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人陶哲軒智商高達230,一歲多開始通過兒童劇《芝麻街》自學英文字母,2歲會使用輕便打字機打字,7歲自學微積分,9歲進大學,21歲獲得博士學位,24歲當教授,31歲斬獲數學界諾獎。天才少年的每一個學習歷程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它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高智商的人學習成績一直遙遙領先,霸佔了年級甚至是一個地區的前幾名,是家長嘴裡經常念叨的「別人家的孩子」。
2.英國物理學家霍金是一位高智商的科學家,是研究宇宙和黑洞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智商為160,可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理想,據說他非常喜歡設計高難度的玩具,還曾利用廢棄零部件拼裝出一部電腦。
這類人有一大特點,專注於某一領域,只要是他喜歡上的,就刻苦鑽研,探根究底,在某一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有時即使小學並不優勢的學科,一旦中學喜歡上,往往會有一鳴驚人的表現。
高智商的人在學習上有其先天的優勢,而智商是天生的,普通人很難通過後天的教育提高智商。
心理學在關於智商上有幾個研究結論:
1.智商是天生的。
2.智商和經濟背景社會階層沒有關係,也就是和家庭背景、階層、甚至教育程度都沒有關係。
3.人類還沒有找到任何提高智商的辦法,沒有證據表明教育可以提高智商。
4.高智商和低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長期以來基本是固定的。
絕大多數人的智商都是普普通通的,那麼對於普通學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學習品質才能實現在學習上的成功逆襲呢?
1.認真的學習態度,總結和掌握學習規律
小學考查基礎性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認真的學習態度,掌握每一學科的學習規律。比如語文的規律是從字—詞—句—段—篇—章,從最簡單的漢字拼音開始學習,逐步加大難度,如果孩子只說不寫,說起來頭頭是道,當要寫的時候不是提筆忘字就是總寫錯別字。我們要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良好心態。
有時越是基礎性的知識越不受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在學習態度上存在偏差,父母也錯估了孩子的學業水平。部分孩子常常自我誇耀成績,家長也喜歡炫耀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當說出口的那時起,在學習態度上就已經鬆懈了,這也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了隱患。
2.刻苦專研,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班級裡有部分學生自知條件不足,只能通過後天的勤勉彌補,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在學習上刻苦專研,把基礎知識學得很紮實牢固。即便是小學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但隨著知識的累積,文化素養的逐步提高,這類學生就像是蓄勢待發的毛竹,用前面4年的時間來不斷積蓄力量,為的就是第五年的爆發成長,實現後來居上。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習節奏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的讀書時光佔去了人生的五分之一時間,學習就像是在參加馬拉松比賽,前面跑得太快,人的體能消耗不均,後勁就不足,最終成績就不理想。
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會一會用力過猛,一會就用力過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按照該有的學習節奏,一點一滴慢慢累積,最終取得突破。
我們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勇氣克服困難,迎接挑戰!
我是@銳談教育 ,育人先育己,我和你一起談教育。你認為學生還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學習品質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