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線段最值問題

2020-12-13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在幾何最值問題中,經常需要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來解答:

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三角形

基本模型講解

基本模型講解

我們在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來解答最值問題時,構造出合適的三角形是解題的關鍵。

構造出來的這個三角形是有條件的:「構造出的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為定值,另外一邊為需要求的那條邊」。

典型例題:

如圖,∠MON=90°,矩形ABCD的頂點A、B分別在邊OM,ON上,當B在邊ON上運動時,A隨之在OM上運動,矩形ABCD的形狀保持不變,其中AB=2,BC=1,運動過程中,點D到點O的最大距離為

______.

分析:需要求求動點D到定點O的最大值,在解決這樣的問題中,一般需要先去尋找和分析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找到兩條長度固定的線段並且與變化的線OD構造出三角形。

矩形ABCD的形狀和大小不變,邊長和對角線的長度都保持不變,但隨著點A和B的移動,點C和D也在不斷移動。

點O是坐標原點,位置不變,那麼三角形AOB就固定為直角三角形,這個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OA和OB 的長度都在變化,但斜邊AB的長度不變,斜邊長度不變,想到與之相關的一個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解答過程:

解答過程

對應練習

這種方法和模型你學會了嗎?來練習幾道題。

動點最值問題一直是中考數學中的難題,解題的關鍵在於化動為靜,將問題進行合理轉化,利用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和解答,在運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最值問題中,解題的關鍵在於構造三角形,一般情況下,需要找出兩條固定線段,與需要求的線段構造三角形,然後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進行分析和解答即可。

