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鋼鐵製造大國,為什麼在特種鋼方面長期依賴進口?

2021-01-19 服鳥科技梗

身為一名曾從事金屬成型工藝的技術人員,切身體會的是在特種鋼國產化的道路上,國產特種鋼一直在性能上無法替代進口鋼的無奈和憂慮。

那麼,我國現在的高鐵產業究竟發展得怎樣了?特種鋼產業又到了什麼水平呢?

1949年,中國的鋼產量為16萬噸,僅佔全球鋼鐵產量的0.2%;1979年,中國的鋼產量為3400萬噸,在全球佔比為9%;2009年,中國的年鋼產量為5噸,全球佔比為38%,年產量躍居全球第一;到了2019年,中國的粗鋼總產量為13.4億噸,全球佔比達53.31%,也就是說除中國外所有國家的產鋼量加起來也沒有中國多,這是一個非常傲人的數據。

雖然目前我國的年出口鋼達到8000萬噸,而進口量也達到驚人的2000萬噸。這2000萬噸進口鋼材顯示的是我國在特種鋼材從種類到產量的巨大生產缺口和特種鋼研發技術的嚴重不足。

據2018年的數據,全球特種鋼需求大約1億噸,日本提供20%的產能,德國提供18%的產能,而我國只佔不到5%的產能。所以製造大國對於特種鋼的需求長期依賴進口,包括模具用鋼、高負荷軸承用鋼、高鐵動車的車軸用鋼、大型船用燃氣輪機及大型火力發電從轉子軸用鋼材方面,在鋼鐵大客戶——汽車製造方面也有40%依賴進口。

而基礎產品方面,例如螺絲、螺母、墊片這些緊固件,一噸國產品售價在3500美元左右,而進口一噸緊固件的價格高達9000美元。更不用去比較其他工藝複雜的產品了!目前我國高端品種進口依賴度依舊很高。

從進出口單價來看,2019年我國進口產品平均價格約為出口產品均價的一倍,體現我國依舊是出口中低端產品、進口高端產品為主的格局,也體現了我國特鋼在產品結構上的不足。

受益於政策端支持,特鋼行業向高端發展迎來更大機遇。需求提升,進口下滑,特鋼進口替代趨勢明確。但我國高端品種進口依賴度依舊很高。

但是中國鋼鐵製造業從小到大,從弱變強其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原來90%鐵礦石依賴進口沒有議價能力,遍地鋼鐵企業的低端無序競爭。通過多年的供給側改革,關停中小鋼鐵企業,合併大型鋼鐵企業,避免了無序的競爭內耗同時提升了企業與國外鐵礦石商企的議價能力。質量與產能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有了一定的利潤空間。有了利潤才有了研發的動力。

在高精尖特種鋼材方面,我國目前在持續努力,雖然涉及種類還不多、性能也不夠優越,但是要看到我們已經在研製各種替代進口的產品。中國製造業到現在不過幾十年,從無到有。而隨著產業的逐漸完善,企業投入研究的意願逐步增強,相信在特種鋼的研製上我們也會從弱變強。

例如我們成功地研製了超級鋼,屈服強度突破世界記錄,日本的特種NS110達到1080Mpa,俄羅斯最高的特種鋼材屈服強度可以做到1300Mpa,中國的最新特種鋼達到了2200MPa。最近中國深潛1萬米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的外殼用鋼,以及即將服役的096戰略核潛艇外殼用鋼,都是用這種特種鋼材製作的。

再例如前幾年我們突然被震驚到的原子筆尖用鋼,就這麼個我們天天在用的廉價玩意竟要完全依賴進口?然而在某次會議上中央領導提及這個事情,這件事就成了政治任務,太鋼接下了這個活,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和幾千萬經費就把這個原子筆尖的任務完成了。

自遼寧艦之後,高強度、耐腐蝕的航空母艦用鋼我們也實現了國產化。2019年,中國海軍下餃子,24萬噸34艘軍艦服役,新增的海軍艦艇比中等國家整個國家的艦隊還多,後面都是強大的鋼鐵工業產能和研發技術的支持。

所以,在良性的商業環境下,在充足的研發動力下,我們還是相信國產特種鋼會一步步替代進口鋼並在某天超越德、日這些技術強國。不但實現特種鋼的自給自足,還要把優秀的產品賣到國外去!

