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盈:《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說課

2021-02-19 徐長青工作室


我進行課前的調查:教師拿出3根長短不一的小棒,直接問學生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學生的第一直覺都是「能圍成」,而不會去考慮長度上的要求。因為「三角形有三條邊」很直觀,會讓學生產生錯覺:只要有3根小棒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怎樣讓學生聚焦到三角形的長度關係並糾正自己的錯覺?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情境.


活動一:教師拿出三根能圍成三角形的磁性小棒,問學生能圍成三角形嗎?學生說能,讓學生到黑板展示。


活動二:當著學生的面,用剪刀把其中一根小棒剪短,追問:現在的三根小棒還能圍成三角形嗎?讓學生試一試,結果出乎學生預料——圍不成。於是課堂上出現了冥思苦想、躍躍欲試、爭先恐後的場面。這「一剪」,讓學生有了比較的資源,為什麼一根短了就圍不成呢?同時,這一比較資源也迫使學生將自己的錯覺和眼前的事實相比較,認知衝突被引發,思維被聚焦。讓學生生疑——能否圍成三角形與什麼有關?真實有效的生疑,點燃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三角形三條邊究竟有什麼關係?同學們可以猜想一下。我們的猜想對不對應該怎麼辦?(驗證)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探索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探疑),老師給大家準備了研究的材料,(4根小棒,不同顏色不同長度,藍色10cm、綠色5cm、粉色6cm、黑色4cm。)並提出操作要求:


(1)從這4根小棒中任意選取3根圍一個三角形;

(2)擺完後觀察,並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任選一組數據算一算,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係。學生經過拼圍一般會得到如下圖結論。

我這樣的設計與教材中的例題相比有兩大變化,一是要圍的三角形數量變多了,學生探疑有了更充分的感知材料;二是構建了便於學生進行比較的素材,便於學生探疑。這樣安排,蘊含了明顯的比較因素,有利於學生進行兩方面的比較:能圍成的一組小棒和不能圍成的一組小棒之間的比較;兩條短邊的長度和與長邊的比較。


本環節是整堂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分三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議中見疑

學生合作交流,教師分類板書,能圍成三角形的一類,不能圍成的一類,這裡包含兩部分:一 、通過操作沒有疑問的:能圍成的和兩邊之和小於第三邊不能圍成的一組,二是有疑問的4cm,6cm,10cm一組(兩邊之和等於第三邊)


我首先讓有疑問的學生到展臺給大家擺一擺,看看能不能組成三角形,藉助放大鏡展示,讓學生明確必須三條邊首尾相連才能圍成三角形。接著,引導學生:小棒不是那麼準確,可能有誤差,我們用線段來表示。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想像一下,把4cm,6cm兩條線段往下壓,再往下壓,最後拼成了一條10cm的線段,現在相當於兩條線段。最後,睜開眼睛,動畫演示,同學們想想,兩根一樣長小棒,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學生經歷了思想實驗,疑問突破。引導初步驗證:三角形兩條邊之和大於第三條邊。


第二層次,議中探疑。

學生通過觀察4cm、5cm、10cm這一組,根據剛才的結論:10+4>5(10+5>4),但為什麼不能圍成三角形呢?再次產生認知衝突,通過計算比較,小組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鑑,取長補短,使思維不斷向合理的方向發展。進而完善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並嘗試用字母表示:a,b,c(a+b>c,a+c>b,b+c>a)


第三層次,公理釋疑。

簡約教學倡導"正本清源,追溯因為的因為,探索所以的所以,拉伸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學會理性認知。"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學生憑操作經驗無法解釋,引發學生理性思考。通過學生交流,我們學習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這一環節設計不同層次習題


  1. (基礎練習) 判斷下面的小棒能否圍成三角形

    (1)2釐米     3釐米  8釐米   (   )

    (2)4釐米    7釐米    8釐米   (   )

    (3) 6釐米     5釐米  8釐米    (    )


 練習中不應只關注結果,更主要的是關注學生解決問題思維的過程呈現。上面題目有的學生很快做出判斷,他們有什麼訣竅?學生交流。


這一過程實際上是打破剛才建構的數學模型,抓住問題本質屬性,留下兩條短邊與長邊比較,形成最優化的判定結構——兩條短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練中探)


2.(拓展應用)走進生活,學會應用

老師要去小雨家家訪,走哪條路近?請你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釋。

(接著出現草坪)

還走這條路嗎?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使學生深化了對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理解,還讓學生意識到應該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彰顯數學的大教育觀。


拓展延伸:

學校到公園的距離是5千米,學校到圖書館的距離是2千米,圖書館可能在哪?圖書館到公園的距離可能是多少千米?

以開放性的題目,引發學生靈活地使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很容易找到特殊位置,最遠點7km,最近點3km。引導學生思考還有其他位置嗎?距離最大是多少千米?(兩邊之和)最小是多少千米?(兩邊只差),那三角形兩邊之差和第三邊有什麼關係?課下大家繼續研究。

