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26日晚,人民大會堂萬眾矚目、燈火輝煌。一場名為"情系西部·共享母愛 "的大型義演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來自全球華人地區的社會名流、慈善人士、演藝 界體育界明星共襄盛舉、濟濟一堂。在電視機前全國億萬觀眾的關注下,在西部同胞們滿含 熱淚的目光中,一筆筆沉甸甸的善款,一顆顆熾熱的愛心,帶著全國人民對西部母親的問候 和關懷,從晚會現場、從祖國四面八方、從世界各地聚集而來。
那一刻,血濃於水,互助互愛,扶危濟困,飲水思源--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次綻放 出眩目的光芒。那一刻,神州大地響徹一句深情的呼喚:關注西部,關注在貧苦和乾旱中煎 熬的西部母親!
在這一次規模空前的募捐活動中,集體捐款727筆,其中捐款超過200萬元的單位有20多 個,個人捐款1300多人次,共募集資金116億元。這是一串激動人心的數字,這更是愛心 譜寫的奇蹟。一個多月以後,在全國婦聯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全力推動、周密規劃下, 「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工程在祖國遼闊的西部大地拉開了序幕。這個時候,新世紀的第一 個春天正好來臨。
一
"半夜出門去翻山,翻過一山又一山,雞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陽快落山"--這是西 北山區廣為流傳的一首民謠,它訴說著山區百姓缺水的無奈,也道盡了山區人民飲水的艱辛 。一望無際的黃土、裸露的溝坡、枯涸的河岔、乾裂的渠道……沒有到過這裡的人們,也許 體會不到這片土地對水的渴望和憧憬,也很難理解一口簡簡單單的水窖所蘊含的價值和意義 。
我國西部歷來缺水,絕大部分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表層不能涵養水源,乾旱缺水地 區多達100多萬平方公裡。西北內陸、黃河中上遊地區的水資源尤其匱乏,有3240萬父老鄉 親連維繫生命的日常飲用水都無法保證。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甘肅的隴中隴東、寧夏的 西海固和陝北一帶,成為了中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這裡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00毫米左右 ,而蒸發量卻高達1500一2000毫米以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日日夜夜想水、盼水、哭水、 夢水。千千萬萬擔負著創世使命的西部母親,更是世世代代飽受乾旱缺水的煎熬;喝上一口 乾淨的水,能給孩子洗上一次澡,竟然也成了她們在心頭積壓了多少年的企盼。
連年不斷的乾旱,給西部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的極度窘迫和貧困;缺水導致的衛生條件 落後,還嚴重威脅著母親和兒童的生命健康。據統計,在西部乾旱缺水地區,由於保健知識 匱乏和衛生條件落後,有80%的婦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疾病,有超過70%的少年兒童發育 不良。因旱患病、因病返貧的現象,在乾旱地區更是變得異常嚴重。近些年來,大量的男青 壯年外出打工,留守在乾旱缺水地區的婦女在承擔繁重的生產活動和家務勞動的同時,還要 為解決家人的飲水問題而奔波;在許多山區,這些母親通常還要每天往返步行十幾公裡,手 提肩挑去取水,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早已使她們脆弱的身軀不堪重負。
沉甸甸的歷史、活生生的現實提醒我們--水,是活力之源,是生命之源;乾旱,則是 貧困之源,是蠻荒之源。只有留住水,才能擺脫貧困和蠻荒;只有留住水,才能留住生活的 希望。乾旱缺水,成為了制約西部經濟開發建設和婦女事業發展的瓶頸!乾旱缺水,更是我 們千千萬萬黃土地上的同胞貧瘠困苦的根源!關注西部貧困乾旱地區,救助遭受乾旱缺水威 脅的西部婦女兒童,是中華兒女一項刻不容緩、責無旁貸的神聖使命!
