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馮麗妃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的辦公室裡,放著一臺小型印表機大小的黑匣子。
它「其貌不揚」,卻內藏玄機,只要指尖輕觸遙控按鍵,清晰的畫面就會被投影在白色牆壁上。
即便在白天的強光照射下,畫面色彩也不會受到影響。
這是一個雷射家庭影院。
「它的播放畫面是100英寸,市場價格在5萬元左右,性價比很高。」
許祖彥說,「從發展方向看,人機界面將『走向人眼分辨極限』,實現高保真圖像再現,而雷射顯示是符合這一方向和趨勢的下一代技術。」
隨著液晶顯示市場的逐漸飽和,顯示技術已經走到了分岔口,全球顯示市場也將迎來「大洗牌」。
在許祖彥看來,雷射顯示為我國在顯示領域實現自主創新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
理化所製作的雷射顯示器與放映畫面。 理化所供圖
告別「半色盲」
作為我國雷射顯示概念的首創者和領軍人,許祖彥認為,下一代的顯示一定是雷射顯示,因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能優勢。
只有它能夠同時實現國際電信聯盟頒布的超高清顯示標準「BT.2020」的三個要素:4K與8K超高清,色彩深度提升至10bit或12bit,色域覆蓋率達到人眼可識別自然界色彩範圍的70%以上。
人眼的視敏度是1角分,相當於在標準視距下看100英寸8K電視的高解析度。
由於雷射光譜窄、強度大,其顏色素可達69億,是目前高清液晶電視的4000倍以上。
其色域覆蓋範圍可以達到自然界色彩的70%以上,是液晶顯示(僅可覆蓋33%左右)的兩倍多。
為此,許祖彥經常半開玩笑地說:「除了雷射顯示,現在其他所有顯示都讓大家成了『半色盲』。」
此外,雷射顯示使用壽命可達5萬小時,遠超3.3萬小時的國際標準。
而從能源消耗角度看,雷射顯示產品比LED高畫質電視節能40%,是真正意義上節能環保的綠色產品。
在2003至2004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在許祖彥的提議下,雷射技術首次被定義為戰略支撐技術,並勾勒出科技前沿、高新技術產業和國防建設三個發展方向。
「所謂支撐技術,是指技術本身不一定值很多錢,但它支撐著這個產業產生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如今,在科技前沿方面,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理化所)牽頭研製的全固態深紫外雷射器已於2015年驗收,第一次實現了我國在高技術領域對國外禁運,並帶動了我國大型科研自主創新儀器的發展。
而在推動雷射技術產業化方面,許祖彥帶領團隊在2005年做出我國首臺雷射顯示原理樣機。
首次證明了雷射顯示能產生高畫質圖像,展現了這種新型顯示的高觀賞度和市場前景。
在此背景下,許祖彥判斷:「雷射顯示的研究階段結束了,接下來要做的是產業化攻關。」
2015年,理化所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企業——杭州中科極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隨後兩年,該公司自主突破了三基色LD雷射顯示產業化核心關鍵技術,建成了完整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開發出國際首創的100英寸雷射家庭影院、影院放映機、特種影像設備、工程投影機等系列化產品。
目前實現經濟效益已超過兩億元人民幣。
有些人擔心雷射顯示會傷眼睛,對此,許祖彥表示,在光強度方面,研究團隊從一開始就摒棄了國外所採用的光功率遠遠超過人眼承受範圍(約每平方毫米50毫瓦)的掃描式顯示技術,採用投影式方法在機器內部把光散開,使其反射出的光相當於液晶顯示的光通量。其反射光比液晶顯示器的自發光對眼睛更加友好。
國人的「安全電視」
在電視顯示領域,從黑白顯示到彩色顯示再到液晶顯示,這三代技術均以引進為主,不僅讓我國相關產業發展受制於人,而且留下的技術後門也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在目前的顯示市場上,我國大陸地區液晶面板產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但數據顯示,全球液晶面板產業處於飽和狀態,產能過剩導致液晶電視降到了「白菜價」。
由於我國液晶顯示用的一些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其中50%到80%的利潤交給了外商。
因此,中國的液晶產業再大,也無法擺脫「裝配工廠、低端運行」的被動局面。
許祖彥指出,更加嚴峻但不為人知的現實是,一些進口的核磁成像機、印表機等進口顯示設備中,也會潛藏國外暗留的「技術後門」,在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偷窺」信息。
從這方面看,發展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國產雷射顯示技術產品,尤為迫切。
但我國雷射顯示產品在初入市場時就遭到了利益壓制。
許祖彥表示,除了雷射顯示與液晶顯示之間的較量外,相關的利益「打壓」還表現為國外利益在產業領域的代理人反覆主張引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但這一技術已經被證明在發展電視方面存在先天限制,如長時間在屏幕上播放相同影像時,會出現一些比較暗的短暫殘像,導致「灼屏」等。
全面市場化仍需時間
據奧維雲網(一家專注於智慧家庭領域的大數據技術和應用服務商)統計,雷射電視2015年至2020年的複合增長率達213.8%,今年1~7月,中國彩電整體市場零售量規模同比下降了9.0%,而雷射電視零售量規模增長77.5%,是彩電市場上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品類。
2013年,許祖彥提出雷射顯示發展的路線圖,認為2017年到2025年,雷射顯示「將會形成產業」。
如今,距離他提出的2025年雷射顯示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但推動其真正全面走向市場還需要各環節共同發展。
目前,我國雷射顯示產業才剛剛踏入賽道,在許祖彥看來,將其徹底推向產業化,僅靠目前政府的科研經費投入遠遠不夠。
數十上百億元人民幣的費用,對國家、對企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但對於此項技術每年上千億美元的市場而言,這些投入帶來的效益回報也是巨大的。
「雷射顯示再下一代將是真三維。」許祖彥說,而這隻有基於雷射全息三維顯示原理才能實現。
他希望我國能夠抓住當下機遇,實現顯示領域的彎道超車。
《中國科學報》 (2020-11-06 第4版 綜合)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