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豆瓣閱讀年度第一名的警世之作

2020-12-22 日漫社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人世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六便士,有人見星辰。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就如《月亮與六便士》中導讀說的那樣:「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月亮,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

一百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寫下一句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

我想用這句話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在合適不過。

人生恍如隔世,不如讓我們枕著月亮。

全書五十八章,因為一些原因我花費了不少時間才間接性的讀完,全書很簡單,就是作者用一個旁白者的身份講述了一個原本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債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那被世人看來荒謬的一生。

斯特裡克蘭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一個美麗的妻子,一個兒子,乾淨、健康、端正。一個女兒,溫柔,平和,沉著。

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斯特裡克蘭突然有一天拋棄了所有連招呼都不打一聲一個人遠走他鄉從倫敦去了巴黎。

他在巴黎窮困潦倒,甚至一天只能靠一個麵包生活。

他勾引朋友的妻子,導致她自殺,當然這些我感覺是那個妻子自己喜歡斯特裡克蘭的,雖然斯特裡克蘭對她愛答不理。

他對家人、朋友和一心愛著他的人都非常殘忍冷酷,對世俗的一切都表現的冷嘲熱諷,桀驁不馴,同時他也對藝術有著一種本能,無法抗拒的追求。終於他厭倦了這個世界,來到一個南太平洋中的一個美麗島嶼,娶妻生子,與世隔絕。

在彌留之際,他終於畫出了自己用一生都在追求的那幅畫:四面牆上,從地板到天花板,一幅幅奇特的、精心繪製的圖畫鋪展開來,那種奇妙、神秘,簡直難以形容。庫特拉斯(一個醫生)幾乎屏住了呼吸。一種難以理解、無法參透的感情攫住了他。他感覺,這種敬畏和欣喜,就像一個人看到開天闢地時懷著的那種敬畏和欣喜,這壁畫巨大無比,既耽於肉慾,又充滿激情。同時,也包含某種恐怖,讓他看著十分害怕。

不過這幅巨作在文章中被斯特裡克蘭的妻子阿塔給一把火燒了。這也是他在身患絕症後叮囑自己的這個土著妻子的。

(這幅畫是借用高更的巔峰之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這幅畫對高更有非凡的意義,也更有代表性,所以作者才會選擇這一幅畫來安排斯特裡克蘭的最終命運。)

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

通讀這篇小說就會發現,這裡面既沒有出現月亮,也沒有六便士,小說的名字完全信手拈來。

這本書一出版,就被理解成是理想和現實的衝突。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象徵世俗生活。就像這本書一直在凸顯的一個主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藝術和生活的矛盾,自然與社會的反差。

《月亮與六便士》作者毛姆一生推崇自由,推崇人的自然天性,就像他在第四十四章中寫道:生活,不過是一場混亂,充滿了種種荒謬和汙穢,只能引人發笑,未免樂極生悲。恐怕這也是他創作這一本書的理由吧。

這部書對於愛情的描寫也俯拾即是,在書中斯特裡克蘭是一種觀點:我不需要愛情,這是人性的弱點。而女人卻把愛情看的很重,甚至相信這就是生活的全部。實際上,這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毛姆對於愛情的描寫道出了愛的虛幻和真實,同時也嘲諷了大多數男人和女人的愛情觀。就像書中「我」的好朋友,德克·斯特洛夫。

毛姆對於人類感情的分析,既不是以往的道德審判,也不是現代派的非理性表達,而是用了一種富有啟迪性的價值分析。貼切生活又有洞察力。

書中的衝突不僅僅是理想和現實、藝術和生活、社會和自我、感情與理智的衝突,這本書其實還隱藏著更為深層的精神追求:

什麼是生活?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些答案沒有人能夠告訴你,需要你滿懷勇氣,像小說主人公那樣拋棄一切,用整個靈魂來探索。

