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頭娃娃」到自閉症「神奇療法」,上當的是家長,被坑是孩子!

2021-02-22 星兒守望者

從今年1月到2月,「大頭娃娃」這幾個字頻繁出現在新聞中,引起家長們的強烈關注。

1月7日,微博博主「老爸評測-魏老爸」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的孩子使用後,出現了多毛、臉腫、發育遲緩等現象。

1月17日,漳州市通報事件調查處置進展情況,確認召回的涉事產品「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和「開心森林一抹舒寶寶皮膚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企業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涉事企業所在地衛健部門已將有關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已傳喚涉事企業主要涉案人員。

(來源於新聞)

2月2日,「大頭娃娃」事件持續發酵,多名家長反映在給寶寶使用一款名為七草緣的抑菌霜後出現不良反應。

2月9日,經有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檢測,確認江西真潤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七草兩葉抑菌膏」非法添加丙酸氯倍他索,白色粉末原料為丙酸氯倍他索。調查組認為,涉事企業非法添加丙酸氯倍他索行為已違反相關規定,當地擬依法對其處沒收違法所得34800元,處貨值10倍罰款,共計罰沒477450元,並由原發證部門吊銷消毒產品衛生許可證。

(來源於新聞)

養娃路上的坑實在太多了,家長每上一次當,受苦的總是孩子

從孩子的日常用品如護膚霜、奶粉,到生病看病吃藥,面臨著五花八門的「成分」、「原理」、「療法」,家長們如果不夠了解,很可能就被商家宣傳的「效果」蠱惑,結果不僅沒幫到孩子,反而造成了更多的傷害。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聊聊【自閉症】領域那些不靠譜的「神奇療法」,讓家長們擦亮雙眼。

自閉症的全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起病於嬰兒時期,主要表現有社會交往障礙、興趣狹隘、行為重複刻板以及感知覺異常。其中尤以社會交往障礙最為核心。

其實,自閉症並非是一種「病」,而是一類障礙的總稱,所以定義為「譜系障礙」,譜系障礙即表明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的表現各不相同,且由於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所以並沒有藥物能夠治療。

目前全世界的通用做法是通過科學的幹預訓練來提升自閉症患兒的社交能力,用以獲得獨立生存的能力。

很多家長看到「藥物治療不了自閉症」就誤以為自閉症是不治之症,這種認知是明顯錯誤的。

廣州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經常強調:多數低齡經典型自閉症經過科學的幹預訓練後可以轉向輕度乃至正常

所以在孩子確診為自閉症或者疑似自閉症的時候,家長們不要慌亂,更不要病急亂投醫。

正是由於「自閉症並不能用藥物治療」,催生出了很多民間機構、私人醫院診所。這些機構、醫院診所打著「自閉症神奇療法」的幌子向家長們宣傳,而家長們由於對自閉症的了解並不深入,往往聽信了這些所謂的「神奇療法」,延誤了對孩子進行科學幹預的最佳時機,最終悔恨莫及!

鄒小兵教授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過自閉症的治療並沒有什麼「神奇療法」,星兒守望者平臺也在這裡呼籲家長們不要隨意聽信各種「神奇療法」,這些所謂的「神奇療法」基本都是不靠譜療法。

為了避免廣大家長踩坑,今天我們來細數一下自閉症的那些「不靠譜療法」。

在一些醫院,自閉症兒童可能會被推薦使用神經藥物治療,但是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這項療法有效,而且非常昂貴!並且有可能存在不良反應,建議慎用!

