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最後一公裡·思想匯》「供給側改革與新疆機遇」沙龍活動中,演講嘉賓李浩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改革辦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處處長闡述了他對這一議題思考:社會的蓬勃發展帶動供給側也發生變化,而供給側和需求側是共生體,要相互適應和調整;新疆供給側改革核心在轉型調結構,新疆要創新、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最後一公裡》(ID:MqMsMx)記者 孟根傲德 劉博 攝影報導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年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提出後,成為各界熱議的高頻詞。究竟何謂供給側改革?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政府宏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相對的共生體,缺一不可,供給側是戰略布局的一個方向,方向對了就要看結構,改革的對象,就是要調整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轉型調結構。」李浩蕩說。
其中,結構具體包括產業結構、產業裡的行業結構、區域結構、要素的投入結構、經濟的動力結構、收入分配結構,以及環境的影響等。
改革這些結構,就是實施的手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4個全面,全面深化改革是其一,通過改革來調整結構、進行轉型升級、激發經濟活力、分享紅利,這是重大舉措。
破舊立新,通過改革來落實。
為什麼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針對為什麼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浩蕩認為,2007 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僅是表象,供需錯配才是實質,因而需要從供給端著手改革。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有了新常態,發展到了新高度,高端商品消費增多,但同樣突出的是出口增幅和投資力度的下降。
「為什麼以前不下降,現在下降?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李浩蕩說,目前,我國的消費情況並不是下降,而是消費方向發生了變換,國內的基礎消費已經飽和,國民正在向高端消費邁進,同時面臨供需求區域分配不均的現象。
全國都在化解過剩的產能,這是今年改革任務中的一項,也是新疆面臨的問題。傳統老工業區萎靡不振,很多企業的效率在下滑。比如東三省,相對的,一些新興經濟體的新興產業發展的很快,比如重慶。
還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就是海淘的火爆,只2014年,海淘消費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帶動63萬億GDP,如果這一萬億能在境內消費,將會怎樣?
我國前三十年通過刺激需求的「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和出口)帶動了經濟快速發展,經濟是發展了,也帶來了環境、資源等問題,也導致供給側和需求側發展不均衡。
2000年之後,國家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市場投入4萬億元,這4萬億激活了很多傳統產業,但4萬億消耗完之後,問題出現了,我們的產能已經過剩。
在經濟發展中,人們的思想、素質、購買力、需求的變化也是供給側在發生變化。目前有關經濟體制的制度、法規多適於前些年的中國形勢,所以制度上的不健全不完善,需要改革。
新疆怎麼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為今後一個時期新疆經濟工作的重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如何開展?重點抓住哪些關鍵要素?李浩蕩認為,新疆的消費需求側與全國需求側類似,差別在於內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飽和,新疆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及第三產業發展方面仍有空間。
新疆的供給側優勢在於新疆的能源、農業、礦產等原料供應型產業,而這些原材料,並不是中間或者終端產品,這是新疆的供給側和內地發達省市的區別。
換句話說,新疆的資源優勢並沒有發揮出來,這幾年原材料價格下跌,新疆在距離、技術、生產效率等層面佔劣勢,同質化現象嚴重,都是嚴峻的現實。
2015年新疆的第三產業佔45.1%,低於全國平均數50.5%,發達國家75%,說明新疆的第三產業結構調整空間還很大。
產業結構裡的行業結構也不均衡,區域結構地域化明顯,排放結構需調整,要素投入更是核心,綜合新疆的這些現狀,自治區在做好國家要求的同時,也提出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
新疆要延伸產業鏈 、驅動創新鏈、提升價值鏈
比如新疆的電解鋁產量居全國第二,新疆可以從原材料供應延續到中間產品,可以賣鋁棒、鋁材,再往下賣汽車、飛機配件,這樣的價值會成倍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強了,不論是銷往內地或者中亞都更有價值。
在2016年的新疆的經濟工作會上,自治區領導提出了包括農副產品、紡織服裝、化工、裝備製造等七個方面的改革指導意見,關於延伸產業鏈,相關部門也正在制定指導意見,之後會有相關政策紅利下發。
新疆在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的同時,要有效的與投資相結合。目前新疆的投資潛力仍然很大,既有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等方面也有高端出口方面的潛力,結合國家政策,去產能、降成本、去庫存,打組合拳。
比如煤炭方面,作為新疆的區域性經濟,可結合新疆形式,自產自銷,自然淘汰一批不合符規定的企業。
降成本則是在降制度成本上多下功夫,通過節能放權、優惠稅費、降低物流成本等為企業減少行政成本。
關於「最後一公裡·思想匯」
主辦單位:最後一公裡
學術指導單位:新疆黨校、新疆大學、新疆圖書館
首席商會協助:亞歐商會
首席科普合作機構: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
中央媒體支持: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
戰略合作媒體:騰訊網、搜狐網、鳳凰網
首席電視媒體:湖南衛視
首席移動資訊APP:一點資訊、UC瀏覽器
全程視頻直播:光圈直播
首席論壇:天涯社區
新媒體研究機構:新榜
首席自媒體支持:看見
O2O平臺支持:阿里巴巴零售通
全程車輛支持:神州專車
全程場地贊助:新疆西域民間藝術文化研究院
全程飲用水支持:紅牛、提拉圖
全程酒水贊助:新疆鄉都金貝納
首席公益項目合作: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錦麟公益基金會、免費午餐、青螺學堂、老兵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