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5大禁忌,不要付出了愛,卻收穫的是心痛

2020-10-26 心格育兒部落

我們總期望著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有出息、完美的……父母為了成就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教育孩子沒有固定的方法,有些家長明明用心到了極致,教育出來的孩子卻和想像中的不一樣。

自己已經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孩子身上了,為什麼孩子還讓自己這麼心痛呢?那是因為你犯了教育孩子的禁忌。



愛沒有錯,但是愛也是需要恰當的、有原則的。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教育孩子的5大禁忌。

1.關愛太多。

愛孩子沒錯,愛得太多太細緻並不是好事,這會導致孩子不知道珍惜。

從小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會讓他習慣,你的小心呵護提心弔膽會在孩子眼裡很平常、很平淡,他覺得你的愛是再不過平常的東西了,不會珍惜和感恩。

等到孩子長大後變成「白眼兒狼」,你還會莫名其妙呢!

2.嘮叨太多。

嘮叨也是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有用的人,就喜歡不斷地提醒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同一件事情會不斷重複好多遍。這種行為是會讓孩子反感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尤其是喜歡指責孩子的父母,總是把自己包裝為「明燈」,指導孩子,其實,孩子最討厭自以為是不分青紅皂白的父母。

你越是喜歡「教育」,孩子的情緒越是糟糕。



3.什麼都要被你允許。

有些家長總認為孩子就是孩子,這也不懂那也不會的。對孩子的行為和決定給予強制性的幹涉,雖說這種幹涉也是愛孩子的表現,但是這種行為並不高明。

過多的幹涉,孩子要麼會叛逆,要麼會缺乏自主性和果斷的性格。孩子的成長需要自己做主,父母在旁邊只是輔助的角色。

4.對孩子要求過高。

每個孩子的能力和興趣愛好等都是有差別的。父母對孩子有期許這能夠理解,要是拔苗助長,期望超過了孩子的客觀能力那就不好了。

太高的要求會讓孩子承受過多的心理壓力,嚴重的會導致心理疾病,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的。



5.沒有原則,過分遷就。

父母為孩子創造快樂的成長環境完全可以。但是,也應該讓孩子體會到生活中不只是快樂,也會有其他的情感,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讓你快樂。

