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是最原始、最科學有效的餵養方法,母乳是寶寶最優良的營養源,也是賜給寶寶的第一筆財物,尤其是初乳(產後7天內的乳汁)含有多種預防疾病的抗體,當母乳患病或乳汁不足時可考慮用配方奶餵養。
媽媽只有掌握正確的餵養姿勢和餵養方法,寶寶才能吃的好,吃的飽。
1、哺乳前準備
1)為媽媽營造舒適的環境,並準備哺乳用品:靠背椅、腳凳、餵奶枕、溫熱水及毛巾、清潔尿布。
2)指導產婦洗淨雙手。
3)指導產婦進行哺乳前的乳房護理。
4)先給新生兒換乾淨尿布,以免在哺乳時或哺乳後換尿布時翻動新生兒造成其溢奶,換完後包裹舒適。
2、正確的餵奶姿勢
△搖籃式
△抱球式
△側臥式
餵奶時產婦手的正確姿勢:應將大拇置於指乳房上方,中指和食指沿胸壁的乳房根部把整個乳房輕輕託住,防止乳房堵住嬰兒鼻孔。
產婦餵奶體位:側臥位、坐位
三貼: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房
護理人員協助餵奶:乳母臥位,護理人員側坐於床邊。
產婦坐在床邊,護理人員由側面協助哺乳。
產婦坐在椅子上,護理人員由乳母身後協助哺乳。
3、哺乳的注意事項(指導)
1)指導產婦選擇正確的姿勢哺乳,餵奶時,嬰兒的頭與身體在一條直線上,頸部不要扭曲,避免奶水太急發生嗆奶,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兒鼻孔,發生新生兒窒息。
2)產婦每次哺乳都要洗手和清潔乳頭,如果乳頭扁平要牽拉乳頭以便吸吮。
3)兩側乳房應按先後順序交替進行哺乳,儘量讓嬰兒把一側乳汁吸空,再吸另一側,等下次哺乳時先吸上次未吸空的一側,不可積乳過久,可用吸奶器吸出多餘的奶。如果經常吸一側,久而久之,另一側乳房會因受冷落而停止分泌乳汁。
4)吸奶時間不要過長,一側一般15-20分鐘,時間過長會導致:① 嬰兒產婦感到疲勞。② 時間長嬰兒易吸入空氣,引起吐奶。③ 時間長容易導致乳頭皸裂。
註:每一側乳房的乳汁分前奶和後奶,前奶含蛋白質和水,後奶含脂肪、乳糖,只有寶寶吃到全奶,才能保證足夠的營養。
5)不讓新生兒口含乳頭睡覺——防止發生新生兒窒息。一定要餵奶時叫醒他,但不要邊餵邊逗笑嬰兒。
6)餵完奶後,可用一手按壓新生兒下頜,即可退出乳頭,然後再擠一滴奶塗在乳頭周圍,此法可使乳汁在乳頭形成保護膜,預防乳頭皸裂的發生。
7)新生兒吃飽後,指導產婦(咱們接過來)把嬰兒豎抱,進行拍嗝。
拍嗝:讓孩子的頭靠在一側肩頭,一手託住嬰兒臀部,另一隻手以空心掌輕拍新生兒背部,使胃內空氣排出,以防溢奶或吐奶,再讓其躺下安睡。不是所有的嬰兒都會打嗝,如未能排出嗝,要多抱一段時間,放在床上,讓其右側臥位頭稍高,以防吐奶及吐奶時奶汁誤吸入氣管——吸入性肺炎。
拍嗝方法見下圖:
4、新生兒嗆奶緊急處理:嬰兒一但發生嗆奶不能等待,應緊急處理。
表現:呼吸道不暢,憋氣,面色紅紫,哭不出聲。
處理方法:應將新生兒面朝下,俯臥在產婦或咱們月嫂腿上,產婦取坐位,用一隻手抱住新生兒,另一隻手以空心掌叩擊背部,以促使嗆入的奶汁咳出。
緩解症狀:新生兒體位要保持頭低腳高位,呼吸道保持通暢,等嬰兒哭聲憋氣明顯緩解。才能停止。
1、母親患有傳染病,如急性肝炎,愛滋病,開放性肺結核等,這些病可通過乳汁或密切接觸傳給新生兒。
2、母親患有嚴重疾病,如嚴重心臟病,嚴重腎功能不全等,雖不會傳染,但勞累會使母親原有疾病加重。
3、母親患有急性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高熱、急性腸炎等可暫停哺乳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經煮沸消毒後再進行人工餵養。
4、母親因病服用一些藥物,可以使乳汁中藥物濃度增高,對嬰兒造成不利影響。
1、母親自我感覺乳房空。
2、寶寶吃奶時間長,用力吸吮但聽不到連續的吞咽聲,有時突然放開奶頭啼哭不止。
3、寶寶睡不香,吃完奶不久就哭鬧,來回尋找奶頭。
4、寶寶大小便次數少,量也少。
5、寶寶體重不增加或增加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