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皮書》中,唐盡其所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世人的偏見

2020-12-13 請先吹泡泡

看這部電影印象深刻的是,託尼本是連黑人工人用過的玻璃杯也直接扔掉的種族主義者,唐極力想甩掉與生俱來的標籤,他不聽黑人音樂、不吃黑人食物,甚至特地疏遠了親人,但發現自己被孤離在了兩邊都難以融入的地帶,他們彼此看不起對方,卻又為對方而改變著,改變了他們的態度,也改變了人們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觀念。

《綠皮書》

影片中其實涉及了許多較為敏感的話題,比起類似題材的影片卻不沉重,喜劇敘事使衝突相對溫柔許多,就像他們一路南下窗外無垠的曠野一樣,我想這也是沒有觀影門檻、能受到大眾歡迎的原因吧。還記得託尼從KFC全家桶中用手抓起炸雞丟給後排的唐,唐學著託尼的樣子把骨頭甩出窗外,那個笑似乎真的能消融堅冰。

《綠皮書》

唐出生在一個受膚色文化影響深重的美國,但是唐不像其他黑人逆來順受任人宰割,唐有不容踐踏的尊嚴,他認為人生而平等,唐將自己從歷史中黑人的圈子脫離,也不被白人圈子所接納,唐是生而孤獨的演奏家。託尼說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是因為他們不敢踏出第一步。唐盡其所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世人的偏見,一路上他被莫名其妙給關進警察局,被無緣無故揍一頓,被要求不準在西裝店試衣西餐廳裡就餐。但唐依舊沒放棄,路漫漫其修遠兮,踏著自己的樂曲走出自己的尊嚴之路,蘇世獨立,橫而不流。一個人的人格優劣,不是取決於人文歷史,不是取決於身家優渥,也不是取決於耳食之言,而是在於他畢生的追求,在於他自我修養尊嚴的高度,一個有勇氣有追求有尊嚴的人必然值得所有人的敬意。

《綠皮書》

即使是令人哀痛的種族歧視問題,這部電影依然用著輕快,平和,詼諧幽默的拍攝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溫暖人心的真實故事,唐.雪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來贏得白人對他的尊重,但他在舞臺上所收穫的掌聲並不能掩蓋在臺下所受到的歧視,他的內心仍然是悲痛交織,作為一個b黑人,再如何努力似乎都無法讓白人以一個正常的角度去對待他,無法跨越有色人種與白人之間那條充滿惡意與冷漠的意識鴻溝。

《綠皮書》

他對自己嚴格要求,用白人所認為的高雅與道德去克制自己,遠離生活,遠離同胞,永遠西裝革履,飲食規律。在白人面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他與黑人也是一樣的格格不入,他對著其他的黑人是完全的陌生甚至疏離,他不會去了解自己同胞們的生活,不願意成為白人眼中的「黑人」,也不願意成為黑人眼中的「黑人」。也許,他只是想成為他自己,一個擁有獨立的人格與尊嚴的普通人,而不是因為膚色就永遠被歧視的「黑人」。最後,雪利不再忍耐白人對自己的歧視,他發現自己就算身處於一個吵亂的黑人酒吧,去輕鬆歡樂的彈奏鋼琴,也好過在一群歧視自己的人面前裝模作樣,他不再接受作為一個黑人他必須被歧視的情狀,他值得任何人的尊重,最值得的就是他自己。

《綠皮書》

沒看電影之前從未感覺到膚色或者說種族會造成如此強烈的差異,更甚至歧視,人的尊嚴在這一刻顯得尤為重要,這種尊嚴是發自內心的,是體面的,是受人敬仰尊重的。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多聰明或者多富有,而是他做的事情是為了大多數人,為了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當他離開最後一場演出的時候,當他在橘鳥酒吧放肆歡笑的時候,當第二個警察說聖誕快樂的時候,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自由,和諧,充滿善意。願世界充滿愛與善意,願生活越來越好。

