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人體穴位圖:十四經穴高清圖解

2021-01-19 古醫論壇


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免費精彩文章!

 1、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左右各67個,共134個:睛明穴、攢竹穴、眉衝穴、曲差穴、五處穴、承光穴、通天穴、絡卻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風門穴、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腎俞穴、氣海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環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會陽穴、承扶穴、殷門穴、浮郄穴、委陽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膈關穴、魂門穴、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志室穴、胞肓穴、秩邊穴、合陽穴、承筋穴、承山穴、飛揚穴、跗陽穴、崑崙穴、僕參穴、金門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陰穴。

    足太陽膀胱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呼吸系統:感冒、發燒、各種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急慢性胃腸炎、肝炎、膽囊炎。

    泌尿生殖系統:腎炎、陽痿、睪丸炎、閉經、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附件炎、宮頸糜爛。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經痛、中風後遺症、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痛。
    
    2、足厥陰肝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厥陰肝經穴;位於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左右各14個,共28個:大敦穴、行間穴、太衝穴、中封穴、蠡溝穴、中都穴、膝關穴、曲泉穴、陰包穴、足五裡穴、陰廉穴、急脈穴、章門穴、期門穴。
    

    足厥陰肝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生殖系統疾病:痛經、閉經、月經不調、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氣。

    肝膽病:各種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膽囊炎、肝脾腫大、抑鬱症。

    其他:頭頂痛、頭暈眼花、各種眩暈、癲癇、胃痛等。

 

    3、足少陽膽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少陽膽經穴;位於足少陽膽經上的穴位左右各44個,共88個:瞳子髎穴、頷厭穴、懸顱穴、懸釐穴、天衝穴、完骨穴、本神穴、陽白穴、頭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風池穴、肩井穴、淵腋穴、輒筋穴、日月穴、京門穴、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居髎穴、風市穴、中瀆穴、膝陽關穴、陽陵泉穴、陽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陽輔穴、懸鐘穴、丘墟穴、足臨泣穴、地五會穴、俠溪穴、足竅陰穴。
    

    足少陽膽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肝膽病:急慢性膽囊炎、膽絞痛、各種慢性肝炎。

    頭面五官病:頭昏、偏頭痛、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痺、耳鳴、耳聾、近視。

    其他: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脅下痛、經脈所過處的肌肉痛。

 

    4、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主條目:手少陰心經穴;位於手少陰心經上的穴位左右各9個,共18個:極泉穴、青靈穴、少海穴、靈道穴、通裡穴、陰郄穴、神門穴、少府穴、少衝穴。
    

    手少陰心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心肌缺血、心慌。

    神經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癲癇、神經官能症。

    其他:經脈所過的肌肉痛、肋間神經痛。

 

    5、足太陰脾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太陰脾經穴;位於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左右各21個,共42個:隱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孫穴、商丘穴、三陰交穴、漏谷穴、地機穴、陰陵泉穴、血海穴、箕門穴、衝門穴、府舍穴、腹結穴、大橫穴、腹哀穴、食竇穴、天溪穴、胸鄉穴、周榮穴、大包穴。
    

    足太陰脾經預防及主治的疾病

    消化系統病:消化不良、洩瀉、痢疾、便秘。

    婦科病:痛經、月經不調、閉經、月經提前或錯後、盆腔炎、附件炎。

    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腫。

    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軟組織疾病。

 

    6、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圖

    主條目:手陽明大腸經穴;位於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左右各20個,共40個:商陽穴、二間穴、三間穴、合谷穴、陽溪穴、偏歷穴、溫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裡穴、肘髎穴、手五裡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

    手陽明大腸經預防及主治的疾病

    呼吸道病:感冒、支氣管炎、發燒、頭痛、咳嗽。

    頭面疾病:頭痛、面神經炎、面肌痙攣、面癱、牙痛、麥粒腫、結膜炎、角膜炎、耳鳴、耳聾、三叉神經痛、鼻炎、鼻塞。

    其他:頸椎病、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蕁麻疹、經脈所過的關節活動障礙。

 

    7、手太陽小腸經

    主條目:手太陽小腸經穴;位於手太陽小腸經上的穴位左右各19個,共38個:少澤穴、前谷穴、後溪穴、腕骨穴、陽穀穴、養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風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顴髎穴、聽宮穴。
    

    手太陽小腸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五官病:咽痛、眼痛、耳鳴耳聾、中耳炎、腮腺炎、扁桃體炎、角膜炎、頭痛。

