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時的6個困難,第一個就讓大多數媽媽束手無策

2020-08-27 六層樓醫生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女性健康知識和兩性交往知識哦~

圖片: Dribbble | 設計: Justė Žiliūtė | 責任編輯: 會玩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導言


前幾天一位媽媽帶著3個月大的二胎寶寶來體檢時,表情凝重地表達了自己「是否要繼續母乳餵養」的糾結。


因為二胎,她的身體大不如前,再加上產後激素作祟,奶量遠遠不如當年哺乳老大時充足。但寶寶才3個月,沒有添加輔食,總是要吃奶,自己無法保證充足的休息,變得筋疲力盡。


仔仔已數不清,這是遇到的第幾個因為不能堅持母乳餵養而自責的媽媽了。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但今天我們想客觀地聊聊「母乳餵養」這事兒。


為什麼提倡母乳餵養?首先必須承認的是,不管對寶寶還是媽媽來說,母乳都有優勢。


01

母乳餵養的好處



  • 提供豐富的免疫球蛋白


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是媽媽在生寶寶之前,身體與各種病毒、細菌鬥爭過程中產生的「寶藏」。寶寶降生後,媽媽再通過母乳把「寶藏」傳給了寶寶。


這個過程就像一個武功深厚的師父,把自己多年修得的內功傳輸給弟子一樣,讓寶寶在生命脆弱的早期,有一個「金鐘罩」護體。


▲圖片來源:Unsplash


另外,在某些疾病上,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病率要低於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比如中耳炎、過敏、肺炎、哮喘、腦膜炎、糖尿病、肥胖症等。


  • 提供有菌餵養的機會


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裡面的菌群是否健康密切關係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果說陰道分娩給了孩子「第一口菌」,那作為有菌餵養的母乳餵養就是「第二口菌」。


孩子吃奶時會接觸到媽媽的乳頭皮膚,乳頭前端導管裡的菌,就會被孩子攝入,幫助孩子建立完善的腸道菌群,這是「奶瓶餵養」做不到的。


  • 提供完美的營養搭配


母乳裡含有各種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脂肪,雖然含量不是最高的,但是它是最佳配比、最易吸收、最全面的,也是最適合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的搭配。



  • 促進子宮和身材的恢復


大多數媽媽生完孩子,不僅身材會胖一圈,子宮也會被撐得很大。而寶寶吃奶的時候,每吸一口,媽媽的子宮都會跟著收縮,這樣就能促進子宮的恢復。


同時,母乳裡的脂肪、蛋白質都是由媽媽身體裡的營養素轉化而來,所以,哺乳期的媽媽只要稍微控制一下飲食,體重就能明顯下降,因為每天餵奶都可以消耗500卡熱量,這可相當於跳整整1個小時的進階版燃脂操。


  • 預防乳腺癌


有研究表明,媽媽每增加一年哺乳時間,乳腺癌的發生概率就下降4.3%。


  • 增進親子關係


寶寶們依偎在媽媽身邊,媽媽就成了ta們世界裡的唯一,那種肌膚相親的時光,會讓雙方感到愉快,不僅讓媽媽們母愛泛濫,覺得自己要永遠保護這個小娃娃,還能讓孩子得到身心上的滿足。


▲圖片來源:Unsplash


對媽媽們來說,母乳餵養帶來的好處不僅限於健康和親子關係方面。選擇母乳餵養,不僅可以免去購買奶粉的高額支出,也減少了衝泡奶粉前後的一系列繁雜工作,省錢又省力


雖然母乳餵養自帶光環,但是咱們也不能忽略母乳餵養過程中的困難:


02

母乳餵養過程中的困難



把乳頭塞進嘴裡,保證順利地吸吮,是母親(特別是第一胎,以及乳頭凹陷的媽媽們)、父親、護士、護工、寶寶這個團隊需要合作的第一件事。



哺乳第一周是乳頭「渡劫」的日子,「吸-裂-疼-吸-裂-疼」,如此循環歷練,順利的話,一天經歷七八次,一共七天時間,就能練就出「頑強乳頭」了!


