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觀察丨美國分化:華盛頓再現暴力衝突 政治撕裂凸顯民眾分裂

2020-12-18 騰訊網

當地時間12月12日,為抗議大選結果,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在首都華盛頓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遊行,其間發生暴力衝突,造成至少4人受傷,33人被捕,至此,大選後的僵局已持續近40天,即便選舉人團投票14日結束,對立態勢仍未得到緩解。分析認為,儘管輸掉大選,但川普支持者數量之龐大,情緒之狂熱,表明川普對美國社會的影響並不會隨著權力更迭而消失,而他的反對者,也日益變得寸土不讓,這意味著美國社會中的價值觀分裂將長期存在,民眾分裂對立現象日益凸顯。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導,數千名川普支持者12月12日再次聚集在首都華盛頓,抗議大選結果

華盛頓再現暴力衝突

說起最新的這次大遊行,不得不提之前的那次示威活動。當地時間11月14日,在多個支持川普的右翼組織號召下,數萬名川普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集會,抗議大選結果。與此同時,一些反對川普的組織和團體也參加了遊行示威。

當時,儘管兩方人馬在活動開始前均稱會以和平方式表達訴求,但隨著夜幕降臨,一些暴力衝突還是發生了。一名示威者被連捅數刀,多名警察受傷,至少21人被捕,網上到處流傳著暴力衝突的畫面。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大選後美國社會左右兩股勢力的尖銳對立。

有了前車之鑑,華盛頓警方這次早早就針對遊行進行了部署,但仍未能阻止暴力衝突的再次發生。12月12日當晚,部分示威者毀壞了一些反種族主義的標語和旗幟,極左和極右勢力人員之間還發生了惡性暴力衝突,導致4人受刀傷,33人被捕,還有8名警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受傷。

值得注意的是,示威者不僅同對手大打出手,甚至還向理論上屬於「己方陣營」的人員施壓。據福克斯新聞報導,活動現場有許多知名右翼人士發表了演講,其中有人要求共和黨竭盡所能推翻大選結果,否則他們將不惜「摧毀」共和黨。

△福克斯新聞報導,抗議者威脅「摧毀」共和黨,要求共和黨竭盡所能推翻大選結果

民眾撕裂 互不妥協

根據11月的大選結果,川普最終能夠得到232張選舉人票,僅佔538張總票數的43.1%。然而,他在普選票中的得票情況要好得多——擁有7400萬張選票,得票率高達48.7%,讓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普選票得票數最多的敗選者。這一系列數據表明,川普支持者的數量相當龐大,他有著巨大的基本盤。

同時,川普的支持者還有著極高的忠誠度。皮尤研究中心曾在大選前進行過針對兩方支持者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川普的支持率略低於拜登,但其支持者中有66%表示「強烈支持」,而拜登支持者中的這一比例僅為46%。換句話說,相比拜登支持者中存在不少「為了反對川普而選拜登」的人,川普擁有許多「狂熱鐵粉」。

一些專家指出,川普支持者狂熱的情緒、超高的忠誠度,以及這一群體普遍對主流媒體極度不信任,使其幾乎自帶「屏蔽川普負面新聞」的功能,再加上社交媒體內容推送、分享的同質化,導致川普的基本盤始終穩固,並與川普的反對者幾乎處於「平行世界」,兩方無法溝通,甚至缺乏基本共識。

在如此狂熱的對立氛圍中,大選後持續不斷的法律爭議,以及兩次大規模遊行帶來的極端衝突,都會進一步激化對立情緒,令美國民眾間的對立日益凸顯,兩派人馬更難妥協。在這種情況下,分析人士擔心,美國社會未來將被重重矛盾裹挾:種族衝突、政治極化、社會動蕩,彌合撕裂的難度越來越高。

△CNN評論稱,「川普的影響」會長期存在於美國社會

川普的影響不會消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稱,目前看來,推翻選舉結果已經很難,但即便川普離開白宮,他的影響力並不會就此減弱。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已經同共和黨形成了綁定關係,川普帶來的民眾對立註定將長期存在於美國社會。

事實上,在近期接連發生的大選相關抗議活動中,川普支持者紛紛將矛頭對準一些共和黨高層,要求他們盡一切可能幫助川普推翻大選結果。而由於川普超高的黨內支持率,哪怕只是擔心得罪選民,很多共和黨人仍然會選擇繼續支持川普。

《華盛頓郵報》12月5日公布了一項有關美國聯邦立法人員對於大選結果態度的調查。結果表明,在共計249名共和黨議員中,僅有27人承認拜登勝選。一些專家指出,這意味著只要川普的基本盤還在,共和黨人就必須接受川普的長期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川普的影響將依靠龐大的基本盤,以及共和黨內的支持,長期籠罩美國社會,並與其反對者激烈碰撞,最終導致美國社會在價值取向上的大撕裂。而這種大撕裂,甚至直接體現在了地理的撕裂上,呈現出一種「地圖上的撕裂」,令人觸目驚心。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近20年來美國正在逐漸形成價值觀對立的局面,而這種對立有著很強的地域特點——東西海岸、大城市成為了民主黨的根據地,而中西部、農村地區則被共和黨主導。這種「地圖上的民眾撕裂」,在2020年達到了高潮。

