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韓小妮
日本9月將發生強震的消息在國內的各大網站傳得沸沸揚揚,在日本卻沒有激起多大反響。在日本一家金屬加工公司工作、已經旅居日本15年的中國人俞天任告訴記者,他到目前尚沒聽說這個消息,日本國內對於地震的預測較為謹慎。
不過,無論是日本政府還是普通大眾,都相信包括東京在內的關東地區在未來的某一天將發生大地震。甚至地震還未發生,他們已經給它取好了名字,稱為「東海大地震」。 「大家都在嚴陣以待,只是不知道大地震具體什麼時候會發生。 」他說。
在俞天任旅居日本的15年裡,他看到日本人一直在為這場「可能發生」的大地震進行準備。近年來日本政府還預測:30年內在東海地區發生大地震的機率為87%。「大地震一般有一個所謂的『70年周期』。因此,1923年襲擊了東京,奪去了10萬人生命的『關東大地震』會不會捲土重來就成了日本全國擔心的問題。」俞天任說。近三四十年以來,日本國內已經達成這樣一個共識:一場極具殺傷力的「東海大地震」將隨時可能在日本爆發,這場地震將以日本靜岡縣南面駿河灣為震中,震級可達芮氏8級以上,受災地區包括東京和周邊地區。
作為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日本平均每周都會發生兩到三次2級至3級的小地震,可以感到房屋搖晃。每當小震發生在關東地區時,第二天日本氣象廳便會就地震是否與「東海大地震」有關作出結論。然而每次都是「此次地震與東海大地震無關」,俞天任說,這也使得大家更加不安。由於地震的難以預測,不論是日本政府還是大眾,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大地震到來時如何應對上。
「就在前兩天,日本還在討論萬一地震發生,如何做好救災食物的供應工作。 」俞天任介紹說。原來根據東京都的防災規劃,大地震發生時必須向災民提供數千萬份救災食物。要儲備那麼多食物,不能光靠東京都自身的力量,需要各縣的支援。然而由於最近日本經濟不景氣,導致各縣的儲備食物量削減,無法提供足夠多的食物,由此便引發了討論。
日本人都有很強的防災意識。 「我住在關西的神戶地區,1995年時曾遭遇過阪神大地震。從統計規律的角度來說,這裡近年再次遭遇大地震的機率要比東京小得多,因此防範也沒關東地區那麼嚴密,但大家還是會進行一些防災的準備。 」俞天任說。在日本,臥室裡幾乎沒有家具,被褥等都放在壁櫥裡,壁櫥都是橫拉門。橫拉門除了能夠節省空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會在地震時由於晃動而自動開啟,導致裡面存放的東西滑出來造成人員傷害。日本家庭裡比較沉重的家具一般都儘量支到天花板,實在支不到的則在上面加一個可伸縮的撐腳,和天花板撐在一起,避免地震時倒塌。電視機等家用電器,也用一些裝置和下面的家具固定在一起。日本人的汽車行李箱裡一般都有一個「防災箱」,裡面放著乾糧、飲用水、手電筒、急救包等用品。在政府的相關部門還可以領到一份地區《災害時避難場所》地圖,上面標明了這個地區一旦發生地震、洪水、颱風等災難時的避難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