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大的寶寶,吃奶後容易脹氣,有些寶媽看著寶寶肚子鼓鼓的,孩子煩躁哭鬧,著急的不行,抱著寶寶來醫院,或者自己在家用手按摩,用熱水袋或者熱毛巾敷……
首先說,吃奶的寶寶脹氣比較常見,寶寶一旦出現脹氣,肚子鼓鼓的非常難受,就會出現哭鬧不止,而且哭鬧還會加劇胃腸脹氣,遇到這種情況,寶爸寶媽千萬不要著急去醫院,一般都可以在家處理。
處理的方法總結下來:一不一排三預防
一歲以內的寶寶不會言語直接表達,加上寶寶皮膚嬌嫩,熱毛巾熱敷,可能會因為掌握不好溫度,造成燙傷;如果使用熱水袋或者暖手寶等,除了也存在燙傷或者其他隱患。
所以,小寶寶出現脹氣的情況,一定不要熱敷。
幫助小寶寶排氣,有更加安全和有效的辦法。
方法一:按摩。當寶寶因脹氣難受哭鬧時,家長可以試著把寶寶平放,將手伸進寶寶的衣服裡,輕輕地呈順時針方向按摩小肚子。一方面可以緩解腹脹,另一方面寶寶也會因為舒服而轉移注意力。
方法二:飛機抱。家長可將寶寶趴放在你的手臂上,並輕撫他的背部,這樣也可以緩解腹部脹氣。
方法三:排氣操。通過多個腹部和下肢的動作,擠壓腹部促進孩子排氣。有時候寶寶排氣的聲音會非常大,這是正常現象,大家不要害怕。
注意以上方法均建議在哺餵後至少半小時以上進行,否則容易造成吐奶。
正確的餵奶方式,可以幫助寶寶減少或者避免出現脹氣。
1、餵養時避免讓寶寶吸入空氣
人工餵養的寶寶,應當注意讓奶水充滿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讓寶寶吸入空氣。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寶寶的嘴與母親乳房的位置擺放不適當,寶寶就有可能吸進過多的空氣,以至於嗝氣或腹脹。
正確的姿勢是最好讓寶寶的臉正對媽媽的乳房以保證他的嘴將乳頭和乳暈全都含接住。
2、不要讓寶寶餓得太久後才餵奶
寶寶餓的時間太長,吸吮時就會過於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氣,所以要及時給寶寶餵奶,並引導寶寶放緩吃奶速度。
3、 餵奶過後及時拍嗝
每次吃奶後家長一定要把寶寶豎起來拍拍奶嗝,儘量拍出嗝後再平放下寶寶。一來是預防腸脹氣,二來也是避免寶寶吐奶。
我是兒科燕醫生,兒童皮膚科副主任醫師,三甲醫院一線十多年的臨床工作,專業深耕兒童皮膚健康和綜合營養調理及疑難雜病綜合治療,搞懂寶寶的健康很簡單,不用總是跑醫院,關注我,和我一起關注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