二
得益於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在陳慕華大姐的倡議和推動下,由全國婦 聯、北京市政府、中央電視臺主辦,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承辦的"情系西部·共享母愛" 大型公益活動於2000年5月正式啟動。
協助政府落實國家扶貧攻堅戰略目標,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開展助西扶貧活動 ,救助西部邊遠山區及貧困地區的母親和兒童,幫助她們擺脫因嚴重缺水而造成生存和生活 困難,走上致富之路,共建西部美好家園--這是"母親水窖"工程的宗旨和訴求。這一 呼籲在最短時間內得到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愛心團體和熱心人士的積極響應,為"大地 之愛·母親水窖"工程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和資金基礎。
一筆筆善款,帶著同胞的厚愛,帶著婦聯幹部的真情,撒播到了乾旱枯涸的西部大地。 截止到2002年底,在兩年時間內工程共實施了三期,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累計投入專項資金 98737萬元,共計在以西部為主的22個省、市、自治區新建集雨水窖8萬餘口、小型水利工 程1004個,全部通過驗收;並爭取到配套資金13億元,受益民族50多個,受益群眾80餘萬 人。今年,中國婦基會將繼續投入2000萬人民幣善款,幫助西部乾旱貧困地區婦女及家庭 在修建水窖的同時,努力解決好安全飲水和綜合發展問題。
永登縣通遠鄉新站村是甘肅遠近聞名的貧困乾旱村。世世代代,全村250戶居民僅靠一 眼老土井來維繫生產和生活。由於大多男青年外出務工,排著長隊去井裡挑水成了村裡的婦 女每天最重要的生活內容。有朝一日能喝上一口清涼的窖水,是村裡的鄉親多年來的夢想。 自從"母親水窖"落戶以後,這個夢想成為了現實。永登縣婦聯幹部劉世香對來訪的 記者興奮地說:"現在,家家戶戶都修了'母親水窖',村民們不但解決了困擾他們幾輩子 的吃水問 題,還用多餘的集留雨水發展起庭院經濟和農業灌溉。"村裡的盲女康登花自小失明,她看 不見母親水窖的模樣,但從鄉親們的一聲聲歡笑中,她感受到了"母親水窖"給生活帶來的 巨大變化。在自家的水窖上,康登花摸索著刻下了這樣一句發自肺腑的話:"裝著的是母親 的乳汁,打出來的是一個邊遠山莊未來的夢,青山永在,綠水長流。"
馬泉山的故事,也在甘肅境內廣為流傳。位於漳縣南佔灣村的馬泉山,由於嚴重乾旱, 用水極不方便,山裡土生土長的姑娘一到出嫁的年齡都紛紛到山外尋找夫婿,山外的姑娘連 路過馬泉山都要繞道而行。兩年前,僅僅31戶人家的馬泉山,就有十幾個大齡男青年還打著 光棍。然而,馬泉山的村民做夢都不曾想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隨著以"大地之愛· 母親水窖"為龍頭的綜合扶貧工程的整體推進,如今的馬泉山,已是舊貌換新顏。有了水, 草綠花紅、麥穗飽滿,村裡修了公路通了電;有了水 ,村裡的 單身漢也終於等來了山裡山外姑娘們的青睞。去年春節,馬泉山人就敲鑼打鼓、歡天喜地地 迎娶了山外的五位俏媳婦。
李春芬是陝西米脂縣印鬥鎮的一名普通農婦。兩年前,她家附近的三個村子共2000多村 民,就指望著一口井維持生計。每天凌晨三四點,她就要到好幾裡以外的地方去挑水,只能 種一些糜子之類的耐旱作物餬口。幾年前她年僅十歲的兒子在馱水途中不幸落入山崖身亡 。自從2002年初她所在的沙坪村引入了"母親水窖"項目之後,李春芬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 地的變化。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一擰水龍頭,甘甜的窖水就流進了鍋裡。有了水,咱不僅 能像城裡人一樣每天洗個熱水澡,還養了500多隻雞,種起大棚蔬菜,家裡有了收入,生活 舒適多了。"
