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讀了《小燕子》這篇文章,文中的小燕子離開了家,到處遊逛,不知哪來的一顆泥彈,正好打中小燕子的背。小燕子受傷了,他悲哀地叫著,等待著媽媽愛撫的親吻。柳樹、池塘的水、蜜蜂和棠棣花都來安慰小燕子,雖然他們不能親手為小燕子療傷。這時青子和玉兒來了,他們看到了受傷的小燕子,對小燕子進行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看到了,小青和玉兒是那麼善良,那麼富有愛心。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也許有些事你力有不逮,但只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任何時候你都以幫助別人的。
超敏教育:暑假閱讀打卡第三天,這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寫得怎麼樣呢,你敢不敢和她來比試比試,快快拿起書來認真閱讀吧,然後再寫出來你的「讀後感」,看看誰的收穫多,誰寫的讀後感更好!
暑假閱讀,開始了。開學後,希望看到一個與眾不同的你,一個進步很大的你!
世界上有一粒種子,可以發出碧玉一般的芽來。國王聽說有這樣一粒種子,歡喜得只是笑。國王叫人把那粒種子取來,用最好的白玉盆、水和土,可是種子一直沒有發出芽來。富翁、商人和兵士也都沒有讓那粒種子發出芽來,而勤勞的農夫卻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結果。即使在稀奇的花兒長出來之後,農夫也沒有將它佔為己有,而是讓鄉村裡的人們都可以在花下經過。
所以,我們不要貪心,要腳踏實地做每一件事情,這樣才能澆灌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超敏教育:看了這篇讀後感之後,你覺得王涵柔同學寫得怎麼樣?你有沒有什麼修改建議,或者是認為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學習的?
滴水穿石,磨棒成針,都非一日之功。在天天的閱讀與書寫中,相信你會日有所增。也許你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還可能遇到一些閱讀和寫讀後感的困難,但是不要著急,一定要堅持住,總有一天你會感覺到自己的「巨大」變化的。
芳兒的姐姐採了許多五顏六色的鳳仙花,準備明天送給媽媽,因為明天就是媽媽的生日了。芳兒想要送給媽媽(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禮物,可是怎麼也不適合媽媽,都不配送給媽媽做生日禮物,最後沒有找到合適的禮物,芳兒送給了媽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心意——一顆時時愛著媽媽的心。
即使你不能送出最好的禮物,只要你有這份心意,才是獨一無二的,媽媽一定能感受到的。
超敏教育:這是一位四年級學生的第五天閱讀打卡,你看後有何感覺?這是一位非常獨立而又有自制能力的孩子,她不但一直在堅持閱讀,而且每一篇讀後感都書寫得工整乾淨,就這一點比那些使用塗改液、改正紙的孩子要好得太多了。認真的態度是每一個孩子、每一個人都需要的。
當然她寫的文章,還存在一些語句表達上的毛病,但是只要她這樣堅持下去,它們會慢慢地消失的。
如果你有興趣和能力,給她上面這篇文章,提一些修改建議,好嗎?
愚兒才八九歲,就有一個壞毛病,什麼事也不幹,不聲不響,有時吃飯睡覺也忘了。父親就買了一隻表給愚兒,並教給愚兒幾點吃飯、幾點上學、幾點回家等。愚兒牢牢地記在心裡。可因為愚兒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鬧出了不少笑話,也耽誤了許多事。在母親的幫助下,愚兒做完這件事又做那件事,把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了。
所以我們遇到不懂的事情,一定要及時提問,及時改正,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對做好。
渴望自由飛翔的梧桐子最終違背了母親的囑咐,離開了家。雖然這一路上他經歷過害怕、絕望和後悔,但他最終都堅持了下來。不僅把自己鍛鍊得勇敢堅強,還長成了一棵為別人遮風擋雨的大樹,至今還筆挺地站在那兒。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能一生都依靠著自己的家人,沒有哪個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庇護下過一輩子,他們最終會長大,去尋找自己的生活。所以,只有勇敢地向前邁步,一步一步地長大,再柔弱的孩子也能成為堅不可摧的參天大樹。
暑假閱讀打卡第三天,這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寫得怎麼樣呢,你敢不敢和她來比試比試,快快拿起書來認真閱讀吧,然後再寫出來你的「讀後感」,看看誰的收穫多,誰寫的讀後感更好!
暑假閱讀,開始了。開學後,希望看到一個與眾不同的你,一個進步很大的你!
超敏教育:有錢就會幸福,對於窮人來說就像真理一樣,因為沒錢的日子太難過了,生活根本沒有幸福可言。
而富人就一定過得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一個人是否過得幸福和他擁有的財富沒有必然的關係。財富是幸福的一個條件,但它既不是唯一的條件,也不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一個人過得是否幸福,跟很多因素有關,也可以說,幸福是各種因素融合在一起的一個綜合體現。也有人說幸福只是個人的一種感覺,和其他人和事無關。也有人說,幸福就是知足,知足常樂嗎!
其實,關於幸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人們都在一直追求著幸福,這也許就是生命的一種意義所在吧。
故事中有一個人在尋找眼淚,快活人看到了,告訴了他許多有眼淚的地方,但都不是那個人想要找的眼淚。最後,那個尋找眼淚的人終於找到他想要找的眼淚了,那是一個孩子流出的眼淚。
生活的磨難不僅奪走了很多人臉上的笑容,也奪走了人們的同情的心。人們開始變的越來越冷漠,不願為別人流下同情的眼淚。我們要學會幫助別人,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因為只有幫助別人,才能快樂自己。
美麗的花園是快樂的海洋,卻只允許有錢人進出,而不讓窮人家進入。窮人家的孩子不管多麼渴望,多麼嚮往那個美麗的花園,也不能踏進它一步,文中的長兒也生在貧窮人家,長兒總想到花園裡逛逛,但最後只能通過想像、做夢的方式,才能進去看看。
其實,真正阻擋長兒進入花園的並不是圍牆,不是大門,也不是門口的大漢,而是社會制度的不公平——不公平對待每一個窮人。為什麼富人可以自由進出花園,而窮人並不能?金錢社會剝奪了許多人的尊嚴和生活,尤其是那些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