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日本大地震中學到什麼?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日本大災,全球垂淚」,是和靜鈞寫在《從地震報導看日本傳媒的操守》中的八字短語。作者介紹的主要是NHK(日本廣播協會)、共同社、時事社及公共媒體,面對毀滅性地震、毀滅性海嘯、災難性的核洩漏、數千次餘震重重疊疊襲向日本太平洋西岸的東北地區的危急時刻,所表現出的以全球化的開放心態呵護生者的安全、維護逝者的尊嚴、彰顯國民的精神的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

這八個字,也可以移用來概括形容人類共同體對於發生在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北京時間1點46分)的這次世界觀測史上最高震級———芮氏9.0級———的大地震,在國際大救援方面表現出的充分全球化的以人為本的價值共識和精神大同。

災難發生後,不僅作為盟國的美國,於第一時間派遣正在日本海參與日、韓軍事演習的「裡根」號航空母艦參與救援。作為日本在領土和歷史問題上相互對立的近鄰宿敵,中國、俄羅斯和韓國也同樣表現出了一種普世性的人文情懷。許多中國網民同情地表示「困難時候互助是理所當然的」、「要報答四川地震時的恩情」。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地震發生後不到3小時就主動表示將援助日本,並且下令對日本增加用於火力發電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應量。曾經被日本殖民統治,迄今為止依然與日本存在著教科書及竹島(韓國稱獨島)主權歸屬之爭的韓國,不僅立即派出救援隊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援,而且在竹島問題上強烈批判日本的韓國網絡論壇,也不斷出現「日本的各位,振作起來」的激勵話語。

防不勝防的地震海嘯,原本是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所造成的社會災難。日本國民在付出極其慘重的生命代價的同時,也向全世界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文明素質、價值觀念和協同精神。中國方面在提供力所能及的愛心救助的同時,向日本學習再一次成為一部分國人的共同認知。

與此同時,網絡中還有個別國人「熱烈慶祝日本地震」,並且因此激發出一場慶祝與反慶祝的激烈內鬥。由此可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一些國人依然缺乏100多年前日本明治天皇「打破從來之陋習,基於天地之公道」和「求知識於世界」的開放心態和價值追求;更談不上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之後的日本人那樣,逐步形成一整套以人為本的個人生活自由自主、人際關係相互平等、社會生活民主參與、國家制度憲政至上的價值體系。

今天的中國人想要像日本人那樣在日常生活以及重大災難面前,更加充分地表現出以人為本的文明素質、價值觀念和協同精神,必須謙虛謹慎、持之以恆地以全球化的開放心態,全面融入以人為本的人類共同體;而不是撇開人類共同體已經取得的文明成果和已經形成的價值體系,在固步自封的半截子的只改器物不改精神的低級層面上,再一次重複自欺欺人的文化優越與精神勝利。