相關焦點

  • 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題組《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一、考法解法命題特點分析
  • 中考難點:糾結的圓中加權線段和的最值問題求解策略,與眾不同
    在初中數學中,有一類幾何動點「PA+kPB」型最值問題,學生普遍感到「害怕」。普通方法求解可能就會失效!當k=1時,可以轉化為「將軍飲馬」模型,我們可以利用對稱變換來處理。而如果k不等於1的話,我們必須利用轉換思路,截取線段靈活轉化線段值,轉化為常見求解模式。
  • 最值問題分析求解的兩個角度,高分必備
    初中數學幾何最值問題考查的知識要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將軍飲馬」問題、「螞蟻爬行」問題、「阿氏圓」問題、「兩邊之差」問題)(2)公理:垂線段最短(「跳遠」問題、「胡不歸」問題)(3)定圓中的最長弦是直徑(「不定圓」問題)(4)點和圓的位置關係(「360°旋轉」問題、「軌跡隱圓」問題).
  • 利用二次函數求圖形面積最值問題,注意自變量,學會解題策略
    應用二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中,常見的類型之一就是求解圖形的面積的最值問題,而在求解過程中,首先要建立數學模型,把實際問題轉化為二次函數的問題,利用題中的等量關係,求出函數的解析式,然後利用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去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求某種圖形的面積最大等問題,這類問題可以利用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進行解決,也就是把面積最大問題轉化為二次函數的最大值問題。
  • 解決最值問題的利器——垂線段最短
    解決最值問題的利器——垂線段最短在八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這一章學習中,最值問題是個難點,在沒有學習二次函數之前,圍繞著「最」,通常需要兩個幾何定理,其一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其二是垂線段最短,還可以利用三角形三邊數量關係進行,當然它本質上也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一動點到兩個定點線段比值最值問題的常規處理方法
    一類兩線段比值最值問題的常規處理方法        兩線段的比值最值問題是初中最值問題常見的題型,該類問題綜合度較大
  • 中考熱點,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兩個最值模型精彩應用
    下面結合例題說明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兩個最值模型精彩應用。模型1問題:在直線l上找一點P,使得| PA-PB |的值最大解析:連接AB,並延長與1交點即為點P.解析:如圖,取AB的中點E,連接OD、OE、DE,∵∠MON=90°,AB=2 , ∴OE=AE=1/2AB=1,∵BC=1,四邊形ABCD是矩形,∴ AD=BC=1, ∴DE=√2,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係,OD<OE+DE, 當OD過點
  • 中考熱點,精準透析線段最值求解八策略,值得關注
    初中幾何中的最值問題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求平面幾何圖形中某個意義明確的量(如線段的長度、角度大小、圖形面積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幾何最值問題屬於中考題中的熱點問題,其中,求線段的最值問題是近幾年常見的題型,且這類問題內容豐富,知識點多,涉及面廣,解法靈活多樣,具有一定的難度。
  • 初中三角形三條線段的符號語言表達、易忽略的三邊關係你都中了嗎
    三角形中的三條重要線段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是三角形中三條重要的線段,它們提供了重要的線段或角的關係,為我們以後深入研究三角形的一些特徵起著很大的幫助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弄清這三條線段,具體如下表:三線注意事項:
  • 初一《三角形》題型全解讀1: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詳解 - 米粉老師說...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我們知道,不是任意長度的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就能組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中的三條邊的長度是有一點限制要求的,今天就來說一說,三角形三邊在長度要求上的關係,及對應題型解題思路分析的解讀。
  • 周盈:《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說課
    我進行課前的調查:教師拿出3根長短不一的小棒,直接問學生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學生的第一直覺都是「能圍成」,而不會去考慮長度上的要求。因為「三角形有三條邊」很直觀,會讓學生產生錯覺:只要有3根小棒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怎樣讓學生聚焦到三角形的長度關係並糾正自己的錯覺?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情境.
  • 中考數學:「線段最值」系列之(1)
    點A與點A』關於直線EF對稱,聰明的你能找到圖中相等的角和相等的線段嗎?試試看!4.三角形三邊關係: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本質上也可以理解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幾條依據是解決數線段類最值問題(函數類除外)的知識原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引導學生化繁為簡,以簡馭繁,從混沌中尋找秩序,從經驗中發現規律,構建模型,從感性土壤中開出理性之花.    好了!有了基本知識儲備,那就讓我們小試牛刀,嘗試完成以下基本作圖吧!
  • 2019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
    下面是《 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僅供參考! 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 (1)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推論:三角形的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2)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的作用: ①判斷三條已知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②當已知兩邊時,可確定第三邊的範圍; ③證明線段不等關係。
  • 選調生:2015選調生行測備考之三角形的三邊關係解析
    ,比如,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等等,在選調生考試 行測科目中,也常常會考到三角形,此時一般考的不是其物理特性,而是考查數學方面的知識,中公選調生考試網就帶領大家了解三角形三邊關係,希望能夠給考生 幫助。 一、三角形的概念由同一平面內,且不在同一直線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二、三角形的分類三角行根據其角的特點又可分為:銳角三角形:三個內角都小於90度三角形稱為銳角三角形。
  • 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
    下面是《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僅供參考!   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     (1)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推論:三角形的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 線段最值問題大講堂—經典中的經典,學會這些,線段最值難不倒你
    線段最值問題大講堂—經典中的經典,學會這些,線段最值難不倒你。一.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經常結合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和圓來求解線段或者線段和的最大最小值問題。解題的關鍵是找到定點和定長的線段,然後利用上述知識找到臨界位置,求出最值.
  • 三角形三邊關係要學好,這些方法和題型一定要掌握牢
    三、三角形三邊關係(理解並掌握,並能運用三邊關係解決問題)。一、三角形及其有關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作三角形。定義說明三角形具有的結構特徵為:①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②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2、三角形的邊:組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叫三角形的邊。
  • 線段最值裡的「三截棍」如何破解?(胡不歸問題)
    線段最值裡的「三截棍」如何破解?(胡不歸問題)線段最值,包括一條線段,兩條線段和甚至多條線段和的最值,通常解決的思路是化成一條線段,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或「垂線段最短」來解決,當然在加入圓相關概念之後,可用定理會更多。
  • 運用轉化思維,構造「圓」模型,求解線段最值問題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幾何最值問題,一直都是初中幾何題中難度最大的一類題型,利用數學轉化思維,構造各種數學模型,是解決此類題最核心的解題的策略,構造相應的數學模型既有代數方法,也有幾何方法。
  • 中考備考知識點,四步法解決幾何中線段最值問題
    在幾何解題中,我們經常碰到求線段的最值,其中最經常出現的是如何求幾何中線段的最值問題,下面將從四種方法入手,介紹解題的方法,以及對應題目練習,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少走彎路,提高解題速度。方法二:利用軸對稱變換確定最值常歸出題方法:A,B是直線l同側兩定點,P是直線l一動點,作點B關於直線l的對稱點B′,直線AB′交直線l於點P,此時PA+PB最小,等於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