分析認為,川普對美國社會目前呈現出的決然對立實質上預示著一種潮流,它代表了美國社會中保守主義的反撲,展現了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新移民和更早來的移民、少數族裔和白人群體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衝突。川普給美國造成的影響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基礎與生長土壤,並不會因為川普本人的去留而有所改變。(央視記者 顧鄉)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美國社會撕裂剎不住車
    美國制度為何難以彌補治理短板?美國社會自我糾偏能力能否足以扭轉狹隘、排外和仇恨之勢?認不清現實、找不到正解,美國社會撕裂擴大之勢就難以剎住車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面鏡子,美國民眾從中看到了什麼?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77%的受訪美國人認為經過此次疫情,美國社會更為撕裂。
  • 人民日報評論:美國社會撕裂剎不住車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77%的受訪美國人認為經過此次疫情,美國社會更為撕裂。美國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處在「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階段」,美國正經歷現代政治史上的「至暗時刻」。 在選情與疫情的疊加作用下,政治極化這一美國固有的結構性問題急劇擴散負面效應,直接導致美國社會陷入嚴重的治理困境。
  • 美國社會撕裂剎不住車(國際論壇)
    美國制度為何難以彌補治理短板?美國社會自我糾偏能力能否足以扭轉狹隘、排外和仇恨之勢?認不清現實、找不到正解,美國社會撕裂擴大之勢就難以剎住車  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面鏡子,美國民眾從中看到了什麼?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77%的受訪美國人認為經過此次疫情,美國社會更為撕裂。
  • 新冠疫情應對失控,折射出一個日益撕裂和混亂的美國
    在大選年背景下,美國社會被重重矛盾裹挾:種族衝突、政治極化、社會動蕩……而新冠疫情應對失控,更折射出一個日益撕裂和混亂的美國。深陷不安商鋪紛紛用木板封閉門窗,投票站示威活動不斷,槍枝銷售大幅增加,居民人心惶惶……美國大選投票日前後,美國多地爆發遊行示威,不同政治立場的團體紛紛上街發洩不滿,甚至演變成暴力衝突。
  • 國際銳評丨美國為何深陷撕裂之痛?
    「他的這個任期留下的是一個處於廢墟中的美國——它自南北戰爭以來從未如此分裂。」今年6月,法國《費加羅報》曾發文列舉美國當前面臨的危機,直指美國領導人的政策取嚮導致出現「美利堅分裂國」。半年之後,特別是美國大選的亂象叢生,證明這一判斷並不為過。 如今的美國痛點密布。
  • 專家解讀美國國會暴亂:情緒的宣洩?還是深層的撕裂?
    楊希雨:在國會山暴亂之前,華盛頓以及其他地方的大規模抗議遊行對川普的政治生涯是有利的,但這場暴力騷亂給他「幫了倒忙」,因為這種違法暴力行為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但是,他還會繼續利用他的政治影響力參與各種活動,來鼓動和發動民眾,但是他也會儘量避免出現違法暴力行為。袁徵:我認為至少在短期內,這起騷亂對於川普的國內、國際輿論都是很不利的。
  • 北美觀察丨美國分化:暴力執法沒完沒了 警察軍事化加深警民對立
    當地時間12月11日至12日,美國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市連續兩天發生抗議活動,數百名當地居民手持「警察謀殺了古德森」等標語,抗議警方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問題。引發這次抗議的原因,是非洲裔青年凱西·古德森遭警察射殺事件,該案細節引起公眾廣泛關注。輿論認為,持續發生的警察暴力事件,令美國警民矛盾日益加深,而這背後的警察軍事化問題,對於社會撕裂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然而,這種美國價值觀的內在虛偽性越來越清晰地暴露在世人面前。特別是美國非洲裔公民喬治·弗洛伊德被極端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抗議遊行活動迅速席捲全美,甚至在世界多地多點爆發。抗議民眾的火與怒,深刻揭露出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貧富分化和社會撕裂,是對美國長期宣稱的所謂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權價值「典範」的巨大諷刺。
  • 美國國會遭遇暴力衝擊,政治亂象為何愈演愈烈?
    美國首都華盛頓6日下午發生美國政治史上罕見一幕。大批示威者闖入國會大廈,正在舉行的認證大選結果的參眾兩院聯席會議被迫中斷。目前,據報導已有4人在國會暴力事件中死亡,另有多人受傷。這些拒絕接受總統選舉結果的示威者越過警戒線,翻越國會大廈圍牆,打碎窗戶,與警察混戰。
  • 波特蘭反歧視抗議衝突升級!加劇美國政治分裂
