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取決於父母的態度,付出愛也要把孩子當人看

2020-11-13 跑去星繁

孩子的教育,取決父母得態度,付出愛也要把孩子當人看


關於孩子地教育,我們作為父母地應該去怎麼去教育他們呢?大多數的父母選擇教導一個孩子。並不像是某些家庭一樣,在遇到一些問題上面和孩子主動溝通。而是只要孩子犯下了錯誤,就一定會對自己的孩子非打即罵。在這樣的家庭,孩子又怎麼能健康地成長呢?

可是很多父母就不明白啊,在他們的眼裡,孩子犯錯了就一定要罵。就一定要動手打,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教育孩子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知道,教育孩子也要知曉一定的分寸。孩子犯下了巨大的過錯,或許我們會為此展開嚴厲的教育讓孩子知曉自己的錯,但是我們要知道並不是只單純用手打或者用侮辱的罵罵就能解決問題的。


畢竟我們得知道我們也是從孩子這個年齡過來的。孩子自己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並不是還在襁褓裡嗷嗷待哺的嬰兒,他們是一個有思想的個體。他們也是一個人,他們來到這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做出選擇的權力,而我們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讓他學會怎麼做人,而不是讓他遭到我們的侮辱和謾罵。

甚至還會有一些家長一直以來都會覺得自己孩子犯錯都是孩子自己的錯,可是他們不知道,孩子做人的失敗,往往都是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和教育。正確的態度還要教育並不會讓一個孩子誤入歧途。出了事兒就往死裡打,往死裡罵,對自己的孩子展開。沒有人性的侮辱。但是孩子們心思單純直白,還有一股我們成年人沒有的氣性在,在孩子的心裡,他們會覺得家長這樣的侮辱是在讓他們滾蛋,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父母是不要自己了,不然的話自己的爸爸媽媽也不會用這樣子的態度侮辱他們。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的,那不是犯下錯誤之後就要讓他他受到父母的侮辱和否定。


然後如果我說到這裡,肯定就會有一些家長說:"過打一下而已嘛,不過就罵一下而已嘛,需要那麼大動幹戈嗎?"可是父母不應該對自己的孩子採取棍棒教育。發現不對勁就一定要及時的引導和糾正,而不是等問題嚴重化了就去亡羊補牢,狠狠教育。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犯下錯誤,那就是一定是自己父母沒有教好。簡單粗暴的打罵。並不會給孩子帶來教訓,而會讓他們心裡越發扭曲,孩子畢竟也是人。和我們一樣也是人,雖然說他們的思想不是很成熟,但是他們在心中的想法已經和我們一樣了,也有自己的觀念,也有自己的理解。

畢竟,哪怕是成年人都不喜歡無緣無故被自己身邊的親人毆打謾罵,更別說一個心思單純的孩子了。


像是父母教育失敗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很多新聞上面我們也能有所體會因為父母的打罵而讓孩子忍受不住從高樓跳下。又或者是父母的教育不妥當,採取棍棒教育,以至於把孩子打死,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此的觸目驚心。不僅僅害了這個孩子本該擁有的人生,也害了這個整個家庭,讓這個家庭面臨痛苦的境地。

