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5位兩院院士本科高校大盤點!近日,一項重要榜單強勢發布

2020-08-27 相約南華

一流大學要有一流本科教育,能夠培養出創造性人才是本科教育之所以&34;的獨特表徵;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農業科學、醫學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域,創新人才有著較公認的標準——&34;。近日,《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公布,南華大學名列第108位。該榜單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時間起點是1949年(本科畢業年),時間跨度約70年,梳理分析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

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南華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34;的南華精神。在6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社會輸送了25萬餘名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本科生已經有2位當選為&34;院士

曾益新,南華大學(原衡陽醫學院)1985屆校友,腫瘤學家,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惡性腫瘤發病機制研究;在鼻咽癌發病機理方面,首次明確了鼻咽癌發病相關的EB病毒亞型,發現多個重要的致病相關變異;首次分離鑑定了鼻咽癌腫瘤幹細胞,提出基因組不穩定性是腫瘤幹細胞起源的新學說。

陳國強,南華大學(原衡陽醫學院)1985屆校友,醫學病理生理學家,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腫瘤尤其是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ML)細胞命運決定和腫瘤微環境調控機制研究;在低氧微環境方面,發現低氧通過低氧誘導因子-1(HIF-1)的非轉錄功能。

多年來,南華大學始終堅持國計民生的辦學初心,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實施&34;綜合改革,著力打造&34;,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實施互動式教學、研討式教學、個性化教學、移動網際網路+教育信息化,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培養&34;五大核心能力;培養和造就具有&34;的南華精神特質人才。

此外,學校堅持產學研教相融合,在國家&34;的背景下,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啟動實施醫教研協同創新改革,加強&34;體系建設,建立綜合性實踐教學基地和醫學實踐教學基地。

2020年4月,由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牽頭的&34;成為全湖南省唯一入選的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實現了學校國家級平臺的重大突破。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是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園區為依託建設,通過營造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政策環境,突破人才培養體制機制難點,形成各具特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示範平臺。

未來,南華大學將不斷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為學子的成長營造創新的土壤和環境,建立以學術為導向的公平、開放、合理的評價機制,最大限度的呵護學子追求科學的興趣和熱情,竭盡全力為同學們創造學習、研究和交流的條件。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南華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南華大學官微、科學網官微

