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特點:實物是指具有一定的社會歷史信息的東西,因為包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因此能夠多層次地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學法啟迪:平時要注意讀課本上插圖;閱讀材料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須熟悉;把握熱點問題;善於把握材料的主題。
技巧總結:應把從照片反映的真實歷史場景,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事件中,聯繫課本相關知識,進行相應的判斷。
例1:與下圖有關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省六部制
D.內閣制
題型特點:以漫畫作為試題的情境,進行知識和能力的考查,為試卷增添了幾分趣味,試題更加靈動活潑,體現了近年來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
學法啟迪:解答漫畫題,從兩方面入手,第一,要從漫畫本身,真正理解漫畫本身蘊含的深刻道理;第二,要從題幹文字入手,注意題乾材料所提出的條件要求。只有把這兩方面相結合才能獲得正確選項。
技巧總結:要抓住漫畫的主題,揭示漫畫所反映的歷史狀況、歷史關係,聯繫具體的歷史知識,進行清晰準確的分析判斷。
例2:
英國的漫畫家針對法國政體的演變創作了題為「瑪麗安娜女郎(法國的象徵)終於挑好帽子了」的漫畫。漫畫中的房間內衣物凌亂,女郎站在鏡子前面,終於選好並戴上了象徵共和制度的三色帽。這幅漫畫的含義是()
A. 法國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樣軟弱無力
B. 法國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裝飾品
C. 法國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時裝,可以隨時改變
D. 法國的政治制度經過長時間的變動才確定下來
例3: 下圖是張濱的漫畫《甲午軼事》,就甲午戰爭的結局而言,該漫畫反映了 ()
A. 中國戰敗的原因在於落後的經濟結構
B. 甲午戰後中國救亡圖存運動日益高漲
C. 甲午戰爭是日本資本主義改革的結果
D. 戰爭的結局在於中國落後的政治體制
題型特點:數據型選擇題是以數字表格或者圖象(線)變化的情境而創設的題型。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柱狀圖、坐標圖、數字表格等等,但不論何種類型,都是通過數字或數字的變化來反映歷史史實和歷史現象。
學法啟迪:在解答此類試題時,需要把握數據的變化,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答案。
技巧總結:理解曲線背後有歷史,軌跡歷來有原因,要從曲線所表明的軌跡與狀況背後尋找歷史原因,從而做準確的判斷;要善於從表格中總結出數據的基本趨勢(升或降),思考這種趨勢背後的歷史原因,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分析、判斷並簡要表達你的結論。
例4:《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專題學習結束後,幾位同學畫出了「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地位演變趨勢示意圖」,與實際情況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A.
B.
C.
D.
例5:下表是德國工人階級政黨社會民主黨在議會選舉中的獲票情況統計,據該表信息可知,當時德國( )
A. 人民已擁有普選權
B. 議會鬥爭可使革命成功
C. 工人政黨放棄武裝革命
D. 代議制民主有所發展
例6:如表為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據此可知唐代( )
A. 進士科的錄取比例最高
B. 門第仍是錄取的依據
C士族在科舉考試中佔有優勢
D. 士族進一步壟斷仕途
例7:下表是1787年5月美國制憲會議的參會者情況,經過幾個月的激烈爭論,通過了被美國人民奉為「《聖經》」的1787年憲法。由此可知,這部憲法()
A. 協調了美國各個階層間的矛盾
B. 宣揚了人人平等觀念
C. 是各利益集團相互妥協的產物
D. 體現了天賦人權學說
例8:下圖是19世紀40至60年代滿人和漢人出任巡撫的比例。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
A. 西方侵略者在中國扶植代理人
B. 清政府逐漸強化中央集權
C. 太平天國運動衝擊了政權結構
D. 科舉考試增加漢人錄取率
例9:下表為不同史籍關於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
A. 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
B. 劉文靜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
C. 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於涇州
D. 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役失敗
例10:觀察下表(部分)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其標題的是()
A. 漢代十三州分布表
B. 唐朝地方行政區劃表
C. 元朝地方管理表
D. 清朝地方行政區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