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2020-12-11 星落澤洋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

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讀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它在我心裡就像生了根一樣,我總是不斷地想起書裡那個紅頭髮的、衣衫襤褸的、瘦得形銷骨立的斯特裡克蘭。

他變成了我心裡的一個符號,一種象徵,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顆硌腳的小石子,頻繁地提醒我去思考,去追問,去探索自己人生的意義,我開始常常思考:

毛姆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他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有著獨特的吸引力。他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

當一個人決定以藝術家的方式過一生的話,他就無法再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了。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不錯,書中的主人公斯特裡就是這樣的,他為了追逐畫畫的理想,不被世俗羈絆,他毅然地選擇了前者——月亮。

讀書是為了能讓我們認知社會、人情、人性。《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愛情的真與偽

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但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時候,人們發現的事實卻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

畫畫,在家也可以啊?為什麼非要離開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妻子是怎樣一個人?

他的妻子——艾米

她面容姣好、體態豐滿,家裡被她打掃得一塵不染,室內陳列井井有條,對於孩子也是照顧得無微不至,是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可是她並不是一個能夠獲得丈夫喜愛的妻子。她愛慕虛榮、好面子。她曾評價她的丈夫是:「平庸,並不妄想自己是天才的人」,可見她是多麼的不了解她的丈夫啊!

斯特裡去巴黎追尋畫畫的夢想,她卻以為斯特裡是因為有了外遇才拋棄的她們。當她得知事實後,她依舊對鄰居堅持自己的說辭,並聲稱不會離婚。他人的評價,對於斯特裡夫人來說,很重要。她的「六便士」,對於斯特裡來說,是他逐夢路上的絆腳石,所以他在追夢的路上,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她。

朋友的妻子——斯特洛夫夫人

斯特裡病了,德克斯特洛夫便將他接去了家中照顧,可他沒想到,這是他噩夢的開始。對於斯特裡,斯特洛夫夫人一開始是討厭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在斯特裡的身上發現了自己在生活裡所缺少的激情,她愛上了斯特裡。可斯特裡對她是有目的性的,與愛情無關。

斯特裡認為,女人把愛情看得太重要,這是不健康的,是一種病。同時他也不想被這種「六便士」禁錮,對於這種愛情,他只是利用。可是另一個女孩的出現,讓他找到了「月亮」。

他的真愛——愛塔

遇見愛塔,是他一生的幸事。

他將這個花一樣的少女當做了自己的「月亮」。在風景秀麗的大溪地島上,美麗的自然風光給予了他創作的靈感,寧靜美好的家庭給了他創作的自由。而愛塔對他全心全意的付出、幫助,不求回報的愛,讓斯特裡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繪畫中去。

愛塔的付出成就了他不朽的藝術,他們之間的感情,與金錢、目的無關,如月亮一般,純潔。

「月亮」與「六便士」現實與理想的矛盾

月亮代表的是理想,那麼六便士便是現實。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如果你太過仰望月亮,那那麼就會失去六便士,如果你低頭彎腰拾起六便士,那麼你便看不到月亮。可是,這對於斯特裡來說,抬頭的瞬間便是永恆,直至死去。

在外人眼裡,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享受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可是,在平靜的生活,也敵不過那顆無處安放、追逐夢想的心。

在他小時候,就喜歡畫畫,但是迫於父親藝術不能養家的壓力,他不得不投入到證券的行列中。按理說,人生這樣,在大多數人看來,已是完滿。他也應該按照目前的軌跡繼續他的生活,可是他覺得,他已經平庸地度過這麼多年了,再不去追尋夢想,那麼,他的一生就被荒廢了。

於是,年近40的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去巴黎,去畫畫.

這時的思特裡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他只是愛好畫畫而已。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的生活開始變得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進行破壞,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

理想與現實,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理想來源於現實,可它更高於現實,它需要現實為依託,才能實現。書中的主人公正是如此,儘管證券經紀人的身份能給他帶來很多物質條件上的享受,但是他不屑這些,很是決絕地拋棄了所有,投身到了藝術的懷抱。

如果說六便士是當時的歐洲社會,那麼月亮便是一片聖土。

當一個人對夢想,只有一種信念——相信,那麼他成功就不遠了。

毛姆在這本書中寫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讀過《月亮與六便士》的人,我想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便也決定了他選擇生活的道路。

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看似落魄潦倒,但也是幸福的。滿地都是六便士,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如果你對這本書感興趣就點擊下方連結,喜歡的讀者不要錯過哦

