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詩、疊字詩、姓名詩……還是古人會玩兒!

2020-12-10 中華好詩詞

讀慣了四平八穩講究各種格律的詩詞,偶然發現還有好多種奇趣詩,寫著有趣,讀來更有趣!

數字詩

山村詠懷

宋·邵雍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輪明月滿乾坤

明·吳承恩

十裡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星辰。

八河船隻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

六宮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座樓頭鐘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題秋江獨釣圖

清·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前一首數字詩,嵌入十個數字,描繪了一幅鄉居風光圖。第二首詩中嵌進十個數字,而且從大往小,倒過來數,成為別具一格的「倒數詩」,更增加了趣味。

疊字詩

菩薩蠻·霏霏點點回塘雨

五代·佚名

霏霏點點回塘雨,雙雙只只鴛鴦語。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黃。

盈盈江上女,兩兩溪邊舞。

皎皎綺羅光,青青雲粉狀。

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元·王實甫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

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縷帶寬三寸。

疊字詩是指詩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詩各句都用疊字組成,疊字的恰當動用,可以增加語語言的音節美,增進情感的強度。

疊字詩難寫,疊字律詩更難寫,第二首詩以八對疊字寫山景、時空、物候,襯託詩人孤寂的隱居心態。

姓名詩

奉和魯望寒日古人名一絕

唐·皮日休

北顧歡遊悲沈宋,南徐陵寢嘆齊梁。

水邊韶景無窮柳,寒被江淹一半黃。

姓名詩,顧名思義即詩中鑲嵌著人名,這類趣詩以皮日休的《奉和魯望寒日古人名一絕》為代表。

這首詩裡,依次嵌入了南朝詩人顧歡,唐初詩人沈佺期、宋之問,南朝詩人徐陵,東漢文人邊韶,南朝文學家江淹,共六個古人名。

相關焦點

  • 句句有疊字,首首都驚豔,這12首疊字詩,見證疊字詩的最高境界
    詩中的疊字,貼切而生動,疊字的音調也富於自然美,變化美。平仄起伏,和諧動聽,使全詩音節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種古樸的韻味,同時傳神地傳達出了女主人公孤獨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煩擾的心聲。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這樣就收到了非常奇妙的效果。
  • 最美不過疊字詩!單字有深意,疊字又如何?
    說起疊字詩詞,怎麼能錯過李清照的《聲聲慢》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詞作一開始就寫了三句七組十四個疊字,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生動而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在遭受巨痛後的愁苦之情。
  • 八首奇趣「疊字詩」,妙不可言
    所謂疊字,是指兩個相同的字重疊而一個詞,也稱「重言詞」。疊字的恰當動用,可以增加語語言的音節美,增進情感的強度,民歌中用得最多。疊字詩是指詩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詩各句都用疊字組成。《疊字詩》唐·寒山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山腰雲縵縵,谷口風颼颼。
  • 一起感受來自古人的幽默和趣味——20首古代趣味詩
    數字入詩,全詩出現十個數字,簡單的勾勒出一幅鄉村田園風光。 數字按從大到小排列,整齊的嵌入詩中,讀來也是別有一番風味。詩中使用的這些技巧,認真讀起來也讓人感嘆古人的智慧。
  • 筱青讀詩詞:疊字詩(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
    疊字詩寒山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山腰雲縵縵,谷口風颼颼。猿來樹嫋嫋,鳥入林啾啾。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這首詩的與眾不同之處。每一句末尾兩個字都是重疊的。這其實就是一首疊字詩。疊字詩是指詩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詩各句都用疊字組成。全詩各句都用疊字組成的為疊字體詩。
  • 十首最美疊字詩,因有事情閒默默
    疊字詩是由詩詞疊詞發展而來的一種雜體詩。今天,小編就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疊字詩」!  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元代】王實甫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
  • 這些最美疊字詩,讓人忍不住想背下來
    來源: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疊字詩是指詩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詩各句都用疊字組成,讀起來琅琅上口,把詩人的情感也表達得淋漓盡致
  • 盤點美妙的疊字詩,讀一遍愛上,讀兩遍會背
    眾多詩詞形式中,筆者最喜歡的就是疊字詩詞,它是指詩中的部分句子用疊字組成。所謂疊字,就是兩個相同的字重疊成一個詞,也稱"重言詞"。下面我們就來領略一下疊字詩詞的美。《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曾有這麼兩句:「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這兩句的大概意思是:送送再送送,一程又一程,和丈夫活生生地分離。
