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體現在如何寫好讀後感,取決你在哪一層

2020-12-11 小島語文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是每一位語文老師反覆強調和重點培養同學們學習的能力。可是有不少同學,平時也很注重閱讀練習,也挺愛看書的,為什麼語文成績還是很一般呢?關於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主要是有沒有看進去,是否掌握了閱讀的技巧以及寫沒寫讀後感。

愛閱讀和語文成績好有沒有關係?是有的,但是愛閱讀不是每天拿著一本書看,首先是要看得懂,也就是把書看進去。其次是,閱讀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有的同學一整個學期就看一本書,有的同學一整個學期能看幾十本書,這就是差距分層。最後便是寫讀後感了,也就是我們看了一本書,有什麼收穫,要學會記錄和總結。而不是看完了書,扔在一旁,過一段時間再拿起來,完全又是一本新書,還能繼續看。讀後感究竟該怎麼寫?取決於你在哪一層。

1、 第一層,能夠複述相關內容

對於不少同學,其實對讀後感的理解就在第一層。也就是我們看過一本書,這本書裡講了什麼,能夠在合上書的那一刻,簡單的複述出來。通過把自己的語言文字組織好,在寫到本上,就是一篇讀後感了。在第一層的同學,在寫讀後感的時候,通常會照本宣科,比如:讀了一本什麼書,講了什麼,主人公是什麼,開始如何,後來怎麼樣了,最後結局是什麼。對於小學生來說,處在第一層的同學們,還是有一定的語文基礎,能夠看懂,實屬不易。

複述就是讀後感總結的常規方法,對小學生來說,語文閱讀複述,就是對內容的概括能力,一般只要表達清楚即可,要求比較簡單。複述鍛鍊的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對於寫的要求就升級了,因為要有把腦中的想法,再轉換成文字的這一過程,考察的就是寫作能力。書看懂了,如何來寫呢?就是我們的第二層同學,語文能力比較好的。

2、 第二層,有自己的理解和觀點

不管是閱讀一本書還以一篇文章,同學們在看懂了文字所表達的內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這便是第二層。語文學習中的閱讀理解,我們理解的是什麼?就是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所謂共情體驗、理解關鍵詞句段,都是對觀點的提取。在寫讀後感時,語文能力好的第二層同學,會把所讀到的文字,提煉出觀點。這個觀點可能是作者想表達的,也可以是自己理解的觀點。

作為第二層的同學們,想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有進步,除了要多練多寫,還要把自己的觀點應用在每一次考試中,也就是「實戰「中。同學們可以在日常多做讀後感的練習,定期拿給語文老師看看,讓老師給一些建議和講解,來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可以和老師、家長、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物,語文老師也會定期在班上舉辦讀書會,為的就是幫助同學們建立第二層能力。讓大家都有提煉觀點和豐富寫好讀後感的寫作能力。

3、 第三層,結合內容聯繫實際,有自己的想法

處在第三層的同學,正是老師最希望同學們達成的語文閱讀能力。就是能通過閱讀,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有一些感悟和想法。這個和第二層有什麼不一樣呢?就是同學們能夠為觀點服務了,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也就是我們通過閱讀,開始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點擴容了。比如我們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第一層的同學可以複述課文,第二層的同學可以體會到朱自清先生面對自己老父親背影時的感慨,父親的艱辛。第三層同學就能聯繫到自己的生活,感受到自己父母的不易和對子女的愛,能夠對父母感恩。

