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是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正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一位同學考川音時,抽到的題目:清官難斷家務事。
相信你也看到過類似的新聞報導,在公交車上女子被猥褻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一女子被男子摔打,扯衣服到走光,在試圖逃離後被男子強行拖拽。事件一出便引起群情鼎沸。可是後來警方公布二人為夫妻關係時,輿論隨即偃旗息鼓,「家務事就不摻和了」的觀點一時間甚囂塵上。之所以有清官難斷家務事的觀念,其背後是因為人們缺乏法律觀念。
所謂"家務事",一般指"家庭內部事務",比如夫妻打架,父母打孩子,子女虐待老人等.因為發生在家庭內部,親人之間,"家務事"往往比較隱蔽,證據不好掌握,外人不好介入,即使介入,解決起來也會因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無從下手.
可如果以我們今天法治社會的視角來看,以上所說的種種現象,絕不是簡單的"家務事",而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但因為以前沒有適用的法律法規,這類矛盾或糾紛一直處於"清官難斷"的狀態.
2016年3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實施,諸如打老婆,揍孩子,虐待老人之類的所謂"家務事",統統有了一個新定位:家庭暴力.
實施這類行為者,不再僅限於"道德譴責",而是要依法懲處."家務事"從此不再"難斷".說到這裡你就會發現,之所以清官難斷家務事,是因為之前法制建設不健全,遇到家務事時,無法可依。2016年反家暴法立法之後,才不難斷家務事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傷害、殺人等犯罪在家庭內發生.必然會毀滅一個家庭並牽連其他家庭成員.還會帶來許多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健全法制建設,也可以讓清官易斷家務事。
當然,上面咱們從法律角度分析了清官難斷家務事,可是有的時候這裡的「清官」並不是指導法官、警察這些執法者。有的時候親人、朋友之間如何調和、化解家庭矛盾呢?
道理和法律皆有章可循,而情感,是一個人最深層的體感。情感需要用心理溫度來感受,所以,它無章可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夫妻衝突的根源,往往是妻子向丈夫講情感的喜悅與痛苦,丈夫向妻子卻講對錯、說道理。
所以,清官難斷家務事,並不是家務事難斷,而是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候,一方面溝通方式不對,另外一方面總想改變對方,而不是改變自己。
所以,清官是否難斷家務事,往大了說,取決於是否,懂法守法,往小了說,家庭成員之間要有邊界意識,溝通時,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