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感應和磁場共振無線充電方式原理

2020-12-17 電子產品世界

  無線充電技術對於現代人來說並不陌生,現在有許多手機已經具備這種功能。目前市場上的iPhone8/iPhoneX就支持無線充電功能,但充電功率僅為7.5w,三星公司也推出了無線充電新款據說可以達到15w的充電功率。但目前與有線充電差距還是很大的,我們只能稱之為無線慢充,而且據使用者介紹,這種充電方式電池比較容易發熱。不僅在手機行業,電動汽車也是熱門行業,汽車能夠實現無線充電,甚至家裡的許多家用電器都實現無線充電,那能夠給人類帶來很大的便捷,你完全不用擔心什麼忘記充電了,什麼沒電了。所以在無線充電領域,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是巨大的,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普及的日子不遠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91413.htm

  無線充電方式很多,目前我們知道有四種方式:1、電場耦合式;2、電磁感應式;3、磁場共振式;4、無線電波式。但由於電場耦合方式和無線電波這種方式的傳輸功率較小,目前常用的是電磁感應和磁場共振。

  一、電磁感應充電技術

  電流通過線圈,線圈產生磁場對附近線圈產生感應電動勢從而產生電流,這種充電方式的轉化效率較高,但傳輸距離較短達到0mm~10cm左右,而且對擺放位置要求較高,只能對準線圈一對一進行。金屬感應接觸還會產生熱量造成發熱現象。基於磁場感應的無線充電技術,本質上和空心變壓器差不多,原理簡單,技術成熟,成本低廉,是一種已經廣泛普及的技術。不過磁場感應技術的缺陷是傳輸距離短,充電設備擺放位置自由度低。

  該技術目前不僅應用於手機,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有所應用,如今的汽車市場中電動汽車不再是一個小眾化市場,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和各大廠商的大力宣傳,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在不斷上漲,這是一個喜人的想像。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公共電樁的匱乏、充電時間漫長給電動汽車車主帶來不小的煩惱,在日常的使用中電動汽車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日常的所有出行需求。續航問題制約了出行的距離,中途汽車沒電了真的只能幹著急,即使在北京這樣的現代化大都市想要隨時找到能用的公用電樁也是一種奢望。近日,有媒體報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在無線充電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一個20千瓦的無線充電系統充電效率達到90%,充電速度是通常使用的插電式電動汽車設備的3倍。這一技術如果得到廣泛應用,將對大型大功率汽車的無線充電有推動作用,從而使得電動汽車能應用在更多領域,快速便捷的充電模式將增加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

  二、磁場共振充電技術

  磁場共振技術的崛起源於2008年MIT的一場實驗,研究員隔空點亮了一個60W的電燈泡,第一次讓世界認識到無線充電還能這麼玩。相比磁場感應技術,磁場共振的優勢在於能在更大的範圍內實現有效的能量傳遞,實現更高的空間自由度。因此其可靠性更高,而且支持多個設備同時充電。

  發送端遇到共振頻率相同的接收端,由共振效應進行電能傳輸。這種充電方式傳輸距離較遠,同時傳輸的功率較大適合遠距離大功率充電。但這種充電方式效率較低,傳輸過程中有較大的損耗,距離越遠,傳輸功率越大,損耗也就越大。更重要的是必須對使用的頻段進行保護免受外界因素幹擾。

  就目前的技術來講,兩種充電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優缺點,總體來說它們只能在固定的位置和範圍內進行充電,對於行動裝置來講還是不夠便捷。所以科研人員又在極力開發可以隨時隨地充電的方式。

  美國的科學家們總會有一些奇思妙想,他們竟然打算將無線充電的技術應用到高速公路上。在公路的柏油層下方,按一定的距離布置初級線圈,當電動汽車從上面經過時,就能進行充電。將使移動式無線充電成為現實,公路自身變為天然充電場所。試想一下,當你開著一臺電動汽車行駛在可以充電公路上,看著電池電量在緩慢增長,駛達目的地的時候,可能會比出發時的電量還要多。解決了致命的續航問題,那將是電動汽車最大的優勢。


