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擾的都市,有一對姐弟早早修煉了一個「佛系」的禪意世界,他們將數百件精品木造像陳設於6層的別墅內,並取名為「佛像堂」,這裡藏著東方最美的微笑。
代代相傳的文化價值
家族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收藏品厚重的文化底蘊,見證著文化軟實力的代代相傳,比財產的延續更為重要。
這棟別墅的主人是兩代木造像收藏家:詹文靜、詹皇臺姐弟以及詹父。經濟學畢業的姐弟倆,隨父親進入收藏圈子,06年開始規劃性建設這家佛像堂。
詹氏姐弟對木造像的收藏理念,是不過分強調材質和完整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作品藝術性的討論上。
他們始終遵循著父親的傳統,注重東西稀有性與品位。正是他們的用心維護,讓這些木造像具有歷史、文化和學術的傳世價值。
佛像堂收藏的木造像經已自成體系,上至隋唐、下至晚清,經過歲月的洗禮,更有著時代賦予其不可複製的美感和形態。不似金的華麗,沒有玉的溫潤,古拙而有斑駁感,能夠直抵人心。
從小在家與木造像日夜相對的詹文靜深有體會:
「雕塑還是基於真善美,看了這麼多美的東西,反過來它也會作用於人的生活狀態,甚至於面容也會更加舒展,有利於養成佛繫心態,帶來的是精神、知識上的填補。」
除了展出的200多件精品,收藏的數量還有上千件。陳列於門口書桌上的雙層蓮臺文殊菩薩像、尺寸碩大的夾紵毗盧舍那佛、以及館藏級別的木胎髹漆全神龕,每尊都震撼人心。
△龍王像
佛像堂中有一尊山西地區金元時期的龍王像,尺寸很大,幾乎要兩個人才能環抱起來,而且它是由一棵整木做成,十分罕見。
△全神龕
這尊神龕由九十餘片木雕拼接而成,上半部分是天上的神佛,底座部分雕刻了人間的生活,巧妙融合進了天上人間的世界概念。
佛像堂設計
站在佛像堂門口,清雅的裝飾慢慢切換氛圍,仿佛從現代走進古代的工匠世界。
佛像、盆栽擺放,燈光照明角度、投影範圍、牆面顏色等,都經過精心設計,讓觀者感官體驗得到質的升華。
檀香襲來,室內嫋嫋雲煙如仙如畫,眼前千姿百態的漆木造像,讓靈魂慢了下來。
700多平米的六層別墅,根據古代造像年代、地區風格劃分在不同樓層收藏展出。
最底層是藝術館的氛圍,深色背景搭配幽暗燈光,讓人將思緒集中在木造像身上,更突顯造像質感。
負一層更有宗教氣息,靠內一側的小廳牆上,14尊小型佛像錯落有致,前面設了3個座位,創造觀賞最佳視野。
一樓作為休閒區,供來往的收藏家或觀摩的朋友喝茶、聊天,還另外設置有辦公區域。
二樓融入了室外的自然環境,陽光透進簾內,花園若隱若現,木造像便和室內裝飾融為一體,感受安寧與愜意。
三樓是最為精緻的空間,牆面背景用紅與黑營造神秘感,觀者需脫鞋進入,以更虔誠的心去欣賞最精品的木造像。
兩代人的堅守,為造像文化延續豐富的歷史價值。文化傳播是值得一生堅持的事情,浮躁的時代更需要一些「佛系」的精神氣,給人專注心安的力量,去尋找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