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身就是目的,過早讓學生寫讀後感、批註等是典型的揠苗助長

2020-12-14 湖邊說教育

江海志近20年的語文教育生涯表明,過早地讓孩子寫「閱讀心得」是典型的揠苗助長,會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極為不利。

我先講個大家可能熟悉的故事:一個母親每日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一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睡前聽故事。有一天母親覺得應該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能只讓孩子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的喜歡上。於是母親說完故事後,問孩子:剛剛我講的故事你能把主要內容簡單地說出來嗎?你能談談對這個故事的感想嗎?第二天睡前,母親正準備講故事。孩子蒙著頭說:「媽媽,我討厭聽故事!」

一個幼兒能聽懂媽媽講的故事,並沉醉其中,這說明幼兒已經進入故事欣賞的審美狀態,這為進一步培養幼兒語文學習的興趣開了一個好頭。但是讓幼兒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還要談感受則明顯超越了幼兒的語文認知發展水平。這是典型的揠苗助長的行為。江海志不客氣地說,就是讓這位母親來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談故事的感受,她也未必能簡潔而準確地概括,也未必能談出什麼有價值的感想。將連成人都未必能給出較完美答案的語文問題拋給一個幼兒,只能毀掉幼兒對聽故事的熱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少老師也會犯和這位母親相同的低級錯誤。很多小學二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就要求學生讀課外書時寫批註,寫感受。如果去掉寫批註和寫感受這兩個作業,二三年級的孩子對閱讀是與生俱來的愛。但是「寫批註」和「寫感受」像兩座大山,壓得很多孩子見到課外書就害怕了。

其實在名著閱讀這一塊,不少中學語文老師也犯同樣的錯誤。以《駱駝祥子》的閱讀為例。不少中學語文老師要求學生至少寫一篇不少於1000字的讀後感,每頁至少寫一個批註。每頁至少一個批註和不少於千字的讀後感讓生動而深刻的《駱駝祥子》變得寡然無味、面目可憎。學生只是為了寫批註而閱讀,實在沒什麼感受就到網上抄一些,拼湊成千字讀後感交給老師。我很想問這樣的中學語文老師,你自己能寫出有一定思想的不少於1000字的《駱駝祥子》讀後感嗎?如果讓你也每頁至少一個批註,《駱駝祥子》你能看得下去嗎?連你老師都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讀書要求,憑什麼讓學生來完成?根據以往的教學經歷,如果不給學生任何附加的作業,就讓他們自由閱讀《駱駝祥子》,他們一般都會讀得有滋有味。

其實,閱讀本身就是目的,很多時候完全不必再附加讀後感、批註之類的所謂深度閱讀的任務。不愛閱讀的孩子,愛上閱讀,這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莫大勝利。名著,當學生們真正讀進去後,自然而然會產生想法。局部內容的想法寫出來就是批註,對整體內容的想法寫出來就是讀後感。批註、讀後感是學生對名著的閱讀達到一定深度後的自然行為。當學生對名著的閱讀還沒達到這一深度時,強行讓他們寫批註、讀後感就是揠苗助長,就是毀掉孩子對名著的熱愛。

通常情況下,我的名著閱讀要求是:第一遍,自由地讀,享受小說等文學的樂趣,沒有任何附加的任務,閱讀本身是唯一的任務。第二遍,讀的時候可摘抄打動自己或者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與文段。如果覺得沒有打動自己的句子,也找不出寫得好的句子,那麼就不摘抄。第三遍,在有想法的地方寫批註,能寫一條就寫一條,能寫十條就寫十條,一條都寫不出來就不寫。一言蔽之,儘可能地讓學生快樂地把名著多讀幾遍,這是最重要的。摘抄和寫批註是彈性閱讀要求,可完成,也可以不完成。

寫以上內容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長與語文老師意識到自己揠苗助長的做法和危害。江海志任教近20年,幾乎每年都會遇到向我打倒苦水的家長:我孩子讀書只顧著情節,從來不思考、不分析。我的回答是:你孩子還小,能充分感受情節已經很了不起了。你應該讚美他(她)!等你孩子書讀得夠多了,他(她)自然會思考,會分析,自然不會只停留在情節的欣賞上。而後我再將上面的道理一一說給家長聽。

最後,我請大家思考,我們多數人都很喜歡看電影。但是如果,給你一個任務:看完後,必須寫1000字以上的觀後感。那麼你還願意去電影院嗎?