相關焦點

  • 網上盛傳日本9月將有大地震 地震名字已經取好
    □晨報記者 韓小妮  日本9月將發生強震的消息在國內的各大網站傳得沸沸揚揚,在日本卻沒有激起多大反響。在日本一家金屬加工公司工作、已經旅居日本15年的中國人俞天任告訴記者,他到目前尚沒聽說這個消息,日本國內對於地震的預測較為謹慎。
  • 日媒:此次熊本地震後 中國人為何聲援熊本熊?
    摘要:日經商業在線網站4月20日文章,原題:熊本地震中,中國人「聲援熊萌」到底什麼意思 4月14日起,日本熊本縣一帶斷斷續續發生大地震。中國人對此非常關切,紛紛在社交網絡用文章和熊本縣最具代表的吉祥物「熊萌」的插畫等形式為熊本縣鼓勁,以示聲援。
  • 日熊本地震暫無中國人傷亡 中國網友呼籲買日貨支持日本
    摘要:【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livedoor新聞網4月17日報導,14日晚日本熊本縣中部發生了芮氏6.5級地震。據報導,許多中國網友都對日本此次地震發表評論,雖然不乏幸災樂禍的人,但大部分都很擔心日本人的安危。
  • 日本9級大地震已9周年!日本氣象廳:它叫東日本大地震
    作為對比,2011年2月26日拍攝的這一地區,正常的海岸線上是沒有海水侵蝕的痕跡的,從這個對比上說,仙臺市沿海岸線洪水侵襲的情況是3月11日襲擊日本的破壞性地震和海嘯的明顯痕跡。而時至2020年3月11日,距離那大地震已經過去了9年。
  • 日本人是如何防範地震的
    隨著綿陽北川屢次發生3次地震,再次讓我們認識到地震造成的危害。我國自改革以來約共發生5次大地震:邢臺7.2級地震、雲南大關7.1級地震、遼寧海城7.3級地震、唐山7.8級大地震、汶川7.8級大地震等以及全國範圍內的N次中小地震。這些災害無時不在提醒我們生命寶貴,以及需掌握必要的防範地震的安全知識。
  • 「3·11」日本大地震九周年:它改變了日本什麼,又沒改變什麼?
    在「3·11」地震九周年之際,我們專訪了作者帕裡。回望既往歷史,又站在如今抗擊新冠的關口,我們如何理解災難、如何從中修復自身?而付出慘痛代價後,我們還能從災難中認知到什麼?那一年的日本大事不斷,阪神大地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五十周年紀念、大和證券和住友公司爆出醜聞等,年輕記者帕裡對此感到非常興奮。 自那以後,帕裡一直在新聞業工作,並從《獨立報》轉到《泰晤士報》。
  • 20年代關東大地震:成為壓垮和平的稻草,讓日本邁入對外擴張道路
    日本作為一個火山和地震頻發的島國,平均每年有震感的地震要超過1000起,全世界超過6級的地震每5起就有1個發生在日本。在2011年的時候,日本發生了芮氏9級的大地震,造成了2萬多人的傷亡。不過近代歷史上日本發生的破壞力最強的地震並非此次地震,而是80年前那場——將日本走向軍國和對外強勢擴張,間接發動二戰的關東大地震。
  • 【中國人的日本體驗】通過體驗2018年9月份發生的北海道地震,學到如何對應意外的災害
    隨著日中交流越來越頻繁,去日本留學、生活的中國朋友也越來越多,他們對日本當地的切身感受是怎麼樣的呢?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在北海道留學的一名中國女生在今年9月份發生地震時的應對過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哦~我是北海道大學綜合化學院的修士一年級學生,今年23歲,1年前來到這裡。來自於中國河南,一個沒有颱風沒有地震的城市。來日本以前印象中的北海道,一個風景美麗的日本最安全的地方。
  • 日本大地震將滿一周年 中國留學生跨越災難奔前程
    日本大地震將滿一周年 中國留學生跨越災難奔前程 東日本大地震海嘯發生一年來,這些中國孩子們經歷了曲折和磨礪,了解了日本、了解了人世,也更了解了自己。臨別之際,一位老師說得好:「這一年風風雨雨,真的捨不得;但他們都是我最值得驕傲的學生,為了將來彼此能更好地相逢,我當然選擇微笑著目送他們奔向大好前程。」在大地震中,這些孩子們經歷了空前的震動,也獲得了難忘的感受——這些終將化為人生財富,伴隨一生。
  • 中國留學生親曆日本地震
    據《京華時報》報導日本新?大地震發生已有一周,受災最嚴重的長岡大學已有40名中國留學生安全回到祖國,那些仍留在震區的留學生目前狀況如何呢?記者就此電話連線採訪了長岡市兩所大學的學生和老師。  地震 全市突然一片黑暗  郭蕾是個北京女孩,已留學一年半,在長岡技術科學大學就讀,23日地震發生時她正在一家大型超市購物。
  • 7級大地震!日本發生2020年全球第二高地震,地球又不穩定了?
