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書院迎新生:悠悠書院今何在 勝景重光續文脈

2020-12-24 閩南網

­  位於泉州三院舊址的小山叢竹

­  自唐以來,泉州郡城內外,廣設書院,「家弦戶誦」「泉郡學甲於天下」,中科第者數以千計,甚至出現三世進士、父子進士等現象,史上文風鼎盛、書院林立、書香綿延,不愧為「海濱鄒魯,鴻儒聚舫」。

­  興於唐末的古書院,鼎盛於宋,鞏固於元明。自唐末到清末,泉州歷代共建有書院73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不少書院已湮沒或消失於漫長的歷史歲月裡。

­  近日一個好消息從泉州古城辦傳來:作為「古城雙修」七個一項目「一園」的小山叢竹公園,有望於今年在原址復建古書院,令人仿佛看到了古書院復興的前景。

­  為了梳理泉州千年書院發展脈絡,記者分赴泉州各地,深入沿海名鎮,對話相關專家學者,採訪市文廣新局、市古城辦相關負責人,「管中窺豹」,以期為泉州古書院的復興探路。  

­  悠悠書院今何在 勝景重光續文脈

­  小山叢竹「晚晴室」是弘一法師駐錫泉州的最後居所

­  泉州歷史悠久,文化昌盛,不僅僅因為優越的經濟成就和深厚的歷史文化,還因為歷史上文風鼎盛、人文薈萃。為了探尋泉州史上書院的特色與風採,連日來,記者走進古城街巷,體驗「泉州八景」之首「小山叢竹」的遺韻,並驅車趕赴晉江安海、永春等地,實地走訪如今尚存於世的部分書院。

­  小山叢竹書院

­  據史載復原古代書院

­  重現「泉州八景」之首

­  泉州古城縣后街中段,隨著泉州第三醫院的整體搬遷,如今的小山叢竹遺址更顯落寞——在幾座老房包圍下,一座石頭結構的牌坊,上書「小山叢竹」四個大字,朱紅已斑駁,略顯滄桑;不遠處,三間名曰「晚晴室」的老屋,木門緊閉,在夕陽下,仿佛再現「晚晴老人」的冥想情景……

­  史載,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後人思恩,即在其「種竹建亭講學其中」之處以朱熹手書刻石、立坊以紀。而「晚晴室」則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師駐錫泉州的最後居所。

­  記者從泉州古城辦了解到,「泉州八景」之首「小山叢竹」將建設文化公園。作為「古城雙修」七個一項目的「一園」,小山叢竹公園以「重現盛景+修復場地+服務社區」為規劃理念,將恢復小山叢竹景觀,復建小山叢竹書院、不二祠、過化亭等,恢復水池景觀、山與竹的意象,營造可以滿足周邊居民文化生活需要的公園場地。該項目有望於今年6月份動工。

­  根據規劃,小山叢竹書院將復建。書院始建於北宋年間,原為民間書院,與泉山書院、石井書院、歐陽書院並稱為「四大書院」。據古城辦工作人員介紹,復建的書院將按照歷史記載建造,儘量還原小山叢竹書院的原貌。此外,還將修建紀念歐陽詹的不二祠,過化亭、強身庭、敬亭,修繕晚晴室等,致力於重現當年盛景。

­  同時,公園規劃將以歷史為線索,營造出世入世的空間序列,分為時空過渡區、近代意象區、古代意象區、現代意象區,以期啟發遊者的思考。其中,時空過渡區從入口處到悉心徑、強身庭、聽水道等;近代意象區主要紀念弘一法師,包括晚晴室、敬亭等;古代意象區主要紀念朱熹、歐陽詹,包括不二祠、小山叢竹書院等;現代意象區包括鏡亭等。

­  石井書院內的朱松講學圖

­  安海石井書院

­  昔日「朱子過化」地

­  今成文化交流基地

­  走進安海石井書院,一句句發人深省的朱子家訓張貼在書院內,向訪客述說著為人處世,行孝揚孝的大智慧。走進書院的大廳,便可見到廳內正中央掛著一幅孔子的畫像,左右兩側分別放置著朱熹和朱松的人頭塑像。在孔子畫像的上方,分別掛著「萬世師表」「閩學開宗」「學達性天」三個牌匾。

