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鼎泰豐傳奇之小籠包18褶「內功」

2020-12-20 一波說

低調的鼎泰豐,以18褶小籠包的嚴謹「內功」,創造了餐飲界傳奇,總是得到來自世界的認可和榮譽,被米其林評為星級餐廳,它到底有什麼管理和傳承秘笈呢?

事實上,二代掌門人楊紀華30年前接過父母開的小籠包店時,只希望能夠養活一家人,哪敢想18褶小籠包會在全世界開160多家分店。

嘗一口,答案盡在其中

鼎泰豐的小籠包

鼎泰豐,是享譽世界的臺灣小籠包專賣店,1972年創辦於中國臺灣,先後在日本、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廣州等地開設分店;1993年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2011年香港鼎泰豐,又被評為米其林一星餐廳,即「值得一去的餐廳」級別,多年以來,張曼玉、成龍等許多名人,都曾為鼎泰豐的座上客。

《華爾街日報》曾評論道:嘗一口,答案盡在其中。

63歲的鼎泰豐二代傳承人、董事長楊紀華,一身整燙筆挺的白襯衫外罩黑背心,和外場員工一樣,嘴角總帶著微笑,每日如三餐般的巡店,雙眼總是銳利地捕捉餐桌及廚房的每一個細節,其實,這和鼎泰豐18褶小籠包嚴謹統一一樣,是成就鼎泰豐餐飲王國的基石。

「我真的很宅,不喜歡玩,叫我放假去什麼陽明山、日月潭,我也不知道怎麼走。每天到店裡看看,就變成我的生活習慣。」穿梭於鼎泰豐臺北101店的楊紀華笑著說:「當然也怕別人覺得,你這個做鼎泰豐的,咋不在店裡,怎麼爬出來玩了?」

鼎泰豐一代創辦人楊秉彝

其實,不光是楊紀華,連他的父親、93歲的鼎泰豐一代創辦人楊秉彝,至今仍時常到店裡巡視,走走看看。

楊秉彝,生於1927年,原籍山西崞縣人,即現在的山西省原平市。1948年,時年24歲的楊秉彝,叩別爹娘,走上顛沛流離的前途。他坐著花蓮號,從上海到臺灣,只為找舅舅尋求謀生之路。在舅舅一家協助下,他在臺灣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叫恆泰豐的油行當送貨員。

由於工作勤快、加上人又忠厚老實,王姓老闆將他提拔管帳兼負責管理店內的進出貨。28歲,楊秉彝又收穫了愛情,同一道在店裡做事的賴盆妹結婚。數年後,老闆因投資失利,受影響的油行一蹶不振,最後只好關閉解散人員。時年31歲的楊秉彝帶著夫人賴盆妹,只好不舍地離開。

日後,夫妻倆自主創業,也在臺北信義路一帶開辦油行,並取名鼎泰豐,和老東家的恆泰豐店號僅一字之差,這也是對恆泰豐王老闆帶有感念之情。另外,當年楊秉彝夫婦是向「鼎美油行」進的油,各取其字,取名「鼎泰豐」。

鼎泰豐招牌

「鼎泰豐」招牌三個字,是民國首席草書大家于右任老先生手墨。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于右任,有舊文人的清高和耿介,一生不貪權,也不愛錢。當年北洋軍閥政府為拉攏他,授予他文虎勳章,可他卻斷然拒絕並嘲諷:「什麼文虎章,你貓也給,狗也給,我看不值一文。

于右任的書法雄奇蒼勁,別樹一幟,求字者絡繹不絕。1958年,楊秉彝託時任監察委員的山西老鄉,向于右任索了一幅為信義店題寫的招牌:「鼎泰豐油行」,至今,這幅字仍懸掛在鼎泰豐信義店的入口處。

時間一晃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罐裝色拉油問世,人們的消費觀念及習慣也改變了,鼎泰豐的油行生意一日比一日差。機緣巧合,山西人本來精於做麵食,聽從復興園」唐老闆建議的楊秉彝,將信義店的一半改為賣小籠包。日後,他們停掉了油品生意,鼎泰豐小籠包的傳奇故事開始了。

