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家在看病時都曾有遇到這樣的情況:看不懂醫生的字體,常常會懷疑:如此潦草的字,藥劑師會不會拿錯藥,他們又是如何看懂這些「草書」的呢?
首先,由於看病人數較多,而部分藥名中文書寫太過複雜,為節省時間,醫生就只有奮筆疾書,大多時候,許多專業術語會直接用英文、拉丁文等代替。
其次,藥劑師在崗位上也是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許多藥名只要看著筆畫走向便能知曉,且平日也經常與醫生溝通交流,自然深知其字體風格。
而後,部分醫生為杜絕藥方外傳,「草書」也不失為一種「規避風險」的辦法。 隨著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的普及,如今已經很難看到有手寫處方的醫所,但這也代表了某個時間段百姓生活的回憶與寫照。
於此,大家有何見解,歡迎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