­  幾年前修繕一新的石井書院,恢復了三進的欞星門,書院中的「五孔井」、八角窗等也得以保留,書院壯觀肅穆,力證晉江安海鎮當年的學風之盛。據史料記載,石井書院,也稱「朱祠」。經史載,朱松、朱熹、朱在祖孫三代都曾來過安海任教或講學,因此安海被稱為「朱子過化」之地。

­  據石井書院陳列館館長張子德介紹,石井書院要從唐末講起,鰲頭精舍,是泉州最早創建的授徒講學的書院之一,當時規模較小,北宋時期已經發展成鰲頭書院,有了一定的規模,南宋時安海取名為「石井鎮」,鰲頭書院也轉變成「石井書院」。

­  長期以來,晉江、安海兩級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朱子文化的保護和傳承。1996年,為紀念朱松、朱熹父子對安海文化教育的貢獻,安海創辦了松熹中學,聯用朱松、朱熹父子之名為校名。之後,以「松熹」命名校畔鎮區道路。1999年,朱祠被列為晉江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晉江市、安海鎮兩級政府斥資按「修舊如舊」原則重修大成殿、兩兩廡、儀門並建碑廊,其建築仍為清代風格。2010年12月26日「石井書院陳列館」正式開館,著重介紹朱熹家族史文化、書院歷代的山長、安海歷史變遷。

­  ■他山之石

­  江西白鹿洞書院:

­  開展國學遊 打造文化品牌

­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九江市星子縣北廬山五老峰下。江西省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保護和維修。近年來,江西白鹿洞書院不僅開放為旅遊景點,還與旅行社聯合開發國學夏令營,發展國學遊,開設一系列論壇、講座活動,弘揚國學精神,打造文化品牌。

­  日本東京孔廟:

­  由專家授課

­  舉辦國學講座

­  東京孔廟前身是「先聖堂」,由日本朱子學派創始人林羅山始建於公元1632年。現在,孔廟每年舉辦各種紀念活動。元旦為「正月特別參觀日」,舉行《論語》講座,對外公開展示朱舜水帶至日本的孔子像;4月第4個星期日舉行釋奠活動;10月第4個星期日舉行「先儒祭」活動。此外,這裡還常年舉辦各種傳統文化講習班,由專家講授《論語》、《易經》和唐詩等,講座常年爆滿。

­  位於泉州芳草園的崇正書院

­  芳草園崇正書院

­  古厝舊構件再利用

­  施琅「春園」添一景

­  走進位於市區新華路與新門街交叉路口的芳草園,沿著鵝卵鋪就的園路,穿過茂密的樹林,一座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立即躍入眼帘,這就是藏身於鬧市區之中的「崇正書院」。

­  據悉,芳草園是清康熙年間施琅將軍所建的四大名園中「春園」的舊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不可多得的古園林勝景。當時在修建時,施琅之子施世馬來依原地形以草坪為主體,略加平整,成一綠野;將原來沙灘沉積處壘成小丘,丘上修亭。園內共修亭兩座,一在草地東南側,供逛園時休息;一在東北側,用於接待重要賓客。清乾嘉年間,一些讀書人曾借作院舍,組織「崇正書院」。

­  2005年1月25日,位於芳草園內西南面的崇正書院復建完成。它也是目前泉州市區唯一一處恢復的書院。目前,崇正書院內設立了書畫室、閱覽室、棋牌室等活動場所。復建後的崇正書院佔地面積1700平方米,是具有典型閩南建築特色的古園林建築,建築結構按照原位於塗門街的黃氏古大厝木結構樣式,一些原建築上的石築構件被充分利用。

­  永春侯龍書院正在保護修繕

­  永春侯龍書院

­  百年園林書院藏深山

­  保護式整修待「重生」

­  汽車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不時闖入眼帘的是沿途金黃水稻田。從永春吾峰鎮侯龍小學狹小的鐵門穿過,挨著土牆有一扇木門。不經意走進去,眼前所見與周圍幽靜的山林完全不同,仿佛進入了另一個空間,整個建築為園林建築,古香古色,頗有特色。這是永春僅存的古代書院——始建於300年前的侯龍書院。