▲國家首批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目錄已經將「鼠神經生長因子」納入,說明鼠神經生長因子在臨床中存在療效不明確且過量不合理使用現象。

個別個案治療報導聲稱針灸治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刺激相應的打電腦皮層,從而達到改善自閉症臨床症狀的目的,但是目前並沒有相關的系統研究,也沒有更多普遍性的案例做支撐。而我們收到家長的反饋更多的是並無明顯療法,反而容易耽誤幹預時機。

目前國外自閉症幹細胞(主要是臍帶血幹細胞)治療仍然只限於動物實驗和探索階段。目前國內有部分醫療機構宣稱可以進行自閉症幹細胞治療,但療效缺乏驗證,並且存在安全性問題。重點在於我國相關部門並未批准此類療法治療自閉症,實質上屬於違規行為!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最新關於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的公告

有些專家認為兒童早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內酵母菌大量繁殖後,影響機體免疫反應會引起自閉症,於是出現抗酵母菌療法,然而療效缺乏證據,並且副作用較大。而有些非醫療機構推薦的乳酸菌療法更是讓人懷疑其中的利益關係。

有些學者認為某些食物可以引起自閉症患者消化系統異常並且造成過敏,從而導致患者症狀惡化,因此主張飲食調整,做膳食療法。

然而這類療法的療效也並未得到科學的檢驗。自閉症兒童的確比普通兒童有更多的消化系統症狀,但是兩者之間到底是獨立的平行關係還是因果關係,目前並不清楚。建議有消化系統症狀的患兒看消化專科醫生。

由於遺傳因素是自閉症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基因治療可能是將來自閉症的治癒手段,但目前關於自閉症的確切發病機制還沒有搞清楚,對確切的致病基因也沒有結論,因此現行所謂的「基因治療」多為子虛烏有。

除此之外,像感覺統合療法、聽覺統合療法、音樂治療、捏脊按摩、寵物療法、海豚療法等雖有一些個案證明有效,但缺乏普遍性,基本上都是未被研究證實有效,家長選擇需謹慎!