    其他:腰扭傷、肩痛、落枕、失眠、癲癇、經脈所過關節肌肉痛。


    8、手太陰肺經穴

    主條目:手太陰肺經穴;位於手太陰肺經上的穴位左右各11個,共22個:中府穴、雲門穴、天府穴、俠白穴、尺澤穴、孔最穴、列缺穴、經渠穴、太淵穴、魚際穴、少商穴。
    

    手太陰肺經預防及主治的疾病

    呼吸系統病:各種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咳嗽、咳血、胸痛。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咽痛、鼻炎、流鼻血。

    其他:經脈所過的關節屈伸障礙、肌肉疼。


    9、足陽明胃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陽明胃經穴;位於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左右各45個,共90個: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倉穴、大迎穴、頰車穴、下關穴、頭維穴、人迎穴、水突穴、氣舍穴、缺盆穴、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天樞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歸來穴、氣衝穴、髀關穴、伏兔穴、陰市穴、梁丘穴、犢鼻穴、足三裡穴、上巨虛穴、條口穴、下巨虛穴、豐隆穴、解溪穴、衝陽穴、陷谷穴、內庭穴、厲兌穴。
    

    足陽明胃經預防及主治的疾病

    胃腸道疾病:小兒腹瀉、胃脹、胃痛、胃下垂、急性胃痙攣、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洩瀉、痢疾、胃腸蠕動過慢。

    頭面疾患:痤瘡、黃褐斑、頭痛、眼痛、牙痛、面神經麻痺、腮腺炎、咽炎。

    其他:中風偏癱後遺症、慢性闌尾炎、乳腺增生、白細胞減少症、經脈所過的關節肌肉病。


    10、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主條目:手厥陰心包經穴;位於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左右各9個,共18個:天池穴、天泉穴、曲澤穴、郄門穴、間使穴、內關穴、大陵穴、勞宮穴、中衝穴。
    

    手厥陰心包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心血管系統:心慌、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心絞痛、心肌缺血、胸悶。

    其他:噁心、嘔吐、抑鬱症、中署、休克、小兒驚風、胃痛胃脹、經脈所過的關節肌肉痛。


    11、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少陰腎經穴;位於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左右各27個,共54個:湧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鐘穴、水泉穴、照海穴、復溜穴、交信穴、築賓穴、陰谷穴、橫骨穴、大赫穴、氣穴、四滿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關穴、陰都穴、腹通谷穴、幽門穴、步廊穴、神封穴、靈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足少陰腎經預防及治療的疾病

    泌尿生殖系統:急慢性前列腺炎、陽痿、早洩、遺精、術後尿瀦留、睪丸炎、痛經、月經不調、盆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種腎炎、水腫。

    頭面疾病:頭痛、牙痛。

    其他:消化不良、洩瀉、耳鳴耳聾、腰痛、中風、休克、經脈所過的各種關節肌肉軟組織病。


    12、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

    主條目:手少陽三焦經穴;位於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穴位左右各23個,共46個:關衝穴、液門穴、中渚穴、陽池穴、外關穴、支溝穴、會宗穴、三陽絡穴、四瀆穴、天井穴、清冷淵穴、消濼穴、臑會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風穴、瘛脈穴、顱息穴、角孫穴、耳門穴、耳和髎穴、絲竹空穴。
    

    手少陽三焦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五官病:耳鳴耳聾、腮腺炎、偏頭痛、面神經炎、面肌痙攣。

    其他:肋間神經痛、便秘、感冒、中風後遺症、肘關節屈伸不利、經脈所過的關節和肌肉軟組織病。
 


    13、督脈穴位圖

    主條目:督脈穴;位於督脈上的穴位有28個:腰俞穴、腰陽關穴、命門穴、懸樞穴、脊中穴、中樞穴、筋縮穴、靈臺穴、神道穴、陶道穴、風府穴、腦戶穴、強間穴、後頂穴、前頂穴、囟會穴、上星穴、神庭穴、素髎穴、水溝穴、兌端穴、齦交穴。

    督脈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脊柱病:腰股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

    其他:小兒消化不良、頭痛、發燒、中風、脫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退行性關節炎、膽囊炎。

 

    14、任脈穴位圖

    主條目:任脈穴位;位於任脈上的穴位有24個:會陰穴、曲骨穴、石門穴、氣海穴、神闕穴、水分穴、下脘穴、建裡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闕穴、鳩尾穴、中庭穴、羶中穴、玉堂穴、紫宮穴、華蓋穴、璇璣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漿穴。
    

    任脈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泌尿生殖系統:前列腺炎、陽痿、早洩、盆腔炎、附件炎、白帶病。

    消化系統:胃痛、消化不良、胃潰瘍。

    其他:失眠、胸悶氣短、腰痛。

點個在看,一起為健康點讚

應用中醫,推廣中醫

傳播中醫,發揚中醫

光大中醫,輝煌中醫

執念中醫,天下無疾

掃碼關注  古醫論壇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關注食補養生,衣食住行小健康關注下方!


