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底氣和硬氣,都有一個「氣」,但意義又各自不同。底氣,是人的一種能量的積攢;硬氣,更多的是指一種態度。
在我看來,有底氣的人,才能有硬氣。不然,你硬氣再足,也沒有根基,就如同建樓房一樣,如果地基不穩,建再高也可能是危樓。
所以我認為,人之所以有硬氣,是建立在有底氣的基礎上的。底氣越足,硬氣也就更強。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01★錢
錢是人活在這個世間的物質基礎。人的生活,離不開錢:吃飯要錢;買房子要錢;娶媳婦要錢;養孩子也要錢;生病了更需要錢。所以,沒有錢,生活就很難有幸福感。
沒錢的人,做什麼事都會縮手縮腳,施展不開。我在北京工作的時候,身邊有很多未婚的小夥子小姑娘。他們的工資不高,住在很遠很遠的城郊,上班路上要花上兩個多小時,一天來回就要四五個小時在路上。那種辛苦,自然是不用說的。
這裡面的原因,也是錢。因為沒有錢,所以他們租不起城裡的房子,只能這樣一路奔波,一路折騰。他們早上,做不了早飯,只能在街邊匆匆買點麵包油條之類的,然後提著到公司再吃。都知道這樣對胃不好,但是誰也沒有辦法。
如果有了錢,這一切就都解決了;他們可以租在公司附近,走幾步路就可以到公司;或者他們早一點起來,做自己喜歡吃的早餐,然後再來上班。這樣的狀態,肯定是不一樣的。或者,有了錢,他們可以自己買房子,再找個離家近的公司,工資高低無所謂,只要自己開心。
所以說,有了錢,生活就有了底氣。當一個人,不用為了計較工資而可以自由選擇工作的時候,才是底氣。底氣越足的時候,做事情就越有硬氣。比如說,你可以包場自己看場電影,甚至,你可以買下整個電影院,想看啥看啥。這樣的硬氣,就來自於有錢的底氣。
當然,我說的這種硬氣,不是指有了一點錢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的那種,而是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有自己的分寸,都能把握好那個度數。那才是正確的。
02★知識
錢,是屬於物質的東西。而知識,卻是精神上的食糧。一個人的知識越多,他的能量儲備也就越強。這個社會,還是「知識當王」的。有了知識,就有幹事業的底氣。
試想一下,你想研究科學,但腦子裡沒有半點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你能研究得成嗎?如果你想當飛行員,但你沒有學過飛行的知識,沒有飛行的實際經驗,人家敢讓你飛嗎?
這些,都是很現實的東西。曾經聽過一件趣事,說的是一位挺有名的學者去學開車,但是學得不快,讓教練很是生氣,罵了他一頓。學者很平靜地對教練說:你會的,我過些日子也會,但是我會的,你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
話雖然有些絕對,不過也有些道理:開車這個活,是基礎的技能,是大多數人都能學會的;但一個學者,他要積累多少的專業知識,才能到一定的高度!而知識的積累,確實不是一天兩天,甚至幾個月就能積攢完成的。
所以,有了知識的儲備,人才有說話的硬氣。這也是有道理的。
03★專業技術
人的硬氣,還有一個屬於專業技術的因素。你的專業底氣越足,你在這方面的硬氣就越足。這一點,我們從鍾南山院士的身上就能得到體現。如果他不是在從醫方面有過硬的專業底氣,他敢在關鍵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判斷來嗎?
還有如袁隆平院士,他一生研究雜交水稻,在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放眼世界,誰敢跟他爭「水稻之父」這個稱號呢?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你的專業技術越強硬,你的底氣越足,你在相對應的領域裡就會有更強的硬氣。這些,都是通過大量事實的論證所得到的「真理」。
所以說,你在哪個方面有足夠的底氣,你相對應的硬氣就越強。這話是有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