所以呀,只要孩子犯下了錯誤,一定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在教育上面的失職,而不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推給孩子不爭氣,在適當教育上面並對自己的孩子做引導,和他一起解決問題,畢竟為人父母的我們是孩子最為信任的存在,我們是他們的頂梁柱,我們也是他們在還沒有成年之前的靠山。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子不教,父之過,要說要到父母都應該懂得這個道理,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千萬不能用極端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容易,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僅僅是父母和孩子,我們更是攜手在這個世界上前行的朋友,不是嗎。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的進步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家長一定要謹記3點,很重要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為。在緊張情況下,越不希望發生的事情越會發生,越怕挫越出錯這就是消極的心理暗示。孩子的信心全被恐懼佔據,成功應對事情的能力都喪失了,成績能好嗎?因為進步不被認可,便讓他們喪失進步的激情;因為進步不被看到,最後他們停止進行的腳步。
  • 孩子漠視家長的付出?家長應改變愛的方式,讓孩子審視父母的關愛
    其實,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總覺得自己好心提醒孩子,卻遭到了孩子的拒絕,而且孩子很無視家長對他的付出,總是跟自己作對。當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們要仔細回想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上是否妥當。為什麼孩子對家長的付出很冷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每個人的教育是從這裡開始。家庭教育成為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
  • 溺愛孩子的父母,都要付出代價
    ,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來替你教育。01每個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懂得吃苦的人,才懂得什麼叫知足;懂得付出的人,才懂得什麼叫成長。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要去做自私的父母。因為常常愛過了頭,就是自私的愛。那種愛比恨還要傷害。
  • 孩子對輸贏的態度,取決於父母的正確引導,讓孩子「輸得起」
    但軒軒依然不依不饒:「我要你現在就贏!」顯然,在孩子眼裡,比賽沒有大小,只有輸贏。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兒童心理學研究認為,孩子不願意面對失敗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是人的一種本能保護自己的意識在起作用。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會有輸不起的心態,這是一種人性的弱點。
  • 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在這些遭受傷害的孩子當中,一些孩子幾乎沒有留下心理陰影,但也有一些孩子終身帶著心靈上的傷痛。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可以說,只要親子關係基礎好,加上父母正確處理危機的態度,絕大部分意外傷害都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愛父母?高情商父母明白3件事,很重要
    我們許多父母已經習慣於付出,並不希望得到回報或感恩,或因此自己的作為沒有必要對他孩子解釋。他們在聽到我說要教孩子愛自己時常常表現不屑,覺得父母的愛是無私不求回報的,怎麼能教孩子愛自己呢?聞此言,我常答: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他會懂愛嗎?他會愛別人、愛自己嗎?一個只有自我的人,長大又如何立足於社會?
  • 5張照片詮釋孩子對父母的愛,別看孩子淘氣,卻願意付出全部
    孩子總是讓父母頭疼,淘氣又不聽話,但就算是這樣,父母依舊願意把全部的愛都給孩子,那麼多父母為孩子放棄全部乃至生命,詮釋了父母地愛,大過天際。不過,父母可能不知道,別看孩子淘氣、不聽話,但是當父母有難時,孩子也會為父母放棄全部,哪怕是改變自己,哪怕是默默的陪在父母身邊。
  • 父母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我們在看這個視頻的時候,都會感慨,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言傳身教何其重要。如果這位媽媽有任何的不耐煩,或者她經常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沒有希望,那她可能從一開始連女兒種豆芽的提議都不會去滿足。如果這位媽媽只是讓女兒自己去探索,也許這麼小的孩子就可能因為經受不起失敗而早早放棄這個實驗。「我們試試。」多麼平凡的一句話,但充滿了魔力。這四個字告訴孩子:我們要對未知保持希望,並為此勇於嘗試。每個人自從降生後,父母的態度就一直在影響著成長。
  • 自己的付出孩子不會感恩,父母要堅持幾個原則,讓孩子知道感恩
    到底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父母出了問題?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培養出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呢?1,知恩才能圖報 想讓孩子懂得報答父母,就一定要讓孩子懂得父母對自己的付出,而且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是愛她,並不是理所當然應該這樣做。