在寫讀後感的時候,我們從這3個差距分層,能夠清晰的認知自己對閱讀理解的掌握能力。也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裡了,那麼在今後的讀後感寫作練習的時候,就知道該如何提高和進步了。關於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同學們看看自己在哪一層?希望在今後都能提高讀後感寫作練習,加強閱讀習慣的培養和提高。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課外閱讀卻不能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小學生有效閱讀關要抓住這幾點
    閱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作為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的體現,閱讀部分在語文學習中佔有較大比重。閱讀貫穿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小學、初中、高中階段,都會涉及閱讀的學習。閱讀不僅是語文日常學習中的重點,在各個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閱讀部分都是容易拉開差距的內容。作為語文閱讀學習的起點,小學階段的閱讀學習,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階段的閱讀學習中,在掌握閱讀基礎知識的同時,了解一定的閱讀技巧。
  • 語文老師手把手教寫讀後感,選材寫作和積累,3個步驟就怕你不學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中,五年級階段要開始讀後感了。這是配合閱讀,來提高同學們對文學鑑賞的能力和寫作。有不少同學都覺得讀後感很難,有時候自己很認真寫上一篇讀後感,老師判定:你把原文抄了一遍,看在自己工整的份上,給個及格分。在開始練習讀後感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都走過彎路,把原文抄一遍,把中心思想寫一遍,甚至把作者介紹、故事發生的背景謄抄在作文本上,這哪是寫讀後感,這就是練字。
  • 語文老師要求家長寫2000字以上讀後感,這樣的親子閱讀,令人反感
    「姐夫,幫我寫一篇讀後感吧,我實在是寫不出來了。」林老師頗感詫異,小舅子是個貨車司機,誰會給他布置讀後感啊?又是叮咚一響,小舅子的第二條信息說明了原因。原來這是孩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布置的任務,親子閱讀必須完成的「家長作業」。要求家長陪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提交不少於2000字的讀後感。
  • 3個方法幫你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你的答題能力變成寫標準答案
    我覺得我的理解也沒錯,從某個角度說,這段話也確實能表達作者的這份情感,對於有一定語文學習能力的同學,在理解題目的時候,總寫不到標準答案的「點」上,這不是說同學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而是考試的技巧還沒有完全掌握。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理解的題型,大都考的是關鍵詞語的理解、某句話的深意、你的讀後感、你理解了什麼……標準答案也只是參考,但是想在考試中不失分,還是有技巧的。
  • 高考語文,寫好讀後感(觀後感),要注意哪些問題?
    高考語文會考到讀後感或者觀後感嗎?是的,而且還是以作文的形式。具體的試題,大家可以去看2019年高考課標二卷的作文試題。任務驅動型寫作的考法之下,完成一篇特定的應用文體,實在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考法。演講稿、書信體、讀後感,具體情境之下的寫作要求,將越來越成為高考的常態,這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有利於考試的區分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今天我們單獨來講一講觀後感或讀後感的寫作。先說一下,讀後感或觀後感是什麼?
  • 考前兩個月,語文還能提多少分?初三語文老師:取決你的複習方法
    面對模擬考試,語文成績的不進不退,很多初三學生困惑了,留給語文複習的時間不多,可能更要均衡的是物理化學的複習,語文該怎麼學?還有沒有提分的希望?作為語文老師,我想說,想讓語文在最後階段有質的提高,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提個10-15分,還是有希望的,取決你的複習方法。 想通過刷卷子來提高語文成績幾乎不可能,卷子刷得越多,考試的信心就會越挫敗。
  • 閱讀本身就是目的,過早讓學生寫讀後感、批註等是典型的揠苗助長
    有一天母親覺得應該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能只讓孩子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的喜歡上。於是母親說完故事後,問孩子:剛剛我講的故事你能把主要內容簡單地說出來嗎?你能談談對這個故事的感想嗎?第二天睡前,母親正準備講故事。孩子蒙著頭說:「媽媽,我討厭聽故事!」
  • 中小學生作文指導:如何寫好讀後感
    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一、寫讀後感要注意什麼? 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讀好原文。
  • 《縮小差距》一書的讀後感
    最近易喜在學習績效改進,正式接受培訓之前,需要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其中就包含了要閱讀一本叫做《縮小差距》的書,並且要提交讀後感。書的全名是《縮小差距!企業成功實現更高績效的四步曲》,它的作者是暢銷書作家肯·布蘭查德,他之前還寫過《一分鐘管理人》也很有趣。全書一共118頁,讀起來壓力很小,我是用2.5個小時讀完的。下面我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談一談讀後感。形式上這本書用一個長故事講解了一個方法論。