    中新網9月1日電 綜合報導,自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非裔男子遭警察壓頸致死後,俄勒岡州波特蘭的示威抗議已持續3個月。而日前在威州基諾沙發生的非裔男子遭警察擊傷事件,促使波特蘭示威衝突升級,在上周末更是發生了致命槍擊事件。
  • 北美觀察丨種族分化深入美國校園 疫情重創少數族裔學業
    分析認為,由於種族分化問題早已深入校園,令美國青少年對這些問題的看法非常「早熟」,而新冠疫情又令少數族裔的學業遭受到了不成比例的重創,更令校園中的種族分化問題日益凸顯。其次,不少教育專家表示,今年出現的少數族裔頻遭警察暴力執法、面臨超高失業率和死亡率、心理疾病高發,以及白人至上主義等極端分子活動頻繁,都可能導致少數族裔學生懷疑自我價值,對社會不公懷有怨氣,進而影響他們的學業。今年9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了一份報告,對全球38個高收入國家的兒童生存狀況進行了排名。報告顯示,在兒童心理健康排名中,美國位列第32位。
  • 北美觀察|美國犯罪率飆升,2020年暴力案件頻發,2021年仍難見好
    △《華盛頓郵報》報導,2020年美國各個城市的兇殺案史無前例激增 伴隨疫情,暴力案件激增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2020年美國犯罪率增長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堪薩斯城市星報》指出,疫情讓美國社會問題更加凸顯,民心惶恐。堪薩斯衛生部的馬維亞·瓊斯博士表示,今年有太多人因新冠失去生命,加之失業率劇增,給民眾造成極大衝擊。2020年夏天疫情開始失控時,堪薩斯城和聖路易斯幾乎每天都有兇殺案發生。
  • (撕裂的美國)國際銳評丨政治極化不斷消耗美利堅的生命力
    進入權力交接期的華盛頓很不平靜,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一浪高過一浪。新年伊始,美國領導人的部分支持者衝擊國會山、試圖改變大選結果,引發震驚全美的政治風暴。接下來,在民主黨推動下,美國國會眾議院13日以「煽動叛亂」等為由,發起對現任領導人的二次彈劾。
  • 美國社會分裂,源於南北戰爭
    導讀:美國社會的裂痕被逐漸體現出來,而此裂痕從美國建國開始就已經存在,《日本經濟新聞》刊載的《美國為何會撕裂?》中,從歷史發展的進程全面剖析了美國社會出現裂痕的主要原因。南北戰爭之後,美利堅合眾國迎來了統一 ,工業化進程也在逐步加快,同時,民眾的愛國意識也得以提升。而美國民眾想要「自由與平等」的理想卻與之越來越遠,雖然奴隸獲得了相對自由,但是從根本上來說,與白人還是存在著根本上的區別,種族歧視依然存在,這也是南北戰爭所遺留歷史問題。
  • 就美國非裔男子遭警察暴力執法致死,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局被提起民權...
    美國騷亂愈演愈烈,四大社會頑疾凸顯!美國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由此引發的抗議示威活動連日來在全美持續蔓延,多地發生騷亂和暴力衝突。分析人士指出,種族問題、暴力執法問題、貧富差距及社會不公問題、黨派相爭問題……弗洛伊德事件猶如導火索,點燃了美國民眾壓抑已久的不滿和憤怒,揭開了美國社會多重頑疾。
  • 被撕裂的美國社會 該如何「穿針引線」?
    美國政治人物面臨的現實就是:在一個分裂的社會中,在此起彼伏的抗議活動及其引發的暴力事件之間如何找到平衡?  眾所周知,從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再到威斯康星州的基諾沙,美國反種族歧視和反警察暴力執法抗議活動所引發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一方面,美國民眾渴望恢復社會秩序,厭惡暴力行為;另一方面,又希望通過強有力的遊行示威使不公平的制度得以改變。
  • 國會大廈遭暴力攻破 美國大選在混亂中走向終點
    這是在美國總統大選國會清點選票環節,首次因為發生暴力衝突而被迫中斷。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警察局證實,已有4人在美國國會騷亂中身亡。其中一名女子在國會大廈內遭到槍擊,後不治身亡。據報導,她是美國空軍退役老兵阿什莉·巴比特,是川普的支持者之一。
  • 「美國變成了美國領導人經常譴責的樣子」
    原標題:國際輿論認為國會騷亂暴露美政治體制之痛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後,包括美國媒體在內的國際輿論認為,國會騷亂事件反映了美國社會嚴重的兩極分化,將激化美國社會不同陣營間的不信任,暴露出美國政治體制之痛。
  • 美國「分裂」會持續多久?歐洲專家:大概五到十年
    12月12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出現遊行導致的暴力。 當天,一些支持川普和反對川普組織舉行遊行,夜幕降臨之後,兩派人馬從對罵到大打出手,衝突中數人被刺,數十人被警方逮捕。
  • 美國政治體系或已遭永久損害
    美國首都華盛頓6日下午發生美國政治史上罕見一幕。相關視頻畫面迅速傳遍全球,讓世界再次目睹美國政治亂象。美媒稱,這是美國現代史上權力移交第一次「在華盛頓權力走廊內演變成一場實體對抗」,「暴力、混亂和破壞,動搖了美國民主的核心」,美國「政治體系可能已經受到永久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