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段清官與牛的故事,看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清正廉潔的

2021-01-11 京報網

辛丑「牛年」將至,和牛有關的古代故事和傳說可不少,不妨先選擇兩段清官與牛的故事,目的是「以史為鏡」,看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清正廉潔的。

《晉記》裡提到「羊祜子暨,為青州刺史」,當他從青州刺史的官職調到別處任職時,依然騎著自己平日所乘之牛,而把這隻牛生的小牛犢留在原地。眾人不解,他笑說:「這隻小牛犢是我的牛在我的任期內吃官家的草料所生,不是我的個人財產,不能帶走。」

無獨有偶,《魏略》裡也提到一位「鉅鹿時苗,為壽春令」,為官一年,他所乘之牛也產下一犢,待從壽春令任上離職時,時苗也將這隻小牛犢留在當地。一位下級官吏說:「這畜類不識其父,只識其母,還是讓小牛犢跟隨您的乘牛一起走吧!」時苗沒有採納這個建議,揚鞭而去。

朝代不同,地域各異,但這兩位官員做出的決定卻完全相同,為何?我想那是他們倆一致認為牛作為「農業社會的重要生產力」,它的財產所有權,是應當公私分明的。可貴的是他們不只將「公私分明」掛在嘴邊,而是實實在在地「落實在行動上」。照此推想,他們二人對牛尚且如此,對「人」的處理也一定會清正廉潔;他們在擔任「青州刺史」和「壽春令」時,老百姓大概都會稱其為「民之父母」或「某某青天」了。然而,在他們離任後接任的官員是否繼承了前任的傳統?書上沒有下文,令我心中戚戚然,不禁「為古人擔憂」了。畢竟那個年月,尚缺乏有效的官員權利監督機制,不過我真心地希望在他們離任後,接任的官員能學習二位先賢,自己監督自己——公家的牛就是公家的牛,涇渭分明,不能以任何理由假公濟私。

