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遠比想像中強大
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卡耐基經常用這樣一句話來提醒自己:我想贏,我一定能贏,結果我真的贏了。他認為,人一定要給自己積極的暗示,永遠不要懷疑自己。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相信自己,這樣才能給自己的潛能以最大的發展契機。
著名的「瓦倫達心態」最能證明這一點。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絲表演者,卻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次一定會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這樣不斷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瓦倫達的失敗有很大原因就在於他已經開始不相信自己了。
有一位女歌手,第一次登臺演出,內心十分緊張。想到自己馬上就要上場,要面對上千名觀眾時,她的手心都在冒汗。「要是在舞臺上一緊張,忘了歌詞怎麼辦?」越是這麼想,她的心跳得越快,她甚至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就在這時,一位前輩微笑著走過來,隨手把一張小紙條塞到她的手裡,輕聲說道:「這上面寫著你要唱的歌的歌詞,如果你在臺上忘了歌詞,就打開來看。」她握著這張紙條,像握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匆匆地上了臺。正是因為有了那張紙條握在她手心裡,她的心裡踏實了許多,在臺上發揮得很好,博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掌聲。
演唱完後,她高興地走下舞臺,向那位前輩致謝。前輩卻笑著說:「不要謝我,是你自己戰勝了自己,找回了自信。其實,我給你的僅僅是一張白紙,上面什麼也沒寫!」她展開手心裡的紙條,果然,上面什麼都沒寫。她自己竟然憑著握在手心裡的一張白紙順利地渡過了難關,獲得了演出的成功。
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她憑藉著自信,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見,做任何事情,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突破「心障」,才能超越自己。
美國奧蘭多·朗託斯業務推廣公司的總裁潘·朗託斯曾經在一次演說中,詳細講述了她一路圓夢的經過。
多年前,朗託斯是個肥胖、沮喪的家庭主婦,每天要睡上18個小時。一天,她突然覺得自己已經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決心要做些改變。
於是,她開始聆聽一些有關積極向上內容的錄音帶。錄音帶裡說,要每天對自己進行三次肯定。她覺得一天要說上50次才管用。事實上,她也是這麼做的。錄音帶裡說,必須在心裡時常想著一個固定的成功形象,她也全天候照做。她把一張形象健美的明星照片貼在牆上,只是頭部換上自己的照片。她一遍又一遍地在腦海中描繪自己外向、整潔、自信的樣子。一段時間之後,她發現自己和那個形象開始符合了。她也開始做運動,不僅減掉了20公斤的贅肉,而且整個人也變得自信起來。
之後,她找到了一份銷售員的工作。同樣地,她也想像自己成了頂尖的銷售員。經過辛苦的努力,沒過多久,她也辦到了。後來,她決定轉到廣播電臺做銷售,於是她又開始想像自己在某特定的電臺做事。事實上,電臺的經理一再表示電臺裡沒有缺額,也不願見她。但意志力越來越堅定的朗託斯已不再願意接受任何的「NO」。她索性在電臺經理辦公室的正對面搭篷露營,直到這位經理肯見她為止。當然,最終她也得到了那份工作。
就這樣,通過不斷運用積極思想、正面宣言的自我激勵,以及辛勤非凡的努力,朗託斯一直升任為電臺的業務經理。一向不怎麼出色的電臺廣告業績,在她的積極努力之下,竟然傳奇般地整整提升了7倍多。
不到兩年的時間,朗託斯就成為迪士尼旗下夏洛克廣播公司的副總裁。後來,她又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通過朗託斯的經歷,我們看到了自我激勵對一個人的成功有多麼重要。可以說,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受激勵所產生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只要在心中埋下自信的種子,就一定能夠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因此,要想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就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那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內在潛能,從而促使自己登上成功的頂峰。
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也許前面看似阻擋你實現夢想的障礙,正是你在實踐理想的途中所必須經歷的磨鍊與考驗。生命原本就是一場華麗的「探險」,千萬不要急功近利,有夢想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理想。
不瘋魔,不成話
有一對小兄弟,經常跟著他們的父親去放牧。一天,他們躺在草地上,仰望著藍天白雲,突發奇想:要是自己也能長出翅膀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那該多好啊!
