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書中對月亮這樣的字眼隻字未提,讀著讀著就明白了,六便士便是物質生活,月亮是一種擺脫了六便士的精神世界。
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有著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按照平常既定的軌跡,他會這樣一直安靜地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拋妻棄子。他離家的時候,我覺著他是個自私的,沒有責任感的人。
隨著事情的發展才知道畫畫是他兒時的夢想,夢想的種子在他四十歲的時候開始發芽,不停的生長,他只是去實現他的夢想,他看著很老實,但內心對夢想又是如此狂熱,這應該就是人性的複雜,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
一個人可以有很多面,老實的同時也狡詐,善良的同時也可惡,高尚的同時也卑鄙,看到多面的人性後就能理解一些人和事,不再從單一角度去了解一個人,也不會因為一件事就討厭一個人。
思特裡克蘭德離家之後,過著落魄的生活,但他沒有放棄畫畫,他一路上都有人幫助,最後因麻風病離世,帶著他的作品一起離開。施特略夫是個心善的好人,他的那種好很容易給別人帶來負擔,超過了一個度。
他很寬容大度,思特裡克蘭德和他太太在一起後,還為他太太考慮是否過得好,把房子留給思特裡克蘭德和他太太,可是思特裡克蘭德和施特略夫太太好景不長,最後施特略夫太太自殺。
思特裡克蘭德最後和愛塔相愛,思特裡克蘭德的太太和施特略夫太太都對思特裡克蘭德有很強的控制欲,總是束縛他,而他又是個嚮往自由的人,自然不樂意和她們在一起,愛塔截然不同,她不會幹涉思特裡克蘭德,她會尊重他的意願,不會強迫他做事,兩個人在相處過程中應該給彼此留一點空間,不要事事都幹擾。
思特裡克蘭德最後完成了自己的畫,也達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標,他想把事物的本質記錄下來,他做了讓人不解的事,舒適的日子不過,非要過貧苦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擁有自己的個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出自己,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
在別人看來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問題,與他們想的大相逕庭,然而對自己來說是最好的,也是有意義的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也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找到屬於生活的美,沒有轟轟烈烈的生活,簡單平靜的生活也很美。
有的人願意過著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安穩生活;有的人樂於冒險,不甘平凡,這些都沒關係,就像毛姆書中所說,這一切都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思特裡克蘭德的選擇可能大多數人一生也不會面對,放棄優渥的物質生活,一頭扎進追求精神追求的世界,即便時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即便要忍受各色人等的白眼和嘲笑。這便是六便士和天上的月亮之間的選擇。
毛姆的書,就像是一個縮小版的世界,每次讀他的書都好像置身其中。《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簡單來說就是描寫了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從一個風光無限的證券經紀人,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拋妻棄子放棄金錢和地位跑去巴黎去畫畫的故事。
思特裡克蘭德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最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伊甸園——塔西提島,和自己的愛人愛塔,過著那種與世隔絕的幸福生活。思特裡克蘭德空閒了就畫點畫,正因為他的這份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才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
在佩服思特裡克蘭德打破自己舒服安逸的圈子去追夢。其實,如果芸芸眾生都在追求自己的月亮,突然有一個人去尋找自己的六便士,大概會有一批人來歌頌和讚美他。其實我們並不是在讚美那個追夢者,我們更多的是讚美那些打破常規,走出墨守成規生活狀態的人。
雖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如果我們在合乎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適當的打破一切常規。你會發現自己的世界除了方和圓之外,還有其他多姿多彩的圖案。但是我們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去打破常規。所以我們佩服思特裡克蘭德這個為夢想拋棄一切的人。
作為普通人,我把人生分為幾個境界。一個是解決六便士,這是生存之道。二是擁有足夠的六便士,滿足自己的生活狀況。三是抬頭仰望自己的月亮,有能力去追求,沒有能力,就看看。雖然滿地都是六便士,但是不要忘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月亮。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我想人世間絕大部分的凡人終其一生仍是凡人的原因千千萬萬,但其中一定有一個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這裡的「要去哪兒」不是周末去整個髮型那種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逢人便說的「要是等我將來有錢了」這種毫無意義的空談,而是像思特裡克蘭德有清晰明確、堅定不移的目標:「我必須畫畫。」
人一旦下定了決心,就離成就偉大不遠了,縱然沒有天賦,不是天才,但至少可以成就非凡,當你全身心投入並持之以恆地朝向一個固定的目標時,實現它只是時間的問題。
人一旦下定了決心,有了為著心中的目標不顧一切的強大力量,就會渾身上下由內而外散發出讓人為之著迷的魅力。思特裡克蘭德雖然窮困潦倒,高傲冷漠,自私狂妄,卻偏偏吸引好幾個女人為之奮不顧身,這種神秘強大的魅力或許就是關鍵,也正是由於這種「磐石無轉移」的強大力量和魅力讓全世界為你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