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Techniques in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anagement, 2014, 18(4):150-155
編 譯: 孫東光 李全成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疼痛科
雷諾氏症是指患者在冬季會發生手指或腳趾的麻木刺痛,皮膚蒼白髮紫。尤其是在受到寒冷刺激如冷水時,雷諾氏症的症狀更加明顯。雷諾氏症症狀嚴重的患者會有肢端皮膚的萎縮或手指潰爛的現象。醫學上稱為雷諾氏症或雷諾現象,也叫做肢端動脈痙攣症,常引起功能障礙,疼痛和殘疾。該病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多樣,包括手或手指的發紺,蒼白和疼痛。這導致患者無法進行日常生活,生活質量較低。
初期,雷諾氏症影響大約19%的人群,與全身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無關,屬於一種自限性疾病。繼發於雷諾氏症缺血疾病則比較嚴重,病程持久,與自身免疫有關。大多數進展為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病。繼發於雷諾氏症的手指缺血可進展為潰瘍,感染,壞疽,迫使行手指清創術或截斷術。Dr Maurice Raynaud假設這種現象與交感神經系統活性有關,明確的病因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但可能涉及多因素,包括神經、體液和內皮。
治療繼發於雷諾氏症的手指缺血疾病包括緩解血管痙攣,鎮痛,恢復正常血流。當症狀持續進展,手指潰瘍出現時,需要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包括:外周神經阻滯、肉毒毒素治療、星狀神經節阻滯術、脊髓電刺激和交感神經切除術。
1、外周神經阻滯:應用局麻藥行臂叢神經阻滯可成功治療繼發於雷諾氏症的手指缺血,單次注射維持時間一般不到24小時,因此行布比卡因連續置管給藥,可延長血管舒張時間和鎮痛效果。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只批准脂質體的布比卡因用於麻醉浸潤。
2、肉毒毒素治療:肉毒素抑制神經肌肉接頭處乙醯膽鹼的釋放,阻止平滑肌收縮,但對血管平滑肌收縮的作用尚不清楚,注射點位於手指,手掌或腕部,相對安全。在一項超過18個月的26名患者觀察治療中,75%的患者疼痛明顯減輕,50%的患者手指潰瘍痊癒,20%的患者要求再次注射治療,最終9個患者手指截肢。由於價格昂貴,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
3、星狀神經節阻滯術:目前支持此方法的數據較少,Klyscz 等第一個採用此方法治療,給一名患者進行17次SGB,效果明顯,症狀持續改進。也有文獻報導星狀神經節阻滯對繼發於雷諾氏症的手部缺血沒有作用,甚至有報導稱可引起健側肢體缺血,故其在臨床的應用需長期觀察研究。
4、脊髓電刺激:成功治療各種慢性疼痛,有文獻支持繼發於雷諾氏症的手指缺血,脊髓電刺激有效。但一般都在各種治療方法無效後採用。在11例因各種原因引起的手指缺血的患者,給予脊髓電刺激治療後90.9%的患者疼痛減輕75%,鎮痛藥的使用也減少。Francaviglia在對15例繼發於雷諾氏症的手指缺血的患者進行脊髓電刺激的長期觀察中(1-6年)發現,14名患者在疼痛時間、頻率和程度上都大大減少,併發症較少。但脊髓電刺激對手指潰瘍癒合的影響以及血流的改善還需長期觀察研究。
5、交感神經切除術:交感神經切除術在外科手術中較常見,例如頸交感、胸交感。一項對14名患者行20個頸胸交感神經切除術後研究顯示,起初效果較好,但在6個月內所有患者症狀復現,且較以前明顯。相關的副反應包括霍納徵,手幹,代償性發汗等。不完全交感神經離斷、側枝離斷或遠端手術,可能會對治療有幫助。Hartzell等行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切除術治療手指缺血,其中20名患者由風溼疾病造成,8名是動脈硬化性質,15名風溼疾病患者反映術後手指潰瘍改善,1名動脈硬化患者反映尚可,該作者提示:此方法應用前應明確引起手部缺血的病因,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雖然,人們通常將手術治療最為最後的選擇,但最近有學者提出早期外科手術治療手部缺血,可減少截肢的發生,但手術時機的選擇仍無定論。
結論:眾多微創介入治療方法可用於治療繼發於雷諾氏症的手指缺血,但目前,尚無前瞻性研究表明哪個方法更有效,選擇何種微創治療方法,應根據潛在的風險,可能獲得的療效,患者的表現以及可利用的資源來決定。尚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指導臨床並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發郵件至 paincxy@263.com 免費索取。
歡迎加入中國疼痛康復聯盟及北京疼痛聯盟。聯盟網站:中國疼痛聯盟網站(http://www.paincxy.com)。
若您對我們的內容感興趣,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了解更多疼痛康複診療知識。
關注方式: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