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生活中跳交際舞的場合,就要提到舞會。在西方,高中畢業舞會幾乎是每個人的第一場重要社交亮相。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的學校也重視起畢業舞會,不論是高中還是大學,相信很多人都有在畢業季臨時抱佛腳找舞伴練舞步的經驗。
不論國籍、信仰,十七八歲的舞會標誌著一場不同尋常的告別與開始,總是令人心馳神往。
目前疫情尚未結束,校園活動基本都轉至線上進行,在正常的教學、畢業典禮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更別提舞會了。這也成為今年畢業季的一大憾事。
好在,還有藝術聊以慰藉。
我們找到了對青少年舞會感興趣的攝影家,在他們的鏡頭下,舞會和無拘無束的青春被定格下來,足以反覆回看。
攝影師肯·格雷夫斯(Ken Graves)和伊娃·利普曼(Eva Lipman)是一對夫妻搭檔。在長達數十年的合作中,他們喜歡捕捉人們特殊的成長階段,並堅持以黑白相片拍攝,讓人們的視線聚焦在照片定格的瞬間,而不至於被其他因素幹擾。
是的,接下來展示的所有照片全是黑白的。
但相信我,它們都足夠精彩。
在90年代初,兩人前往30所中學(分布在農村和城市,包括公立和私立)拍攝了大量青少年舞會的照片。
在關於該項目的藝術家陳述中, 他們強調孩子們的舞會首先承載著青春期的活力、創造力和渴望長大的衝動。另一方面又充滿衝突和反差:舞會的形式主義和「無拘無束的慶祝活動」之間存在鮮明的對比。
同時,青少年的釋放的天性和技術並不純熟但肆意張揚的舞姿,反而將「人性和社會禮儀」以可見的方式顯示。
通過舞會的形式,攝影師被濃烈的情感吸引,邀請觀眾一同走進相片中人的內心和欲望。
圖片中的孩子似乎深深地陷入了舞會神話所賦予的角色。女孩子們梳著雕刻般的髮型,搭配濃鬱的妝容和緞面高跟鞋。男孩都身著燕尾服,還把頭髮梳得一絲不苟。
舞會的回憶雖然是永恆的,但造型一定緊密跟隨當時的時代潮流。九十年代的流行在今天看又頗具復闢的復古感。
一組組舞伴間保持著對彼此的所有權和熱情,並在舞池中緊緊相握、相擁,演練求愛和渴求欲望的場面。
他們在成人的形式和稚嫩直接的愛欲表達之間,又展現了公然的幼稚時刻,算是可笑而又苦樂參半。
一個女孩看起來像愛麗絲掉下兔子洞,蹲在沙發上,雙腿伸直,頭髮和蓬鬆的連衣裙飛向空中。男孩們故作大人的姿態,自然地,試探自己是否足夠老成。
在其中的幾張照片中,十幾歲的孩子看起來完全沉浸在那一刻,好像此時是他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但是更經常的是,即便被異性伴侶所擁抱(當他們沒有的時候更是如此),他們也將視線掃射著整個房間,觀察並確定他們的同齡人,或許是想知道此時此刻自己在舞會上到底做對了嗎?
這些靜態圖像令人驚訝地揭示了濃烈的情感和各種意想不到的行為,從笨拙而沉迷的害羞到不羈的激情展現……這些恰恰是一場成功舞會的決定性因素。
被拍攝者肯定也想不到,這些從瘋狂到精疲力盡的轉型時刻被悄然定格,向世人展現了美妙而永不再現的瞬間。
在肯·格雷夫斯和伊娃·利普曼的個人作品主頁上,有一個單獨的「Dance」分組,在裡面我們找到不少與國標舞相關的照片,包括在黑池舞蹈節拍攝的珍貴素材。
黑池舞蹈節現場和後臺
與一般國標舞攝影師拍攝角度不同,他們的照片中很少見到完整的舞蹈動作和劍拔弩張的對抗,卻依然活靈活現地展現出舞者當時的風採和一些易被人忽略的情感瞬間。
這個拍攝思路,和他們關注青少年舞會的時候是完全一樣的。
在這個分組的第一頁,攝影師選擇了下面這段話作為引言,我覺得這段話很美,也送給所有正熱愛國標舞的人們: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被一個擁抱聯繫著,在一個幻想與現實之間的世界中旋轉。這些是競賽舞廳的舞者,也是為舞蹈之神服務的優雅天使。
這些圖像捕捉了舞廳之後陰影世界的神秘色彩,拉緊了光鮮的表演與現實之間的張力。
舞廳是反映整個世界及其真相的縮影。儘管國標舞比賽是情感和身體耐力的競賽,但潛臺詞是關於對完美的不可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