  • 從小就要教孩子愛你,而不是父母單一的付出愛和關懷
    因為在他們分別就讀小二、小四時就訓練過他們結伴去買東西,他們已經可以懂得相互支援,也懂得互相體諒,不但讓心溫暖也讓人覺得很欣慰。以前對孩子們愛的付出,現在得到了愛的回饋,讓人有能力與勇氣,去面對日後更多的挑戰。親子關係要經營順暢,一定要經由雙向的交流,不是父母單一的付出愛和關懷就夠,也要接受著孩子對父母付出的關懷和愛。
  • 想要孩子體會父母的「不容易」,不需強調付出,要改變教育方式
    養大一個孩子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時間、金錢、心血總要付出一些,可是為何家長做了那麼多,孩子卻體會不到父母的「不容易」呢?這就要提起家庭裡常見的教育誤區。隔著屏幕看你會有一種什麼感覺呢?家長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想表達的是自己很辛苦,但孩子感受到的是壓力。
  • 父母傾囊付出的愛,孩子不領情
    有教育家曾經說過: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母是非常幸福的。反思我們的周圍,有多少21世紀的父母贏得了孩子的尊敬和愛戴?孩子對父母的傾囊付出的愛,孩子並不領情。,而中國的父母,感情比較內斂含蓄,往往容易讓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
  • 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
    導讀: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個男人愛不愛你,看他對待你父母的態度就知道了
    後來,待吃過飯,親朋好友陸續散去,堂姐才抱著孩子陪大伯、伯母聊了幾句,期間,談及父母被忽略,堂姐一度抱歉到落淚。伯母見狀,也擦了擦眼角,在叮囑過堂姐要照顧好自己和孩子之後,她便向堂姐的公婆道別,態度和神情顯得極其卑微、討好。
  • 原來真正的教育是:付出的都是有回饋的愛!才是成功的父母
    ,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來替你教育。01每個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愛得太急,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他一步走完。卻忘記了,寬容過頭是縱容,寵愛過頭是溺愛。
  • 男孩任性玩,從父母態度看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很欣喜地接受了經濟艙。 霧晨清雨想說 :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聽之任之,不是意氣用事,而應耐心引導,耐心與之溝通。也就是要注意因勢利導。 1 .第一位家長無原則釋放孩子的天性 ,對孩子的採用聽之任之的方法,導致發生悲劇。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愛跑、愛鬧,愛大聲喧譁。如果把這解讀為孩子應有的不應被限制的天性,則可能培養出一個無視規則 ,唯我獨尊的霸道的孩子。將來孩子怎麼在「無規矩不成方圓」的社會中生存?
  • 孩子的快樂取決於媽媽,而媽媽的快樂取決於爸爸
    職場媽媽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抽時間清掃家務,還要處理好婆媳關係,更要加強自我提升,防止被工作淘汰。  全職媽媽更是辛苦,表面看起來好像就只要打理家務事,照顧好孩子,可真正細數起來,全職媽媽才是真正的007,一周7天,一天24小時不停歇,稍有哪裡做得不好還會惹來不知所謂的埋怨。
  • 教育孩子的5大禁忌,不要付出了愛,卻收穫的是心痛
    我們總期望著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有出息、完美的……父母為了成就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教育孩子沒有固定的方法,有些家長明明用心到了極致,教育出來的孩子卻和想像中的不一樣。自己已經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孩子身上了,為什麼孩子還讓自己這麼心痛呢?那是因為你犯了教育孩子的禁忌。
  • 心理學:外婆看大的孩子,比奶奶看大的孩子更懂得包容
    人與人相處應該尊重和包容,這是個體對於自己與外界關係最為合理的理解方式。根據這一心理理論可以推出:外婆看大的孩子,比奶奶看大的孩子更懂得包容和尊重。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全,取決於三大要素:童年時期能否客觀看待自己與他人、與環境的關係;童年時期對於愛的索取與付出的理解;童年時期周圍的客觀環境。今天的文章,將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解釋為什麼外婆看大的孩子,要比奶奶看大的孩子更懂得包容和尊重。
  • 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要注意了,可能是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
    荷姐經過及時的了解孩子的狀況,並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最後慢慢將孩子學習不端正的態度給糾正了回來。荷姐的做法非常正確,教育孩子就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及時全面的去了解孩子的狀況,及時糾正孩子的學習態度。這樣孩子往往不會真正地付出努力去學習,因為孩子錯誤的認知,認為學了也不是為了自己,有些孩子會認為是考好成績給家長和老師們看的,找不到學習對自己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