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便士代表物質需要,月亮代表精神追求,如果可以誰不想只看月亮

2020-12-23 一位書生

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書中對月亮這樣的字眼隻字未提,讀著讀著就明白了,六便士便是物質生活,月亮是一種擺脫了六便士的精神世界。

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有著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按照平常既定的軌跡,他會這樣一直安靜地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拋妻棄子。他離家的時候,我覺著他是個自私的,沒有責任感的人。

隨著事情的發展才知道畫畫是他兒時的夢想,夢想的種子在他四十歲的時候開始發芽,不停的生長,他只是去實現他的夢想,他看著很老實,但內心對夢想又是如此狂熱,這應該就是人性的複雜,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

一個人可以有很多面,老實的同時也狡詐,善良的同時也可惡,高尚的同時也卑鄙,看到多面的人性後就能理解一些人和事,不再從單一角度去了解一個人,也不會因為一件事就討厭一個人。

思特裡克蘭德離家之後,過著落魄的生活,但他沒有放棄畫畫,他一路上都有人幫助,最後因麻風病離世,帶著他的作品一起離開。施特略夫是個心善的好人,他的那種好很容易給別人帶來負擔,超過了一個度。

他很寬容大度,思特裡克蘭德和他太太在一起後,還為他太太考慮是否過得好,把房子留給思特裡克蘭德和他太太,可是思特裡克蘭德和施特略夫太太好景不長,最後施特略夫太太自殺。

思特裡克蘭德最後和愛塔相愛,思特裡克蘭德的太太和施特略夫太太都對思特裡克蘭德有很強的控制欲,總是束縛他,而他又是個嚮往自由的人,自然不樂意和她們在一起,愛塔截然不同,她不會幹涉思特裡克蘭德,她會尊重他的意願,不會強迫他做事,兩個人在相處過程中應該給彼此留一點空間,不要事事都幹擾。

思特裡克蘭德最後完成了自己的畫,也達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標,他想把事物的本質記錄下來,他做了讓人不解的事,舒適的日子不過,非要過貧苦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擁有自己的個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出自己,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

在別人看來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問題,與他們想的大相逕庭,然而對自己來說是最好的,也是有意義的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也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找到屬於生活的美,沒有轟轟烈烈的生活,簡單平靜的生活也很美。

有的人願意過著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安穩生活;有的人樂於冒險,不甘平凡,這些都沒關係,就像毛姆書中所說,這一切都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思特裡克蘭德的選擇可能大多數人一生也不會面對,放棄優渥的物質生活,一頭扎進追求精神追求的世界,即便時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即便要忍受各色人等的白眼和嘲笑。這便是六便士和天上的月亮之間的選擇。

毛姆的書,就像是一個縮小版的世界,每次讀他的書都好像置身其中。《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簡單來說就是描寫了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從一個風光無限的證券經紀人,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拋妻棄子放棄金錢和地位跑去巴黎去畫畫的故事。

思特裡克蘭德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最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伊甸園——塔西提島,和自己的愛人愛塔,過著那種與世隔絕的幸福生活。思特裡克蘭德空閒了就畫點畫,正因為他的這份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才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

在佩服思特裡克蘭德打破自己舒服安逸的圈子去追夢。其實,如果芸芸眾生都在追求自己的月亮,突然有一個人去尋找自己的六便士,大概會有一批人來歌頌和讚美他。其實我們並不是在讚美那個追夢者,我們更多的是讚美那些打破常規,走出墨守成規生活狀態的人。

雖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如果我們在合乎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適當的打破一切常規。你會發現自己的世界除了方和圓之外,還有其他多姿多彩的圖案。但是我們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去打破常規。所以我們佩服思特裡克蘭德這個為夢想拋棄一切的人。

