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中山七院 黃瑋月、鄭海洋
編輯 | 吳施楠
每年的5月20日,除了是浪漫甜蜜的告白日外,還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是獻給所有哺乳母親與孩子們的節日。
母乳是為寶寶量身定製的營養品,像血液一樣,具有「生物特異性」。世界衛生組織 (WHO) 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倡議:出生最初6個月應進行純母乳餵養, 並堅持母乳餵養24個月或以上。國務院《2011—2020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提出:「積極推行母乳餵養, 並將實現0到6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50%」作為重要目標。
(資料來源:國務院《2011—2020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
雖然這些道理都懂,但很多寶爸寶媽面臨母乳餵養時,經常會感嘆「這些我早就了解過,可理論和現實不一樣啊!」
(「新手媽媽」母乳餵養困難及其發生情況)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講母乳餵養,通過直觀的圖示,教寶爸寶媽正確餵養自己的娃。
5種常用、易學的母乳餵養姿勢
交叉式哺乳
(拍攝:鄭海洋,出鏡:萬英、葉婧雯)
適合吃奶本領還不太強的新生寶寶、早產寶寶,以及其他乳房含接存在困難的寶寶。
橄欖球式哺乳
(拍攝:鄭海洋,出鏡:萬英、葉婧雯)
適合剖宮產術後及雙胞胎同時哺乳。
搖籃式哺乳
(拍攝:鄭海洋,出鏡:萬英、葉婧雯)
最普遍的餵養方法,適合有一定「吃奶經驗」的寶寶。
半躺式哺乳法
(拍攝:鄭海洋,出鏡:萬英、葉婧雯)
被稱作「生物養育法」,哺乳更加輕鬆愉快。
側躺式哺乳
(拍攝:鄭海洋,出鏡:萬英、葉婧雯)
特別適合於媽媽疲憊時。
選擇合適的哺乳姿勢,能提高母乳餵養的成功率。無論各位寶媽們選擇哪種哺乳姿勢,最重要的一點:只有媽媽舒服了,寶寶才能舒服。
掌握正確的含接姿勢
01、把寶寶抱在胸前,腹部正對自己的腹部,寶寶頭和身體呈一條直線,頭貼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
02、嬰兒的下頜貼在乳房上,嘴張大。
03、寶寶的嘴唇包住乳頭和乳暈,寶寶的下嘴唇外翻,嘴上方的乳暈比下方多。
嬰兒慢而深地吸吮,能聽到吞咽聲,表明吸吮有效。哺乳過程注意母嬰互動交流,哺乳完成予拍嗝。
正確的餵養和含接姿勢,可避免乳頭問題和頻繁無效餵養問題。在最初的幾周應按需哺乳,每日不少於8次,讓乳頭得到足夠的刺激,促進乳汁分泌。
如何結束餵養?
從牙齦處中斷吸吮。如果母親想要在結束哺乳前讓嬰兒離開乳房,將洗淨的手指插入嬰兒嘴角墊在上下牙齦之間,溫柔的讓嬰兒離開媽媽的乳房,讓乳頭免於疼痛或創傷。
溫馨提示:母乳餵養的第一個月不推薦使用安撫奶嘴/橡皮奶嘴,必要時用湯匙、杯子或滴管餵養,以免嬰兒產生乳頭錯覺,從而造成餵養困難。
如何判斷母乳量充足?
乳汁足夠的判斷標準:
職場媽媽如何給寶寶哺乳?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職場媽媽需要重返職場,只要注意以下事項,就可以在工作和母乳餵養之間遊刃有餘:
1. 合理安排工作和哺乳時間,確保每天哺乳不少於3次;外出或上班時擠出母乳,以保持母乳的分泌量。
2. 母乳保存方法:母親外出或母乳過多時,可將母乳擠出存放至乾淨容器或特備的「乳袋」,妥善保存在冰箱或冰包中。
3. 如何擠奶,不同溫度下母乳儲存時間可以參考下圖:
條件允許者,亦可選擇合適電動吸奶器。
關於母乳餵養,每一對母嬰所面對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如乳汁不足、乳頭疼痛或皸裂、乳腺炎、嬰兒拒絕乳房等等,需要仔細評估後才能找出原因,並進行個體化指導。
參考文獻:
[1] 凌聰,張靜.母乳餵養困難、離乳原因及影響因素的系統綜述[J].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19,27(03):269-272.
[2] 季丈惠.再說母乳餵養的好處[J].自然與科技,2008(06):5.
[3] 王衛平,孫錕,常力文等.兒科學[M].第九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58-62.
[4] 南希·莫赫巴克爾、邸惠敏.《母乳餵養寶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6月
[5] 李森,孫敏,李曉丹.住院產婦嬰兒餵養態度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2018,19(02):147-149.
[6][美]麗貝卡∙曼內,泌乳顧問核心課程(第三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8:852-854.
轉載自: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