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培養出創造性人才是一流本科教育之所以"一流"的獨特表徵,近日,科學網公布《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該榜單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時間起點是1949年(本科畢業年),時間跨度約70年,梳理分析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在榜單中,合肥工業大學名列第49位。
在合肥工業大學的辦學歷程中,共有8位校友先後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陳鯨、盧秉恆、徐南平、楊善林、陳維江、劉明、潘復生、俞書宏。
作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國防科工局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合肥工業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取得了突出成效。自2015年起,學校就對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系統化的設計和重塑,全面推進立德樹人、能力導向、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還成功入選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8年10月,《中國教育報》以"三位一體" 鍛造一流人才為題,大篇幅報導學校人才培養相關工作。
合工大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6萬餘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3萬餘人,擁有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2個,學生在"網際網路+"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與"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賽事中取得包括金獎在內的一系列優異成績,連續2年居《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本科)TOP100》年度前20位。學生橋牌隊多次代表中國青年隊參加國際比賽並取得優異成績;大學生藝術團多次參加"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數據截至2020年3月)。
為支持學生個性化發展,學校建立了不同發展需求、不同成長路徑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執行"兩張成績單"政策,將能力培養落到實處。學校大幅度裁減課內學時特別是專業課學時,加強"第二課堂成績單"建設。二是開設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實施小班教學,通識教育+垮學科培養,學業導師制,面向國際。三是靈活的專業調整政策,學生在進校後,有多次調整專業機會。四是廣泛的合作交流,學校與眾多海外知名院校均有合作,開辦包括2+2本科雙學位、"3+1+1"本碩連讀。學校還設有本科生出國交流學習專項經費,資助品學兼優的學生出國交流學習。
在一流專業建設方面,合工大同樣表現亮眼。2020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公布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46號),合肥工業大學20個專業入選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多年來,合肥工業大學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高層次人才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引領示範作用。未來,學校將牢牢把握人才培養這個中心,進一步加強做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
關注: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