《綠皮書》

相關焦點

  • 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電影綠皮書BGM背景音樂曲譜分享
    在9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綠皮書》成了最大贏家,斬獲三項大獎,該影片的鋼琴曲非常經典,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綠皮書鋼琴曲名曲譜分享。  《綠皮書》最近被大眾觀眾,因為這部影片的主角人物是有原型的,很多人都很喜歡該影片裡面的鋼琴曲,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 《綠皮書》:用糖紙包裹歧視,你不知道的片裡片外小細節
    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公路劇情片,實際上是靠細節取勝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綠皮書電影裡面,和電影外的各種細節。首先,電影一開始,我們就要注意了,導演耍了一個小心機,綠皮書沒有出場開場演職員表和名片,這很少見。導演在採訪裡面說,這樣做能夠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中,讓我們正忘記正在看電影,讓我們回到1962年的美國。
  • 馬雲爸爸看了三遍的《綠皮書》講的是什麼?
    劇情介紹:上世紀六十年代,黑人鋼琴家唐,因工作需要去種族歧視特別嚴重的南部地區,僱傭了一位白人託尼作為自己的司機兼保鏢。而這個保鏢,原本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主義者,對黑人有著深深的偏見。但託尼內心深處是個善良的白種人,他原本是一個夜店的保安,在夜店倒閉之後,為了照顧好自己家人,不得已匆匆找了一份工作,為了給自己的家人提供生活的保障。經過一番心理掙扎,他最後答應去當一名黑人的保鏢。
  • 綠皮書:從相互偏見、對立,到逐漸理解對方、包容對方,讓人動容
    我剛開始看《綠皮書》的時候當然也有和大家一樣的感受:在種族歧視的社會環境中,兩位主角彼此從偏見到成為摯友的過程中透滿了溫情,這也是讓我反覆刷這部電影的一個原因。但當我刷了超過五遍的時候,我突然有了另外一種感受。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高雅黑人和低俗白人的故事
    暴雨中你也能感覺到他臉上炙熱的淚,爆裂有聲。《綠皮書》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四平八穩的片子,精緻的套路,一路都是能想到的通俗劇情,基本沒有什麼大的起伏,主要看演員,明知道是屢試不爽的美式套路,你還會微微感動,也許這就是好萊塢的能量所在,接下來就帶大家一同走進《綠皮書》的世界!
  • 《綠皮書》:人生而平等
    周末小編看了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叫《綠皮書》,這部電影給了小編很大的啟發,下面給你們分享一下。影片梗概: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叫託尼的白人給一個黑人音樂家唐做司機兼保鏢的故事。唐則是一個技藝高超的音樂家,他素質高愛乾淨,性格穩重,擺脫了底層的黑人社會忍辱負重一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消除人們對黑人的偏見。唐教會了託尼怎麼用好的文筆給妻子寫信,教會了託尼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託尼則教會了唐如何及時享樂,例如手吃炸雞,如何擺脫內心的孤獨,到託尼的家裡過聖誕節。
  • 特評丨《綠皮書》:自我認同與種族歧視的對抗
    社會問題的關心與思考《綠皮書》的敘事線索十分清晰,影片以一個經典好萊塢歌舞片式的場景拉開序幕,音樂元素貫穿其間,但整個影片的定位依然是典型的公路喜劇片類型,講述了一個黑人音樂家與白人司機在巡演過程中遭遇的種種經歷,最終消除偏見,成為好友的故事。
  • 看電影了:《綠皮書》、《樂高大電影2》
    聽、看方法:點標題下面藍色鞍山v教育關注,關注後在菜單欄裡找音視頻1、《綠皮書》(2D)1、《綠皮書》(2D)時間:3月17日17:20(時長:130行程臨近結束,兩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見.    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標註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地點:站前新華影院2樓 1號廳諮詢電話:6060085訂票方式:1、掃下面二維碼購買                2、文末的閱讀原文購買提示:後會收到訂票簡訊,記錄訂票信息。
  • 《綠皮書》:好學生寫的一篇範文
    「綠皮書」就是旅行開始前謝利博士的經紀人塞給託尼的「出行指南」,它指的是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美國發行的一本旅行手冊,全稱是《黑人旅行綠皮書》。託尼依靠「綠皮書」幫謝利博士找到歡迎有色人種的酒店和餐廳,在那些地方黑人不會被羞辱或虐待。這一路上,謝利博士和託尼從互相看不慣,到被對方的才華和性情打動,超越各自的偏見,讓彼此間根深蒂固的差異最後成為相互成就的蹊途。