相關焦點

  • 經穴穴位圖《十四經脈穴位圖大全》
    經穴指十四經上的腧穴。
  • 人體手部穴位圖(高清詳解) 手掌穴位圖解大全
    以下位於人體手部的穴位 ,學習掌握手背、手掌穴位按摩方法。中醫認為手部經絡穴位豐富,既有手三陽經、手三陰經及其穴位循環與分布,又有十四經的溝通聯繫,眾多經外奇穴的分布,治療手穴能治療全身疾病。手部穴位圖(高清詳解)
  • 高清人體穴位圖及穴位圖解(值得果斷收藏)
    而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經絡、腧穴在人體中縱橫交錯、溝通內外、聯繫上下,與人體臟腑、機體、五官的健康息息相關,能使人體氣血運行暢通,起到治療和保健作用。【人體穴位圖解大全——任脈穴位各個位置】01、曲骨穴 02、中極穴 03、關元穴 04、石門穴 05、氣海穴 06、陰交穴 07、神闕穴 08
  • 人體穴位圖與功效
    人體穴位作用圖解大全更清晰直觀的標註了各個人體穴位的作用,包括頭部穴位圖、胸部穴位圖、背部穴位圖、胳膊手部穴位圖、人體腿部穴位圖、腳底穴位圖詳細圖解各個穴位的功能。7月22號《整脊手法結合影像臨床實踐培訓班》內附視頻-河南站人體頭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頭維穴的作用:治療目痛、眼跳、頭痛上關穴的作用:治療耳聾、耳鳴、偏頭痛、上牙痛、面神經麻木下關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痺及痙攣、牙痛翳風穴的作用:治療耳聾、耳鳴、下頜腫痛、面神經麻痺及痙攣
  • 滑壽與《十四經發揮》
    卷上為「手足陰陽流注篇」,統論經脈循行的規律;卷中為「十四經脈氣所發篇」,依據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的流注次序分別論述各經經穴歌訣相應臟腑機能、經穴部位和經脈主病等。卷下為「奇經八脈篇」,參考《內經》、《難經》、《甲乙經》、《聖濟總錄》等書對奇經八脈起止、循行路線、所屬經穴部位及主病等予以系統論述。
  • 穴位 | 非常完整的人體穴位圖與功效(果斷收藏)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經絡穴位養身人體穴位作用圖解大全更清晰直觀的標註了各個人體穴位,包括頭部穴位圖、胸部穴位圖、背部穴位圖、胳膊手部穴位圖、人體腿部穴位圖、腳底穴位圖詳細圖解各個穴位的功能。
  • 非常完整的人體穴位圖與功效!收了吧!
    來源|崆峒養生匯人體穴位作用圖解大全更清晰直觀的標註了各個人體穴位,包括頭部穴位圖、胸部穴位圖
  • 身體穴位圖解大全
    身體穴位圖解大全時間:2018-06-09 19: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身體有多少個穴道? 身體穴位圖解大全 人身體有多少個穴道?據悉,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
  • 男女會陰穴的位置圖
    導讀:會陰穴歸屬任脈,有緩解治療性功能障礙、月經不調、小便不通、陰部瘙癢、陽痿、帶下、疝氣、脫肛、癲狂、昏迷等,會陰穴的位置:位於人體會陰部,詳見本文圖解會陰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會陰穴的準確位置圖】
  • 人體經絡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解>(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因具有明確穴位,醫家將其與十二正經脈合稱為「十四經」。十二經絡圖解手太陰肺經穴:中府穴、雲門穴、天府穴、俠白穴、尺澤穴、孔最穴、列缺穴、經渠穴、太淵穴、魚際穴、少商穴。肺經 凌晨3點-5點(寅時)是肺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 人體手部穴位圖 (連載一百六十三)
    以下位於人體手部的穴位 ,學習掌握手背、手掌穴位按摩方法。可高清另存為下載手部穴位圖解大全。中醫認為手部經絡穴位豐富,既有手三陽經、手三陰經及其穴位循環與分布,又有十四經的溝通聯繫,眾多經外奇穴的分布,治療手穴能治療全身疾病。
  • 人體穴位圖(大全)
    24、五處穴 25、曲差穴 26、眉衝穴 27、素髎穴 28、兌端穴 29、齦交穴 30、迎香穴人體頭部背面【穴位圖】 74、周榮穴 75、中府穴 76、雲門穴  人體背部【穴位圖】、會陽穴 46、長強穴 47、魄戶穴 48、膏肓穴 49、神堂穴 50、膈關穴 51、魂門穴 52、陽綱穴 53、意舍穴 54、胃倉穴 55、肓門穴 56、志室穴 57、胞肓穴 58、秩邊穴 59、白環俞穴人體胳膊手部內側【穴位圖】
  • 秉風穴的準確位置圖及作用