作為普通人,我把人生分為幾個境界。一個是解決六便士,這是生存之道。二是擁有足夠的六便士,滿足自己的生活狀況。三是抬頭仰望自己的月亮,有能力去追求,沒有能力,就看看。雖然滿地都是六便士,但是不要忘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月亮。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我想人世間絕大部分的凡人終其一生仍是凡人的原因千千萬萬,但其中一定有一個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這裡的「要去哪兒」不是周末去整個髮型那種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逢人便說的「要是等我將來有錢了」這種毫無意義的空談,而是像思特裡克蘭德有清晰明確、堅定不移的目標:「我必須畫畫。」

人一旦下定了決心,就離成就偉大不遠了,縱然沒有天賦,不是天才,但至少可以成就非凡,當你全身心投入並持之以恆地朝向一個固定的目標時,實現它只是時間的問題。

人一旦下定了決心,有了為著心中的目標不顧一切的強大力量,就會渾身上下由內而外散發出讓人為之著迷的魅力。思特裡克蘭德雖然窮困潦倒,高傲冷漠,自私狂妄,卻偏偏吸引好幾個女人為之奮不顧身,這種神秘強大的魅力或許就是關鍵,也正是由於這種「磐石無轉移」的強大力量和魅力讓全世界為你讓路。

相關焦點

  •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
    可是寶玉只是喜歡她外在的東西,看見寶釵露出雪白粉嫩的臂膀,卻想如果換成林妹妹,也許自己會摸一把。可見寶玉對寶釵根本就無非分之想,更討厭她勸自己追求仕途經濟。或許人性本來就是相通的,地球本來也是圓的,所以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裡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也是如此,甚至結局都有些相似。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人生兩種不同的追求,六便士是指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月亮,是使得我們一生不斷尋找、追求的理想。100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簡直可以拿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
  •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打卡
    作者:英國小說家毛姆一百多年前,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而這句話就可以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當理想和現實有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我們察言觀色,成為了不想成為的人,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書中不僅僅給我們提供了主人公選擇的教材,還探討了我們在未來路上可能要遇到的事情,更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迷失了本心,我們可以察言觀色,但不要忘了原本的我們,在克服困難時,在追逐夢想時,在做真正坦蕩的自己時,要保持那份獨特性,要勇敢追求幸福。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時至今日,斯特裡克蘭依然以我們崇敬的形象屹立於世界,因為他的精神永不滅,對藝術的追求、對現實的反抗精神依然激勵著欲望都市裡的每一個人。「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閱讀年度第一名的警世之作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人世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六便士,有人見星辰。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就如《月亮與六便士》中導讀說的那樣:「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月亮,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
  • 天空皎潔的月亮;地面明晃晃的硬幣;有感,品讀「月亮與六便士」
    三年前已經漫不經心地瀏覽了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那時候大略地翻看,閱讀完後思想沒有任何的波瀾。對小說的主要人物即沒有達到思想上的共鳴,或者說已經達到很厭煩主人公的行為。如今再次重溫小說故事情節,感想已經發生了改變,以新的認知再次解讀,意識增添更多層面的理解。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 貪心的人:月亮和六便士我都要