如果餵奶時持續疼痛,要注意是否是寶寶含乳不正確的關係,或者是寶寶存在舌系帶過短的問題。



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是哺乳期高發的一種疾病,表現為乳房有個硬結,症狀像流感一樣,會導致發熱。


上班背奶和斷奶期間,也是乳腺炎高發階段,往往令媽媽們苦不堪言。


(哺乳期乳頭變化多端的狀態令人崩潰,處理和預防不適的出現是一門學問,後續我們將科普相關內容,敬請期待~)


▲圖片來源:Unsplash



這是一個比較令人頭痛的問題,很多母乳餵養的寶寶,在媽媽去上班後,拒絕奶瓶,拒絕奶粉,在媽媽和寶寶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往往兩敗俱傷。


解決方法


這時可以考慮在寶寶過了乳頭混淆期後,也就是母乳餵養3~4周後,一天中有一到兩頓,把母乳吸出來,用奶瓶喂,讓寶寶逐漸適應奶瓶餵養。



如果純母乳餵養,那麼在哺乳期,媽媽就別想離開孩子了,出差、遊玩之類的只能忍痛割愛!



在哺乳期,媽媽們要擔心的太多了:不敢喝咖啡,怕喝了寶寶也不睡覺;不敢吃辣椒,怕吃了寶寶會被辣著;如果再遇到個過敏寶寶,那能吃的就更少了……


還記得開頭那個糾結是否繼續母乳餵養的媽媽嗎?仔仔想說,即使母乳餵養有諸多好處,但別被「綁架」了


母乳餵養被賦予了過多的意義,讓很多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們感到痛苦:


「餵奶期間我已經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奶還是不夠。」

「身體不好,夜間失眠,已經進入神經衰弱狀態……」

「必須得上班,在值夜班的日子裡,孩子和自己都極其煎熬!」

「反覆乳腺炎,我還要堅持麼?」


也讓許多想母乳餵養但無法做到的媽媽們自責:


「我不堅持母乳餵養,是不是就不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了?」


並不!當人們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時候,就容易失去理智,從當初宣傳配方奶有營養,到現在極力推崇母乳餵養,我們又掉進了一個道德綁架的漩渦中。


給配方奶怎麼了?每一次衝泡、每一次試溫、每一次刷奶瓶,裡面何嘗沒有媽媽們的滿滿愛意呢?媽媽們也可以用「輔助哺乳器」完成哺乳,同樣能增加和孩子的接觸,增進親子關係。



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我們要明白:一個合格的母親,不能單純用「是否進行母乳餵養」來衡量,我們給予孩子的愛,也不是只有通過乳汁才能實現。


母愛滲透在日常的方方面面:看護、陪伴、養育……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也是平凡的母親,能給的是平凡的愛,但平凡的才是真實的,真實的才最動人。


點個轉發,為每一個辛苦餵養孩子的媽媽點讚。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女性健康知識和兩性交往知識哦~


參考文獻

[1] 謝爾弗.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M].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相關焦點

