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曾寫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自古以來,如果說「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最浪漫的事兒,那麼「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便是一份真愛的完美收官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這一輩子,能遇上一個真愛的另一半已是難能可貴,更何況長相廝守白頭到老了。因此,半路夫妻與重組家庭亦是屢見不鮮。也因此,就出現了不少清官亦難斷的家務事兒。
而回顧歷史,在各類古籍中亦記載了不少相關的奇聞軼事,如今就摘錄一二,聊做分享!
更多古今異聞,盡在《山海異語》!
《閱微草堂筆記下·卷二十二》:縱觀九州寰宇之大,作奸為盜之事,時時刻刻都有發生,每域每方都能見到,因此才有了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懲戒,這也算不上什麼異事。
然而,總有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說是為盜犯科卻又有所差異,似乎也可以說是情有可原,亦可網開一面。而其他人知道了以後,意見亦是兩極分化,眾說紛紜。
紀曉嵐的舅舅安五章曾經就講過這麼一件事情:曾經有位不幸中年喪偶的富戶某甲,他與髮妻育有一子。後來,某甲又下聘禮迎娶了一位離異的婦人某乙,一家人在一起過日子,也算得上融洽。
然而沒過多久,某甲得了急病死去,平日裡所攢下的積蓄,都被二婚的妻子某乙給拿走了。等某甲兒子替父親辦理好後事之後,從親戚朋友嘴裡聽到了一些口風,便前來詢問後母某乙。
但是這事兒又沒有直接證據,後母某乙當面否認了此事,某甲兒子無奈,只得怏怏而去。
後來,某甲兒子從貼身丫鬟那裡知道了後母某乙藏錢財的地方,又知道後母某乙肯定不會承認,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找了個漆黑的深夜砸開牆面破入房中,準備將錢財取走。
誰知道動靜大了點,將後母某乙給驚醒了,她自然大喊有賊,屋外的家人們聞聲都抄起傢伙什兒,一起突入房中來抓賊。某甲兒子見勢不妙,轉身倉皇而逃,卻正好被眾位家人給抓了個結實。
眾人又在附近搜查了一下,打算看看是否有同黨,竟然在後母某乙的床下聽到了動靜,打開再一看,卻是個陌生的中年男子~後來才知道是後母某乙的前夫。
等這事兒鬧上了縣衙之後,某甲兒子與後母某乙是各執一詞,互相說對方的不是。某甲兒子自稱道:子取父財,不為盜。
至於後母某乙,則辯稱道:妻歸前夫,不為奸。某甲兒子卻諷刺道:前夫可以破鏡重圓,卻不能這樣私自相會,哪裡算不得姦情了?
後母某乙亦是針鋒相對道:父親留下的財產可以索取,但是這樣半夜裡跑來豪奪,哪裡又算不得為盜了?
兩邊是各執一詞,都認為對方有問題,一時間,縣太爺也覺得頭大,畢竟都是違法違規卻又情有可原之事。
這時候,某甲的族人們也覺得鬧起來不過是兩敗俱傷,徒然讓外人看笑話~所謂「鼓鍾於宮,聲聞於外」,便出來一同調停此事。
經過一番庭外調解,雙方達成了共識~某甲留下的財產判給某甲兒子;至於後母某乙,也聽從她的意願,任憑改嫁,讓她與前夫破鏡重圓。
嘆曰:所謂「盜而人許遂其盜,奸而人許遂其奸」,斯更異矣。何況法律法規在前,一切當自有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