相關焦點

  • 1065位兩院院士本科就讀院校分析!北大學位居榜首
    我們以這些領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時間起點是1949年(本科畢業年),時間跨度約70年,梳理分析了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形成了「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
  • 1065位兩院院士本科就讀院校分析!這個排行榜值得關注
    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農業科學、醫學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域,創新人才有著較公認的標準——「院士」。 我們以這些領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時間起點是1949年(本科畢業年),時間跨度約70年,梳理分析了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形成了「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
  • 1065位兩院院士本科就讀院校分析!這個排行榜值得關注
    我們以這些領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時間起點是1949年(本科畢業年),時間跨度約70年,梳理分析了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形成了「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
  • 培養270多位院士、191位傑青、119位優青!在這項榜單中,這所高校遠超你的想像
    基於此,軟科發布了&34;榜單,南京大學以培養343名學術人才的成績位居總榜第4,充分彰顯了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實力。34;院士、6位&34;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1位&34;獲得者,生均培養傑青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 培養出8位院士!這份重要榜單出爐,安徽這所211高校強勢登榜
    能夠培養出創造性人才是一流本科教育之所以"一流"的獨特表徵,近日,科學網公布《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該榜單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時間起點是1949年(本科畢業年),時間跨度約70年,梳理分析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
  • 培養270多位院士、191位傑青、119位優青!南京大學實力強勁
    基於此,軟科發布了"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造就學術人才排名(百強)"榜單,南京大學以培養343名學術人才的成績位居總榜第4,充分彰顯了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實力。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南京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先後培養了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1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生均培養傑青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 1065位兩院院士本科就讀院校分析!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發布
    北大清華遙遙領先,梯隊之間差距明顯本排行榜通過對中國院士館官網、院士所在學校和相關單位官網上的數據進行統計,並對院士成長歷史軌跡進行詳細梳理,對各校貢獻予以賦值,本科求學一年賦值1分,使院校本科教育的貢獻和特徵都能得以認可和凸顯。
  • 近日,校友會公布一項權威榜單,安徽這所高校強勢上榜!
    近日,艾瑞深校友會網公布了&34;,其中合肥工業大學位列全省第2名。在此前發布的&34;中,合肥工業大學位列全國第48位。榜單顯示,安徽省共有2所高校躋身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排名100強,合工大就是其中之一。
  • 院士校友數量大比拼,2020中國醫學院校本科畢業生兩院院士數量排行榜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每兩年評選一次,從國內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代表著我國科研實力最高水平的一批人。在一定程度上,醫學院校兩院院士校友數量可以反映了一所醫學院的生源質量、培養能力和師資力量。其中,本科畢業高校,相對碩士階段和博士階段而言,可以更為真實地反映院士的求學背景。
  • 院士校友數量大比拼!2020中國醫學院校本科畢業生兩院院士數量排行榜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每兩年評選一次,從國內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代表著我國科研實力最高水平的一批人
  • 我國本科層次高校培養養兩院院士人數統計,第一不是清華北大
    高校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和科研創新的重要陣地,在一定程度上,一所學校培養兩院院士的數量就反映了其真實實力。近日通過統計自恢復高考到現在培養的院士人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均未獲得第一名。在此次院士培養的本科高校排名中,浙江大學以30名位居榜首,「東方劍橋」名不虛傳;北京大學以26名緊隨其後,吉林大學以24名名列第三,清華大學僅有22位居第四。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
  • 增選398位兩院院士!近三屆兩院院士當選單位統計
    院士是我們國家最高的學術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都是兩年增選一次。據看高校統計,近三屆兩院院士共增選398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8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12人。從各高校新當選院士的人數來看,清華大學雄居榜首,共18人;北京大學緊隨其後,共17人;浙江大學位列第三,有9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均有8人;另四所C9名校當選情況分別為哈爾濱工業大學6人
  • 軟科發布高校人才培養排名,復旦大學未進前五,吉林大學進入前十
    人才培養能力是評價一所大學實力的一項硬性指標,近日,軟科公布了「造就學術人才排行榜」。與軟科中國大學排行榜指標評價權重不同,此次排名僅統計高校本科、碩士以及博士校友當選兩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等頂尖人才的人數。各個高校又表現如何呢?
  • 「十三五」期間高校當選兩院院士人數排名出爐,武漢理工表現出色
    而在十三五期間的一系列數據也是對下一輪雙一流評估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各大高校也是充滿了競爭意識,這對於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事情。今天小編就匯總了十三五期間中國高校當選兩院院士數量和一些重量級獎項獲獎數量排名,來看看到底哪些高校在這五年發展得更好。
  • 位於湖南株洲的優秀大學:在省內排名靠前,有6位兩院院士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開始對湖南工業大學在全國和湖南省範圍內的排位和影響力開始感興趣了,這裡有兩份榜單供大家參考。 在2019年軟科湖南省高校排行中,湖南工業大學在湖南省可以排到第7位,在全國榜單中排到了201位。
  • 高校培養兩院院士數量統計
    近兩屆新當選兩院院士本科畢業學校統計,看看哪些高校培養的院士最多?(轉自青塔)
  • 2020年中國985大學兩院院士數量排名,看看誰的科研實力最強
    3、最重要的一點,院士擁有很多領域的絕對話語權,這是能讓很多科研項目和經費申請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以上幾點運轉起來之後對於大學的某一學科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所以說對於理工科類的大學來說,院士數量的多少決定了學校的科研實力和發展。
  • 在這一重要榜單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表現突出!
    近日,校友會網發布了&34;。在這份榜單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位列第17名。自2005年起,校友會網中國雙一流建設評價課題組國內率先將&34;納入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體系,已連續16年獨家發布中國大學傑出校友排行榜等系列榜單,引導中國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傑出人才貢獻能力,完全符合國家&
  • 這所一本高校校名霸氣,出過3位兩院院士,分數卻不是很高
    南華大學,校名很霸氣,地點略偏僻,排名很尷尬,核醫很強勢。這所學校是高校合併的產物,前身有前核工業部直屬高校中南工學院、衡陽醫學院以及核六所,從南華大學的這些前身上就能看出南華大學的強勢專業是什麼,沒錯,就是核和醫。
  • 2020年中國985大學兩院院士數量排名,看看誰的科研實力最強
    大家都知道,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士稱號,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原則上為終身稱號,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共計不超過60人。目前中國在世的兩院院士也只有一千多人,所以一所大學的兩院院士的數量,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大學的科研實力和未來的發展,院士對於大學的影響有幾個方面:1、院士在基本可以決定大學在該學科的科研項目立項、經費申請和團隊組建,強化科研體系的同時也會壯大該學科的發展。2、第二、院士的科研項目一般成果都是比較重大的,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都佔有相不小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