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2020-12-18 瑞雪玩手工

時至今日,斯特裡克蘭依然以我們崇敬的形象屹立於世界,因為他的精神永不滅,對藝術的追求、對現實的反抗精神依然激勵著欲望都市裡的每一個人。

「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不同的社會,不同的年代,卻有相同的境遇和感受,這是就是文學的力量。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依然時時處於被社會綁架的位置,覺得不被人理解,覺得世界冷漠得可怕,可是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可能無法成為斯特裡克蘭,可是我們可以欣賞他,和他一樣永遠追求美。只要堅守我們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純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華,心就會安靜下來。

但毫無疑問,斯特裡克蘭能義無反顧地選擇月亮。我們卻不得不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間抉擇、徘徊,我們確實很難做到斯特裡克蘭那樣純粹,我們被現實包圍,努力生活。考一個好大學,考研,找工作,晉級,十一點半搶最後一趟末班車回家,回家倒頭就睡,明天又是一模一樣的循環。

就算我們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可是我們仍然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利,選擇自己的工作、孤身一人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做著不被人看好的事,以為自己追著月亮跑很勇敢,不料卻被現實碾壓成灰。但是,你知道這一切都值得。

於是辛苦的加班之後,獎勵自己周末和喜歡的人一起去看看夕陽;勞累了一天之後,悠然地放一首音樂,看完一本書;偶爾逃出家庭,和愛人來一次旅行;拿自己的工資,給自己報一個興趣班;又或許是在自媒體爆炸的時代,堅持更新自己最初的公眾號……

幸福是什麼,取決於你對生活的態度,月亮在你眼裡是怎樣的,也取決於自己。忙忙碌碌一天後,對明天依然有期待,內心覺得充實豐滿,你知道,你走的每一步,都離月亮越來越近。

我認識的一個學姐,雙一流大學畢業,又考了985的研究生,當時她在華為公司實習,實習結束華為願意讓她轉正,工資足夠她在上海過著小資生活。可是她拒絕了,她回到了那個貧困的小鎮,在政府基層工作,一個月拿幾千塊錢的工資。我們覺得她傻,覺得她大材小用委屈自己,曾經的高中老師問她:「那你曾經拼命讀書有什麼意義?」學姐說:「讀書本身就很有意義。」其實她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她也不覺得所有人都想拼命在大城市紮根,考研究生就只是因為沒讀過研究生,想去體驗下研究生的生活,現在父母已老,弟弟尚在讀高中,她想回來陪陪家人。

周末的時候,我看見學姐開車載著他們一家人出去燒烤,她說今天特別開心。我經常看見學姐的朋友圈發些花花草草,陽臺上滿是盛開的鮮花,被她照料得很好。她的家鄉也越來越好,我知道,這肯定有她一份努力在其中。學姐很幸福,她過得透亮且充實,一直都很明白心中的月亮是什麼。生活啊,流言蜚語太多,從來都只有你說了算。

如果我們嚮往簡單幸福的生活,那就大膽放下功與名,像《小森林》裡的女孩一樣,認真對待每一份食物和陽光;如果我們追求自身價值的體現,那就努力向前衝,用青春的姿態博取一個美好的未來。世俗的框架太多,被規定的幸福太多,每個人都在告訴我們什麼是幸福,大量的信息衝擊我們的頭腦,給我們種種行為貼上標籤,好像不這麼做,不符合大眾,就是不對,就是怪異的。但每一種生活方式都不應該被詆毀,幸福從來都是只藏在我們心底。

故事的最後是斯特裡克蘭離開巴黎,去了人跡罕至的南太平洋島嶼,娶了土著姑娘愛塔為妻,與世隔絕,創下了不朽之作,臨死前,他讓妻子一把火燒掉一切……人生如夢,灰飛煙滅。他已經帶著他最珍貴的東西——自由與創作,其他的又何足掛齒……