事實上,當時有一位老兵很會做小籠包,和楊秉彝商量,能不能在他油行門口擺個攤子,未料他的小籠包生意極好;後來,楊老闆找老兵學藝,最後停了油品生意,專注做起了小籠包。

嚴謹率真,18褶小籠包之鼎泰豐精神

鼎泰豐集團董事長楊紀華(左)

在鼎泰豐,排隊輪候時,有精美的小扇子贈送,結算時,找零的鈔票是新的。經過多年的測量,二代掌門人、鼎泰豐集團董事長楊紀華像製造瑞士鐘錶一樣,精密運作小籠包的品質標準:每個包子重21克(誤差0.2mg),且每粒小籠包皮5克、餡16克、打褶18次,入籠蒸4分鐘上桌。

此時,當年看到一籠熱氣騰騰的鼎泰豐小籠包時,離下單整好5分鐘。其實,連鼎泰豐的火爐蒸煮,也是用電腦系統來監控的。在鼎泰豐,你會發覺,他們的服務「剛剛好」,多一點則過,少一點則顯不足,都是剛剛好的。

2000年,鼎泰豐設中央廚房,並用一套SOP標準。每一個來相求開設的海外分店,鼎泰豐都要求必須去臺灣完成學會完整的製作流程,楊紀華才會點頭授權,一旦日後發現有偏差,就立刻收回。

鼎泰豐楊紀華

二年前,鼎泰豐倫敦店誕生了,這是採用合資模式的,合資一方為鼎泰豐,另一方為新加坡上市公司BreadTalk(麵包新語),且麵包新語是鼎泰豐授權的新加坡代理商。2003年獲得鼎泰豐獨家授權以來,鼎泰豐在新加坡已開始20多家分店。在泰國,鼎泰豐則交予麵包新語代理與經營,2011年首店開張。

麵包新語集團主席郭明忠說,起初是通過設計師宋毅兩人才認識的,當時鼎泰豐已在日本開店,香港店也剛開半年,宋毅日後說:「正是一個對的市場,碰上對的人的決定。」他還如此評價:鼎泰豐楊紀華,是一個「想到要開店,就頭痛的人」,他太重視細節,要開一家店,肯定耗費龐大心神;而麵包物語老闆郭明忠,是一個「想到不開店就頭痛的人」,他對市場需求太敏銳,很難按捺住開連鎖店的衝勁。

優勢互補,也是企業擴張時在關鍵資源運用上的關鍵。

鼎泰豐門店

鼎泰豐創始人楊秉彝,有子女5人,分別為楊美芳、楊紀華、楊國華、楊紀蘭、楊美蘭,目前均投入家族事業,生於1956年的楊紀華,是家中長子。

多少年來,很多人有個疑團:鼎泰豐為什麼不上市呢?

楊紀華說自己把誠實謙虛變成鐵律,是受父親楊秉彝的影響。如今,鼎泰豐版圖遍及全球,楊紀華卻更為謹慎:「我不想隨便開分店,或考慮上市,因為複製一個店真的很難,需要非常多的人才。

楊紀華說,父親從來不會讓我趕快再多開一些店,儘量放手讓我們做,不要太辛苦。他說,父親一直提醒他要謙虛,要有同理心。

20多年前的鼎泰豐,只有一個店,只營業到下午2店;一天,有個客人是下午2點10分才到,一再拜託,但楊紀華就是說沒有了。當時,店裡有位客人,是苗慄消防隊員,他對楊紀華說:「小老闆啊,我從苗慄坐2個小時的車子來,那個客人可能花了一個小時的車程來,只是因為一個紅燈就錯過了,只差幾分鐘就吃不到,心情肯定不好。」

