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月亮與六便士》

2020-12-09 秋蟬清飲

其實這句話雖然是在書中看到的,儘管心裡不願意承認,可是現實事殘酷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人。你看到的那些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的人站在社會的頂峰。心有不甘是事實,可是努力不能完全變現也是事實。

只能說有理想是件好事,需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好高騖遠,當心腳沒站穩就掉下去了。

都說理想是需要你的目標長期進行下去的。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的意志力足夠強大。要想克服種種阻礙,需要你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滑行。目標有小有大,唯有實現一個個小目標我們才囊實現自己的大目標。

理想是把雙刃劍,稍有不慎就會脫軌,你的理想承載著許多人的旁敲側擊。命運有時會捉弄我們自己,你的全力付出僅僅只是別人的開始。不得不承認一個人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確實較比常人幸運很多。但不代表我們就沒有了贏得可能。

剛進入校園我們滿懷朝氣鬥志昂揚,學生時代我們常常做著自己的美夢,希望自己大學畢業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站穩世界的腳跟,我要擁有什麼樣的地位,有多少朋友。這些都是過去的你曾經幻想過的。

畢業以後,真正的社會擺在了你們的面前,很現實的問題,你的第一口飯能否決定了你的未來。是把第一口飯作為你的低級還是跳板。我們無法預測。只是理想的很美好,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水準和平臺。卻發現生存是面臨的巨大挑戰。

走過的路中,遇到過好人幫助你,也會遇到哪些能讓你從雲端掉落下來的人。我們需要看著世界的臉色吃飯。顧客成為了你的上帝,你老闆成為了一個能決定你生死的人。不會再有人想學校的老師,同學,包容你所犯的錯誤更多的是需要你自己獨立解決。

我們都知道現實和理想之間有一座橋。任何是沒有捷徑可走,即使能走,路不會走得太穩。你憑藉你的經驗和學歷能力看可以創造楚不一樣的平臺。可是社會不是學校,看的不僅僅是分數。社會是沒有題庫的,沒有模擬演練,只有真槍實戰。

嚴格說,理想經過努力是可以是西安的。但這個夢想不能背離現實太遠。你若能爬得更高是件好事,也要承擔起跌落。有時看似夢想只有一步之遙,有的人終其一生,熬到白頭,所能在走的路也是有限。

但我依舊看好當下的年輕人,有一顆奮發向上的心,若想改變,絕對有可能,只是想要走得有多遠就不僅僅是是努力能完全決定的了。記得毛不易說的那句話:我們都知道實現夢想的人往往靠的不僅是才華,還需要機遇。但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當機遇降臨的時候你能不能把握住才是你所應當具備的能力。相信苦盡甘來,相信夢想的花會綻放。