  • 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既是疊字詩,又是迴文詩,實乃罕見之作
    下面介紹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既是疊字詩,又是迴文詩,實乃罕見之作。書懷明代:朱權紛紛雨竹翠森森,點點風花落綠陰。貧恨苦吟窮寞寞,亂愁牽斷夢沉沉。這首詩的大意是:細雨濛濛、翠竹森森,落花點點、飛落樹蔭。貧恨苦悲、內心寞寞,愁悶情牽、睡夢沉沉。荒山野嶺、音信隔絕,江水渺渺、寸心煩亂,哀思沉沉、默默無語,老來疏拙、荒廢光陰。作者在詩中總共用了11個疊詞,表達出心中的愁苦和悲怨。
  • 百折千轉 盪氣迴腸 這些絕美疊字詩你讀過嗎?
    疊字詩是指詩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詩各句都用疊字組成。 所謂疊字,是指兩個相同的字重疊而一個詞,也稱「重言詞」。 疊字的恰當動用,可以增加語語言的音節美,增進情感的強度,民歌中用得最多。
  • 十首絕美疊字詩,讀來百折千轉,盪氣迴腸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疊字詩、疊字詞、疊字曲不乏其例,讀來一氣盤旋,朗朗上口,百折千轉,盪氣迴腸。
  • 數字詩(一):詩歌中的數字經歷,連「一二三四五」也成詩
    在古詩詞中有許多標新立異的句子,今天簡單聊一聊比較有意思的幾首「數字詩」。我將分為兩期兩篇文章分別描寫有趣的「數字詩」和愛情中的「數字詩」。「數字詩」可以說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不失深意且內涵風趣,有佳作更有趣談。清朝乾隆絕對是一個喜歡漢文學和詩詞的皇帝,寫的詩歌作品數量基本上可以跟《全唐詩》的數量相比了。
  • 人名詩:構思巧妙,新穎有趣
    其後,詩中人名隨處可見,如「阮籍生涯懶,嵇康意氣疏」(王績《思家》),「暮雨揚雄宅,秋風向秀園」(李郢《園居》)等,但這些詩都不能算是人名詩。人名詩是指作者巧用古人姓名,組成詩句以寫景抒情,而古人姓名卻隱在詩中渾化無痕,產生了一種新的藝術效果。如權德輿《古人名詩》中的「疏鍾皓月曉,晚景丹霞異。澗谷永不諼,山梁冀無累。」
  • 袁枚:對於一個詩人,學習古人的詩是很重要的
    然而把「女」字換一「男」字,便不成詩。此中消息,口不能言。譯文:有的詩人表面上看極為平淡,仔細品味會感到意韻深長。桐城張若駒徵士《五月九日舟中偶成》詩寫道:「水窗晴掩日光高,河上風寒正長潮。忽忽夢回憶家事,女兒生日在今朝。」這首詩真是渾然天成。然而將詩中的「女」換成「男」字,便沒有詩味了。其中的道理,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
  • 半字詩、一字詩、迴文詩:十首奇特古詩,古人太有才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更是我國的重要的文化瑰寶之一,有半字詩、寶塔詩、頂針詩......今天就跟著詩詞君一起來領略這些有趣的詩詞,在有趣中感悟人生。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生活不必太完滿,一半就好,如林語堂所言,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天生就是「一半道家主義者和一半儒家主義者」。人生在世,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差不多了,該適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甚至過了頭,那就只能物極必反。
  • 重重疊疊千般意,來來回回一片心;疊字迴文詩六首,常念夢裡人
    迴文詩是古典詩歌中較為獨特的一種體裁,它是根據漢字的的不同排列,使用詞序循環往復的一種修辭手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回文的形式在晉代就很盛行,在宋代達到鼎盛時期。迴文詩分為多種形式,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疊字回文、通貫回文等多種風格。
  • 女子嫁做人婦卻獨守空閨,此詩開篇4個疊字驚豔世人
    前3句為第一部分寫青樓女子的愁怨之情,而後半部分娓娓道來這位女子的身世,更增加了讀者心中的惻隱之情,讀後頗為感慨,實屬閨怨詩中的上上之作。青青河畔草兩漢:佚名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 範閒鬥詩會上大放異彩,其實不符合實際,古人的鬥詩應該是這樣的
    當然,人物是帥的,劇情也是有趣的,但是這畢竟是電視劇,是如今的我們創作出來的東西,因此在某些地方,或許也是存在不符合事實的情況,比如範閒在鬥詩會上的表現,便和古人的鬥詩場景有所出入。鬥詩會的第一個主角是郭保坤,他寫出了一首七言絕句:「雲青樓臺露沉沉,玉舟勾畫錦堂風,煙波起處遮天幕,一點文思映殘燈。」但是顯然的,這不是優秀的作品,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押韻和平仄方面都不合規律。
  • 【詩話文章】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及附錄)
    詩 法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有語忌,有語病,語病易除,語忌難除。語病古人亦有之,惟語忌則不可有,須是本色,須是當行。對句好可得,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學詩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看詩須著金剛眼睛,庶不呟於旁門小法(禪家有金剛眼睛之說),辨家數如辨蒼白,方可言詩(荊公評文章先體制而後文之工拙)。詩之是非不必爭,試以已詩置之古人詩中,與識者觀之而不能辨,則真古人矣。
  • 試帖詩是古人的高考作文 評選最好的試帖詩 大多數人會選擇這一首
    前言 科舉是古人選拔人才的方式,最早的科舉始於隋朝,唐朝建立以後,繼承了這一良好的傳統。 不過,後來唐朝人覺得隋朝的這種選拔制度並不能看出讀書人的水平,因此在初唐時進行了改革。 試帖詩於是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