這時,一群大雁從他們的頭頂飛過。他們從草地上一躍而起,跟隨著大雁想要「飛」起來,可他們卻怎麼也飛不起來。他們沮喪地問父親,為什麼大雁能飛,而他們不能?
父親肯定地告訴他們:「只要你們想飛,你們就能飛起來。」
「我們想飛,可為什麼還是飛不起來?」
「那是因為你們想得還不夠。」
小兄弟倆信以為真,每天想著如何能夠讓自己「飛」起來。無論酷暑,還是嚴寒,他們從不放棄這個夢想。1903年,經過漫長的歲月,他們的不懈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他們根據風箏和鳥類的飛行原理,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他們終於騰空而起,成功地飛上了藍天。這對小兄弟,就是飛機的發明者——美國的萊特兄弟。
萊特兄弟最終能夠「飛」起來,不僅是因為他們擁有遠大的志向,更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曾放棄,始終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飛起來!
有一個年輕人,他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出色的賽車手。後來,他發現做一名賽車手非常困難,必須具備一定的實力和經濟基礎才行。不過,他並沒有被現實打敗,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選擇了一份工作——在一家農場開車。
業餘時間,他常報名參加一些賽車隊的技能訓練。如果有車賽,他一定會想方設法去參賽。可是由於技術欠佳,他一直沒能取得好名次,不但沒有收入,反而欠下了一筆數目不小的參賽費。雖然現實如此窘迫,但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仍舊堅持練車。
一次,他參加了一場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車賽。當賽程進行到一半時,他的賽車已經位列第三了,這樣看來,他是極有可能衝刺到好名次的,這可能將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
但是,突然間,跑在他前面的兩輛賽車撞到了一起。他迅速轉動方向盤,但由於之前的車速太快了,他撞到了車道旁的牆上。
當他被救出來時,他全身的燒傷面積達40%,手和鼻子傷得最為嚴重。醫生做了整整7個小時的手術,才把他救活。在這次事故中,他儘管保住了性命,但手卻萎縮了。醫生告訴他,以後他再也不能開車了。
這對於常人來說,無異於是「晴天霹靂」。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絕望,依舊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做了植皮手術,為了能恢復手指的靈活性,每天都用手練習不停地抓木條,雖然疼得大汗淋漓,但他依舊堅持。
做完手術後,年輕人又回到了農場,同時,他還繼續練習著賽車。9個月之後,他又參加了一場賽車比賽,但沒能取得好成績,因為他的車在中途意外熄火了。隨後不久,他又參加了一場車賽,這次獲得了第二名。
兩個月之後,他重返上次發生事故的那個賽場,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他最終獲得了250英裡比賽的冠軍。那一刻,他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這個年輕人就是美國頗具傳奇色彩的賽車手——吉米·哈裡波斯。
吉米·哈裡波斯的事跡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與信念,並持之以恆地為之努力,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理想的追求和實現是一個長期奮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不可避免地會「吃苦頭」。如果沒有吃苦耐勞、不懈奮鬥的精神,是不可能實現理想的。奮鬥的過程也是進一步強化理想信念的過程。正是在為了追求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人經受住了考驗,得到了磨鍊,從而變得更加堅定。只有經歷了磨難和在逆境中奮鬥過的人,才更知道理想的可貴,才更能體會信念的力量,也才能擁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所以說,實現理想的普遍法則是:以信念追求理想,以艱辛換取成功!
總之,一定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前行。即便我們走得很慢,但只要一直走下去且方向正確,我們就一定能夠到達夢想的彼岸。就像每一條溪流的水,無論經歷多少艱難險阻,只要不停止前行,就一定會流入海洋。
成功開始於你的想法,圓夢取決於你的行動。只有付出了行動,才能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只想不做,你只能一無所獲。只有行動才能縮短自己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才能讓你擁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