    根據2月13日科學報告指出,日本當地時間12日晚上,位於北海道和福島地區,在中間僅相隔1分鐘分別出現了4.4級地震和5.5級地區之後,引發了日本地震專家們的熱議,有專家認為這或許是日本311大地震的餘震之一,但也有地震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非偶然事件,需要警惕下,所以大家都還在討論之中。
  • 日本三天兩次大地震,地震帶開始活躍起來
    最近地球上的地震真的是連綿不斷,日本在3天內就出現了兩次大地震,並且波及範圍很廣,最重要的是並沒有在陸地上而是在海域裡面就有這麼強的震感,難道地球的地震帶開始活躍起來了嗎?根據科學地震報導,全球三天出現的地震6級以上2次,5級以上的多達5次。
  • 解讀日本大地震之經濟影響 實錄
    有一天因為下雨鄰居家老太太牆倒了,我們現在說以後小夥子可能有什麼機會,對老太太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實際上鄰居家的這個小夥子要趕上老太太的生活水平還差得遠。  剛才幾位老師講的我基本上都贊同。經濟學家之間的爭論,大家看得爭得頭破血流,但是最後的結果往往80%都是相同的。  第一,從短期來看,我同意各位老師的觀點,地震對於日本經濟的衝擊是比較大的。
  • 災難、生命與傳統:關東大地震後,日本女性如何面對和服?
    二、關東大地震、大火和海嘯日本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板塊之間,板塊活動劇烈,因此地震多發。1906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助理教授今村明恆發表了一篇文章,預言50年內日本相模灣將發生大地震。同校地震學泰鬥大森房吉看到此文後,猛烈抨擊今村。
  • 日本仙臺地震 魯迅故居是否依舊
    大部分中國人知道仙臺還是通過魯迅了解到的,在魯迅就讀的仙臺東北大學裡還有一個專門為紀念他而建的紀念館。    中國人對仙臺一點兒也不陌生,從收入中學語文課本的魯迅文學作品《藤野先生》中就知道了它的名字。當時的仙臺擁有10萬人口,是日本一個中等城市。仙臺享有「森林之都」的美譽。
  • 日本又發生5.5級地震,已是本月第三次,9.3級大地震預言或成真?
    ,這已經是該地區一周內第三次接收到地震預警。這次地震雖然並未對日本產生海嘯威脅,但有相關消息稱,可能在接下來有比此次震級更強的六級地震發生。進入本月以來,日本已經接連發生了3次地震,等級均超過了5級。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接下來會發生預言中的9.3級大地震,但也著實不是什麼好消息。為何日本這麼多地震?
  • 日本關東大地震:15萬人死亡,200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65億
    【關東大地震】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7.9級強烈地震。震中位於神奈川縣,地震影響範圍包括東京府、神奈川縣、幹葉縣以及靜岡縣等地區。據事後統計,地震導致將近15萬人死亡,200多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達65億日元。地震還導致霍亂流行。
  • 日本高中生參觀汶川地震遺址淚流不止
    7月中旬,在中國駐日本新潟總領事館主辦下,作為中日交流的重要活動,日本宮城縣的23名高中生來到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遺址參觀。這群曾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日本高中生們在這片地震已過去10年的中國土地上會有什麼感想呢?他們立足於遺址,展望著未來。
  • 約100年前日本也爆發了地震,我們傾囊相助日本當場翻臉發動東瀛慘案
    加藤勝信在13日晚的記者會上表示,據經濟產業省收到的報告,截至13日晚11時30分,日本有超過90萬戶居民停電。在1923年,距今天大約100年,日本也發生了大地震,史稱【大正關東地震】,效果堪比核彈。
  • 日本阪神大地震:重建耗費近10年
    日本阪神大地震     從避難場所、臨時住宅、街區恢復到生活重建,耗費了近10年之久     對生活在關西地區的日本人而言,13年前的阪神大地震是一次慘烈的記憶。    1995年1月17日凌晨5時46分,日本兵庫縣發生芮氏7.3級的強烈地震,死亡6432人,3萬多人受傷,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以神戶港為中心的兵庫縣,人口密集,與大阪、京都構成日本的關西經濟圈。     在日本地震史上,阪神大地震直接引起了日本對於地震科學、都市建築防震、交通防震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