  • 《綠皮書》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這種孤獨來自於白人社會對黑人的不公平和歧視,也來自與與同膚色同胞的巨大的經濟、文化差異,更源於用實際行動去突破社會階級的不被理解與質疑。在音樂方面的成就背後,是一夜夜的孤獨與酒。永遠用禮貌、高雅的微笑去面對舞臺上的榮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不公待遇。可這種笑容不是不堪一擊的,因為它早已在屈辱的生活中變得呆板僵硬。
  • 輕鬆5步,改變領導對你的偏見,就一支煙的功夫
    不如先打聽一下領導對你有偏見的原因,然後再對症採取措施。知道了原因,你解釋起來會更有力度,忍受起來也會更有策略。總之不會再吃不必要吃的苦,也能更早的改變領導對你看法。否則你會在偏見的困惑和壓迫下,變得對一切都有了牴觸。到時候,再想去改變領導的看法,你一點機會都沒有,而且你也不會特別情願地去改變。
  • 豆瓣評分8.9,看懂了《綠皮書》,也就看懂了當下的美國
    就是因為大環境的不友好,黑人為了生存下來,編輯出了一本"綠皮書",這本書就像是他們的"通關秘籍"。這本綠皮書詳細講述了哪條路黑人可以走,哪個酒店可以住,哪家餐廳能就餐等。不管世人對他是什麼樣的態度,唐都一直秉承著自己孤傲的樣子。酒店不讓他就餐,他選擇取消演出;白人為難他,他從不低頭;即使遭遇了不禮貌的對待,他也能保持平靜如水的狀態,禮貌的離開,而託尼的性格卻與他完全相反。
  • 在對他人的偏見裡,總能看見對自己的愛
    的確,他們不會從自己所在的族裔中選擇出「領袖」,而是更多地選擇非猶太裔的主流白人。然而即使他們認可從主導群體中挑選出班級「領袖」,他們在尋求親密關係時,依然將族裔限制在自己所在的群體之中,這樣能讓他們感到更為舒適。因此,初始的事實是人類群體傾向於彼此疏離。我們不需要將這種傾向歸結為一種群居本能,或者一種「同類意識」,或者偏見。
  • 解讀《美好生活綠皮書》:每一處細小的改變,都朝美好更近一步
    本以為買房成家,終於可以在客廳規劃自己的愛好,沒成想孩子的降臨,讓再大的空間仿佛都不夠用了;一場疫情過後,作為健康消毒過渡站的玄關,空間地位陡升,而自己卻毫無規劃準備......我們每個人對美好生活所抱有的各種憧憬,難道就如此輕易地被現實擊敗嗎?當然不是。
  • 備受爭議,《綠皮書》中到底多少故事是真的?
    正如電影《綠皮書》中描述的那樣,謝利在卡內基音樂廳樓上一個高雅的藝術家公寓裡住了50多年。有時,他也覺得自己被困在城堡的塔裡,希望自己能在下面的音樂廳裡演奏。1955年,他在卡內基舞臺上舉行首次演出,演奏了艾靈頓公爵的《New World A-Comin' 》。以後,每年他都和他的三重唱在那裡演出一次。
  • 能改變自己的,是行動和思維深度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我的人生改變之路和心得。在這裡,也推薦大家參加餘老師的特訓營——特訓營是餘老師的明星產品。餘老師用很接地氣的方式,直播授課,通俗易懂。通過12本書和8節營銷課,教會我如何打造影響力,去成為一個超級個體。
  • 《綠皮書》——雪利博士的人生三色
    《綠皮書》閒敘:前幾天去影院觀看了電影《綠皮書》,一個很尷尬的事就是我一直以為電影的名字叫《綠皮車》,直到看完電影我才發現原來這部電影是叫《綠皮書》。綠色—-在影片中這算不算是黑人的保護色呢?他雖然身處上流社會,有才華、有資源,但他仍然離不開這樣一本看似不起眼的綠皮書,他依然要靠這種綠色保護自己,他依然要用這種綠色去填補他所帶的黑色與他所處的白色之間的巨大空白。不過,主人公並沒有嫌棄自己的黑色,貪戀現在的白色,維持著這白、綠、黑三色凝滯的狀態。
  • 《綠皮書》:黑人與白人形象的錯位,讓觀眾看到了人性最初的溫情
    故事發生地設定在種族歧視問題由來已久的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隨著唐納德和託尼深入到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南部地區,兩人身上各自展現出的白人和黑人形象與傳統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兩個形象錯位的人從彼此不滿到彼此適應並嘗試改變直至最終消除偏見彼此接納,讓觀眾從種族歧視的陰雲中看到了人類平等共處的光芒和人性最初的溫情。
  • 【中文】在對他人的偏見裡,總能看見對自己的愛
    我們並不是抱持著階級偏見,但我們覺得只有在自己的階級內部才能找到舒適和樂趣。而通常人們都能找到足夠多的同一階級、種族、信仰的人,可以與他們一起玩耍、居住、吃飯、結婚。 在工作中,我們更容易面臨不得不與自己的小群體之外的個體打交道的情況。在存在等級的行業或生意中,管理層需要和工人交流,行政人員需要接觸看門人,銷售需要與辦公室文員對接。
  • 綠皮書電影感想—這不是幸福,是悲情生存之書(綠皮書開箱文)
    在餐廳或夜店擔任保全的Tony,早已習慣用拳頭解決問題,不過逞兇鬥狠不可能每次都贏,有妻兒的他也有後顧之憂,跟警察作對更不理智。相較之下,Don Shirley多年來持續忍受白人的找碴或辱罵,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方法,無論是冷處理,或者聯絡有力人士幫忙。Tony Lip: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博士如何能忍受這些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