相關焦點

  • 批註式閱讀||七種類型與批註方法
    閱讀中做好批註,可以提高讀書效率,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一、什麼是批註?在閱讀時,把自己讀書的感想、疑難的問題,隨手批寫在書中的空白地方,以幫助自己理解文章,深入思考。批註可以是批語、注釋,也可以是你的心得體會。
  • 讓學生每次閱讀後摘抄好詞好句重要,還是寫點讀後感重要?
    都說學生閱讀很重要,但現在有些老師喜歡讓學生閱讀後抄寫好詞好句,而不重視讓學生寫點讀後感。這是重視閱讀還是將閱讀流於形式呢?,我來分析一下利弊:閱讀不同於精讀,讓學生閱讀博覽群書的目的,不外乎是通過閱讀使學生擴大視野,了解學生不知道的世界,深層次的通過書上的故事感悟生活,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的詞彙儲備量,再讓學生每次讀完寫點讀後感(不要求必須長篇大論,每次寫一點心得),這樣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 小學生閱讀批註方法梯度指導
    小學生閱讀批註方法梯度指導「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前人閱讀的經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
  • 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閱讀批註和感悟(三)
    下面是摘錄了幾段和塔拉學習有關的片段(灰色字為原文內容,紅色字為批註或感悟) 72頁爸爸要是看見我在看書,就會試圖把我拽走。也許他想起了泰勒。也許他認為如果能再讓我分心幾年,危險就會過去。所以不管有無必要,他千方百計給我找活兒幹。一天下午,他又逮住我在看數學書,就讓我和他抬水穿過田野,去澆他的果樹,整整一小時裡抬了一桶又一桶。
  • 【閱讀指導】如何寫讀書筆記:6種方法+模板+示例
    設為星標     寒假到了,同學們開始有充分的時間閱讀課外書,讀書的方法很多,猜讀,默讀和誦讀結合,精讀和略讀結合,邊讀邊想邊勾畫等等。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在閱讀過程中,為了讓書物有所值,加深記憶與理解,最終為己所用,還要寫讀書筆記。
  • 四年級學生暑假閱讀打卡,讀後感8篇
    超敏教育:暑假閱讀打卡第三天,這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寫得怎麼樣呢,你敢不敢和她來比試比試,快快拿起書來認真閱讀吧,然後再寫出來你的「讀後感」,看看誰的收穫多,誰寫的讀後感更好!在天天的閱讀與書寫中,相信你會日有所增。也許你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還可能遇到一些閱讀和寫讀後感的困難,但是不要著急,一定要堅持住,總有一天你會感覺到自己的「巨大」變化的。讀《芳兒的夢》有感芳兒的姐姐採了許多五顏六色的鳳仙花,準備明天送給媽媽,因為明天就是媽媽的生日了。
  • 適合小學三四年級同學的精讀法,掌握3個批註技能,終身閱讀受益
    學生無法理解,自然在閱讀練習中沒辦法去掌握精讀的方法。小島老師分享3個批註法,通過像做語文筆記一樣,我們建立精讀的意識,通過批註來進行精讀練習,可以快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希望同學們在語文學習和閱讀練習中,都來試試這3個方法。
  • 寒假讀書,寫寫讀後感哦——附1-6年級寒假閱讀推薦書目和讀後感的12種模樣
    2002年,我開始真正地閱讀和寫作。那是因為時任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發布的「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啟事的帖子。很多年輕老師不知道這件事,但經過近20年的檢驗,我覺得這件事對於我而言意義非凡。我要將這個啟示,推薦給年輕的老師們和我的學生們。從2002年9月,我開始教語文,開始相信每天寫千字定能成功。
  • 老師怎麼老布置寫讀後感的作業,究竟怎麼寫啊?建議看看以下方法
    語文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基本上每個學期,老師都會給學生推薦一些重點閱讀書目,為了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老師就會要求學生寫讀後感。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為沒有做讀後感的經驗,老師就會直接將讀後感要寫的內容列成一個模板讓學生進行回答。
  • 語文老師要求家長寫2000字以上讀後感,這樣的親子閱讀,令人反感
    「姐夫,幫我寫一篇讀後感吧,我實在是寫不出來了。」林老師頗感詫異,小舅子是個貨車司機,誰會給他布置讀後感啊?又是叮咚一響,小舅子的第二條信息說明了原因。原來這是孩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布置的任務,親子閱讀必須完成的「家長作業」。要求家長陪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提交不少於2000字的讀後感。