聽完,楊紀華如醍醐灌頂,自己「謙虛」、「同理心」哪裡去?父親的教導拋在腦後?自此,楊紀華明白了一個道理:唯有不忘最初的同理心,才能帶來客人,鼎泰豐才會走得更遠。

鼎泰豐日本門店

早年,鼎泰豐小籠包的師傅都是憑感覺的,太溼加兩瓢粉,幹了多加點水。而促成鼎泰豐走上標準化路子,則與日本店分不開的。1996年,鼎泰豐在日本開了第一間門店。

當時,日本派了3名師傅到臺北受訓,他們對皮、餡料的重量和蒸煮時間的精準度很在意,總是要精確到幾克。正因為如此,楊紀華才一步步摸索,鼎泰豐的小籠包製作也以精準著稱於世。

事實上,楊紀華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司機。1972年,他就讀於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時,放假時不是和同學玩,而是蹲點父親開的鼎泰豐小吃店,學做小籠包。日後,他回憶說,當時店裡師傅晚上打麻將時,也會撥空教他。一次暑假,他到士林豆漿店打工,靠做小籠包,一個半月賺了5000塊錢,這個成就感讓他至今難忘。

由於從小喜歡當司機,服兵役後,他就跑去花園新城開過一陣子遊覽車,還做過交通調度員。日後,鼎泰豐缺人才,無奈之下,楊紀華最終還是選擇回來幫忙。

臺灣企業家,都是活到老做到老的,對於退休一事,楊紀華說那要再等等。已93歲高齡的父親,如今仍常在午間到鼎泰豐信義店用餐,在店裡走走看看。他表示,父子二代人對鼎泰豐的情感和責任,如出一轍。

走過一甲子的鼎泰豐,每個小籠包紮紮實實都是18褶,細心和完美在傳承中延續,傳奇源於細心、嚴謹,更在於責任。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焦點