父母的過分遷就只會讓孩子活在虛幻的和諧裡,等到孩子真正步入社會之後,他就會不適應社會的多種味道了。

所以,原則性的東西,父母一定要把握。

父母只有不斷地學習教育之道,才能真正幫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教師經驗分享」付出愛,收穫愛
    因為我不是幼師專業畢業,所以要想做好這份工作,只能笨鳥先飛,在這四年裡,我付出了很多,時間,精力,耐心,愛心等,我也收穫了很多,這些收穫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比如掛念,比如理解。2016年春季的時候,我做了小一班的班主任,這是我在海倫堡幼兒園第一次做班主任。在接手這個班級之前,我聽說這個班級的情況有點特殊,孩子們是從託班升上來的,有幾個男孩子很搗蛋,有幾個家長事兒比較多。
  • 教育孩子時的原則和禁忌
    明智的獎賞父母會許諾,如果孩子考試考得好,他就會得到一輛自行車;如果考得不好就什麼也得不到。事實上,這樣對待孩子是一種可怕的態度。建議各位父母不要給你的孩子許以大獎賞。 原則4. 尊重孩子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為孩子付出所有就是應該的。但是,怎麼樣關愛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著想?我們認為的關愛是否傷害了孩子的心?
  • 告訴孩子,付出才能夠有收穫
    所以,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往往是比較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孩子不需要刻苦學習。2. 付出努力才能收穫快樂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優秀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
  • 《三十而已》「顧佳式」教育:為孩子付出那麼多,收穫是什麼
    《三十而已》中,女主顧佳為了孩子,親自上門撕小三,那一記以兒子之名的耳光,讓熒幕前的觀眾直呼痛快。顧佳,是一個為了兒子付出所有的媽媽,她是典型「中國式媽媽」的一個縮影。為了給兒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貸款買昂貴學區房;為了讓兒子上貴族幼兒園,給幼兒園董事夫人提鞋。她生活的重心和目標都是圍繞著兒子,都是想著為兒子創造好的前途和未來。
  • 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收穫幸福
    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莫過於對孩子「感恩教育」的不足。殊不知,從小教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報,心存感恩的孩子才會收穫一生的幸福。下面分別從「有一種愛叫做感恩」、「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談一談「感恩教育」。
  • 養孩子不要指望「空手套白狼」,沒有付出一定不會有收穫
    養孩子不要指望「空手套白狼」我經常聽到在很多爸媽分享交流會中孩子成績優異的父母分享經驗「其實我家孩子也沒怎麼管啦主要靠自覺,孩子嘛你越管他越煩」。然後有的家長還就真的信以為真人家小孩就是天賦異稟乖巧懂事,內心暗自比較我家小孩怎麼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 教育子女的七條禁忌! 你中招了吧!
    禁忌三:沒有規矩。  每個家庭都必須有一套自己的規矩,吃飯、睡覺,一切事務都應該有作息時間和一定的行為規範。  禁忌四:太多指示。  美國曾經有過一項調查,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裡,平均每半小時會發出17個指令,那些有問題的孩子,他們父母發出的指示更是高達35個。
  • 尹建莉:不要以愛的名義虐待孩子
    11歲的男孩,因為學習不好經常挨打,當母親想要改變教育方法時,卻又無所適從,這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情況吧,那麼,最簡單的方法是,把孩子當成親人,而不要當成對手,用「愛」來教育他,也改變自己。不要以愛的名義虐待孩子問=小苗答=尹建莉尹老師:您好!我是看了您的書,慕名向您求教的。我兒子今年11歲,五年級。
  • 為何孩子不明白在乎你?做下「藏愛」媽媽,讓孩子見到你的付出
    聽了之上三點,是不是你懂了,為何自身竭盡全力付出,反倒無法得到孩子的心痛與重視了吧?能夠 毫無疑問地說,有時他人不明白在乎你,不清楚重視你,並不是由於你付出的少,只是由於你付出的太多了!你往往想要為孩子付出,是由於你愛她,可是愛的那麼深並不是莫名其妙,也不是沒什麼道德底線的。假如他不珍惜的付出,你也有支配權取回。這樣一來,孩子便會了解,給你自身的事兒,並不是圍住他一個人轉的。而如果你積極為孩子付出時,他也會填滿感謝。
  • 非常勵志的句子:付出不一定有收穫,收穫卻一定要付出努力
    付出不一定有收穫,收穫卻一定要付出努力。有些事,你真別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別看懂,看懂,傷情。人生,就是一種糊塗,一份模糊,說懂不懂,說清不清,糊裡糊塗,含含糊糊。人生看不慣的東西太多,看清、看懂,全是自找傷心。
  • 孩子的教育,取決於父母的態度,付出愛也要把孩子當人看
    孩子的教育,取決父母得態度,付出愛也要把孩子當人看關於孩子地教育,我們作為父母地應該去怎麼去教育他們呢?大多數的父母選擇教導一個孩子。並不像是某些家庭一樣,在遇到一些問題上面和孩子主動溝通。而是只要孩子犯下了錯誤,就一定會對自己的孩子非打即罵。在這樣的家庭,孩子又怎麼能健康地成長呢?
  • 付出才有回報,父母在孩子的這些事情上不要吝嗇!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然而孩子的優秀是需要家長們捨得下血本的。需要家長捨得花時間,捨得給予信任,多給予孩子一些認同,更需要家長們在孩子身上多投資。然而許多家長往往因為忙於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對孩子這些方面的付出,因此也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 孩子請記住,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付出多少,就收穫多少!
    隨著家庭和學校對孩子教育的越來越重視,參與感越來越強,甚至很多時候,父母和老師在孩子學習上花的心思比孩子自己花在學習上的心思還多。於是孩子產生了一種錯覺:自己只是一個學習工具,是為了老師在學習,是為了家長在學習。
  • 為山區孩子付出大愛 支教幼師收穫前行力量
    短短幾天,省直機關幼兒園老師給當地送去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送去專業的教學理念,她們也收穫這溫情和感動,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幼教事業之路。「用不長的時間,做件終身難忘的事」,千帆逐春潮,開啟新徵程,揚帆再起航,創造新輝煌,共譜有愛的五彩九寨民族教育藍圖,致敬我們深愛的幼兒教育。
  • 教育孩子的5大「忌」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而父母就是那一根畫筆,孩子的品性和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往往是取決於父母的教育。要知道,不好的教育會讓孩子的未來變成一團亂糟糟的塗鴉,而好的教育會讓孩子的一生是一幅線條流暢的絕佳字畫。每一位家長都想教出最棒的孩子,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都希望他們能成為優秀的人,人生充實而幸福。
  • 教育孩子時有三個原則和禁忌,對照看看,你「踩雷」了嗎?
    說到家庭教育,我們都知道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就是家庭,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深刻影響著孩子的作風舉止,家長對孩子的管教的每一處細節,都塑造了孩子獨一無二的價值觀。因此,先要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要遵循這些原則和禁忌。
  • 愛需要付出也需要「索要」,愛孩子和讓孩子來愛同樣重要
    今天又看了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兒子看到要出門的父親衣服扣子沒扣,他想著肯定是父親年紀大了作為家長,我們都很愛孩子,可往往只是付出,只是愛,卻從沒有索要過,沒有讓孩子學會來愛,讓孩子來付出,讓孩子感覺被需要,讓孩子也發揮自己愛的權利!
  • 收穫幸福,狠心要做到這一點,更值得愛付出
    其實愛更需要簡單而又實實在在的互相滿足,只有彼此用心地給予對方照顧,才能讓生活變得和諧更加溫暖,畢竟愛更需要實打實的進行維護和經營,想要愛的長久和細水長流一般,就應該做到互相付出互相感恩彼此。想要收穫愛人心,收穫屬於彼此的幸福,相愛時更應該狠心一點,畢竟愛經不起心思手軟,愛也就經不起過度的折騰或是負面行為的叨擾,只有狠心丟掉這個東西,愛更值得付出,幸福也就垂手可得。
  • 從小就要教孩子愛你,而不是父母單一的付出愛和關懷
    不要總以為孩子還小,要開心的接受孩子對你的付出,增強他的自信與我能感當孩子要幫忙你時,你是欣喜的接受?還是擔憂的馬上拒絕?覺得孩子還太小,不需要他的幫忙,或是他還做不到?做不好?以前對孩子們愛的付出,現在得到了愛的回饋,讓人有能力與勇氣,去面對日後更多的挑戰。親子關係要經營順暢,一定要經由雙向的交流,不是父母單一的付出愛和關懷就夠,也要接受著孩子對父母付出的關懷和愛。我們不要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就一直幫他做事情,想解法,這樣不但不是愛孩子,還是妨礙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 給予愛,讓兩胎孩子收穫幸福
    其實,在家中多了一個二寶後,貝貝心裡是害怕恐懼的,他怕媽媽不愛他了,他纏著媽媽,要求媽媽的愛和關注。 但遺憾的是,媽媽心裡覺得貝貝大了,懂事了,知道妹妹小,應該讓著妹妹了,加之兩個孩子的困擾,精力跟不上,忽視了貝貝內心的感受,導致他內心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