  • 批註3種形式7種類型8種批法你知道幾種?真沒想到批註也有大學問
    批註可以是批語、注釋,也可以是你的心得體會。二、批註的三種形式根據批註的位置,可以分為眉批、旁批和尾批。眉批就是將批註寫在文章的開頭。旁批則是指將批註寫在自然段或句子旁邊的空白處。尾批是將批註寫在一段或全文之後。要想做好批註,首先要學會使用批註符號。
  • 家長也得寫作業 答完試卷還得寫讀後感
    原標題:家長作業:答卷還寫讀後感 南海一所實驗學校的家長近日收到一份「家長作業」,除了要答試卷外,還要寫讀後感。 儘管做作業已疏遠多年,但家長們絲毫不敢怠慢,不懂的題除了求助朋友、請教「專家」外,還有人「想請孩子代筆」。 對此,校方解釋,布置「作業」的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學習好相關的知識,同時也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增進親子間感情。
  • 東莞讀後感寫作——不會寫讀後感怎麼辦?
    寫讀後感要掌握以下原則:1、要讀懂原文。每句話,每個段落,全篇寫的是什麼內容,其中主要內容是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都要讀明白。讀不細,讀不明白就無感可發。就是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或主要觀點,聯繫自己或社會的實際,發表自己的主張,說明事理,暢談感想。3、要明確重心。讀後感重心是感,讀是感的基礎和前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側重寫感不能排除寫讀,重筆寫讀,感的位置也就變了。
  • 小學生讀完小說,要不要讓他寫讀後感?
    先說結論:我強烈不同意要求孩子讀完課外書寫讀後感,同樣強烈不同意讓孩子讀書時「把好句子劃下來」。不要讓孩子寫讀後感我們追本溯源,想一想要求孩子寫讀後感到底是為了什麼?一般來說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通過寫讀後感,讓孩子對讀過的書進行歸納、總結,從中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二是可以通過給孩子留寫讀後感的作業,反過來督促孩子讀書。
  • 語文學習,從小學起就要指導孩子養成批註閱讀的習慣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和體驗,寫出自己的質疑或感悟,這既是一種閱讀鑑賞,也可以啟迪智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卻發現不少孩子只知道照抄照搬別的東西,自己不會動手,而且無從下手。01要讓學生學習批註,首先我們自己就要學會批註。
  • 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體現在如何寫好讀後感,取決你在哪一層
    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是每一位語文老師反覆強調和重點培養同學們學習的能力。可是有不少同學,平時也很注重閱讀練習,也挺愛看書的,為什麼語文成績還是很一般呢?關於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主要是有沒有看進去,是否掌握了閱讀的技巧以及寫沒寫讀後感。愛閱讀和語文成績好有沒有關係?
  •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後感這樣寫,資深教師建議學生收藏備用
    很多學生不清楚讀後感到底要怎樣寫,它不是一本書的簡單介紹,也不能只寫書中主要的內容,就讓資深教師告訴你到底寫讀後感要注意哪幾點吧。首先在標題的選擇上,可以是單標題,也可以是雙標題。上面寫文章的中心,就是你感受最深的內容的一個提煉,下面寫書名,別忘了書名加上書名號哦,後面加上讀後感。
  • 深圳作文培訓 | 寫讀後感
    1、深入閱讀文章,獲得感悟;2、結合文章材料及自身經歷,論證觀點;3、能寫有思想、生動的讀後感。教學重難點:結合文章材料及自身經歷,能寫有思想、生動的讀後感。 一、導入: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人生漫漫長河中,書籍就像永不熄滅的聖火,照亮了我們蒙昧的心靈, 指引著人生的航程。現代社會中,我們幾乎每天都離不開閱讀。
  • 4種小學生高效閱讀的批註方法
    批註是高效閱讀的一種方法。在閱讀時,將對文本內容的見解、質疑和心得體會等,用書寫線條、各種符號、簡潔文字,在書中的空白處進行標註,就是批註。批註一般在3個位置進行,一是書的上端為眉批,二是句段旁邊為旁批,三是段落或文章之後為尾批。
  • 華東師大新發現錢鍾書英倫藏書四種,批註中展露學生姿態
    「不過他的文學類隨筆和紀實寫作享有盛譽,知識淵博,筆觸靈動詼諧,這可能也是錢先生仔細閱讀這本書的原因。」錢先生寫德語字母的時候基本上按照德語手寫體的規範,與英文手寫體不同。「可以說,錢先生在這兩種語言上肯定是具備了相當好的閱讀能力,也有簡單使用的能力,尤其是對複雜詞彙的記憶讓人讚嘆。」金雯認為,可以認為錢先生在批註中已經指向某種西方文學之間的比較,比如發現了法語詩歌與英語詩歌在某一些意象上(如「淚水」)的共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