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專業書籍和人物傳記, 有關大提琴的優秀讀物可謂鳳毛麟角.
所以今天, 要向大家推薦一位被譽為「日本繪本天后」的作家--伊勢英子, 和她的兩部有關大提琴的治癒系繪本.
伊勢英子
日本中生代重要的繪本畫家、作家
1949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東京藝術大學美術設計科畢業。
13歲那一年,學習彈奏大提琴,後來雖因選擇美術系就讀而停擺過一段時間,但35歲那一年,在歷經人生的一些悲歡離合後,伊勢英子又再度回身擁抱大提琴。從此,伊勢英子的生活重心為音樂和繪畫所環繞,而她也一再透過創作、寫作,完成了一扇又一扇與世界對話的窗口。
提到繪本, 我們總會有「幼稚」和「親子遊戲」的刻板印象.
可是伊勢英子的繪本, 適合一個人靜靜地讀, 一股無法言喻的感動緩緩在心底流淌, 隨著質樸的文字和美麗的畫面, 萬千思緒勾起溫暖的回憶.
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我13歲那年, 大提琴邂逅.
自那以來, 大提琴不知給了我多少鼓勵.
大提琴——人形一樣的樂器, 唱出人的歌聲.
大提琴手演奏時的身姿, 在我看來.
就像是一個人在抱著自己的影子.
如同海浪般起伏的1000把琴弓.
充滿了感情, 祝福, 奏出感人的旋律
故事取材於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真實事件.
1995年, 伊勢英子來到震後的神戶, 望著拒絕被描述的風景, 她空手而歸. 三年後, 她受邀參加志願災區重建的「1000把大提琴音樂會」, 成了1000把大提琴中的一員. 和1995年不同的是, 兩年過去了, 當這本圖書完成的時候, 她畫的大提琴手已經超過了1000人.
不得不佩服日本的音樂教育和人文深度.
「為什麼要用音樂會支援災後重建?」
「為什麼偏偏選擇大提琴?」
這些問題的答案, 就藏在這薄薄的繪本裡...
大提琴之樹
豆瓣評分9.7.
故事講述了「爺爺, 父親和我」三代人與「樹」和音樂的不解之緣和生命與愛的輪迴.
本書更像是給大人看的, 值得每一個熱愛大提琴的人閱讀, 尤其是教孩子的大提琴老師, 蘊含了音樂教育的初心, 閱讀之後會引發很多思考.
本書的繪畫比「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更唯美, 作者對色彩和光影的捕捉驚為天人, 「樹」「音樂」「生命」三個主題的構思極具想像力, 做到了「詩中有畫, 畫中有聲」, 讓人看到畫面之後仿佛聽到了來自森林聲音和大提琴的低吟, 讀罷不禁淚盈於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