­  「以前書院範圍包括整座山頭,先有侯龍書院,才有侯龍小學。」採訪中,記者偶遇侯龍書院主第26代孫陳萬松,回憶起小時候的事情,年近古稀的他娓娓而談,「院子裡的水池,除了作為景觀外,還可以調節溫度,尤其到了夏天,氣溫升高,但院子裡卻清風徐徐,可以說是冬暖夏涼。」沿著水池修築的書齋共有十間,號稱「十八廳」,而廳廳有故事。從左側門進入,就來到上廳,其設有一廳兩廂房和亭式前廊,構造獨具一格。在其前面則是一方池塘,木質金字牌匾,刊刻「鳶飛魚躍」,顯示出池中遊魚、荷花和天空中的風箏相映之美。而在上廳的左側,就是東院,其主要為廂房,可作為讀書休憩的居室。廂房前有廊道相通,座椅位於邊上,正好可以倚欄觀魚,別有一番趣味。

­  據悉,侯龍書院被列為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記者從永春吾峰鎮政府獲悉,侯龍書院保護修繕項目投資超過60萬元,目前,修繕已經在收尾,預計在下個月可基本完工,「政府十分重視對古書院的修繕,今後將作為當地文化旅遊,進行整體開發,期待古書院重放光芒」。

­  永春侯龍書院一角

­  ■相關連結

­  泉州古書院知多少

­  泉州的古書院是當時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和組織形式,融講學、祭祀、藏書、修書等多種功能於一體,主要職能是著書立說、講學授徒、探索學問。這些書院始建並發展於唐末,鼎盛於宋,鞏固於元明兩朝,歷代興建不少書院。據統計泉州歷代共建有書院73所,具體分布為晉江縣18所、南安縣14所、惠安縣5所、安溪縣6所、永春縣7所、德化縣8所、金門縣4所等。

­  其中南安石井的楊林書院建造時間最早,由楊肅於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建於楊子山上,但這時的書院只是讀書人自己的書舍或收藏經籍之所,嚴格意義上來說還不屬於書院,之後才逐漸衍化出宋代的書院制度。

­  宋代泉州文化進入鼎盛時期,朱熹的任職和講學功不可沒。宋、元、明時期的小山叢竹書院、石井書院、泉山書院、歐陽書院曾並稱泉州「四大書院」。

­  泉州部分古代書院遺蹟

­  崇正書院原在釋雅山,清光緒十年(1884年)建,原為施琅東園,今在芳草園復建「崇正書院」。

­  小山叢竹書院現址位於泉州第三醫院「小山叢竹」古石坊邊,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建。

­  清源書院在今晉光小學內,原為施琅夏園。

­  楊林書院原址在石井楊子山半山寺廟清水巖邊,1801年移楊子山南麓。

­  詩山書院在南安詩山山頭街東嶽廟邊,始建於清道光年間。

­  觀海書院在南安水頭五裡橋西今水頭中心小學內,清乾隆年間建,建築物尚存。

­  螺陽書院在惠安縣署(今縣政府左側)惠安文廟內,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惠安知縣錢濟世建。

­  文峰書院在今惠安一中校園內,繼螺陽書院後惠安另一所影響較大的書院,至清末設為新式學堂。

­  考亭書院在安溪城隍廟東,清李光地倡建。

­  浯江書院在原金門後埔丞署西邊,清乾隆四年(1739年)建。

­  一峰書院在今泉州一中校內入門處,明崇禎末年建,清乾隆年間重修,曾名清源書院,又名梅石書院。

­  書院分期復建 復興「海濱鄒魯」

­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傳統的古書院歷史文脈如何與現代生活完美對接?復建的書院如何保留其原有的「精神家園」功能?如何界定培訓機構與書院的本質區別?圍繞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學者們的真知灼見。

­  「書院」是泉州文化符號 適時恢復很有必要

­  ●出寶陽 泉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

­  泉州歷史上書院眾多,書院中也誕生一批對中國古代文化有影響力的名士大家,比如朱熹、何喬遠、蔡清等。

­  「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與發展,許多書院漸漸消失,只有一小部分遺存,十分可惜。」出寶陽認為,泉州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書院」已成為泉州重要的文化符號與獨特元素。他建議,對於與書院有關的歷史遺存,要盡力加以保護、修繕;對於有條件的書院遺址,也可以適時、適量地恢復、重建,「以喚起現代人對先賢崇敬之心,營造良好的書香文風,提升泉州文化軟實力。」

­  「在復興古書院中,文物部門願意在史料發掘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出寶陽透露,今年泉州古城雙修中的「七個一」工程,將對小山叢竹進行復建,部門將積極配合古城辦,派出專業人員,對小山叢竹遺址進行全面的考古調查,尋找更多的遺存構件,為泉州古書院的復興盡一份綿薄之力。