目前市面上宣稱能夠治療自閉症的療法種類繁多,一些療法存在風險,一些療法存在爭議,且很多療法費用高昂,時間耗費也很久,需要家長在選擇時十分慎重。

這些療法主流醫學並不推薦,但是仍然大行其道,這與自閉症目前缺乏有效藥物治療,家長尋找「萬靈藥」的急迫心情有關,其中也有相關利益廠家推波助瀾的作用。

家長們應該學習科學的自閉症知識,理智判斷各類療法的效果,多聽專業醫生的指導性意見,以科學的幹預訓練作為主要的手段,努力幫助自閉症兒童達到自己的最佳結果。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幹預時的那些「坑」,早些知道就好了!
    一、「高科技特效療法」當家長得知孩子可能患有自閉症後,第一反應就是尋找相應的治療方法,這時我們多半會面臨第一個「坑」——醫學方法徹底治癒自閉症。「基因療法」、「按摩療法」,各種神奇手段層出不窮,其都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號稱能徹底治癒自閉症,二是費用極高。
  • 神奇療法、連環欺詐,遠離自閉症騙局: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最有效?
    這段時間陸陸續續地有家長在各個平臺上向我們諮詢:孩子是自閉症,什麼方法是最有效的?自閉症怎麼訓練?吃藥管用嗎?孩子剛被診斷為自閉症,家長通常一下子就慌了神。了解了一圈,嘗試過五花八門的療法,康復之路上踩過無數的「坑」,孩子的情況卻也不見起色。
  • 新康復療法層出不窮,自閉症無法治癒的時代即將結束?
    最典型的就是打著「高科技特效療法」的幌子,冠以「基因療法」、「按摩療法」,各種神奇手段層出不窮。更有最近爆出的鄭大第三附屬醫院(河南省兒童腦癱康復醫院)兒童康復科創始人、名譽主任萬國蘭發明的「封針療法」導致多名自閉症及腦癱患兒出現各種併發症而被推上風口浪尖。
  • 家長別入坑:針灸、按摩、排毒、幹細胞等這些自閉症療法靠譜嗎?
    說:到一定年紀後還不會或較少說話不當:不能根據當下場景表現出恰當的社交技能(RDI)、地板時光等療法外,自閉症還有形形色色的補充和替代療法,其中不少療法不僅費用高昂、費時費力,還存在著醫學上的爭議。建議在患兒喜歡或接受的情況下,家長身體力行地在家庭中有限度地開展此類療法。美國自閉症患者天寶根據自己的感覺設計和推薦的擠壓治療可以認為屬於這一類療法。療法不確定。
  • 英國自閉症兒童父母身陷「海豚療法」騙局!此外還有這些坑
    從不可思議的難以置信,到「認命般」的逐漸接受,相信每一個自閉症家庭都經歷過剛確診時的至暗時刻。而更讓人憤怒的是,有些商家就抓住了這些「父母的弱點」,打出各種可以「治癒」自閉症的吸金騙局,讓一些星兒家庭人財兩失、雪上加霜。0110天數萬花費!
  • 「大頭娃娃」背後的手:醫生,母嬰店導購,廠家,家長,誰之過?
    「大頭娃娃」背後的手:醫生,母嬰店導購,廠家,家長,誰之過?商家固然可恨,但是這麼多的家庭買奶粉,不看品牌不看商標不看說明嗎?就輕易被導購忽悠了嗎?再說了就算商家說是奶粉,可是這個雜牌貨怎麼放心買的呢?
  • 央視曝光「毒奶粉」,「大頭娃娃」再出現:給娃挑奶粉注意這兩點
    嬰幼兒奶粉作為很多孩子的主食之一,營養和安全兩個方面十分關鍵,一個弄不好,就等於在拿孩子的健康開玩笑。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仍有不良商家藉此賺取利益,坑害家長和孩子的利益,十分可恥。「毒奶粉」再現,多名寶寶變「大頭娃娃」,十分可憐被媒體曝光的「郴州大頭娃娃」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探討,據報導,在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
  • 10天數萬元,自閉症兒童父母為「海豚療法」支付高昂療愈費用
    當被問到Dolphin 海洋公園的工作者是否接受過自閉症的醫學培訓並且擁有豐富經驗時,相關負責人表示:「治療師在如何於水中站立、如何與海豚嬉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當孩子在水下遊泳時,可以接收到海豚發出的信號,這能促進神經系統發育,老實說,您不需要醫生。」
  • 孩子有問題都怪媽媽?禁食能治癒自閉症?做家長,這些坑要當心
    養育自閉症孩子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其中除了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外,很多家長還會在給自閉症孩子幹預的路上,不小心踩入幾個大坑。這些坑,能避一個是一個!可是仍有部分家長沒有這個警覺意識,「沒事的,等孩子長大了一切都會好的,」「小孩子喜歡哭哭鬧鬧不是很正常的嗎?」避坑指南星空半步提醒大家,當發現孩子有異常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儘早對孩子進行幹預,越早幹預孩子康復的效果越好。
  • 大頭娃娃事件家長拒絕退一賠三 孩子健康怎麼辦
    大頭娃娃事件家長拒絕退一賠三:孩子健康問題原標題:郴州大頭娃娃事件家長拒絕「退一賠三」:無法解決孩子健康問題近日,有媒體報導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據緊急呼叫,2018年10月,家長段女士在醫生推薦下購買「舒兒呔」奶粉,女兒食用幾個月後疑出現發育遲緩、「頭顱變大」等症狀。14日,段女士表示,她沒有接受相關部門給出的「退一賠三」方案,因為無法解決孩子發育健康受損問題。