這是一部警世小說,人生如夢,你是一樣枕著月亮還是枕著六便士?有人渴望名聲,有人渴望名利,很多人希望名利雙收,但大部分人還是按部就班,或者平庸乏味的生活。也有人忽然如夢驚醒,一骨碌爬起來去尋找真正有價值的生活。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取自《月亮與六便士》第五十章: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怎麼能叫作賤自己?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個漂亮的妻子就算成功?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我是帶你看好書,謝謝。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月亮與六便士》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真的是一個很脫俗的人,他是作者筆下的偉人。人到中年,放棄了安穩舒適的生活,拋棄了處事八面玲瓏的妻子、一雙可愛的兒女,遠離故土,悽苦漂泊在異鄉。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打卡
    作者:英國小說家毛姆一百多年前,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而這句話就可以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當理想和現實有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最終,他在南太平洋的一座美麗小島娶妻生子,與世隔絕,創作出了藝術史的不朽之作;在他患上絕症以後,燒點他的作品,讓傑作化為烏有。剛翻開這本書的導讀,第一句話便是「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夢可是夢境,亦可是夢想,這本書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著自己的夢想。
  • 撿拾六便士的間隙,也別忘了抬頭看看遠方的月亮
    這個人就是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一個拒絕身體舒適,為了心中所愛,撞見厄運也在所不惜的人。他放棄倫敦上流社會的生活,拋棄妻子和孩子,四十歲開始學習繪畫,住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自我流放到南太平洋小島大溪地,雙目失明病逝於原始森林的小木屋,他像瘋子一樣,只為追逐自己兒時想當畫家的理想。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當對這一切都厭倦之時,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前往一座島嶼,繼續追求心中的美。即使他生活貧苦,疾病纏身,但對夢想依舊執著,最終創作出了不朽之作。可是最後他卻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的決定,讓妻子將房子四壁的壁畫全部燒掉。1.理想與生活真的存在矛盾嗎?
  •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
    可見寶玉對寶釵根本就無非分之想,更討厭她勸自己追求仕途經濟。或許人性本來就是相通的,地球本來也是圓的,所以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裡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也是如此,甚至結局都有些相似。寶玉是拋棄了嬌妻薛寶釵當了和尚,他是告別了糟糠之妻,去追求自己所謂的理想。
  • 月亮與六便士之中文名翻譯
    moon以及sixpence很簡單,肯定譯成月亮、六便士,關鍵是如何翻譯and,是「和」好呢?還是「與」好?在我看來,百分百是「與」好。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漢語裡,「和"說明兩者的關係比較親近,"與"說明兩者的關係比較疏遠。舉個例子,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吃飯,我與我的家人在一起吃飯。"和"有和氣的意思,所以和說明關係親密。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吃飯,讀起來很自然。
  • 人生如夢,你希望枕著月亮還是六便士?
    >選定閱讀《月亮與六便士》,還得從一位朋友說起。讀這本書是他的推薦,在閱讀過程中,你仿佛就看到了他的影子,更能體會和理解他的生活了。起初看到「月亮與六便士」書名的時候,以為書中會講有關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但當你通讀完,它們並沒有出現,反而是小說的主題證明了這一點。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來自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對毛姆的《人性的枷鎖》長篇小說的書評。它是這樣說的,「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最終,他厭倦了文明世界,來到了南太平洋一座美麗的島嶼,娶妻生子,與世隔絕,終於創作出了改寫現代藝術史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人生兩種不同的追求,六便士是指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月亮,是使得我們一生不斷尋找、追求的理想。100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簡直可以拿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