相關焦點

  • 中國鋼鐵產量世界第一,卻成鋼材淨進口國,被澳洲抓住軟肋?
    沒有鋼鐵,高樓大廈只是一堆泥瓦;沒有鋼鐵,就沒有車船槍炮  。在國民經濟發展進程中,鋼鐵工業是一切工業化的基礎。  回首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也是從大煉鋼鐵開始的。建國剛開始,中國每年鋼產量只有16萬噸,如今中國鋼鐵行業產量世界第一。從一窮二白到生產狂魔,我們用了60年時間。
  • 鋼材之痛:煉好了筆尖鋼,剃鬚刀片、小螺絲釘命脈仍握在別人手裡
    高端鋼依賴進口、產能嚴重過剩、煉鋼汙染橫行、貿易摩擦重災區……2016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座談會,會上總理說「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原子筆頭上的『圓珠』」。
  • 鋼鐵航母中國寶武年產鋼突破1億噸!中國鋼企問鼎全球第一
    中國首家億噸鋼企的出現,是中國鋼鐵行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縮影。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產量僅15.8萬噸,不足當時世界鋼產量的千分之一。1996年,中國粗鋼產量突破1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大產鋼國。到今年,中國粗鋼產量預計將首次突破10億噸,超過全球粗鋼產量的一半。鋼材自給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缺鐵少鋼,發展到目前大部分鋼材品種的完全自給。
  • 航母專用特種鋼非常難造,全球僅少數國家能造,中國正是其中之一
    國產航母的特種鋼到底有多難做?我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所使用的特種鋼應該是與遼寧艦一脈相傳的,因為其排水排、體積、外觀基本上都與遼寧艦一致。而且遼寧艦的前身是瓦格良號,該航母僅完工了百分之70左右。在大連造船廠肯定會用到特種鋼。
  • 我國高端剃鬚刀刀頭用鋼不再依賴進口
    本報訊(記者王漢傑 通訊員顧玉桎)近日,酒鋼宏興股份公司不鏽鋼分公司(簡稱酒鋼不鏽)打通6Cr13超高碳馬氏體不鏽鋼的生產工藝全流程,打破了我國高端剃鬚刀刀頭用鋼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目前,酒鋼不鏽已累計為國內剃鬚刀生產廠家供應該產品近1000噸。
  • 河北鋼鐵:崛起在世界舞臺 做「世界的河鋼」
    做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鋼鐵企業,從啟動南非鋼鐵項目到控股瑞士德高擁有全球最大的營銷網絡,在董事長於勇的執掌下,河鋼越來越具國際範兒,企業的競爭意識和自信心被充分激起。這個以「振興民族工業,擔當國家角色,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為使命願景的企業,究竟選擇了怎樣的「走出去」方式?其在「走出去」方面的探索和成績,又能給行業帶來哪些有益啟示?筆者為此走進河鋼一探究竟。
  • 中國有廢舊鋼鐵,為什麼很少回收再造好鋼鐵,而是進口高價礦石?
    與此同時,中國的廢舊鋼鐵遍地都是,如果要想回收利用其實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我們寧願高價進口別國的鐵礦石也不太願意利用廢舊鋼鐵,同時也不能自滿自足,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中國的廢鋼鐵都讓小冶煉廠拿去煉地條鋼了,大鋼回收不到。這是一個非常惱火的問題,拿廢舊鋼鐵練地條鋼是國家屢禁不止的事情,因為地條鋼不純,雜質太多,在質量上也難以得到保障,在後續的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 年產10億噸,作為鋼鐵大國,中國為何被澳洲擊中軟肋?
    年產10億噸,位居世界第一 鋼鐵作為工業化基礎原料,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在巨大的作用。自建國以來,我國鋼鐵年產僅16萬噸,到2013年,我國鋼鐵產能突破10億噸,位居世界第一。
  • 【中國科技網】王國棟:把論文寫在祖國的鋼鐵線上
    王國棟院士長期從事鋼鐵材料軋制理論、工藝、自動化方面的應用基礎和工程技術研究,研發出在國際上連創四個第一的新型鋼鐵材料「超級鋼」,攻克了以「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為代表的一批鍛造大國重器的關鍵「卡脖子」技術,取得一系列破解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的成果,相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
  • "原子筆頭"火了還有更牛的環保筆尖有望完全替代進口?
    "原子筆頭"火了 還有更牛的環保筆尖 「太鋼集團終於造出原子筆頭 有望完全替代進口」的消息傳出,朋友圈立即被刷屏,特別是為去產能下的鋼鐵行業乃至中國製造大大提了口氣。記者11日從太鋼集團獲悉,我國不僅首次實現了筆頭鋼的批量生產,而且正在開發更為環保的國際頂尖無鉛筆頭。
  • 山東艦的甲板鋼:高強、耐腐還防彈!性能指標追平美國福特號用鋼