重慶,是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鎮,也是舉國聞名的山城。"聽到水在響,看到水在 流,年年為水愁,喝水貴如油";群山延綿起伏不平,地勢落差大,水資源的供給不便自然 也成為了重慶人長久以來的一塊心病。自�"母親水窖"工程在8縣14個鄉鎮實施以來 ,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重慶共修建高標供水工程34處,山區群眾缺水或飲用水不潔淨的問題 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緩解。一些因飲用水受汙染而導致的多發性疾病特別是婦科病也得到了 有效的抑制。山城裡的姐妹,交口稱讚"母親水窖"是"愛心窖"、"幸福泉"。
三
一眼"母親水窖"可以解決一戶家庭的飲用水,三五眼"母親水窖"可以解決一戶家庭 的生產用水,千萬眼"母親水窖"可以讓西部的千家萬戶走進希望的綠洲。
為西部婦女的救助需求和社會各界的捐助搭建愛心平臺,從而切實改善西部乾旱地區婦 女及家庭的生存生產條件,是實施"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工程的初衷。在兩年多的工程實 施過程中,我們欣慰地看到:從甘肅到重慶,從陝北到青海,從寧夏到內蒙……在廣袤的中 國西部大地,一眼眼以"母親水窖"命名的集雨節灌窖在黃沙旱土中矗立而起,它們留住的 不僅僅是一滴滴雨水,更留住了鄉親們心中對生命的渴求和期待。由於修建了"母親水窖" ,由於遠離了缺水乾旱的威脅,西部大地上數以十萬計的家庭,生活狀況和生產條件已經得 到了巨大的改善。在"大地之愛·母親水窖"項目的拉動下,包括種植、養殖、加工等相關 項目在內的綜合扶貧、立體扶貧規劃正在穩步推進之中「母親水窖」為無數飽受乾旱折磨 的母親,為千千萬萬掙扎在貧困線上的家庭,蓄積了豐足的雨水,送去了熾熱的愛心,也帶 來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雖然實施的時間只有兩年,但著眼於西部婦女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母親水窖"工程已 顯示出深遠的影響力和強大的生命力。2003年初,水利部水利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華 女子學院等機構的專家共同完成了該工程的項目評估。《評估報告》中指出:"母親水窖" 項目的實施,使西部婦女在相當大程度上得以平等地共享水資源,作為發展基礎條件的生存 權利得到了相應的保障;她們的自我保健意識開始覺醒,所獲得的相對豐富的水資源更是直 接促進了其健康狀況的好轉。水窖項目的實施,使西部農村婦女擺脫了水資源匱乏所帶來的 生活和生產上的諸多限制,使她們有條件有時間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等多種經營,走上共同 致富的道路;還使廣大西部婦女的發展能力得到了切實的提高,推動她們在基本生活需求得 到保障的前提下自覺參與社會發展,在經濟、政治等各個領域爭取自主、平等、幸福的生活 。
在"母親水窖"工程實施過程中,各級領導幹部拉近了與普通百姓的情感距離;婦聯組 織實施項目的管理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婦聯幹部的組織協調能力也得到了切實的鍛鍊, 婦聯組織影響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受益於此項目的西部群眾,如今都把為她們送來水和 希望的婦聯同志當成了"貼心的好姐妹"和"救命恩人"。2002年底,婦聯的"母親水窖" 項目驗收組來到重慶開縣梓潼鄉金銀村時,全村群眾敲鑼打鼓來到村口迎接她們,孩子們舞 動 著彩旗、放起了鞭炮,村裡的姐妹親熱地圍住婦聯幹部,硬往她們兜裡塞自己種的柑桔。還 有許多村民一定要把"恩人"往屋裡請,她們一邊拽著恩人的胳膊一邊說:"家裡煮好了稀 飯等著你們吃呢,現在有水了呀!"貴州德江煎茶鎮村民在寫給全國婦聯的致謝信中這樣寫 道:"母親水窖使大家喝上了衛生水,昔日吃泥巴水的日子過去了,從此不再受挑水和吃水 難的苦了!幸福不忘婦聯愛,喝水不忘挖井人!"