  • 《月亮和六便士》:如果人生能重來,你敢不敢只讓自己活得痛快?
    上面這個男人,就是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裡克夫。令人詫異的是,在臨死之前,男人竟然要求妻子,把所有心愛的畫作全部燒掉,才肯撒手人寰……故事中的主人公,叫斯特裡克蘭,而這部小說的原型,據說是著名的印象派作家,高更。高更本人的經歷,比書中的斯特裡克蘭,更加傳奇。
  • 《月亮和六便士》:追夢的生命是一個從「召喚」到「歸程」的圓月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塑造了一個「不去彎腰撿地上的六便士,而去追求天上的月亮」的天才畫家斯特裡克蘭的形象,解釋了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的矛盾,以及肉體對靈魂的束縛。《月亮和六便士》是對人生價值的審視和人性的剖析,並不是否定一種或肯定一種生活方式的作品。
  • 天空皎潔的月亮;地面明晃晃的硬幣;有感,品讀「月亮與六便士」
    感悟生活,營造心靈家園,從閱讀開始。三年前已經漫不經心地瀏覽了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那時候大略地翻看,閱讀完後思想沒有任何的波瀾。對小說的主要人物即沒有達到思想上的共鳴,或者說已經達到很厭煩主人公的行為。如今再次重溫小說故事情節,感想已經發生了改變,以新的認知再次解讀,意識增添更多層面的理解。
  • 《月亮與六便士》經典語錄25句,句句入木三分
    豆瓣讀書上超過萬人點評,各個版本的評分都超過了8.8分。這本書就是影響了幾代人的《月亮與六便士》,至今依舊霸佔著各種暢銷榜的前十,100年來,它被翻譯成了60多種語言,在100多個國家賣出了7000萬冊!《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一個家庭美滿工作穩定的四十歲男人為了實現繪畫的夢想而拋妻棄子離家出走,最終在一座美麗的島嶼上找到了心中的「月亮」,度過餘生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10段經典語錄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據說整體題材是來源於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一直以來,對《月亮與六便士》的爭執不斷,有不少資深文化人都認為這並不是一部可以與其他一流偉大文學作品比肩的作品,充其量只能是算作二流文學作品中的最高等級。
  • 大碗的讀書分享之《月亮與六便士》摘抄 一
    今晚拍的月亮①: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是我特別喜歡的一本書,在書中我可以探測自己對理想和現實的看法,發現自己能否取捨,懂得了許多道理。今天是語錄摘抄的第一期,其中句子分析中也包含了很多我的想法和觀念,剩下我還有特別多喜歡的句子,希望能夠分享給大家,與大家一起交流溝通。分享我們在讀書中的想法和問題。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會繼續分析。
  • 當《解憂雜貨店》遇上《月亮與六便士》
    師弟寄來《解憂雜貨店》,恰逢《月亮與六便士》看到四十多章。西西弗書店推出的新版本封面甚為喜歡,但翻譯方面卻並無驚喜,個人感覺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月亮與六便士》文中有「我」,但「我」在描述斯特裡克蘭其人時則是起著旁觀者的作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中,譯者李繼宏在導讀裡提出他不認可很多人把《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當初斯特裡克蘭的看法,並闡述了他的理由。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只要堅守我們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純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華,心就會安靜下來。但毫無疑問,斯特裡克蘭能義無反顧地選擇月亮。我們卻不得不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間抉擇、徘徊,我們確實很難做到斯特裡克蘭那樣純粹,我們被現實包圍,努力生活。考一個好大學,考研,找工作,晉級,十一點半搶最後一趟末班車回家,回家倒頭就睡,明天又是一模一樣的循環。
  • 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打開百家號想寫點東西,可是又不知從何處寫起,尷尬……順手拿起一本書,正是前段時剛買的《月亮與六便士》就看了起來。我看書有個習慣就是從後邊看起的。於是翻到了譯後記: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書名月亮與六便士,但全篇小說既沒有出現月亮,也沒有六便士。純粹是作者信手拈來的。
  •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我願做你忠實的傾聽者////也願做你心靈的依靠//月亮與六便士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最終,他厭倦了文明世界,來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麗島嶼,娶妻生子,與世隔絕,終於創作出了改寫現代藝術史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壁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六便士,多麼小的英國貨幣單位,人們總是在抬頭看向月亮的時候,忘記了腳下的六便士。或許,月亮的六便士,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