斯特裡克蘭走了,卻也永遠活著。也許一個秋風沉醉的晚上,我們搖搖晃晃走在路上,滿地的六便士讓我們驚喜不已,別忘了,抬頭看一看,是因為月亮,這一切才得以照亮。

心,又晶瑩澎湃起來了……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人生兩種不同的追求,六便士是指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月亮,是使得我們一生不斷尋找、追求的理想。100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簡直可以拿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曾懷揣夢想,當你讀這本書時會不會有這樣的幻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和查爾斯·斯特裡克蘭一樣,為了夢想而不顧一切,只要自己也一樣執著就可以實現夢想。當生活與理想發生相衝突時,可以堅決地、果敢地選擇心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毅然摒棄他們所認為的低俗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人生如夢,你希望枕著月亮還是六便士?
    選定閱讀《月亮與六便士》,還得從一位朋友說起。起初看到「月亮與六便士」書名的時候,以為書中會講有關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但當你通讀完,它們並沒有出現,反而是小說的主題證明了這一點。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來自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對毛姆的《人性的枷鎖》長篇小說的書評。它是這樣說的,「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毛姆喜歡這個說法,所以就有了這一書名。
  •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打卡
    作者:英國小說家毛姆一百多年前,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而這句話就可以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當理想和現實有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剛翻開這本書的導讀,第一句話便是「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夢可是夢境,亦可是夢想,這本書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著自己的夢想。書中寫到「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何嘗不是呢?我們活在當下,不得不去考慮他人的想法,不得不去顧及他人的感受。
  • 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今天是周日,所以可以懶洋洋的過日子。打開百家號想寫點東西,可是又不知從何處寫起,尷尬……順手拿起一本書,正是前段時剛買的《月亮與六便士》就看了起來。我看書有個習慣就是從後邊看起的。於是翻到了譯後記: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閱讀年度第一名的警世之作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人世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六便士,有人見星辰。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就如《月亮與六便士》中導讀說的那樣:「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月亮,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
  • 月亮與六便士|關於夢想與現實的那些事兒(值得思考)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月亮照亮?」捧書入手,兩行文字映入眼帘,心中也畫出了那個問號,夢想與現實想來是兩難,是你,應何選?在這個社會裡,人總是不停地忙碌著,忙著去抓取便士的微光,卻少有抬頭看頭頂的月光,又或許如斯特裡克蘭般一味追求心中所念,在現實中又是那麼不切合實際的。書中對生活的描述是這樣的「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怎麼能叫作踐自己?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個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
  • 當《解憂雜貨店》遇上《月亮與六便士》
    浙江文藝出版社版本 | 譯者:徐淳剛正文後「譯後記 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又發揮了如同畫上圓滿句號的作用。《月亮與六便士》文中有「我」,但「我」在描述斯特裡克蘭其人時則是起著旁觀者的作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中,譯者李繼宏在導讀裡提出他不認可很多人把《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當初斯特裡克蘭的看法,並闡述了他的理由。
  •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
    生活中也許我們能夠忍受孤獨、寂寞,也能夠忍受謊言甚至背叛,但是卻無法忍受觀念不同,更無法打敗理想不同而產生的背離。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為了名和利,也不是不能容忍對方的缺點,只是簡簡單單地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 貪心的人:月亮和六便士我都要
    《月亮與六便士》,其實在年初就買了這本書,斷斷續續地看,後來又快忘記裡面的內容。這個星期把它拾起,重新將它完整地閱讀了一遍,好的書,不僅禁得起時間的考驗,也讓人願意一遍又一遍的閱讀,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
  • 六便士代表物質需要,月亮代表精神追求,如果可以誰不想只看月亮
    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書中對月亮這樣的字眼隻字未提,讀著讀著就明白了,六便士便是物質生活,月亮是一種擺脫了六便士的精神世界。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有著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按照平常既定的軌跡,他會這樣一直安靜地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拋妻棄子。他離家的時候,我覺著他是個自私的,沒有責任感的人。
  • 100年的《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這一生,到底該如何度過?
    作為一部風靡世界、雅俗共賞的作品,對這部作品當然可以有各種解讀,但是回到100年前這部作品誕生的那一刻,毛姆究竟想在這本書表達什麼核心思想呢?想理解《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需要先去窺探一下毛姆這一生中的「元作品」。莫言曾經說過,一個作家一生中的所有作品本質上都寫的是同一個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之中文名翻譯
    moon以及sixpence很簡單,肯定譯成月亮、六便士,關鍵是如何翻譯and,是「和」好呢?還是「與」好?在我看來,百分百是「與」好。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漢語裡,「和"說明兩者的關係比較親近,"與"說明兩者的關係比較疏遠。舉個例子,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吃飯,我與我的家人在一起吃飯。"和"有和氣的意思,所以和說明關係親密。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吃飯,讀起來很自然。
  • 月亮和六便士
  • 【書籍推薦】「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夢想與現實,如若讓你選擇,你會傾向於哪方?慶幸在高中的語文課上我能通過《一本好書》節目燃起對《月亮與六便士》的興趣,從而對這本書書有了最初步的認知。現在再一次讀它,卻有了不一樣的所思所感。「人生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男主人公捨棄了家庭、親人、榮華富貴、所擁有的一切一切,只為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畫畫。
  • 宏觀| 民間借貸:面對「月亮與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百年世界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描繪了銀行家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就在此時,他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臨死之前,他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作品字裡行間無時無刻不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做著取捨,是追求心中那崇高的月亮,還是苟且在卑微的六便士溫飽的生活裡?近些年來,民間借貸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每每提及,總是伴隨著風險、違約、跑路、維權等負面詞彙,傷害了很多投資人的利益,也在廣大百姓中造成了不良影響。
  •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六便士,多麼小的英國貨幣單位,人們總是在抬頭看向月亮的時候,忘記了腳下的六便士。或許,月亮的六便士,因此得名。毛姆少有的書寫人性的創作大師,二戰時期,一個十歲的孤兒,後來做過間諜,貧民區的產婦見習醫生,演員,他喜歡男人,也向女人求過婚,就是這樣經歷過一切的人,把這人世間看得透透的。那時我還沒意識到一個人的性格是極其複雜的。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