  • 母乳餵養日 |「新手媽媽」母乳餵養攻略奉上
    作者 | 中山七院 黃瑋月、鄭海洋編輯 | 吳施楠每年的5月20日,除了是浪漫甜蜜的告白日外,還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是獻給所有哺乳母親與孩子們的節日。母乳是為寶寶量身定製的營養品,像血液一樣,具有「生物特異性」。世界衛生組織 (WHO) 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倡議:出生最初6個月應進行純母乳餵養, 並堅持母乳餵養24個月或以上。
  • 母乳餵養的媽媽要了解的,5個關於母乳餵養的誤區
    據有關調查,在母乳餵養失敗的原因中,有不少新媽媽是因為自己或外界的因素對母乳餵養沒有信心,聽信別人的一些對母乳餵養的錯誤指導,而放棄母乳餵養。最近看到一位媽媽求助:她家二寶14個月了,她想堅持母乳餵養到20個月,可是身邊的人都在勸他斷奶,怎麼辦?看到這位媽媽的求助,我非常能理解他的心情,感同身受。
  • 母乳餵養的媽媽不得不知道的,5個關於母乳餵養的誤區
    據調查,在母乳餵養失敗的原因中,有不少新媽媽是因為自己或外界的因素對母乳餵養沒有信心,聽信別人的一些對母乳餵養的錯誤指導,而放棄母乳餵養,這真的是非常可惜的事。最近看到一位媽媽求助:她家二寶14個月了,她想堅持母乳餵養到20個月,可是身邊的人都在勸他斷奶,怎麼辦?
  • 關於母乳餵養,困擾媽媽的兩大問題:生理期或生病時不能餵母乳?
    人們都知道母乳餵養有諸多好處,所以大多數媽媽不管多難都會堅持母乳餵養。是不是在所有情況下,媽媽都應該堅持這樣做呢?女性的生理期、身體不舒服等情況對母乳有影響嗎?媽媽在生理期時要堅持餵母乳嗎?先在這裡說明一下,生理期時母乳很髒的問題純屬謠言,雖然生理期時母乳會受到一些影響,但絕對不是髒,媽媽們一定要睜大眼睛了解事實。
  • 母乳餵養,還需解開職場媽媽「心結」
    目前母乳餵養已成為國際共識,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針對母乳餵養提出聯合倡議:嬰兒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母乳餵養;最初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6個月後應及時添加輔食,在添加輔食基礎上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以上。
  • 餵滿6個月的母乳的媽媽在哪裡?母乳餵養怎麼就這麼難
    在小寶寶剛剛到來之初,大多數媽媽都希望能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至少進行6個月的母乳餵養,為他們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營養。理想很豐滿,可是現實卻很骨感。根據最近一次在全英國進行的《嬰兒餵養調查》顯示,產後六周純母乳餵養率從81%降至不到25%,而在讓媽媽選擇暫停或提前停止母乳餵養的原因中,與含乳相關的乳頭痛疼(LRNP)(*下文簡稱(LRNP))是其中常見的問題。
  • 孩子快四個月,媳婦突然不想母乳餵養了,道出大多數媽媽的內心
    丈夫也勸她先餵到6個月,在想辦法,但是小美已經受不了了,與丈夫吵了起來,她知道母乳好,可是一個人帶孩子,剖腹產後,身體狀態不如以前,晚上睡不好,情緒很不穩定~當苦水都被吐出來後,丈夫表示理解,願意下班後幫他帶,如果4個月後,她還是沒辦法母乳,就奶粉。
  • 世界母乳周 崔玉濤育學園:別用母乳餵養「綁架」媽媽
    通過育學園大數據平臺對比發現,產後0-3個月中母乳餵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幾乎在每一條與母乳餵養相關的知識文章下面,都集合了無數媽媽的妙招和分享,當有用戶提出自己的問題時,也會收到很多媽媽的解答和經驗。當母乳媽媽遇到哺乳問題時,最需要的是解決方案。
  • 關於母乳餵養的4個「潛規則」,媽媽知道越早越好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倡導,寶寶一般至少要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能達到2歲的則更佳。但是中國人有自己的體質情況,根據我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和實際情況:母乳餵養最好到寶寶8個月到1歲左右,到孩子6個月的時候逐步給他添加輔食。如果寶寶接受輔食情況良好,也可以推遲斷奶,最晚可以到1歲半。
  • 母乳餵養,不是媽媽一個人的戰鬥
