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只要心情平靜,呼吸很自然,誰也不注意怎樣呼氣與吸氣的,呼吸氣息很自然,但只要一唱歌,呼吸就不自然了。往往先要主動吸一大口氣,這樣做反倒適得其反,氣息淺,嗓子緊聲音不好聽。
其實呼和吸是被動行為,例如手風琴的風箱,拉開風箱氣就進去了,再往裡一推氣又出去了。這說明氣不是吸進去呼出來的,而是被壓進去和壓出來的,這種現象是物理大氣壓的原理,弄明白了這個道理,歌唱的呼和吸的技術就好掌握了。
歌唱中呼吸技巧有四個要領:
1,吸氣,控制流動,換氣。吸氣,主張吸氣時用下降橫膈膜、放鬆與膨脹下腹(小肚子的方法),而不是用主動抬胸擴張胸腔的辦法吸氣。具體方法:把嘴張開,小肚子一松一鼓就是「氣沉丹田」了。這個原理是,小肚子一松一鼓時橫膈膜是下降狀態,胸腔底部呈現擴張趨勢,所以氣吸的深。這種吸氣方法又快又深,這是主動擴張胸腔底部使氣息被動壓進去的結果
2,控制,吸了氣馬上就唱,呼出的流量要加以控制(細水長流),如不控制器就很快用光了。唱延長音和高音就會不夠用。歌唱發聲時,只是主動地用擴張胸部的方法來控制氣息是不夠的,一定要配合腰部,腰部一定也要有膨脹感,這裡有一種巧妙的方法,就是在心理上,主動想著 貼 著 咽 壁 吸 著 唱,張嘴一唱,氣進了嗓子眼兒的底下,腰部立刻出現輕微的有彈性的膨脹感,下腹與臀部輕輕提著點。唱歌時要找到腹部之間上下的對抗力,實際上吸著唱是一種想像的錯覺,和打哈欠很接近。他能省力地把氣息控制住,這就是在主動想著吸著唱的同時,氣息便被動裡得到了控制。
3,流動,如果我們把吸著唱的感覺搞過了,氣不流動聲音就僵了,最好再唱的時候主動想著吸中有呼,呼中有吸,這種又吸又呼的感覺就能一舉兩得。既能很好的控制氣息,又能使氣息暢通,聲音流動起來。這種被動的效果就是在主動想一下時就產生了。(這些都是很微妙的感覺,細心體會)
4,換氣,唱歌時,如果氣換不好,歌就一定唱不好,所以,唱歌曲每一句,我們都要找好氣口,什麼地方換氣心中要有數。換氣時不要去想換氣,而是到了氣口處,暫時緩勁兒、休息,腰部輕輕一緩勁兒,氣就進來了。例如你數「1 2 3 4 5 6 7 8」每數一個數,腰部緩一緩勁兒,氣兒就進來了,根本用不著主動換氣,氣就被動地換好了。這和唱歌換氣的感覺完全一致。氣要在腰上換,要掌握一個快。
在唱法上,呼吸和共鳴、吐字、發音都有著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