裡面包含了《人間失格》《,羅生門》,《我是貓》《浮生六記》全4冊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3.生活與理想相互依存許多人認為《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布呂諾船長對生活的不斷努力不是追求理想,但是布呂諾船長覺得,他也有著激勵自己的那種渴望,那種力量就是簡單樸素的生活。生活就是他的理想,他認為生活的美可以自己創造。
  •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打卡
    作者:英國小說家毛姆一百多年前,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而這句話就可以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當理想和現實有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剛翻開這本書的導讀,第一句話便是「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夢可是夢境,亦可是夢想,這本書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著自己的夢想。書中寫到「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何嘗不是呢?我們活在當下,不得不去考慮他人的想法,不得不去顧及他人的感受。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人生兩種不同的追求,六便士是指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月亮,是使得我們一生不斷尋找、追求的理想。100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簡直可以拿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
  • 從心理學和哲學角度,解讀《月亮與六便士》中「斯特裡克蘭德」
    抬頭看月亮,還是低頭撿「六便士」?這個舉動,一個象徵著高尚的人生藝術追求,一個比喻愛好金錢的凡人俗事。英國小學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告訴人們,人生需要一次仰望月亮,奔赴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境地,哪怕不顧世俗,哪怕犧牲現實,也在所不惜。
  •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
    或許人性本來就是相通的,地球本來也是圓的,所以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裡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也是如此,甚至結局都有些相似。寶玉是拋棄了嬌妻薛寶釵當了和尚,他是告別了糟糠之妻,去追求自己所謂的理想。那麼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簡單地介紹一下故事梗概。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這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月亮與六便士》主角的原型,高更的故事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小說的主題,往往被理解為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象徵世俗生活提到保羅·高更人們似乎總是離不開他與梵谷的微妙關係;毛姆的名作《月亮與六便士》主角的原型;拋家棄子的渣男形象以及他在大溪地島上混亂的生活作風
  • 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打開百家號想寫點東西,可是又不知從何處寫起,尷尬……順手拿起一本書,正是前段時剛買的《月亮與六便士》就看了起來。我看書有個習慣就是從後邊看起的。於是翻到了譯後記: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書名月亮與六便士,但全篇小說既沒有出現月亮,也沒有六便士。純粹是作者信手拈來的。
  • 月亮與六便士之中文名翻譯
    moon以及sixpence很簡單,肯定譯成月亮、六便士,關鍵是如何翻譯and,是「和」好呢?還是「與」好?在我看來,百分百是「與」好。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漢語裡,「和"說明兩者的關係比較親近,"與"說明兩者的關係比較疏遠。舉個例子,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吃飯,我與我的家人在一起吃飯。"和"有和氣的意思,所以和說明關係親密。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吃飯,讀起來很自然。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閱讀年度第一名的警世之作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人世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六便士,有人見星辰。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就如《月亮與六便士》中導讀說的那樣:「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月亮,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
  • 人生如夢,你希望枕著月亮還是六便士?
    選定閱讀《月亮與六便士》,還得從一位朋友說起。起初看到「月亮與六便士」書名的時候,以為書中會講有關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但當你通讀完,它們並沒有出現,反而是小說的主題證明了這一點。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來自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對毛姆的《人性的枷鎖》長篇小說的書評。它是這樣說的,「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毛姆喜歡這個說法,所以就有了這一書名。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只要堅守我們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純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華,心就會安靜下來。但毫無疑問,斯特裡克蘭能義無反顧地選擇月亮。我們卻不得不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間抉擇、徘徊,我們確實很難做到斯特裡克蘭那樣純粹,我們被現實包圍,努力生活。考一個好大學,考研,找工作,晉級,十一點半搶最後一趟末班車回家,回家倒頭就睡,明天又是一模一樣的循環。
  • 《月亮和六便士》:追夢的生命是一個從「召喚」到「歸程」的圓月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人物原型,講述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突然拋妻棄子,放棄了優渥幸福的生活,遠走巴黎學畫,終於在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在筆端,達到夢想的境界,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故事。
  • 當《解憂雜貨店》遇上《月亮與六便士》
    師弟寄來《解憂雜貨店》,恰逢《月亮與六便士》看到四十多章。西西弗書店推出的新版本封面甚為喜歡,但翻譯方面卻並無驚喜,個人感覺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月亮與六便士》文中有「我」,但「我」在描述斯特裡克蘭其人時則是起著旁觀者的作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中,譯者李繼宏在導讀裡提出他不認可很多人把《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當初斯特裡克蘭的看法,並闡述了他的理由。
  • 宏觀| 民間借貸:面對「月亮與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百年世界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描繪了銀行家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就在此時,他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臨死之前,他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作品字裡行間無時無刻不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做著取捨,是追求心中那崇高的月亮,還是苟且在卑微的六便士溫飽的生活裡?近些年來,民間借貸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每每提及,總是伴隨著風險、違約、跑路、維權等負面詞彙,傷害了很多投資人的利益,也在廣大百姓中造成了不良影響。
  • 月亮和六便士
  • 100年的《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這一生,到底該如何度過?
    作為一部風靡世界、雅俗共賞的作品,對這部作品當然可以有各種解讀,但是回到100年前這部作品誕生的那一刻,毛姆究竟想在這本書表達什麼核心思想呢?想理解《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需要先去窺探一下毛姆這一生中的「元作品」。莫言曾經說過,一個作家一生中的所有作品本質上都寫的是同一個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 天空皎潔的月亮;地面明晃晃的硬幣;有感,品讀「月亮與六便士」
    三年前已經漫不經心地瀏覽了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那時候大略地翻看,閱讀完後思想沒有任何的波瀾。對小說的主要人物即沒有達到思想上的共鳴,或者說已經達到很厭煩主人公的行為。如今再次重溫小說故事情節,感想已經發生了改變,以新的認知再次解讀,意識增添更多層面的理解。