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我州各學校師生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的學習教育,進一步築牢師生及家長的「防詐」「反詐」思想防線,恩施州公安局聯合恩施州教育局在全州中小學開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互動學習活動,一改以往「民警講、學生聽」的填鴨式宣傳模式,積極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學,自己寫,有所想,有所悟,並帶動家長一起學習,達到「學生寫,家長讀,全家學,共同防」的效果。現將全州中小學生防範詐騙主題徵文擇優刊載,敬請關注。
那場假面舞會
作者:向群紅(建始縣高平國際實驗中學715班 )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科技在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緊密相連且無法分割。
網絡交往具有虛擬、平等、自由等特點,它超越了時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人都匯集到了這若隱若現、似透非透的「聚會」上。網絡開闢了人際交往的新通道,讓我們有機會結交新的夥伴,拓展交往圈,但是它的那層薄紗,那層面具關閉了我們同他人溝通的心靈之門,因此我們要理性辨別,慎重選擇,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在這場網絡假面舞會中,往往會有一些人留戀那層面具外的「利益」,因此我們要明白什麼是電信網絡詐騙。電信網絡詐騙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微信方式編造出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帳的犯罪行為。
那我們應該如何防範呢?對於陌生人的邀請,不輕易接受;對於個人的家庭住址、經濟狀況、聯繫方式、銀行帳戶等要保密;遇到問題時要學會求助,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
此外,我們要記住幾個凡是:凡是陌生人要求轉帳,匯款,驗資及索要帳號、密碼、驗證碼的都是騙局;凡是自稱熟人發來的QQ,微信的,一定要確認核實;凡是抽獎、刷單的,以多種名義要求墊付資金的,均為詐騙;凡是不明網絡的連結,或許帶有木馬病毒可盜取個人信息。
不法分子在實施詐騙時,通常是按照騙取信任,設置誘餌,實施詐騙三個步驟完成,不法分子最容易抓住我們物質上的需求誘導我們上鉤,所以我們在越是有需求或缺乏金錢物質時就越不能相信網上的一些福利。我們要始終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切的幸福都是需要靠努力奮鬥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