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本文預計閱讀完成需要10分鐘(300字/分鐘)
本周,【數字健康產業探索】將圍繞進行【自閉症】數據剖析和呈現,歡迎持續關注。
本文為【自閉症】系列文章的第2篇【產業導航】 作者 :王悅
一. 認識自閉症
「自閉症」醫學名稱:「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國際上統稱「ASD」。基本特徵有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動障礙、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模式。ASD「病因不明,無藥可醫」,但後期康復幹預的時機和方法,可以給患者帶來相當不同的預後。一般認為,發現年齡越早,幹預越早,效果越明顯,預後則越好。3-6歲為幹預的黃金時間段。
1. 自閉症流行病學相關
據估計,全世界每160名兒童就有1名患泛自閉症障礙。這一估計值是平均數字,各項研究的報告流行率差異很大。但是,一些對照研究報告的數字要高得多。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泛自閉症障礙流行率尚不得而知。 根據過去50年間開展的流行病學研究,全球泛自閉症障礙流行率似乎在增加。對流行率的明顯上升有許多可能的解釋,包括人們認識提高、診斷標準擴大、診斷工具更好和報告工作改進。
2. 自閉症起因和診斷
現有科學證據提示,可能有許多因素使部分兒童更可能患泛自閉症障礙,包括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其它一些有可能導致自閉症的原因也在研究中,包括早產或低出生率、在妊娠期間的感染或疾病、高齡父母、肥胖、免疫功能紊亂、空氣和水的汙染和環境毒素,如殺蟲劑等。
現有流行病學數據是令人信服的,現在並無證據顯示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疫苗與泛自閉症障礙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此前提示存在因果聯繫的研究被發現充滿方法缺陷。
也沒有證據顯示任何其它兒童期疫苗可能增加泛自閉症障礙風險。對滅活疫苗中所含硫柳汞防腐劑和鋁佐劑與泛自閉症障礙風險之間關係的證據審查得出了有力結論,疫苗不會增加泛自閉症障礙的風險。
3. 自閉症市場現狀
據研究表明,全世界現有孤獨症患者3500萬人,其中40%是兒童;全球每20分鐘就有一名孤獨症兒童誕生。 有關機構調查後認為,在我國,孤獨症發病率也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一樣呈上升趨勢,所佔人口比率也相近。2001年,中國首次將兒童精神殘疾列入殘疾兒童抽樣調查範圍,圈定 0歲~6歲的6萬名兒童為調查對象。中國殘疾人普查報告數據顯示,孤獨症發病率已佔中國各類精神殘疾首位,平均每500個兒童中就有一個是孤獨症患者。他們的康復過程異常艱難,很多家庭連康復費用都負擔不起。
近日,有研究發現,中國6-10歲兒童自閉症患病率約為1%,與西方國家水平相當。該研究建議,中國應提高對自閉症的診斷率,並在醫療保健和教育方面為孤獨症兒童家庭提供支持。
二. 自閉症數字療法
1. 什麼是數字療法
數字療法(DTx)是一種基於軟體程序的療法,為患者提供循證治療幹預以預防、管理或治療疾病。它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藥物、設備或其他療法配合使用。在以往,病人根據醫生開具的處方去藥房取藥。數字療法則是將其中的藥物更換為了某款手機app而已——當然,也可能是軟硬體結合的產品。
2. 自閉症和數字療法
2019年7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刊》上發布的一篇論文表示,在診斷與篩查方面,藉助AI測量瞳孔擴張情況或者是心率的自發波動情況可以更早地診斷出自閉症、Rett症候群(一種嚴重影響兒童精神運動發育的疾病)或其他具有自閉症行為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疾病。
同年9月,一篇發表於《柳葉刀》的數字健康的論文也提及了AI診斷的積極性,論文稱,AI能像專業醫生一樣成功診斷疾病。伯明罕大學研究人員分析數據發現,AI深度學習可以正確檢測出87%病例的疾病,醫療專業人員則為86%。FDA已批准許多用於醫療保健的AI,有望輔助醫生提高工作效率。
AI技術的不斷成熟,給攻克自閉症早期診斷的各種痛點,帶來了更多可能性。Cognoa的AI診斷平臺已經獲得FDA批准。
除了早期篩查有AI技術加持,自閉症的康復治療環節也因近幾年數字健康的飛速發展而迎來了革新的機會,遠程醫療和AI技術讓自閉症篩查覆蓋更多的患者,提高診療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醫療費用,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覆蓋和電子技術的精進,諸如VR/AR和移動醫療App等應用也逐漸崛起。