    秉風穴歸屬手太陽小腸經,有緩解治療肩臂疼痛、肩胛痛、肩周炎等作用。 秉風(Bǐngfēng)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國際代碼】  SI12  【特定穴】  手三陽與足少陽經交會穴  【穴名解說】  【秉風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太陽小腸經。
  •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特效穴位+ 實用穴位!
    一、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 穴位、經絡是經典的傳統文化之一,許多具有道醫情結和武術情結的人對它都有極深的印象和好感人體有340個穴位,穴位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 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並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識越來越凸顯的今天,進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給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個健康好習慣的形成。
  • 足陽明胃經45個針灸穴位圖,高清穴位圖解
    足陽明胃經分布於人體頭面、胸腹、下肢外側前緣及第2趾和大趾,循行45個穴位,首穴為承泣,末穴為厲兌。其中有11個穴位在頭面頸部,19個穴位在胸腹部,其餘15個穴位則分布在下肢前外側和足部。【經絡循行】足陽明胃經起始於頭部鼻旁,循行經額顱中部、頸部,進入鎖骨上窩部,再向下經胸
  • 這個穴位是人體第一消炎要穴,發炎時你艾灸了嗎?
    人體上有14條筋絡,人體的奇經八脈隱藏著眾多的玄機,而且艾灸這些穴位可以治百病。更為奇特的是其中一些穴位具有一些特殊的功用:比如消炎、消氣、排毒、清火,如果我們掌握了這些穴位及其特殊功用,經常灸一灸,按一按,會大大減少藥物對我們的危害!
  • 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按摩5個穴位等於吃補藥
    原標題: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按摩5個穴位等於吃補藥   說起日常保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吃各種補藥、保健品等。其實,經常按摩某些特定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藥物。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針灸科博士後蔣可告訴記者,穴位按摩手法分補法、瀉法等,補法是較柔和地按摩,瀉法是力道比較大的刺激,即用屈曲的指關節頂穴位。
  • 人體各部位穴位圖與功效(完整版)
    每天為您推送優質的醫藥學知識一、人體頭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頭維穴的作用:治療目痛、眼跳、頭痛上關穴的作用:治療耳聾、耳鳴的作用:治療糖尿病、顏面病、牙痛、不語二、胸部腹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三、人體背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 人體穴位 從女人穴位看出身體異常徵兆
    的確,女性在體質和體格上都稍弱於男性,並且這幾年,更多的女性朋友開始關注女性養生保健了。那麼,我們今天主要來聊一聊,從人體穴位來看,女性有哪些常見病,以及如何預防這些常見病吧。人體經絡穴位大圖冊人體的穴位遍布全身,而且每個穴位都很有講究,腰腹部有哪個穴位會痛了,很有可能就是得了某種疾病。
  • 人體十四經脈,你知道嗎?
    人體十四經脈,你知道嗎?十四經絡是由古人對人體經絡穴位進行分類並分別命名的。它包括12經脈和任、督2脈合稱14經,是針灸、刮痧選穴配區的主要依據。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十四經脈吧!手少陽三焦經主治嗌腫/喉痺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陽經之一,與手厥陰心包經相表裡,上接手厥陰心包經於無名指,下接足少陽膽經於目外眥。經脈分布於上肢外側中間、肩頸和頭面。其絡脈、經別分別與之內外相連,經筋大體分布於經脈的外部。本經首穴是關衝,末穴是絲竹空,左右各23穴。足陽明胃經主治流淚/夜盲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