­  古城書院擬分期復建 「小山叢竹」先行一步

­  ●黃團峰 泉州古城辦副主任

­  黃團峰表示,泉州作為城市雙修試點城市,落地七個一工程,「一園」即小山叢竹公園是重要復建項目。小山叢竹地處古城東北角,歐陽詹、朱熹、弘一法師三位名人曾經在此居住過,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

­  「對於古城範圍內的書院復建,將分期分批,逐步實施。」黃團峰介紹,該項目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基礎工作,復建總共分兩期,一期復建方案基本敲定,由市公園管理中心承建,借城市雙修的試點復建書院,對泉州古城東北片區歷史底蘊的挖掘恢復、傳承弘揚很有意義。

­  泉州的園林式書院 多元空間移步易景

­  ●何志榕 泉州古城諮詢協調顧問組專家

­  「書院對古代讀書人而言,絕對是精神與靈魂的家園。隨著時代發展,其使用功能也在不斷變化中。」對於復興古書院話題,何志榕從園林古建築角度,給予別樣的解讀。

­  「縱觀歷史,書院類型可大致分成三類。」他說,首先是官學、府學,一般情況下,一個地方的文廟均會配套一座書院,尊孔祭孔,像史上的永春州,其行政級別比較高,倡導孔學,發展成後來的梅峰書院,即永春一中。第二種類型則具有官方背景的書院,像同安馬巷的書院。還有一種則是私塾、個人書齋,比如古城的小山叢竹書院,先後有理學大家講學,自然吸引眾多讀書人聚集;遠一點則有安溪湖頭李光地的榕村書屋。

­  何志榕說,「泉州歷史上的書院,也有不少是園林式的典範,比如古城舊館驛4號、永春侯龍書院,只要人一走進去,流動空間營造出別樣的景觀,絕對稱得上一步一景、移步易景。」

­  現代書院生存不易 硬體軟體缺一不可

­  ●劉平一 浩然書院常務副院長

­  如何傳承古代書風,推陳出新,發展現代文化?劉平一認為,很多書院以培訓國學、琴棋書畫為主業,從學生興趣的角度出發。在新型教育體系下,這樣的書院也起到教育補充的作用。

­  他認為,如今有些書院為了生存,打著「書院」招牌,忽視國學傳統教育,取而代之則是職業教育、學生考級培訓機構,「雖然美其名曰『書院』,其實文化精髓已蕩然無存!」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儘量保留書院的靈魂,走出自己的路子,他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面對新形勢,一些有背景的書院,可辦成國人講壇,定期或不定期邀請學者、名人開講授課,以一種公益性質的方式,傳播、推廣古城文化。」他表示,傳統書院生存發展,除了硬體基礎設施的恢復之外,在軟體方面,即書院精神與靈魂,也要有一定的保護與延續,才能適應時代需求。(執行 林福龍 李心雨 王柏峰)