四
關注西部貧困乾旱地區人民對水資源的迫切需求,為廣大慈善團體、愛心人士搭建一個 愛心平臺,讓西部的母親和孩子擺脫乾旱和貧困,擁有健康、幸福的生活--這是全國婦聯 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動和實施"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工程的最終願望。為了管理好來 之不易的善款,使其發揮救助西部婦女兒童的最大功效,中國婦基會依託各級婦聯組織, 在水利等部門的技術支持下,逐步建立了從立項、審核、施工到監測、驗收等一整套項目管 理機制。設立了"大地之愛·母親水窖"項目管理領導小組,成立了項目管理辦公室和監督 委員會、專家小組,並與資助者、政府、社會形成了互動的監督體系,做到財務全透明管理 ,確保基金的合理投放和項目的順利執行。
2002年8月,為了檢測工程實施的效果和進度,本著對捐助者高度負責的態度,中國婦 女發展基金會特意邀請了部分捐款單位代表和捐款個人,赴西部進行了"母親水窖"實地回 訪活動。在回訪中,來自沿海、內陸的捐助人領略了西部自然環境的惡劣,親身體會到了幹 旱地區人民生活的艱辛,更切實感受到"母親水窖"給廣大西部母親帶來的巨大福祉和現實 利益。
從隴南武都縣回訪歸來的廣東太平海關副關長夏雪春,曾這樣描述她的感受:"一千塊 錢對於我們廣州人真的不算什麼,可對於西部百姓來說就是一口生命水窖。這次回訪對我是 實打實的教育,我以後要讓我們那兒的年輕人也來看一看,當然不是來玩,而是來學習,來 受教育。"來自廣東省直工委的郭根山也對記者說:"來之前我還在想,我們捐的也是自己 的辛苦錢,我很想知道這每一分錢到底都用在了什麼地方。但到了西部,我看到了一眼眼母 親水窖。水窖帶給老百姓的不僅是水,而是一碗一碗的金子。我們的錢沒有白捐!"
尾聲
大地之母,滋養著生命的源泉;大地之愛,延伸出璀璨的明天。
一眼眼"母親水窖",一縷縷浸潤黃土的清流,融匯著炎黃子孫對黃土地的赤子之愛, 凝聚著華夏兒女對西部創世之母的款款真情。"大地之愛·母親水窖"這項跨世紀的愛心活 動,改善了西部乾旱地區數十萬人民貧窮的生活面貌,成為了千千萬萬西部婦女兒童幸福生 活的源泉,在廣袤的西北大地上立起了一座又一座愛心的豐碑。
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受益於"母親水窖"的群眾和家庭,在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西 部,只能說還是一個微小的群體。西部有更多的母親和孩子,還有2000多萬與我們血肉相連 的 同胞,至今仍在嚴重乾旱的環境中生存。缺水所帶來的疾病、失學、貧困,仍然是困擾著她 們生活與生命的一場噩夢。
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全力推動下,"大地之愛·母親水窖"續後行動已於2002年底 全面鋪開。這一場必將載入史冊的愛心壯舉,在中國婦女事業的名義之下,以激奮人心的力 量向未來的歲月延伸。簡簡單單一口"母親水窖",就能潤澤西部母親們的心靈和夢想,就 能夠改變她們和她們的孩子未來的生活和命運。我們期待著,更多的海內外企事業團體和愛 心人士伸出熱情的雙手,加入到這項神聖的事業當中來。我們也相信,渴望的黃土地上,將 會湧現出更多的"愛心窖"、"幸福泉";歷史悠久的西部大地,將會飄揚著更多幸福的歌 聲和動情的歡笑。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