  • 鼎泰豐:一場小籠包文化的表演
    鼎泰豐全透明作業 記者 陳夢婕 攝如果條件許可,客人特質契合,筆者非常願意到信義路二段的鼎泰豐本店吃飯。因為對筆者而言,鼎泰豐裡的一頓飯,不僅僅是尋常的美食饗宴,更是一場文化表演,一場關於現代臺灣文化的精彩表演。這場表演從排隊入場開始。首先,筆者希望接待的賓客,能夠見識一下鼎泰豐門外的洶湧人潮。
  • 鼎泰豐的秘密
    5克的皮,16克餡,18個褶,多個褶會厚,少個褶會薄,均勻美觀,咬下去汁液從餡料裡伴著特有的蒸香濺出,刺激你的味蕾,這就是鼎泰豐小籠包帶來的近乎完美的饕餮享受。「鼎泰豐」創建於1972年,就像很多餐飲領導品牌一樣,起初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鋪,賣大眾食品小籠蒸包,掌柜楊秉彝同時也身兼夥計招呼客人。
  • 鼎泰豐小籠包背後的「真功夫」
    中式小點心成就全球美味傳奇 ——鼎泰豐小籠包背後的「真功夫」38年前,正是從這裡,鼎泰豐開始經營小籠包與面點生意,在毫無宣傳之下,憑著真材實料積累下美味口碑,逐步展店海外、享譽全球。鼎泰豐早在1993年就被紐約時報評選為全球十大最具特色的餐廳之一,也是唯一入選的華人餐廳。2010年和2011年其香港店更兩度獲得米其林一顆星的評價。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
  • 臺灣:鼎泰豐特色小籠包
    一籠小籠包打天下說起臺灣小籠包,想必首先會想到的就是鼎泰豐。享譽世界的臺灣小籠包專賣店,1972年成立於臺灣,幾十年間,它走過了從創立品牌到蓬勃發展的輝煌歷程,先後在日本、美國、香港、新加坡、上海、廣州、深圳、無錫等地均開有分店。
  • 小籠包配酒,「潮版」鼎泰豐的新玩法
    經過一年多的緊張籌備,鼎泰豐北京太古裡店於近期開業,其最大的亮點是長達8米多的專業調酒吧檯,這也是鼎泰豐大中華地區首家引入「侍酒師」駐店、融入「餐+飲」概念的餐廳。億歐餐飲記者在晚餐時段來到鼎泰豐太古裡店,採訪了全程參與新店籌備的鼎泰豐營運副總遊宗堉。
  • 世界十大美食餐廳"鼎泰豐"登陸天津
    國際在線消息(駐天津記者趙凱 鄭凱 通訊員馬麗) 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的鼎泰豐日前正式開張登陸天津。以小籠包聞名海外的鼎泰豐進入天津這座美食之城讓天津市民多了一個享用美食的選擇,為天津美食地圖錦上添花。   「鼎泰豐」創建於1972年,以特色小籠蒸包起家,目前,在世界有50多家分店,分布在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在上海、北京已設有連鎖店。其西餐的環境、中餐的口味,以及5克的皮、15克的餡、18個褶的標準化小籠包同樣是世界級中餐的代表。
  • 米其林餐廳鼎泰豐的「匠心精神」:對產品和服務的堅持
    鼎泰豐的「微笑服務」     據了解,創始人楊秉彝先生於1958年在臺灣成立了鼎泰豐,自1972年由原來的食用油行轉型小籠包和面點生意後,漸入佳境,開始了小籠包秉承傳統的歷程,如今的鼎泰豐已走出臺灣,走向全球,在日本、美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內地等均開有分店,店鋪超過了百餘家。
  • 米其林餐廳鼎泰豐的「匠心精神」:對產品和服務的堅持_贏商·品牌秀
    1993年鼎泰豐餐廳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在臺灣它已成為中華傳統美食的代表。很多國內外遊客到臺灣必到鼎泰豐,只為一嘗小籠包的美味。許多名人,如梅爾吉普遜、蘇菲瑪索、成龍、鞏俐、宮澤理惠、張曼玉、周星馳等都成為鼎泰豐的座上客。
  • 吃小籠包配雞尾酒?鼎泰豐首家「餐+酒」概念店來了!
    01 「概念店」姍姍來遲,推崇定製化飲酒鼎泰豐以小籠包最為出名,製作要求使用5g的皮、16g的餡、18摺、每個小籠包的誤差不得超過5毫克。憑藉製作精良的小籠包,鼎泰豐從創立走向了輝煌,享譽大江南北。這家門店含有單獨的酒水單,品類較為豐富,包含啤酒、米酒、威士忌、雞尾酒、茶飲、咖啡等產品,其中光雞尾酒就有五六十種,並且菜單中還有小籠包和雞尾酒的打包套餐。其中,茶飲、咖啡可選擇含酒精或非含酒精。
  • 鼎泰豐「東北第一店」緣何「落子」大連