原標題:泉州古書院新生:分期復建 復興「海濱鄒魯」

責任編輯:紀瑋維

相關焦點

  • 復興復建11所古書院 書香泉州再添新品牌
    泉州古書院新生 自唐以來,泉州郡城內外廣設書院,「家弦戶誦」「泉郡學甲於天下」,中科第者數以千計,甚至出現三世進士、父子進士等現象,文風鼎盛、書院林立、書香綿延,不愧為「海濱鄒魯,鴻儒聚舫」。興於唐末的古書院,鼎盛於宋,鞏固於元明。
  • 福建泉州正音書院復建揭牌 啟動「古城悅讀」計劃
    而今,泉州各地不少古書院紛紛尋求復興,利用信息化返本開新,在保護傳承的同時煥發新的生命力。「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30日,位於泉州府文廟朱泗橋西北側的正音書院復建揭牌,別具新穎的「扣門啟院」儀式過後,朗朗的誦讀聲傳來,讓人仿若穿越時空。書童唱起正音童謠。
  • 正音書院傳書聲 潤物無聲化今人 泉州首個復建書院投用
    位於泉州府文廟的泉州正音書院5月30日正式揭牌落成,這也是泉州啟動復建書院工作以來投用的首個書院。小朋友們在正音書院裡吟詩「啟院入門」儀式為書院揭幕當天上午10點半,別具新穎的「啟院入門」儀式揭開了正音書院神秘的面紗。10名身穿漢服的兒童現場演繹「畫詩」,發出「正音第一聲」;融媒體產品《心聲》上線……一座與眾不同的書院展現在泉州廣大市民的面前。
  • 800年韓山書院迎「重光」 丘逢甲曾在此講學(圖)
    韓山書院創辦6年後,另外一所元公書院也在潮州創辦。「韓山書院是潮州府乃至整個嶺東地區歷史上最早興辦的書院」,據韓山師範學院林倫倫校長介紹說,韓山書院是在原韓文公(昌黎伯)廟遺址上新建的。當時書院並不在湘子橋東筆架山麓韓山師院今址,也不在今城南小學址,其遺址在今潮州市南郊的蔡隴村地名「聖者亭」處。經過歷代的搬遷,後來才搬到現在韓文公祠的地址。
  • 泉州承天寺舉行重光三十周年系列活動
    佛教在線泉州訊 2020年12月18日上午,泉州承天寺舉行重光三十周年系列活動。福建省民宗廳副廳長張東暉、宗教一處負責人,福建省委統戰部相關人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主持工作常務副會長普法法師,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本性法師、向願法師等省佛協副會長以上人員出席活動。本次活動主要包括傳供法會和參觀「宏船和尚紀念館」暨揭牌儀式等內容。
  • 竹山書院——江南第一古書院
    然而曹堇飴有著濃重的儒家情懷,在其病榻彌留人間之際,命兩個兒子曹景廷、曹景宸在竹溪建文閣,於是創立了竹山書院。明清時期徽商興盛,徽州的教育十分發達,一府六縣共建書院55所,雄村曹氏系新安望族,清初業鹽,為兩淮八總商之一。同時明清兩代曹氏有進士、舉人53名,其中有戶部尚書曹文埴、軍機大臣曹振鏞等。竹山書院建成時期正值中國古典園林的成熟後期,也正是徽州造園活動的鼎盛時期。
  • 遊學四大古書院,感受到的全是高人的智慧
    讀著讀著,我漸漸知道朱熹不僅寫了流傳於世的詩,還在古代兩座書院授業過,從而,激起我遊學四大古書院的興趣。中國古代書院有很多,僅在宋代較有名的就有四大書院,分別為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和河南商丘應天書院。幾年下來,我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陸續遊學完四大書院。
  • 想不想穿越一下,看看泉州以前的「學校」?
    而當我們穿越到古代的泉州,會發現,當時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和組織形式是書院。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的泉州,是福建乃至全國古代書院制度頗為興盛的一個地區,歷代執掌書院的山長、從書院中走出的英才,都對閩臺教育、文化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在泉州的古代書院遺存,或在現代校園中,或已煥發新生,成為新的文化基地,向人們展現泉州燦爛悠久的文脈。
  • 浙江五大書院:清幽的古書院,無數的莘莘學子,還有動人愛情故事
    你問我是從哪裡看出來的,那我的答案是,看看這裡各式各樣的古書院就知道啦。那現在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在多年之前的學子們跟著先生學習四書五經,心中懷著用筆桿子為國效力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的吧。我們總是說學習需要安靜的環境,這些書院的選址也大多都是在清幽之地,甚至還有很多旁邊有著美好的山水。小編覺得有山水為伴,在學習時也不會那麼枯燥無味了吧。
  • 書院串起海南千年文脈_海南故事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很快,那裡被改為農業中學校,預科畢業,其產業撥入瓊崖中學校(即原來的瓊臺書院)。1913年開辦的瓊山縣立中學校,1915年建成,由於沒有地方,向瓊崖中學校租借蘇泉書院之地。  歷經千百年,今天的東坡書院舊址之上,僅餘浮粟泉和趙孟頫題寫的匾額等舊物,念天地之悠悠,想流光之易逝,恰如白駒過隙,令人唏噓不已。
  • 敬敷書院:賡續皖江文脈
