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科分科後,非高考科目的教學還是比較新的課題,年級、教師、學生該怎樣有效應對,需要用心研究。我談談個人的看法:
首先,年級領導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合理的安排。
盡力爭取學生學業水平過關應是基本的正確認識。
一方面,學生完成高中學業是上級部門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業水平測試過關順利取得高中畢業證,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才比較完整;還有,多會些不同學科的知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好處,有時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還是必要的。
但是,很多年級領導並沒有這種認識。非高考課目學業水平測試不過關,只影響高中畢業證,不影響高考報名及考試錄取,只要能提高升學率即可。一切從高考升學率出發,才造成了他們對非高考科目的嚴重輕視,甚至幾近放棄!
非高考科目一刀切地每周安排一節課,就是最好的佐證;任課教師的安排也是極其隨意的應付。別說學生能不能學會了,教學的基本內容也很難完成。
能考上大學(專科也算)的學生還好,但總有考不上的吧(普通高中肯定有一批),他們連高中畢業證也沒有的話,高中豈不白讀了嗎?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希望年級能再重視一點,在課時及老師的安排上再用點心思。
其次,任課教師也要有足夠的重視與心理準備。
在這種不利的環境下,要搞好非高考科目的學習極為困難,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沒有足夠的思想重視,不進行更為充分的備課;自我放棄,糊弄過日;達到學業水平測試過關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
當然,要把握好度,不佔用多餘的時間,定位最基本的學科要求也很有必要。
第三,就是學生自己的合理把握。
1,不能放棄。除上面談到的一些原因外,非高考科目的上課時間裡,你也很難不受幹擾自學高考科目,更不可能學好。
2,力爭學好,為高中生活畫上比較圓滿的句號。
3,處理好高考科目與非高考科目的關係。
主次是清楚的,主要精力和時間要用在高考科目上,非高考科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學好些。
如果非高考題科目學業水平測試不過關,還不是很嚴重;萬一高考科目不過關,打擊就是致命的,高考科目學業水平測試不過關是不能按正常科類高考報名的,只能臨時更改科類報名或喪失報名機會。
同時非高考科目學業水平測試一次過關後,就不必再掛念補考事宜,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科目學習中。
最後,我再次呼籲:年級、任課教師、學生,三方一定在各自把握好自己職責的同時協調好,應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