    昨日,享譽世界的鼎泰豐在大連友誼商城為眾多美食家奉上了一屜屜誘人的小籠包。從中國臺灣起步,鼎泰豐現在已走遍世界,在中國大陸已有20多家分店,開在大連的分店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第一店」。這背後,有機緣、有大連友誼商城的努力、更有鼎泰豐董事長韓家宸先生的積極推動。大連之於韓家宸,有多重特殊意義:父親就是大連人,「舌尖上的大連」之於韓家宸,散發著濃厚的家鄉味道。
  • 探店——讓我們一起走進無錫恒隆廣場「鼎泰豐」
    搜鋪網消息:鼎泰豐,一家享譽世界的臺灣小籠包專賣店,1993年曾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餐廳之一。它的美味吸引了各地各界的消費者前來品嘗。其中有著名演員、體育明星、政界名人等等。而這樣享譽盛名的店如今也來到了江蘇無錫。
  • 鼎泰豐美國老店熄燈前美演員為小籠包趕來
    鼎泰豐美國創始店最後營業日充滿懷舊氣氛,好萊塢演員開車橫跨洛杉磯,只為再嘗一口老店小籠包。臺裔居民說,這間店陪伴他大半人生,代表臺灣美食的驕傲。鼎泰豐位在加州亞凱迪亞(Arcadia)的美國第一家店11日營業結束後永久關閉。
  • 鼎泰豐包子傳奇:賣得比普通包子貴30倍 一天卻有19次的翻臺率
    小籠包本是中國江南地區的傳統美食,但使之登上世界舞臺的卻是來自臺灣的楊秉義父子,他們創立的鼎泰豐被稱為「全球第一包」。在各種臺灣旅行攻略中,鼎泰豐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就連影星湯姆克魯斯也專門跑到鼎泰豐101店學習小籠包的製作。一個包子橫掃天下的秘訣是什麼?
  • 品嘗鼎泰豐
    北京鼎泰豐當代店來自於寶島臺灣的鼎泰豐是世界著名的小籠包專賣店。1972年在臺灣成立以來,鼎泰豐先後在日本、美國、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內地等地均有分店。1993年,鼎泰豐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如今,鼎泰豐已經成為小籠包的代表,深受國內外食客的喜愛。特色小籠包是鼎泰豐的招牌菜,也是這裡最受歡迎的一道菜。數多國際名人,包括成龍、鞏俐、蘇菲瑪索和宮澤理惠皆為鼎泰豐的座上客。
  • 臺灣企業鼎泰豐大連友誼商城店教你做大廚
    臺灣企業鼎泰豐大連友誼商城店教你做大廚 2016年05月25日 09:5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 臺灣餐廳鼎泰豐小籠包揚名 勇奪亞洲食神稱號
    美國的美食網站「每日一餐」(The Daily Meal),16日公布該站評選的2013年「亞洲最佳101家餐廳」排行榜,以小籠包名揚天下的臺灣鼎泰豐勇奪第一;而前十名當中,光是北京的餐館就包辦五席。
  • 全球最佳連鎖店 臺灣鼎泰豐小籠包排第二
    中國臺灣網9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旅遊網站近日評選全球最佳的連鎖商店,臺灣鼎泰豐名列第2。來自於臺灣的鼎泰豐在名單中高居第2,CNN認為,鼎泰豐餃子透明的外皮,讓他們可以看透內餡,同時從賣油起家的鼎泰豐,生意可說並非很好,直到1972年,鼎泰豐開始以一半的店面販賣著名的小籠包開始。
  • 封住湯汁美味,正確優雅地吃小籠包總共分幾步?
    小籠包在蘇南、上海、浙江一帶的習慣叫做小籠饅頭、四川叫做小籠包子、武漢叫做蒸包,一般一個蒸籠裡有10個包子,10個包子為一籠,它源於北宋京城開封的灌湯包,南宋時在江南承傳、發展和演變而成。由於小籠包中含有大量湯水,所以吃起來務必要小心。那麼問題來了,正確而優雅地吃小籠包,總共分幾步?
  • 南京首家鼎泰豐終於來了
    很多國內外遊客到中國臺灣必到鼎泰豐,只為一嘗小籠包的美味。許多名人,如梅爾吉普遜、蘇菲瑪索、成龍、鞏俐、宮澤理惠、張曼玉、周星馳等都成為鼎泰豐的座上客。他的故事還被出版社出書、被製片人拍成了電視劇,都從不同角度解讀著鼎泰豐。
  • 每隻小籠包18個褶 知味觀面點大師讓你記起兒時味道
    每隻淨重28.5克,18個褶以上一隻小籠包的匠心圖自網絡1978年,趙杏雲19歲,命運把她跟知味觀牽在了一起。至今,一幹就是近40年。後來的後來,每天下午2點到4點,她有了機會,開始跟著王仁孝師傅學做小籠包。對於杭城的老百姓來說,一口小籠包就是一口杭州味道,鮮肉小籠、蟹粉小籠、蝦仁小籠,豐儉由己,各取所好。而在趙杏雲看來,一隻小籠包的誕生過程,可是頗具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