目前市場上仍然缺乏針對自閉症核心症狀的特效藥物,藥物治療僅為輔助性的多症治療措施,因此近年來興起的數字療法被寄予眾望。
動脈橙產業智庫對超過30家關注自閉症數字療法的創業公司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發現人工智慧、VR/AR、線上治療等數位化手段已經覆蓋到自閉症從診斷到治療的全過程,可見數字療法已經成為了自閉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的治療手段。
三. 自閉症數字診斷市場
2019年7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刊》上發布的一篇論文表示,在診斷與篩查方面,藉助AI測量瞳孔擴張情況或者是心率的自發波動情況可以更早地診斷出自閉症、Rett症候群(一種嚴重影響兒童精神運動發育的疾病)或其他具有自閉症行為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疾病。
同年9月,一篇發表於《柳葉刀》的數字健康的論文也提及了AI診斷的積極性,論文稱,AI能像專業醫生一樣成功診斷疾病。AI技術的不斷成熟,給攻克自閉症早期診斷的各種痛點,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除了早期篩查有AI技術加持,自閉症的康復治療環節也因近幾年數字健康的飛速發展而迎來了革新的機會。
自閉症數字診斷產業圖譜
【PS:我們在整理時發現是真的少,希望更多醫療同仁能多多關注這個產業,如果有您知道但我們遺漏的企業,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一起給這個產業做點貢獻。】
四. 自閉症數字治療市場
數位化轉型正在重構整個自閉症診療流程。遠程醫療和AI技術讓自閉症篩查覆蓋更多的患者,提高診療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醫療費用。我們對動脈橙資料庫收錄的34家自閉症數字治療公司進行了梳理,將他們分成四類:語言/行為康復治療、AI及VR/AR治療、自閉症APP管理和自閉症患者社區。
自閉症數字治療產業圖譜
【PS:我們在整理時發現是真的少,希望更多醫療同仁能多多關注這個產業,如果有您知道但我們遺漏的企業,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一起給這個產業做點貢獻。】
1. 語言/行為康復治療
ABA是科學的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的簡稱,是一種結構化的教育方法。它可把要教授的技能分解成可執行的行為單元,用特殊的手段對每一個行為單元進行培訓直到掌握,最後把已掌握的行為單元串聯起來形成更為複雜的行為,表現在語言、模仿、遊戲技巧、社會交往等,在治療自閉症時常採用的行為療法。
2. App管理應用
近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自閉症的治療模式也悄然借勢而生,自閉症App誕生了。據蛋殼研究院2016年的統計,根據AutismSpeaks的數據收錄,目前全球有超500款自閉症移動醫療應用,其中被科學研究證明對自閉症患者有益的醫療應用有38款。
其中,國外自閉症App功能集中在治療上;國內尚處早期階段,自閉症App集中在預防及提高認知方面。
【話題:這種發展差異化會帶來創業機會嗎?】
3. AI及VR/AR治療
陪伴機器人常常被人類詬病過於機械和笨拙,但是這一點恰恰能夠帶給自閉症兒童安全感,不厭其煩地引導自閉症患兒。AI技術能夠實現與自閉症兒童進行反饋,集成反饋的數據,為定製治療方案提供支撐。
研究人員表示在人工智慧應用到自閉症治療上,最難的問題還是數據的異質性。一般的人工智慧方法都會失敗,研究人員也將這種個性化深度學習的技術應用到其他領域,發現其在疼痛監測和預防老年痴呆上同樣有進展。
自閉症兒童難以和現實世界接軌,而普通人也難以解碼他們的行為意義。除了AI,VR也能成為搭建起這兩者之間的橋梁。
VR應用於自閉症治療有很多種方式,它能解決自閉症問題的方案在於能夠給自閉症患者更多定製的安全空間,減少他們的防備,分析他們的行為含義。
4. 線上患者社區
自閉症患者社區是一種線上網際網路康復平臺,其內容包括個案評估、方案制定、幹預實施、過程監控與問題解決、取得的效果、總結分析等。
以上便是自閉症數字療法領域的產業導航全部內容,整體來看,這仍然是一個非常早期的數字健康創新產業,本周我們還將對產品數據(已發),資本動態,科研進展進行梳理,敬請關注。
【自閉症】系列文章目錄:
第1篇:《我們離戰勝自閉症還有多遠?4分鐘帶您了解自閉症產業發展現狀》(產品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