相關焦點

  • 無線充電技術實現方式及工作原理 電磁感應原理
    )電磁感應最為常見的無線充電方式是利用 電磁感應原理,通過初級和次級線圈感應產生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這一實現方式得到了無線充電聯盟 (Wireless?Power?Consortium;WPC)的大力推廣。
  • 無線充電是什麼原理?為什麼現在手機都開始使用無線充電了?
    目前無線充電方式主要有四種:電磁感應式充電、磁場共振式充電、無線電波式充電、電場耦合式,各種充電方式的技術方案也不一樣。電磁感應無線充電,是利用供電方(無線充電板)和受電方(手機)上的感應磁鐵之間產生的感應磁通量,將磁力轉換為電力再進行傳輸。這種充電方式的有點是,設備要求的電路結構相對比較簡單,充電設備可以做到小型化、而且造價便宜,充電效率相對來說也會高一點。不過也存在著傳輸距離短、充電效果容易受到擺放位置偏離的影響。
  • 手機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打開APP 手機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發表於 2019-07-02 11:21:28 可是無線充電畢竟是一項新技術,相比傳統的數據線充電,它還是有點顛覆了我們的看法,所以,大多數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無線充電為什麼不需要數據線?它的充電原理是怎樣的呢?
  •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及最新充電技術
    幸好,現在愈來愈多的電子產品,開始使用無線充電的技術了!只要優雅的將手機放在一個小小的、像杯墊一樣的東西上面,不必接線就能輕鬆充電,這麼厲害的科技背後有什麼原理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其中奧妙。   電與磁的交互作用   一般見到的無線充電,運用的是電流磁效應和電磁感應的原理。
  • 手機無線充電什麼原理結構?現場做一個,讓你看個明白!
    目前無線充電方式共有三種:電磁感應式充電、磁場共振充電和無線電波式充電一、無線充電原理- -電磁感應式充電目前使用頻率最高,最普及的無線充電技術,電磁感應式充電!二、無線充電原理- -磁場共振充電  磁場共振充電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種無線充電技術,至今為止還無法實現商用。
  • 無線充電從原理到技術之歷史的秘密解讀
    而使用「無線充電」的技術,只要優雅的將手機放在一個小小的、像杯墊一樣的東西上面,不必接線就能輕鬆充電,這麼厲害的科技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電與磁的作用和原理 在探索無線充電技術原理之前,我們必須先來了解一下「電流磁效應」和「電磁感應」。
  • 常見的無線充電技術方案對比,附技術原理圖分析
    ,是指具有電池的裝置不需要藉助於電導線,利用電磁波感應原理或者其他相關的交流感應技術,在發送端和接收端用相應的設備來發送和接收產生感應的交流信號來進行充電的一項技術,源於無線電力輸送技術。 技術原理 從具體的技術原理及解決方案來說,目前無線充電技術主要有電磁感應式、磁共振式、無線電波式、電場耦合式四種基本方式。這幾種技術分別適用於近程、中短程與遠程電力傳送。 各種無線充電方式都有各自的特點,具體比較如表1所示。
  • 宜家的無線充電家居 檯燈床頭櫃可充電是什麼原理?
    宜家上月在北美及歐洲地區推出支持無線充電的家居產品系列,首批產品包括檯燈、落地燈、床頭櫃等,支持三星Galaxy S系列、谷歌Nexus系列、微軟Lumia 920等智慧型手機的無線充電,而蘋果iPhone手機則仍不支持直接無線充電。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其原理和標準。
  • 無線充電是發展方向還是雞肋,為何特斯拉對於無線充電如此敷衍?
    無線充電的原理當然,特斯拉的技術地圖展示的過於龐大,直至百年後的今天,才剛剛開始了系統性的空間傳能技術,而無線充電技術發展到今天,在路線上基本可分為四種,包括電場耦合式、電磁感應式、磁場共振式以及無線電波式。
  • 這才是下一個爆發點 無線充電技術解析
    無線充電技術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30年代,科學家麥可•法拉第首先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即周圍磁場的變化將使電線中產生電流。到了 19世紀 90年代,愛迪生光譜輻射能研究項目的一名助手,也是後來的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證實了無線傳輸電波的可能性。