    由於當今世界主要強國都已經裝備了足以毀滅世界的戰略核武器,所以大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已經極低,所以從二戰結束至今,所有的世界衝突都是地區性局部衝突,而大多數情況是中小國家之間(例如中東戰爭、印巴戰爭等),或者強權國家欺凌弱小國家(例如美國入侵伊拉克、阿富汗等),所以弱小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對大國的航母構成威脅。而換句話說,想要擊沉當今航母也絕非易事。
  • 河鋼邯鋼:特種氣體「變身」創效新引擎
    長城網訊(記者 賈芳 趙曉慧 通訊員 吳兆軍 張曉燕)3月21日,河鋼邯鋼氣體廠首批生產的11瓶電光源氣,經過嚴格檢驗後,發貨交付亞洲最大的燈泡製造企業。河鋼邯鋼氣體廠技術專家楊毅坤告訴記者,研製開發這種電光源氣,重點解決了超純原料氣體(7N級)提純技術、潔淨度、加壓技術等難題,選用稱量法配製光源混合氣,並不斷改進自動化控制系統,最終實現混合氣體自動化、批量化配製技術。「首批訂單意味著我們正式進入光源製造新領域,填補了河鋼邯鋼生產電光源氣的歷史空白。」
  • 小鯨產業鏈 輿情|中國特種鋼材行業上中下遊分析
    中國特種鋼材行業上遊分析 中國特種鋼材行業發展成熟,上遊參與主體為原材料供應商,主要為鐵礦企業、鎳土礦企業及煤礦企業,為特種鋼材的生產提供原材料。據頭豹研究院,從經濟體量上分析,中國華東、華中、華南、華北地區是鐵礦石主要消費地區。
  • 鋼鐵行業加快發展 電爐鋼勢在必行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鋼材需求也將逐步回落。不過,短期來看,李新創指出,中國鋼材消耗量仍保持高位徘徊態勢。2020年,在國家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擴大政府投資等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下,建築等鋼鐵下遊主要行業需求增長,拉動鋼材消費量上升。特別是下半年,房地產新開工及施工面積、汽車產量、船舶產量均有所增長,有力支撐了鋼材消費穩定增長。
  • 鋼鐵板塊現在可以布局嗎?
    蘭格鋼鐵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預計2021年內中國鋼鐵及鋼材生產形勢將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進口規模將維持高位;二是價格有望繼續攀升。原因是巴西、印度等鐵礦石生產大國受疫情因素影響,給鐵礦石的供給增加了不確定性。
  • 年產鋼突破1億噸!鋼鐵航母中國寶武問鼎全球第一
    1996年,中國鋼年產量第一次超過1億噸。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時,上海團隊負責製作的鋼鐵花車駛過天安門廣場,全國人民都看得到上頭的醒目字樣:「年產鋼1億噸」「鋼產量世界第一」。  新中國成立伊始,鋼鐵產能就是體現中國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全國鋼產量破億噸時,中國鋼鐵產能的世界佔比從建國初期的0.1%,提升至超過13%,第一次成為世界最大鋼鐵生產國,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舞臺奠定基礎。
  • 鐵礦石價格瘋狂飆升,全球第一大進口國,為何沒有定價權?
    所以說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出口量對我國鐵礦石的進口影響非常大,而我國對於鐵礦石的進口依賴程度太高,並且我國距離巴西、幾內亞灣等地區距離相對更遠,遠洋運輸成本較高。所以導致澳大利亞的鐵礦出口對我國的進口價格影響較大。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為什麼沒有定價權呢?
  • 瓦良格回國之後,「特種鋼」成為最大問題,「鞍鋼人」臨危受命
    目前世界上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個國家能夠製造,很有幸中國也在其中。這也是為何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能夠製造航母。 其次航母在海洋長期浸泡並且和海水發生高度摩擦,同時也要求其鋼材具有超強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
  • 在世界舞臺講述中國鋼鐵故事——河鋼集團打造全球競爭力品牌企業...
    三年來,河鋼重點在管理、技術、人才方面強化「三個支持」;從資金、原料、市場方面突出「三個保障」;堅持「效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個本地化」互利共贏發展理念,僅半年時間,河鋼塞鋼就扭轉了連續7年虧損的局面。如今,河鋼塞鋼成為塞爾維亞就業人數最多的企業和第一大出口企業,80%的產品銷往歐盟和北美地區。
  • 從木頭到特種鋼,遼寧艦甲板讓美國嫉妒
    發展至今,航母仍是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如今,航空母艦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世界各地的遠洋對其他國家施加軍事壓力甚至作戰。而作為一個複雜的海面工程,航母的材料選用卻歷經曲折。事實上,航母的甲板製造是航母製造最大的難點之一。美國和日本是最先製造並擁有航母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