  • 讀後感怎麼寫?資深語文老師:給你3個方法
    暑假即將結束,你家孩子作業寫完了嗎?在眾多的作業中,有沒有一個叫&34;?隨著中考、高考語文改革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不管寒假還是暑假,老師都會布置讀書任務。可書好讀,讀後感卻並不好寫,面對這樣的作業,很多孩子會感到一籌莫展,最後求助度娘,一抄了事。而家長雖然明知道這樣做不好,可是又不會輔導,只在心裡暗暗責怪老師為什麼不換成練習題。但寫讀後感並不是老師在為難學生,布置這個作業除了督促孩子讀書,提高讀書的質量外,最重要還是為了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
  • 部編版八下語文三單元寫作:學寫讀後感(一)
    一、什麼是讀後感?讀後感是讀了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再深入領會原文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對作品的主題、人物、表現手法或某一感興趣的問題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見解的一類文章。但是,讀後感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感」,《說文解字》中解釋:「感,動人行也。從心,鹹聲。」這個字是形聲字也是會意字,「鹹」的本義是「呼喊」意思,「感」自然也可以解釋成「動人心的呼喊」。因此,寫讀後感,只能選擇最能打動人心的某一點感受去寫。哪一點最能打動人心?
  • 讀後感怎麼寫?小學語文老師為什麼經常布置寫這個?
    讀後感怎麼寫?小學語文老師為什麼經常布置寫這個?時間:2015-04-30 14:1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讀後感怎麼寫?小學語文老師為什麼經常布置寫這個? -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 暑假裡,如何寫好一篇讀後感
    因為,學校裡列了一長串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家長們又從各種讀書公眾號的榜單上搜羅來一長串,都生怕自己的孩子空著、閒著、「餓」著,與手機、遊戲、電視搶時間。其結果,書買了一堆,孩子也表示看得很快,但就是沒有「感」可寫。而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海量閱讀是無效的,是填鴨的,是無法體驗到閱讀快樂的。
  • 晨覽作文|讀後感這樣寫,語文老師恨不得給滿分(附範文)
    閱讀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對於語文學科甚至其他學科的幫助都很大,閱讀結束後大家一定有所感悟,將感悟寫下來就成為了我們的讀後感,讀後感不僅是一種閱讀技巧,也是我們在學習中時常會遇到的一種寫作體例。因此學會寫讀後感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更能幫助我們在考試寫作中加分不少,屬於剛需性技能。那麼如何寫好讀後感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讀後感要滿足以下四個得分點,才算合格。
  • 老師怎麼老布置寫讀後感的作業,究竟怎麼寫啊?建議看看以下方法
    語文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基本上每個學期,老師都會給學生推薦一些重點閱讀書目,為了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老師就會要求學生寫讀後感。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為沒有做讀後感的經驗,老師就會直接將讀後感要寫的內容列成一個模板讓學生進行回答。
  • 學會寫讀後感,你也能跟人侃侃而談,不落下風
    跟著王少俠,語文不用怕。大家好,我是王少俠。歡迎大家和王少俠一起學習語文,愛上語文。說起讀後感,有同學會不屑一顧,小學就學過啦,中學生不玩小學生的遊戲。3.你看了一本書後有很多話要說,但只是想到什麼說什麼,沒有邏輯,讓人抓不住重點,聊起來是很累的。而具備了讀後感的思維後,你會發現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它恰恰可以培養你的複述能力、主見意識、關聯意識和邏輯思維。所以,學寫讀後感是學習生活必備的技能。
  • 閱讀能力是語文的根本,注重語文學習能力培養,養成閱讀習慣
    現在老師反覆強調「大量閱讀」,要求每天,每周每月閱讀多少書,並且要求寫讀後感,其目的是培養「閱讀能力」。 例如:有的學生看書,圈圈點點做筆記,十分認真,但是到最後都還是說不清楚書裡講的什麼,其實就是因為缺乏閱讀能力,導致不能夠清晰的歸納總結出重點。 同樣邏輯思維能力差的孩子,寫作文也是猶如流水帳一般,沒有重點。
  • 小學語文競爭的重點並不是會刷題,3個學習能力,看你缺少哪一個
    想要達到像高考狀元那種隨便一考語文就是140多分的,非常難。這裡的難點其實並不是孩子語文學習能力的問題,而是通過刷題,大家的語文水平差距並不大。但是小學語文競爭的重點並不是你會刷題就能拉開差距,而是這3個學習能力,來看看你缺少哪一個?
  • 晨覽作文|《桃花心木》讀後感這樣寫,語文老師恨不得給滿分
    閱讀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對於語文學科甚至其他學科的幫助都很大,閱讀結束後大家一定有所感悟,將感悟寫下來就成為了我們的讀後感,讀後感不僅是一種閱讀技巧,也是我們在學習中時常會遇到的一種寫作體例。那麼如何寫好讀後感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讀後感要滿足以下四個得分點,才算合格。1、讀懂原文抓中心讀懂是寫好的第一步,只有認真的讀過,才能言之有物,寫出好的讀後感。
  • 如何寫好作文?「大語文」能給出答案?
    圖文|渣母頭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寫好作文,為孩子下一個階段的寫作點撥做些準備(孩子的整體作文框架和首尾打磨已漸近成熟,目前算是進入本階段的瓶頸區)。恰好上午看到一教師網友在頭條問答回復的「什麼是大語文時代」,便尋來被公認的「大語文」教學的源頭學習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