各位領導老師,以上就是我基於簡約教學對《三角形三邊的關係》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我的說課完畢,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題組《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一、考法解法命題特點分析
  • 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
    來源 :高三網  文/董月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A和B,斜邊為C,那麼 A²+B²=C²。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任意兩邊長度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1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①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中的兩邊是指兩條較小的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的兩邊是指兩條較大的邊。)
  • 中考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巧用(下篇)
    今天我們接著講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巧用。D.9或12【分析】題目給出等腰三角形有兩條邊長為5和2,而沒有明確腰、底分別是多少,所以要進行討論,還要應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驗證能否組成三角形.【解答】解:當腰為5時,根據三角形三邊關係可知此情況成立,周長=5+5+2=12;當腰長為2時,根據三角形三邊關係可知此情況不成立;所以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12.故選:B.
  • 2019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
    下面是《 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僅供參考! 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 (1)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推論:三角形的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2)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的作用: ①判斷三條已知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②當已知兩邊時,可確定第三邊的範圍; ③證明線段不等關係。
  • 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線段最值問題
    在幾何最值問題中,經常需要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來解答: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基本模型講解我們在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來解答最值問題時,構造出合適的三角形是解題的關鍵。構造出來的這個三角形是有條件的:「構造出的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為定值,另外一邊為需要求的那條邊」。
  • 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
    下面是《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僅供參考!   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     (1)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推論:三角形的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 初一《三角形》題型全解讀1: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詳解 - 米粉老師說...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我們知道,不是任意長度的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就能組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中的三條邊的長度是有一點限制要求的,今天就來說一說,三角形三邊在長度要求上的關係,及對應題型解題思路分析的解讀。
  • 選調生:2015選調生行測備考之三角形的三邊關係解析
    ,比如,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等等,在選調生考試 行測科目中,也常常會考到三角形,此時一般考的不是其物理特性,而是考查數學方面的知識,中公選調生考試網就帶領大家了解三角形三邊關係,希望能夠給考生 幫助。 一、三角形的概念由同一平面內,且不在同一直線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二、三角形的分類三角行根據其角的特點又可分為:銳角三角形:三個內角都小於90度三角形稱為銳角三角形。
  • 《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具體,好操作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份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教學設計,本教學思路清晰,具體,好操作,大家可以看看。教學內容:人教版新課標數學四年級下冊P82例3教學目標:1.探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初步理解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 小學數學四下的三角形三邊關係,有的題目很有趣
    我們都知道三角形三邊關係是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為什麼呢?先說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因為走路啊。咱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我最喜歡給學生舉的例子是:小黃課間去找小綠玩,怎麼走近?肯定是直接過去啊,繞過講臺就遠了。那再到三角形呢?一樣的道理。
  • 初二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牢記第三邊取值範圍公式
    初二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牢記第三邊取值範圍公式 原標題:初二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牢記第三邊取值範圍公式
  • 初中三角形三條線段的符號語言表達、易忽略的三邊關係你都中了嗎
    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推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對於這兩條,要全面理解,掌握其實質,應用時才不會出錯。分析:根據三邊關係:|2-7|<c<|2+7|,所以5<c<9.②特殊地,如果已知線段a最大,只要滿足b+c>a,那麼a、b、c三條線段就能構成三角形;如果已知線段a最小,只要滿足|b-c|<a,那麼這三條線段就能構成三角形。
  •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2- 構成三角形的三邊長度關係及其證明
    初中教材給出了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實際上該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不僅是充分的而且還是必要的.即是說上面命題的逆命題也是成立的,遺憾的是課本並未指明,然而中考題裡卻出現了要使用其逆命題的題目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 三角形三邊關係要學好,這些方法和題型一定要掌握牢
    三、三角形三邊關係(理解並掌握,並能運用三邊關係解決問題)。一、三角形及其有關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作三角形。1、按角的大小分:①銳角三角形(三個角都小於90°)②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90°)③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大於90°)2、按邊分①三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 【微課堂】四年級下冊 7.2《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視頻講解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邊」的關係。教學難點:運用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回憶三角形的特點:有3條邊、3個角、3個頂點、3條高……3.導入新課。三角形還有什麼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來探究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係。(板書課題)二、交流共享1.課件出示教材第77頁例題3:任意選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2.操作交流。
  • 中考熱點,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兩個最值模型精彩應用
    下面結合例題說明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兩個最值模型精彩應用。模型1問題:在直線l上找一點P,使得| PA-PB |的值最大解析:連接AB,並延長與1交點即為點P.解析:如圖,取AB的中點E,連接OD、OE、DE,∵∠MON=90°,AB=2 , ∴OE=AE=1/2AB=1,∵BC=1,四邊形ABCD是矩形,∴ AD=BC=1, ∴DE=√2,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係,OD<OE+DE, 當OD過點
  • 備課筆記2: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深度探究1
    8年級上冊課本(人教版)第29頁第9題是一道關於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應用探究。 關於這道題的圖形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波波老師做了進一步研究,改編成了6個問題,親愛的讀者朋友們,趕快來試一試,看看能解決到第幾個問題,然後仔細想一想,這個改編的背後的意圖和目標是什麼呢?
  • 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1、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3和7,則它的周長為_______; 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3和4,則它的周長為_____.解:(1)如果腰為3,則三邊為3,3,7;因為3+3<7,所以構不成三角形。如果腰為7,則三邊為3,7,7;因為3+7>7,所以能構成三角形。
  • 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
    這道題,考查的就是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就是兩句話。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遍,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所以第⑴小題,△ABC中,兩邊之和12+8=20,大於第三邊BC,兩邊之差12-8=4,小於第三邊。
  • 先用配方法,再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
    先用配方法,再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大家先在草稿本上,先認真地做一遍,然後再看後面的視頻。期待您在評論區留言。溫馨提示:本公眾主要發布初中數學,八年級數學上冊和下冊的主要內容,涵蓋各版本的大多數目錄。主要包括:分式,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組,三角形全等,軸對稱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勾股定理,平行四邊形,位置與直角坐標系,函數與數量關係,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等。題目主要是全各地的中考真題,也會出現在平時的期中,期末還有月考試卷中的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