    1652年,操江巡撫李日芃於安慶府創建「培原書院」。1733年,培原書院被確立為官辦省學,三年後正式定名為「敬敷書院」。作為清代安徽文化教育中心的敬敷書院,滋養了一代代安徽學子,賡續皖江文脈。姚鼐、劉大櫆等桐城派鴻儒曾先後擔任書院山長,敬敷書院一時聲名鵲起。1901年,敬敷書院與求是學堂合併,成為安徽省第一所大學——安徽大學堂,開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回望書院辦學育人的光輝歷程,學人德行兼修的治學理念和傾心教育的奉獻精神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輝。敬敷五教,樹育人之念「敬敷」二字出自《尚書·舜典》,蘊含恭敬布施教化之意。
  • 名家專欄丨衡陽文脈:書院塾館薈萃篇(上)
    內容摘要:「三級書院體系」頂層為市縣級書院,二層為鄉鎮書堂學堂類,三層為私塾義學類。唐宋到清代,衡陽市共有書院八十五所(加湘南地區約二百所)。各縣市私塾四千,塾生四萬。狀元兩人,進士近三百,舉人一千五百,生員無數,是為省域副中心衡陽文脈史略。
  • 悠悠江南 文脈流傳 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交響曲《大江南》震撼上演
    10月28日晚,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在一場激情澎湃的專場交響曲演出《大江南》中拉開了帷幕。現場近千名嘉賓與觀眾共同度過了一個大氣磅礴的夜晚。交響曲《大江南》是一部展現江南文化、體現中華氣質的作品,共分為《千江水月》、《梅雨晴時》、《烏篷悠悠》、《花開盛世》,以及《最憶江南》五個樂章。
  • 我在秀容書院穿越245年
    青石臺階百轉千回指引我們親近她——秀容書院 從「秀容書院依山而建的秀容書院>拾階而上四角亭靜觀風雨六角亭俯瞰全城八角亭輕巧翹曲一線三亭挑起忻州文脈脊梁百年古書院
  • 賀廬江書院開平龍塘房「國相祠」重光
    全體網友讀者,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全體廬江書院後裔、廣府何氏、全體會員: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感謝全天下何氏及各界來賓對廬江書院開平龍塘房的支持,對廬江書院全體後裔的支持,對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的支持,對廣東省文化學會廬江書院文化研究專委會的支持,對全球廣府何氏的支持!
  • 【雲工商視角】從書院教育中獲得啟示
    說起書院教育,往往會被認為是穿長袍馬褂迂腐的老古董們做的事情。不僅培養精英士子,也普及大眾文化。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教師來往講學,學生進出自由,不受年齡、學歷、出身、職業的限制,沒有固定化的管理模式,強調學思並重、言行相接,從靜處體驗、在實踐中磨練。 綜觀書院教育的諸多特點,不難發現,書院教育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對中華精神的發揚光大,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書院教育體現的兩大精髓影響深遠。
  • 泉州古城·活韻生香
    點擊播放 GIF 0.9M千年文脈,生生不息。古城泉州良好的文化生態成為全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泉州素有「海濱鄒魯」美譽,泉州書院曾遍布全市各地,這些書院始建並發展於唐末,鼎盛於宋,鞏固於元明兩朝,這些歷史時期共建有書院60多所。這些書院雖然大部分已經淡出歷史舞臺,但有的至今還在影響泉州的文教事業發展。正音書院近年來,泉州書院復建工作迎來新的東風。
  • 傳文脈留書香 中心城區及周邊將復興復建11家書院
    泉州網6月4日訊 (記者殷斯麒)記者從市文旅局了解到,泉州將復興復建中心城區及周邊11家書院,將其打造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發展整體方略,實現書院的有效保護和功能的持續發揮。據了解,此次將要復興復建的一批書院包括南安文廟、小山叢竹書院、招賢院、歐陽書院、正音書院、松石山館、巢雲書院、鏡山書院、梅石書院、寶海庵書院、寶覺書院。有的書院在遺址上直接修復,比如南安文廟、小山叢竹書院等。有的在遺址不遠處擇址新建,如招賢院、寶海庵書院等。有的則結合現有空間進行書院植入,如在府文廟旁邊開設正音書院,擬利用清源山現有房屋植入歐陽書院等。
  • 【天下】「傳統文化教育」/從書院教育中獲得啟示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教師來往講學,學生進出自由,不受年齡、學歷、出身、職業的限制,沒有固定化的管理模式,強調學思並重、言行相接,從靜處體驗、在實踐中磨練。綜觀書院教育的諸多特點,不難發現,書院教育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對中華精神的發揚光大,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書院教育體現的兩大精髓影響深遠。
  • 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近日,今何在攜新書《未來,人類的徵途》亮相上海書展,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獨家專訪。這本科幻題材的小說是他寫作道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何在看來,無論是奇幻還是科幻,他的作品重點一直是人的冒險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