    《月亮與六便士》,其實在年初就買了這本書,斷斷續續地看,後來又快忘記裡面的內容。這個星期把它拾起,重新將它完整地閱讀了一遍,好的書,不僅禁得起時間的考驗,也讓人願意一遍又一遍的閱讀,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可是,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真的是因為生活與理想的矛盾而選擇心中的月亮嗎?書中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深切地表示,如果他的生活中沒有畫畫,那將是身不由己的,如同是一個人掉進水中,如果任由如此就只能聽從死神擺布,但是懂得掙扎便不會止步於此。布呂諾船長也曾說過,他認為禁錮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的是一種創造美的力量,一種無法安心的力量。
  • 孩子和媽媽的假期:一個是「月亮」,一個是「六便士」
    假期開始,學生們想著總算可以輕鬆一陣兒,過上幾天消消停停不用每天寫作業的「好日子」。家長們卻感覺,放任孩子們「無所作為」,看著孩子沒在學習的狀態,心裡慌慌的。於是思量著報幾個假期班把假期好好地利用起來。距今100年以前,英國一位小說家威廉·毛姆寫了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 從心理學和哲學角度,解讀《月亮與六便士》中「斯特裡克蘭德」
    抬頭看月亮,還是低頭撿「六便士」?這個舉動,一個象徵著高尚的人生藝術追求,一個比喻愛好金錢的凡人俗事。英國小學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告訴人們,人生需要一次仰望月亮,奔赴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境地,哪怕不顧世俗,哪怕犧牲現實,也在所不惜。
  • 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今天是周日,所以可以懶洋洋的過日子。打開百家號想寫點東西,可是又不知從何處寫起,尷尬……順手拿起一本書,正是前段時剛買的《月亮與六便士》就看了起來。我看書有個習慣就是從後邊看起的。於是翻到了譯後記: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 100年的《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這一生,到底該如何度過?
    高更自畫像許多人把它看作一個夢想與現實角力,對精神的追求最終戰勝了物質的束縛的勵志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摧毀了人們對傳統價值的信仰,人們陷入空前的精神危機。這種思想的轉變也體現在了毛姆對人生的進一步思考上。於是,在四年後的《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結合了高更的生平,給出了一個與《人性的枷鎖》完全不同的答案。
  • 當《解憂雜貨店》遇上《月亮與六便士》
    而對於做出奮不顧身行為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究竟為何會做那樣的決定,他只知道他非那樣做不可。《月亮與六便士》文中有「我」,但「我」在描述斯特裡克蘭其人時則是起著旁觀者的作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中,譯者李繼宏在導讀裡提出他不認可很多人把《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當初斯特裡克蘭的看法,並闡述了他的理由。但作為一個只看過毛姆這一本書的人,不了解毛姆的人生經歷,只讀了牽線的兩遍,不做高深研究,我還是決定把主人公當作是斯特裡克蘭。這也方便與更多初看者的交流。
  • 《月亮和六便士》:追夢的生命是一個從「召喚」到「歸程」的圓月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塑造了一個「不去彎腰撿地上的六便士,而去追求天上的月亮」的天才畫家斯特裡克蘭的形象,解釋了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的矛盾,以及肉體對靈魂的束縛。《月亮和六便士》是對人生價值的審視和人性的剖析,並不是否定一種或肯定一種生活方式的作品。
  • 月亮和六便士—那些關於數碼消費上的買買買!
    ,一個代表現實;一個代表先鋒,一個代表保守;一個代表月亮,一個代表六便士。,我也開始了追逐月亮的道路,當然我手中的六便士也不會全部都一下撒出去,我會選擇性地追求新款潮流電子。其實這款相機更偏向於拍攝視頻,如果日常拍照片,大家還可以選購富士,佳能都有不錯的機型。當然相機拍攝視頻帶給我最直接的體驗就是畫質太棒了!終於不用再讓我的粉絲忍受我的渣畫質了!這個錢花的我覺得挺值的。
  • 月亮和六便士
    所有人看月亮,都覺得美。嗯,這是個極端的問題,還會被不少人嗤之以鼻:沒有正常的生活,要夢想又有何用?愚蠢的假設,幼稚的陷阱!這裡不做評價,再評價下去,這篇文章要成一碗雞湯了。我今天要介紹的其實是一本書,著名文學家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是目前為止最觸動我內心的小說,沒有之一。
  •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六便士,多麼小的英國貨幣單位,人們總是在抬頭看向月亮的時候,忘記了腳下的六便士。或許,月亮的六便士,因此得名。毛姆少有的書寫人性的創作大師,二戰時期,一個十歲的孤兒,後來做過間諜,貧民區的產婦見習醫生,演員,他喜歡男人,也向女人求過婚,就是這樣經歷過一切的人,把這人世間看得透透的。那時我還沒意識到一個人的性格是極其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