(原標題:清官留犢)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李燕

流程編輯:L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清正廉潔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清正廉潔,品行端正,為人正直廉潔。出自:陸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為有很多人開始時都是想當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天長日久之後就忘記了初衷。」近義詞有:清正廉明,反義詞有:貪贓枉法,清正廉潔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為人。
  • 風清氣正譜新篇——如何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清正廉潔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從誕生之日起,我們黨就視腐敗為天敵,與腐敗水火不容。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能否有效遏制腐敗,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關係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
  • 康熙朝的3大清官,第1位去世時資產僅木箱中的一套官服,別無餘物
    中國歷史上有英雄、有名臣、有仁君、有清官、有忠臣,也有小人、有奸臣、有暴君、有貪官、有酷吏。當然,老百姓最渴望的還是清官多,希望各級官員清正廉潔。但歷史上的清官似乎屈指可數,不過歷史上有段時期,清官還是很多的,比如康乾盛世的時候,雖然是古代末期,但清官很多。當然,最著名有下面這三位。
  • 我們祖先的生活——讀《古事雜談》
    該書70篇文章原是為專欄「說古事」撰寫的,因緣起於許進雄1988年接受臺大聘約,在人類學系和中文系客座講課半年期間,為報刊撰稿,每篇約2100字,圍繞甲骨文解析,附兩幅圖片。因面對大眾所寫,不是學術性的,作品文風通曉、輕鬆且有趣。
  • 手繪清官故事 | 丁川:代天郊祭 剛正不阿
    手繪清官故事 | 丁川:代天郊祭 剛正不阿 2020-09-25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挖掘老巷古代清官故事 泉州首創文化旅遊線路
    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把這些素材用活,串起來,讓遊客進來。」市旅遊局紀檢組長何國平告訴記者,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古城區的老街舊巷,四處是唐宋風韻的獨特閩南風格建築,承載了泉州千年的文化傳承,深藏著燦若繁星的歷史名人故事,其中便有不少清官廉吏的故事。在當前「反腐倡廉」為熱點的形勢下,市旅遊局以「廉政」為主線,把古城這些素材串起來,開闢了全市首條「廉政文化旅遊」專題路線。
  • 劉邦那麼牛,他的祖先是誰?
    劉邦提三尺劍,以布衣遂有天下,不可謂不牛逼;然而他的祖先是誰,大家都不知道。東漢的班固在《漢書》裡對劉邦的祖先做了猜測,是對是錯,大家看看再說。《春秋》晉國史學家蔡墨有言:陶唐氏(堯帝的部落)衰落後,其後代有個叫劉累的,學習御龍之術,事奉夏朝天子孔甲,晉國的範氏就是劉累的後代。
  • 清朝初期,當個清官究竟有多難?「於青菜」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四月,曾被舉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不幸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時任江南江西總督。
  • 清正廉潔是領導幹部永遠的堅守
    對比類似文章,這兩篇最大的特點是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思想內涵非常豐富。比如提出的清正廉潔是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最基本要求、最重要內容、最緊迫任務的思想,清正廉潔是目標,是形象的思想,用制度反腐的思想,懲防並舉重在預防的思想,以解決實際問題評政績、以推動工作實效論英雄的思想等,都很使人深思,生發諸多感悟。  三是清風撲面、娓娓道來。
  • 楚國一代名相孫叔敖 中國第一個河南籍清官
    我們看一部《春秋》,誰做了什麼壞事,這裡面全有,所以孔子成《春秋》,亂臣賊子懼。有史可考的第一個清官是河南人【解說】從孔子修《春秋》開始,歷史學具有了記錄歷史事實和辨明是非、評判歷史人物的雙重職能。在孔子修《春秋》300多年後,歷史學家司馬遷編撰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特意開設了《循吏列傳》《酷吏列傳》和《佞幸列傳》,為清官廉吏和貪官汙吏分別作傳。
  • 藍花故事丨桑婪:我們的祖先
    詩翼閱讀·藍花故事丨第一期·桑婪:我們的祖先我從沒見過我的爺爺奶奶,從小看見別人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我非常希望他們也在。父母從未主動提起過他們,大概因為他們的命運太過悲慘。我從最小的堂姐那裡聽到他們的故事,有時候我問愛給我們講故事的嬸嬸關於他們的事情。
  • 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統治地球的
    把我們的祖先打回了非洲。這些尼安德特人非常的強壯,也很聰明,有一定的社會組織能力。他們的洞穴基本上都是從熊那搶過來的,也會找些藥草為自己緩解病痛,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一個人種。試想如果現在不同的人類種族還存在,我們彼此獨立發展,可能會點亮完全不同的科技樹。魔法?生物能?想像這件事很有意思。
  • 中元節,如何與孩子談論祖先?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血脈流傳的關係?
    假如我們真的想要活給他們「看」,那就努力讓自己的幸福感提升起來!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祭拜祖先天經地義,但我們如何應用心理學的知識來看待我們與這份血脈的關係呢?我們如何看待和祖先的關係——人格、吸引力法則弗洛伊德說潛意識,榮格說的集體潛意識,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總之,就像榮格理論中的人格面具,像道家的陰陽圖,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是俱全的,我們都有著祖先留下來的神奇密碼。
  • 生命|我們的祖先是肉餅和肉串?
    我以前給大家講過基因的故事,我們和爸爸媽媽長得像,但又不完全一樣,爸爸和爺爺奶奶長得像,但也不完全一樣。這是主要因為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基因會不停地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我們的基因跟爸爸媽媽的不完全一樣,爸爸媽媽的基因和爺爺奶奶的也不完全一樣。就是這些基因的差別導致了我們之間的不同。
  • 李源潮為何強調領導幹部要清正廉潔?
    不僅強調新形勢下黨的幹部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必須把保持清正廉潔作為幹部教育的重要任務和黨性鍛鍊的核心內容,要求三所幹部學院在促進幹部清正廉潔方面發揮獨特作用。而且強調,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始終堅持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執政的考驗。
  • 清官難斷家務事
    正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一位同學考川音時,抽到的題目:清官難斷家務事。 相信你也看到過類似的新聞報導,在公交車上女子被猥褻的視頻在網上瘋傳。可如果以我們今天法治社會的視角來看,以上所說的種種現象,絕不是簡單的"家務事",而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但因為以前沒有適用的法律法規,這類矛盾或糾紛一直處於"清官難斷"的狀態.
  • 乾隆義子、天水歷史文化名人石作瑞和石家巷的故事
    石作瑞祖籍天水市秦州區關子鎮朱槽溝村或劉家灣村,也有專家認為是附近的陳石村,筆者認為都對,因為至今三個村莊石姓之人敬奉的祖先在同一處廟宇,足見一脈相傳,同根同源。 石作瑞祖上世代務農,以耕讀傳家,後移居秦州西關,以經營糧食為業,相繼為朝廷代籌糧餉軍需,家業也隨之興旺。
  •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黃慶雲造福於民(七十四)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黃慶雲造福於民(七十四) 2021-01-08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祭祀何須燒紙,心誠乃傳家風,在沒有紙的年代我們祖先如何祭祖?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就是東漢蔡倫發明紙之前,人們肯定不會燒紙,那是如何祭拜祖先的呢?首先我覺得這位朋友可能搞錯了一件事情,蔡倫不是發明了紙,而是提升了造紙技術,使得它的產量比以前高了許多,而且也更耐用。事實上當人們通過歷史記載無法確定的時候,考古才是最佳的印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