    作為丈夫,孩子的爸爸,你可以參與進去的不止是安慰、陪伴與關心,母乳餵養你也可以代替媽媽的工作,只需一個仿母乳的奶瓶就可以輕易建立爸爸與寶寶的餵養聯繫。其實,在出生半個月後,大多數寶寶都會留意爸爸的嗓音,模仿爸爸的動作。
  • 廣州母乳餵養促進條例今日通過,讓媽媽有尊嚴地母乳餵養
    比如政府在母乳餵養的問題上有沒有宣傳,對母乳捐贈的媽媽有沒有補貼,對社會服務措施、單位有沒有履行監管責任;醫院有沒有推銷奶粉、設置門診教媽媽如何母乳餵養;用人單位有沒有保障職工產假,保障哺乳時間。具體來說有三個抓手,母嬰室、愛心媽媽小屋(單位母嬰設施)、母乳庫。
  • 新手媽媽母乳餵養的正確打開方式
    都想儘可能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健康的母乳這是媽媽的天性也是37度恆溫的愛恰逢本周8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接著來學習下:如何正確母乳餵養提倡新生兒前期餓了就餵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第一個月,每2-3小時餵一次;第二個月,3-4小時餵一次,一晝夜餵8次。
  • 愛博恩響應《廣州母乳餵養促進條例》首個母乳媽媽身心支持公益...
    圍繞目前母乳媽媽及其寶寶在堅持餵養過程中存在的身體和心理需要以及實際困難,廣東省長江公益基金會愛博恩公益基金、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母乳庫、母乳愛志願服務隊聯合發起了首個為母乳媽媽提供切實身心支持的公益行動。這次公益行動的核心主旨,是讓更多的社會公眾以及母乳媽媽身邊親友看見母乳媽媽在餵養過程中遭遇的困難及身心需要,讓更多的母乳媽媽攜手彼此,讓愛點滴傳遞。
  • 母乳餵養的四個錯誤做法,第二個讓很多媽媽自斷母乳
    導語:母乳餵養中的四個錯誤做法,第三個讓很多媽媽自斷母乳文/笑雪育兒思考小倩生完孩子這才三個月,就說自己奶水不夠寶寶吃了,迫不得已就給寶寶添加了代乳品,後面等到她休完產假上班時,六個月的寶寶徹底斷了母乳
  • 母乳餵養路上的「四個攔路虎」!媽媽們準備好了嗎?
    前不久「世界母乳餵養周」已經結束,今年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一直以來大多數人都是支持母乳餵養,從營養價值,再到對媽媽、寶寶的各種好處,這也讓不少還在孕中的媽媽已經暗下決心,以後寶寶出生一定要母乳餵養。
  • 專家手把手示範母乳餵養的6個正確姿勢
    專家手把手示範母乳餵養的6個正確姿勢 2020-05-21 1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知道母乳餵養對媽媽有哪6大好處嗎?卜媽媽
    你知道母乳餵養對媽媽有哪6大好處嗎?2.有利於幫助媽媽降低患病概率①堅持母乳餵養6~24個月哺乳過程中雌激素水平變低,不容易刺激乳房,子宮以及卵巢內的細胞,不易發生癌變可以使媽媽患乳腺癌的概率降低25%;患卵巢和子宮癌的概率降低11%~25%;母乳餵養可以使媽媽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15%。②堅持母乳餵養12個月以上的媽媽a.
  • 母乳餵養好處多!掃清母乳餵養路上5大障礙,做「完美母乳媽媽」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地區母乳餵養率曾經都超過了80%。但最新的情況則讓人有些意外,全國0-6個月嬰兒的純母乳餵養率只有28%!一、母乳餵養路上的5塊「絆腳石」隨著科學育兒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媽媽開始放棄陳舊觀念,母乳餵養重新流行了起來。
  • 母乳餵養VS奶瓶餵養,新手媽媽必看的8個餵養問題
    四、母乳餵養的頻次及注意事項1~3個月齡一般剛出生的小寶寶,24小時內的哺乳次數可達8-12次,甚至更多。大約一周後,餵奶的頻率可以減少到每天5-6次,每隔3-4小時吃一次,母乳餵養的寶寶通常比配方奶餵養的寶寶食量小,但是吃奶次數會相對增多。
  • 初有新生兒,掌握母乳餵養小常識,做個科學哺乳的好媽媽!
    導語:初有新生兒,掌握母乳餵養小常識,做個科學哺乳的好媽媽!產婦生下新生兒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母乳餵養。可是關於母乳餵養的這些小常識,你都了解了嗎?1.儘早開奶進行哺乳。早開奶還可以刺激母體分泌更多乳汁,為後續母乳餵養做好「基礎」。2.讓寶寶喝的第一口就是母乳。在寶寶喝上母乳前,不要讓他喝糖水或者奶粉,這樣雖然可以消除寶寶飢餓感,但是減少了他對母乳的渴望,後面可能不愛吮吸母乳了,造成餵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