  • ——說說美國的自閉症另類療法
    正如美國ABC的報導指出,當時全美有很多關於自閉症的訴訟案件,都是家長狀告政府和醫藥公司的疫苗毒害了他們的孩子,讓他們的孩子有了自閉症。但是,從自閉症研究院(Autism Research Institute),在2005年推出DAN!醫生,到2011年停止DAN!醫生,他們實實在在地存在了6年。甚至到了2020年,雖然沒有了組織,依然有不少人打著DAN!醫生的名義,要繼續治癒自閉症。
  • 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家長到底怎麼避坑?
    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家長到底怎麼避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了因為一款嬰兒霜孩子慘變「大頭娃娃」怎麼才能避免購買到不正規的激素產品呢?➊ 不要買三無產品要確認所購買的產品廠名廠址、執行標準、生產日期齊全。購買化妝品藥品時如果中招,最好先去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查詢產品是否通過備案。
  • 面對100多種自閉症幹預方法,家長究竟該如何選擇?
    所謂「神奇」的自閉症幹預療法禁食療法禁食療法,嚴格來說,就是禁止孩子食用任何含有谷蛋白或者酪蛋白的食物,包含小麥和其所有的製品:麵食、粗粒小麥粉、餃子點心、肉餡餅、蛋糕、比薩、煎餅除此之外,螯合(排毒)療法、高壓氧療、幹細胞療法、電擊療法、特效藥等諸多「神奇」療法稱出不窮,而且每一種都附有大幅改善,甚至被「治癒」兒童的故事,然而「希望」的背後,卻是一個又一個悲劇的源頭。
  • ...症療法詐騙被財新曝光之後,「莆田系」醫療騙局轉戰兒童自閉症...
    導讀:在抑鬱症療法詐騙被財新曝光之後,「莆田系」醫療騙局轉戰兒童自閉症,兜售神奇療法,連環欺詐,荼毒孩子,騙取錢財。因此,自閉症的診斷難度很高,診斷過程複雜。       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極少與外界溝通,常常自顧自玩耍。有的孩子會對字母、數字、形狀格外感興趣;會背詩歌、廣告詞,會唱歌,但是不會說日常用語。多數自閉症孩子多動、不聽指揮,我行我素,但也有少數自閉症孩子可以顯得很乖、很安靜。       黎文生起先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是自閉症患者。
  • 「大頭娃娃」家長:孩子喝了 89 罐,從會說話喉嚨就一直沙啞
    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多位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醫生檢查發現,這些孩子普遍存在維生素 D 缺乏,發育遲緩等症狀,依此診斷為佝僂病。這幾個孩子此前一直食用一款叫倍氨敏的 " 奶粉 ",而這款奶粉其實是固體飲料,多位家長表示是被店家誤導。有家長反映,當時奶粉怎麼也搖不勻反映給店家,對方稱這是漂浮的養分,屬於正常現象。
  • 「大頭娃娃」事件的負面標籤
    「大頭娃娃」是指嬰兒因食用劣質奶粉而造成的病症,近期成為持續關注的話題,來源於2020年5月11日,湖南電視臺《經視焦點》欄目報導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節目講述到: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2020年5月12日,湖南郴州永興縣針對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銷售一事展開調查
  • 「大頭娃娃」涉事店鋪被罰!給孩子買護膚品,家長需要這份避坑指南
    近日,「大頭娃娃」事件被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大頭娃娃」事件回顧 上周末,多條關於#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的內容佔據了各大平臺的熱搜。 事情源於自媒體博主「老爸評測」發布在網上的一條視頻。
  • 兒童孤獨症:沒有「神奇療法」 6歲前康復幹預可改善
    3歲仍然不會說話,想要什麼東西就用手指,也不會與人眼神對視……兒童孤獨症:沒有「神奇療法」,6歲前康復幹預可改善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殘疾按發病原理分為:智力殘疾、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肢體殘疾和精神殘疾。
  • 快評|「大頭娃娃」再現,誰之過?
    近日,湖南郴州多名家長發現孩子體重下降,有的孩子頭骨畸形好似「大頭娃娃」,這些孩子有個共同之處,都食用了一種名為「倍氨敏」的「奶粉」。13日,品牌方回應,產品質量合格,作為固體飲料出售,並非奶粉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不知道銷售商將產品作為奶粉出售。
  • 又見「大頭娃娃」!寶寶護膚,家長到底如何避坑?
    近日,一則「大頭娃娃」新聞 震驚了各位爸爸媽媽 ▽▽▽ 據報導,這個可憐的寶寶 塗抹的某品牌抑菌嬰兒霜中 被檢出含有過量的氯倍他索丙酸酯 就是糖皮質激素的一種 所以,僅僅5個月大的寶寶 變成22斤的「大頭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