  • 關於無線充電線圈的市場分析和應用介紹
    由於高通及MTK手機主晶片廠商集成了無線充電功能,後續國內的手機可能基本支持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功能將成為手機的標配。 與無線充電手機相對應,無線充電器、無線充電寶這些也在同步設計研發和生產中,像小米、三星等龍頭企業已發布相應的產品。
  • 無線充電技術的背後原理和知識,這篇文章講到點子上了
    電與磁的交互作用 一般見到的無線充電,運用的是電流磁效應和電磁感應的原理。1819 年,丹麥科學家厄斯特觀察到一段導線上如果通有電流,四周將會產生磁場,可以讓指北針偏轉。後人則進一步發現,將導線圍成環狀,甚至繞成線圈,產生的磁場將會更強、更集中,這稱為電流磁效應。 至於電磁感應,則是在 1831 年由法拉第發現的。讓一塊磁鐵或其他的磁場來源靠近一段沒有電流的線圈,線圈上就會產生感應電流,稱為電磁感應。值得注意的是,電磁感應的成立要點是磁場要有變化,例如磁鐵愈來愈靠近 (愈來愈遠離其實也可以)。外加磁場若是一直保持不變,是不會有感應電流的。
  • 無線充電很雞肋?這才是正確的打開姿勢!
    有如下可能:手機殼的存在阻礙了無限能量的傳輸;手機線圈的擺放位置沒有和無線充電底座重合,導致了充電速率降低。為了達到最佳的充電速度,建議拆掉手機殼,對準充電器線圈進行無線充電哦~二、無線充電的原理是什麼?要了解無線充電速度的快慢,我們首先要知道無線充電的原理。
  • 無線充電技術的出現帶給了我們非常多的便利!
    無線充電技術的出現帶給了我們非常多的便利,我們就不用再拖著一根線走來走去,只需要將手機往桌子上一放就能夠進行傳輸,它的原理一共有三種,分為電磁感應式磁場共振以及無線電波式。電磁感應是指的就是初級線圈內的交流電,在次級線圈當中可以產生電流。
  • 電磁感應式智能無線充電器設計方案
    電磁感應式智能無線充電器設計方案 羅 陶 發表於 2014-09-10 12:02:01   因不同的類型電子產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充電器,充電時還要尋找合適的插口和理順接線,筆者利用電磁感應原理,設計了智能無線充電器
  • ...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和無線反向充電的原理是什麼?
    該專利描述了如何為iPhone、AppleWatch進行無線充電。MacBook將在掌託上固定感應線圈,將觸控板兩側的區域作為無線充電板,用於傳輸功率。該專利還顯示,除了MacBook的掌託,iPad背部也可固定感應線圈,對iPhone和AppleWatch進行無線充電。
  • 我們離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還有多遠?
    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先對比一下電動汽車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的場景: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怎麼實現?接下來,要回答電動汽車如何無線充電,也要先看看無線充電的原理。無線充電可以分為三種方式:1、電磁感應式;2、無線電波式;3、磁場共振式。
  • 【學習筆記】無線充電(1):一種感應式無線充電系統的研究與分析
    該無線充電系統分為兩部份:發射端和接收端。發射端採用全橋逆變電路,把直流供電電壓轉換為高頻脈衝電壓後提供給諧振單元。在變壓器的原副邊分別串聯補償用的諧振電容,使變換器工作在諧振頻率點附近,極大地提高了能量傳輸效率。
  • 共振解決無線電力傳輸 擁抱無線充電時代(組圖)
    令人期待的無線充電技術「無線充電」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一種特殊設備將電源插座的電力轉變為可充電的電波,從而在扔掉電線的情況下直接對電子設備充電。由於電波的傳輸與設備的充電接口無關,所以如果無線充電技術一旦普及,我們將可能享受以下「福利」:1.不受插座和線纜束縛,充電更方便。
  • 基於電磁感應原理的無線充電器電路設計
    1 無線充電器原理與結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6453.htm無線充電系統主要採用電磁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