相關焦點

  • 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最終,他厭倦了文明世界,來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麗島嶼,娶妻生子,與世隔絕,終於創作出了改寫現代藝術史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壁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六便士,多麼小的英國貨幣單位,人們總是在抬頭看向月亮的時候,忘記了腳下的六便士。或許,月亮的六便士,因此得名。
  •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
    生活中也許我們能夠忍受孤獨、寂寞,也能夠忍受謊言甚至背叛,但是卻無法忍受觀念不同,更無法打敗理想不同而產生的背離。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為了名和利,也不是不能容忍對方的缺點,只是簡簡單單地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當一個人決定以藝術家的方式過一生的話,他就無法再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了。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最終,他厭倦了文明世界,來到了南太平洋一座美麗的島嶼,娶妻生子,與世隔絕,終於創作出了改寫現代藝術史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打卡
    作者:英國小說家毛姆一百多年前,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而這句話就可以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當理想和現實有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最終,他在南太平洋的一座美麗小島娶妻生子,與世隔絕,創作出了藝術史的不朽之作;在他患上絕症以後,燒點他的作品,讓傑作化為烏有。剛翻開這本書的導讀,第一句話便是「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夢可是夢境,亦可是夢想,這本書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著自己的夢想。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人生兩種不同的追求,六便士是指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月亮,是使得我們一生不斷尋找、追求的理想。100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簡直可以拿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即使他生活貧苦,疾病纏身,但對夢想依舊執著,最終創作出了不朽之作。可是最後他卻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的決定,讓妻子將房子四壁的壁畫全部燒掉。1.理想與生活真的存在矛盾嗎?
  •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愛情與麵包,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月亮與六便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金融領域已經很成功的人,突然放棄了自己的事業與家庭,半路出家,去實現自己的繪畫理想。隨後,經歷了肉體和心靈的種種痛苦煎熬和奇遇之後,去了大溪地島,與一個土著女子同居,並在那裡畫出了很多震撼人心的畫作。
  • 夜讀|《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書籍簡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
  • 貪心的人:月亮和六便士我都要
    《月亮與六便士》,其實在年初就買了這本書,斷斷續續地看,後來又快忘記裡面的內容。這個星期把它拾起,重新將它完整地閱讀了一遍,好的書,不僅禁得起時間的考驗,也讓人願意一遍又一遍的閱讀,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閱讀年度第一名的警世之作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人世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六便士,有人見星辰。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就如《月亮與六便士》中導讀說的那樣:「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月亮,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
  • 《月亮和六便士》:追夢的生命是一個從「召喚」到「歸程」的圓月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人物原型,講述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突然拋妻棄子,放棄了優渥幸福的生活,遠走巴黎學畫,終於在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在筆端,達到夢想的境界,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故事。
  • 從心理學和哲學角度,解讀《月亮與六便士》中「斯特裡克蘭德」
    抬頭看月亮,還是低頭撿「六便士」?這個舉動,一個象徵著高尚的人生藝術追求,一個比喻愛好金錢的凡人俗事。英國小學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告訴人們,人生需要一次仰望月亮,奔赴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境地,哪怕不顧世俗,哪怕犧牲現實,也在所不惜。
  • 天空皎潔的月亮;地面明晃晃的硬幣;有感,品讀「月亮與六便士」
    三年前已經漫不經心地瀏覽了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那時候大略地翻看,閱讀完後思想沒有任何的波瀾。對小說的主要人物即沒有達到思想上的共鳴,或者說已經達到很厭煩主人公的行為。如今再次重溫小說故事情節,感想已經發生了改變,以新的認知再次解讀,意識增添更多層面的理解。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月亮與六便士》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真的是一個很脫俗的人,他是作者筆下的偉人。人到中年,放棄了安穩舒適的生活,拋棄了處事八面玲瓏的妻子、一雙可愛的兒女,遠離故土,悽苦漂泊在異鄉。他只在乎頭上的月亮,他的理想,畫畫這件事,就是他的全部,這是他最令人欽佩的地方,他一點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饑寒交迫,就連同他造成的悲劇也可以熟視無睹,甚至他完成了的畫作也對他來說也是毫無意義的,他的眼裡就只有畫畫。
  • 撿拾六便士的間隙,也別忘了抬頭看看遠方的月亮
    選擇耽於現實生活總覺得心有不甘,選擇不顧一切追逐理想又無法擺脫現實生活的種種羈絆。能夠放下一切,一意孤行只為實現理想而活著的人,少之又少。英國作家毛姆筆下就有這樣一個人,為了追求藝術理想,與世俗觀念背道而馳,飽嘗身體上的煎熬和精神上的折磨,最終成為一名自成一格的畫家。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沒有夢想的人是失去靈魂的,當一個人,願意為自己的夢想放棄自己原來安逸的生活,那他一定很勇敢。《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 《月亮與六便士》:即使生活把自己的稜角磨平,但你要做自己
    」 ,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所以二戰期間,於1919年發表《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的原型是生平落魄,死後備受矚目的法國著名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當時是與塞尚、梵谷齊名。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名證券經紀人,他追求和嚮往自由,為了追逐繪畫理想,掙脫世俗羈絆,實現鳳凰烈磐的過程,這具有典型的存在主義精神。
  • 當《解憂雜貨店》遇上《月亮與六便士》
    而對於做出奮不顧身行為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究竟為何會做那樣的決定,他只知道他非那樣做不可。《月亮與六便士》文中有「我」,但「我」在描述斯特裡克蘭其人時則是起著旁觀者的作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中,譯者李繼宏在導讀裡提出他不認可很多人把《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當初斯特裡克蘭的看法,並闡述了他的理由。但作為一個只看過毛姆這一本書的人,不了解毛姆的人生經歷,只讀了牽線的兩遍,不做高深研究,我還是決定把主人公當作是斯特裡克蘭。這也方便與更多初看者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