(第二集)及學員作業展示
    第一集故事概述:在一座長滿果樹的森林裡,住著一頭愛吃水果的牛,主人每天餵它吃各種各樣的水果,有西瓜、木瓜、還有像星星一樣的楊桃。有一天,突然颳起了冷風,主人和鄰居們都感冒了,只有愛吃水果的牛沒有生病,他給主人喝了好多水果牛奶,主人的病很快好了,鄰居們喝了水果牛奶後也都不生病了,大家都變成了愛吃水果的人。
  • 古代志怪故事:牛見鬼
    牛見鬼是建州人,起初做木工為生,因為經常能見到鬼怪,後來就主要給人溝通逝去的先人,以便讓家屬找到先人猝然離世來不及託付的東西。所以人稱牛見鬼。他在做木匠的時候,就經常遇到奇奇怪怪的事。牛見鬼心裡有些發毛,仗著酒勁,把幹活用的鑿子拿在手裡。慢慢走近後,他大聲問道:「誰家大嫂這麼晚還推碾子?」女人並沒停下,一邊繼續推,一邊對他轉過臉。臉上模糊一片,似乎沒有五官。牛見鬼嚇得渾身一顫,慌亂間想起傳說中指血可以闢邪,就用鑿子劃破中指,揮手向那對方甩過去。白衣女人像被火燒了一樣,無聲地委頓消散。牛見鬼一口氣跑回家,好一會才能開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